日期:2015/08/09
經文:何西阿書十一章1-12節
1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2先知越發招呼他們,他們越發走開,向諸巴力獻祭,給雕刻的偶像燒香。3我原教導以法蓮行走,用膀臂抱著他們,他們卻不知道是我醫治他們。4我用慈繩愛索牽引他們;我待他們如人放鬆牛的兩腮夾板,把糧食放在他們面前。5他們必不歸回埃及地,亞述人卻要作他們的王,因他們不肯歸向我。6刀劍必臨到他們的城邑,毀壞門閂,把人吞滅,都因他們隨從自己的計謀。7我的民偏要背道離開我;眾先知雖然招呼他們歸向至上的主,卻無人尊崇主。8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瑪?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9我必不發猛烈的怒氣,也不再毀滅以法蓮。因我是神,並非世人,是你們中間的聖者;我必不在怒中臨到你們。10耶和華必如獅子吼叫,子民必跟隨他。他一吼叫,他們就從西方急速而來。11他們必如雀鳥從埃及急速而來,又如鴿子從亞述地來到。我必使他們住自己的房屋。這是耶和華說的。12以法蓮用謊話,以色列家用詭計圍繞我;猶大卻靠神掌權,向聖者有忠心。
引言
在高雄牧會時,有一次我和牧師娘去逛百貨公司,突然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畫面──有一個小孩的腰上綁著一條繩子,而繩子的另一端則是由小孩的爸爸拉著。當時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對牧師娘說:「怎麼會有人發明這種東西,好像把小孩當成寵物似的。」牧師娘回答我說:「沒辦法!大人忙著逛街,小孩又會到處亂跑,只好用一條帶子拉著才不會走失呀!」
的確,為了避免子女走在錯誤的方向,父母親總是會即時用「繩子」將他們拉回正確的路上。這條「繩子」有可能是父母的叮嚀、鞭策、勸導、責備,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子女,使他們脫離危險。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天底下沒有父母會做出傷害自己子女的事。父母對子女的管教,都是出自於「愛」。
只是,對於父母的這條「繩子」,子女總覺得是一種「約束、限制」,身上多了這條繩子讓他們感到十分不自在,不能依照自己想走的方向前進,不能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既然這條「繩子」是如此地綁手綁腳,對於充滿「夢想」的子女是極大的阻礙,於是他們就自作主張,大膽地將它給剪除。如此一來,他們就能夠朝著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前進,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了。當然,事情並不如想像中的順利,因為少了「繩子」的生活方式,猶如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難以控制風箏的高度與方向,最後的結局就是從空中掉落地面,支離破碎、體無完膚。
我相信,絕對沒有父母願意看見自己的子女是如此的結局,因為子女都是父母懷中的「心肝寶貝」。即使子女再怎麼叛逆、不聽話,甚至決心脫離父母的管教,父母仍然不會離棄他們,仍然期待他們可以瞭解父母的苦心,仍然期待他們願意與父母重新建立良好連結,畢竟親子關係是永遠無法分割的。
恆久不變的呵護
從我們有生命以來,就一直與那條「愛的繩子」有著緊密的連結。當我們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時,這條「愛的繩子」就是臍帶,透過它我們不但可以得到足夠的養分,使新生命的各種功能漸漸地成長、健全,我們也可以與媽媽有許多的互動,像是聆聽她的心跳聲,感受她喜、怒、哀、樂的情緒,有時還會調皮地踢踢她的肚子,使她感受到我的存在。
一直到我們出生之後,這條「愛的繩子」就變成了家庭,透過它我們可以獲得安全的保障,我們也可以經驗父母的養育、呵護、照顧及教導;在她裡面,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快快樂樂地成長。最重要的是,這條「愛的繩子」永遠不會被任何因素斬斷,反而會因為承受外來的拉扯而具有更好的張力與靭性。這顯示親子之間「愛的連結」是永恆不變的。
就像今天經文一開始所說:「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我原教導以法蓮行走,用膀臂抱著他們,…我用慈繩愛索牽引他們;我待他們如人放鬆牛的兩腮夾板,把糧食放在他們面前。」(v.1-4)以色列百姓與上帝之間也一直有一條「愛的繩子」將他們緊緊拉在一起,這條繩子就是「上帝的〈聖約〉」。當上帝將以色列百姓從埃及領出之後,祂大能的雙手就一直在帶領他們,祂與以色列百姓的關係,就好像父母對子女那般的呵護。
祂從來就不吝惜將最好的恩惠賞賜給以色列百姓,祂也不曾因為他們犯了極大的罪惡,就將他們全部滅絕殆盡。誠如《出埃及記》三十四章6節中,上帝自己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在《民數記》十四章18節也說:「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詩篇》一百四十五篇8節也說:「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
就好像父母對於子女所犯的錯都願意饒恕他們一樣,上帝對於以色列人對〈聖約〉的背叛與離棄,也是願意再給他們機會回頭,尋找那位真正賞賜生命與所有一切的獨一真神。我們可以從彼得與耶穌的對話,來認識上帝確實是一位憐憫、慈愛的神。有一天,彼得心血來潮問了耶穌一個問題:「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卻對他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原本彼得相當得意他可以饒恕別人七次,也正準備領受耶穌對他的誇讚,畢竟「七」這個數字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是「完全的數字」。只是,耶穌的回答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七十個七次」。我們可以清楚地從耶穌的回答,看見了上帝的本質,因為耶穌就是上帝形像的呈現,祂的一言一行也代表著上帝的心意。
我們可以從今天經文第8、9節的內容得知,上帝對以色列百姓仍充滿著憐憫,祂說:「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我必不發猛烈的怒氣,也不再毀滅以法蓮。因我是神,並非世人,是你們中間的聖者;我必不在怒中臨到你們。」
就好像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恆久不變的一樣,上帝對以色列百姓的愛也是如此。雖然子女會犯錯,但為人父母總是擁有讓人難以置信的包容與愛,願意持續愛他們的子女,即使眾人都棄絕他們,父母仍要視他們為「心肝寶貝」,永遠捧在手掌心,抱在心懷中。
永遠牽引的慈繩愛索
「愛」是《何西阿書》所要陳明的重要主題,先知 何西阿重新贖回在婚姻中背叛的妻子 歌篾,就是一個「愛的行動」。同樣的,耶和華上帝願意再次施行憐憫,接納背叛祂的以色列百姓,使他們再次成為上帝的選民,更是達到這個重要主題的最高峰。或許我們在《何西阿書》前十章的內容所看到的,多是上帝對以色列人的背離而發出令人恐懼的審判,這顯明了上帝就是一位信實、公義的神,祂絕不會輕易放過那些違背「聖約」的叛徒。
因此,上帝一直透過先知來傳遞祂的憤怒、警告、不喜悅,為的就是期待以色列百姓可以重新回想,到底是誰教導他們行走?到底是誰用膀臂抱著他們?到底是誰醫治他們?到底是誰用慈繩愛索牽引他們,使他們可以放下一切的重擔,享受一切的恩惠呢?那並不是巴力,並不是他們所雕刻的偶像,而是那位曾經揀選他們列祖,將他們從埃及拯救出來,並且在西乃山與他們訂立〈聖約〉的全能獨一真神-耶和華。
只是,從第十一章開始,我們似乎看到了上帝不為人知的另外一面,就是願意給予犯錯、背叛的人悔改的機會。或許,從「人的觀點」來看,任何犯錯、背叛的人都不應該得到饒恕,特別是那些因為犯錯、背叛所帶來的傷害及損失。更不用說這些忘恩背義的以色列百姓,他們有什麼資格得到饒恕。
正如剛才講道中所提到的,無論子女有多壞,父母都會將他們當成「心肝寶貝」,永遠將他們捧在手掌心,抱在心懷中。上帝並非像世人所想像的那般冷酷無情、殘暴不仁,祂雖然對背叛〈聖約〉的以色列百姓感到痛心、失望,卻仍不忘記那些少數切實謹守〈聖約〉的百姓。更重要的是,上帝不曾忘記與亞伯拉罕所承諾的一切,就是使萬族藉著他和他的後裔蒙福。因此,上帝必要使那些餘民再次回到應許之地,重新建造聖殿,過著敬拜上帝、遵守〈聖約〉的聖潔生活。因為「愛」再次為以色列百姓開出了一條道路。
就好像耶穌所說〈浪子回頭〉的故事中的慈父一樣,當小兒子執意要分家產,離開他的身邊時,他的內心感到相當難過。從小兒子離家的第一天起,他每天都站在門口等候,期待小兒子能夠早日覺悟,重新回到溫暖的家中。他不曾因為小兒子在他仍活著的時候,提出了這個大逆不道的要求,就勃然大怒,或是不再愛他,畢竟小兒子是他的親生骨肉,他不可能因為小兒子的忤逆、無知,就切斷了父子之間的血緣關係。
因此,當小兒子重新回到家中時,慈父仍然願意接納他,並叫僕人拿家中最好的衣服、鞋子給他穿上,甚至將代表兒子身份的戒指給他戴上,因為他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孩子。
各位親愛的兄姊,上帝的愛就是如此的長、闊、高、深,無論我們如何叛逆,做出讓祂多麼傷心的事,祂仍願意用慈繩愛索將我們牽引回來,使我們再次成為祂的「心肝寶貝」。或許,我們目前正處在信仰的叛逆期,對於上帝種種的要求及告誡,我們總覺得是一種限制、約束;與外面那個花花綠綠、自由自在、沒有限制的世界比較起來,信仰實在是一種無聊、呆板,又不具吸引力的包袱,我們寧可選擇自己要走的路,也不願意被上帝的「繩子」綁住。
我們都知道,愈是美麗的花朵,愈是鮮豔的昆蟲,愈是不能靠近或碰觸,因為牠們具有劇毒。同樣的,愈是光彩奪目、多姿多采的世界,愈是罪惡、敗壞、離棄上帝的地方,當我們愈靠近它時,我們就會愈走向滅亡之路。誠如耶穌所說:「那引到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7:13-14)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無論我們想要「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拉得多遠,甚至想要「永遠脫離這樣的關係」,那都是無濟於事的,上帝永遠要用祂的「慈繩愛索」,將我們與祂緊緊綁住,因為我們永遠都是祂的「心肝寶貝」。只要我們願意停止在外面流浪的生活,重新回到祂的大家庭之中,祂都願意伸出慈愛的雙手,再次迎接我們,使我們可以重新得著上帝國兒女的名份。
誠如《詩篇》一百零三篇13節所說:「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彼得後書》三章9節也說:「上帝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悔改。」因為耶和華是充滿憐憫、慈愛的上帝,祂永遠在上帝國的大門等候每一個曾經離棄祂的兒女。
此外,我們每一位已經住在這個大家庭的人,也必須負起將那些迷失在家門外的人領回之責任,我們要讓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雖然看起來比較自由,色彩比較鮮豔,可是卻處處充滿危機,時時都有生命的危險。唯有讓上帝掌管我們的生命,連結在祂的慈繩愛索上面,我們才不致於在將來為自己錯誤的選擇感到懊悔,甚至無端喪失寶貴的生命。
誠如德蕾莎修女所說:「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我們怎麼忍心看見親愛的弟兄姊妹在上帝的大家庭外面繼續流浪呢?我們豈不是要用禱告,還有實際的關懷行動,使他們再次經驗上帝的慈繩愛索呢?求聖靈幫助我們,使我們的生命能夠與上帝緊密相連,不斷經驗祂透過慈繩愛索所帶給我們的恩典與祝福,也幫助我們,願意將從上帝所領受的愛化為行動,將那些失迷的羊群再次重回大牧者的懷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