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加拉太書二章1-10節
1過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並帶著提多同去。2我是奉啟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傳的福音,對弟兄們陳說;卻是背地裡對那有名望之人說的,惟恐我現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3但與我同去的提多,雖是希利尼人,也沒有勉強他受割禮;4因為有偷著引進來的假弟兄,私下窺探我們在基督耶穌裡的自由,要叫我們作奴僕。5我們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沒有容讓順服他們,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們中間。6至於那些有名望的,不論他是何等人,都與我無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並沒有加增我什麼,7反倒看見了主託我傳福音給那未受割禮的人,正如託彼得傳福音給那受割禮的人。8(那感動彼得、叫他為受割禮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動我,叫我為外邦人作使徒;)9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裡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10只是願意我們記念窮人;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
引言
依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法規》行政法第三章規定,教會每年年初(二月底前)必須召開一次會員和會,凡事已經告白信仰受洗歸入某間教會,或是將會籍轉入該教會之信徒,都具有該教會陪餐會員資格,可以享有該教會之權益,如選舉牧師、長執以及聽取教會各項事工之檢討與計劃。會員和會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的陪餐會員了解教會目前事工狀況,透過小會與各機構的報告,使陪餐會員也可以參與在教會的事工當中,而不只是成為一位旁觀者而已。常常會聽到有一些教會在召開會員和會時,總是會開得「轟轟烈烈」的,感覺像是在進行一場「批鬥大會」,我就曾經被「震撼」過。雖然依照教會法規的規定,會員在和會之中主要是聽取各機構的事工報告,而沒有質詢以及提案權,只不過,有些「特定」會員總想更詳細了解事工,因此,他們覺得有權利質詢事工的負責人。往往這些「特定」會員都是「為反對而反對」,故意要使會議的程序混亂。
除非教會事工真的有明顯的疏失,否則,在會員和會中用這種激烈的方式抗爭,實在讓人有種「錯愕感」。如果在和會當中有慕道友或是非信徒在場旁聽,豈不是做了最糟糕的示範嗎?我們如何去告訴這些人,教會是充滿「愛」的地方呢?或許,他們只會覺得來到了另一個「立法院」吧!?
教會絕對容許有不同的聲音或建議,如果這些聲音或建議真的有益事工的推展。否則,一味的破壞開會的秩序,或者濫用會員的權益,只會讓教會世俗化,失去教會應有的功能。與其用這種激烈的手段來抗爭,倒不如實際參與在每項事工中,以了解事工進行時的困難,以及會遇見的問題,在不斷地檢討中尋找出最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不斷透過禱告來拖住每項事工,讓聖靈指引我們,賜給我們智慧與能力去完成所有的計劃。上帝所允許的,祂必要成就;上帝所不允許的,祂也會提醒、修正我們的錯誤。
保羅在耶路撒冷的陳述
在上次的講道中有提到,保羅承接使徒的職份,去向外邦人傳福音,完全是來自上帝的呼召與揀選,是當他還在母腹中時,就被上帝分別為聖,並不是他個人的意願,或是自己的選擇。保羅也特別告訴加拉太的信徒,他在尚未遇見耶穌基督之前,是如何逼迫殘害上帝的教會,為的就是要討猶太人的歡心。只不過,當他在前往大馬色的路上親自與耶穌基督面對面之後,他的人生全然改變,他不再逼迫基督徒,反而自己也成為基督徒,並且不畏艱難,不管別人對他有什麼偏見,他只曉得一件事,就是忠心於耶穌基督所託付的使命-為真理作見證。為了證明自己所宣講的福音與起初十二使徒所領受的是一致的,保羅便隨同巴拿巴和提多一同前往耶路撒冷,向那些被教會視為有名望的使徒,陳述自己在外邦人中所從事的工作。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它的背景是在《使徒行傳》十五章,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耶路撒冷會議〉,聖經學者稱保羅這段旅程為「會議之行」。在經過一段時間對外邦人傳福音之後,保羅蒙上帝的啟示,再次前往耶路撒冷,將他們在外邦人傳福音的結果,與耶路撒冷的使徒及長老分享。保羅說:「我是奉啟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傳的福音,對弟兄們陳說…」(v
保羅除了報告有許多外邦人在聽完福音之後都願意相信,並且也領受聖靈的洗,潔淨了他們的心之外,他同時也提及有些猶太基督徒在散播錯誤的教導,就是那些歸信的外邦基督徒也必須按〈摩西律法〉的規定受割禮,否則就不能得救。他說:「因為有偷著引進來的假弟兄,私下窺探我們在基督耶穌裡的自由,要叫我們作奴僕。」(v.4)保羅稱這些人為「假弟兄」,他們是偷偷地將這些錯誤的教導引進教會,為的就是要將「律法的枷鎖」強加在外邦信徒的身上,使他們無法享受在耶穌基督裡的真自由。
為什麼保羅要特別上耶路撒冷,向使徒和長老們報告這些事呢?因為保羅擔心,如果耶路撒冷的領袖們也認同這些猶太基督徒的教導,那麼他過去這麼努力向外邦人所傳救恩的福音,都將徒勞無功。這也是第2節後半段保羅所說:「卻是背地裡對那有名望之人說的,惟恐我現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
雖然保羅並沒有從使徒當中的一人領受福音,但他深深相信,使徒們與他所領受有關耶穌基督的福音是一致的,因為他們都是同信那一位從死裡復活的主耶穌,並且領受祂的呼召去傳福音。只不過,保羅是傳福音給那些未受割禮的外邦人,誠如彼得是傳福音給那些受割禮的猶太人一樣。
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使徒都認同保羅所宣講的福音真理,因為「一個人可以得救,不在於遵守摩西的律法,乃在於相信主耶穌的救恩」(徒15:11),最後雅各宣佈「不應該為難那些歸向上帝的外邦人…」(徒15:19),也就是將猶太人所不能負的軛,強加在信徒的頸項上(徒15:10)。
經過這次會議之後,毫無疑問的,保羅在外邦人當中所從事的工作,獲得雅各、彼得與約翰的肯定,他們也確認保羅領受上帝的呼召,主要是前往外邦人地區傳福音。因此,使徒再次差遣保羅與巴拿巴繼續前往外邦人進行宣教事工。同時,使徒也懇請他們記念耶路撒冷教會中的貧窮人,當然,這一直是保羅熱心在從事的工作(v.10)。
持守福音真理
「熱忱」一直是基督徒生命所張顯出來的記號,特別是用生命來見證福音真理的熱忱。我們可以看見,當保羅與主耶穌邂逅之後,他就成為一位充滿熱忱,用生命來見證福音的基督徒。雖然在他傳福音的過程之中,有許許多多的困難、挫折、逼迫、患難臨到他的身上,他仍然沒有任何畏懼,一直忠心於上帝所交託給他的神聖使命。對保羅而言,任何阻礙都不能改變他傳福音的熱忱,任何異端邪說也不能改變他對福音真理的堅持,因為他確信,只有從主耶穌那裡所領受的教導,才是福音真理的根本原則,這是主耶穌用祂的寶血所訂的新約,一個超越猶太傳統的新約。
各位親愛的兄姊,信仰並不是一味地堅持「傳統的包袱」,或是無知地迎合「流行的謬論」,而是持守耶穌基督所教導的福音真理,就是保羅所說的「因信耶穌基督而與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或許我們要問:什麼是「傳統的包袱」呢?以保羅當時的處境而言,猶太基督徒所宣稱:「外邦基督徒也必須遵守摩西律法的規定才能得救」的這件事,就是「傳統的包袱」。有時在我們的教會中,也會在無意之間受到傳統包袱的影響,而這些傳統常常與福音真理沒有太大的關聯。
舉幾個例子來說,有些「傳統保守」的教會堅持不讓女性傳道人站講台(講道),他們的理由只有一點,就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四章34節的教導:「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因此,他們不認同女性傳道人,甚至拒絕聘請女性傳道人。這個「傳統」完全是對《聖經》話語的扭曲以及錯誤的詮釋,以致這些教會無法從女性傳道人的信息中,領受不一樣的信仰教導,實在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
有些「傳統」的教會也無法接受「敬拜讚美」的禮拜方式,他們覺得禮拜就是要恭敬安靜、莊嚴肅穆,怎麼可以吵吵鬧鬧、唱唱跳跳的,這完全違反了「傳統」的教導。如果真的要從《聖經》中來看「傳統的禮拜」,我們可以發現,《詩篇》150篇所描述的禮拜方式,以色列人過紅海後,米利暗帶著婦女一同拿著鈴鼓跳舞,以及大衛用歌唱、跳舞來迎接約櫃回大衛城這些記載,似乎完全與這些「傳統」的教會條例背道而馳。禮拜不在於某些「特定的方式」,而在於我們「用什麼態度來敬拜上帝」。
耶穌明明地告訴我們:「上帝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4)我們可以發現,信仰的「傳統包袱」很多時候都是人所制定的,它們往往與福音真理產生衝突,因為它們限制了我們可以在基督裡得著完全自由的機會,耶穌說:「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8:32b)。
讓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是「流行的謬論」?外邦基督徒為了讓猶太基督徒也能夠接納他們,他們選擇接受猶太基督徒的教導,行了「割禮」,以成為上帝國的「真正選民」。保羅嚴厲地斥責這些「假弟兄」,因為他們完全扭曲了耶穌基督的救恩。保羅堅持,只要「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10:10)並不是倚靠外在的記號來成就這一切。
在之前的講道中,我也曾經提到,有些教派對於「得救的憑據」有另外的詮釋,就是必須擁有說方言、看異象、有醫治能力…等等的恩賜。這樣的教導不禁讓人懷疑,一個人是否得救難道非得擁有這些「外顯的恩賜」作為憑據嗎?保羅豈不是教導我們:「恩賜都是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林前12:11)嗎?更重要的是,恩賜是為了叫人得益處(林前12:7),缺少「以愛為基礎」的恩賜,只不過是鳴的鑼、響的鈸罷了,因為它不能夠榮耀上帝。
曾聽一位在長老教會受人敬重的牧師分享說,有一次他去參加他教派的特會,在會中講員傳達了一個訊息,凡事不會說方言的人,都是不屬靈的人,是沒有被聖靈充滿。這位牧師聽完之後一臉錯愕,因為在他牧會幾十年來,從沒有說過一句方言,但他卻一直持守自己的本份,忠心傳講聖經的真理,牧養上帝託付給他的羊群。他看見教會日日增長,信徒的靈命日日進步,他無法認同不會說方言就是沒有聖靈,如果沒有聖靈與他同工,他如何能夠看見如此大的祝福呢?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什麼是「福音真理」?你(妳)是否明白「福音真理」?你(妳)是否有持守住這個「福音真理」?這「福音真理」就是耶穌基督的救恩,它是建造在「信心」的基礎上面,它超越了「傳統的包袱」以及「流行的謬論」。我們必須留心任何脫離「福音真理」的教導,因為在這個世代中,有太多假先知、假教師、假弟兄興起,傳遞與「福音真理」背道而馳的信息,故意加增我們外在的負擔,使我們的信心受到打擊。求聖靈賜智慧,使我們能夠知道,「得救的憑據」不在於遵守「傳統的規範」,或是跟隨「流行的趨勢」,而是用信心宣告耶穌基督寶血的救贖,已經使我們脫離罪惡的捆綁,如今我們是新造的人,重新與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因為知道「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