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6/10
聖經:路加福音一章1-4節;約翰福音二十章31節、二十一章24節;彼得後書三章14-15節
路加一1提2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3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4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
約翰二十31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廿一24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門徒;我們也知道他的見證是真的。
彼後三14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15並且要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信給你們。
引言
在前兩週的講道中,有向各位弟兄姊妹介紹《舊約聖經》的概覽,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舊約聖經》中兩個主要的信息是什麼?上帝的「聖約」和「揀選」。今主日我將繼續向各位弟兄姊妹介紹《新約聖經》的概覽。
之前已經提到,《新約聖經》是記載有關「耶穌基督降生以後」的事,其中包括耶穌基督的出世、言行、神蹟、受難、復活、升天;門徒在耶穌基督升天之後的言行、神蹟,以及門徒所遺留下來的書信。這些記錄的焦點都是環繞在「見證耶穌基督就是人類的救主」這個主題上面,也包含了許多「基督信仰(基督教)重要的教義」。
整部《新約聖經》所要傳遞的主要信息有兩個:上帝的「慈愛」與「拯救」。這個主要信息可以透過《約翰福音》三章16節完整地呈現出來:「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因此,我們可以稱《新約聖經》作「愛的福音」或「救命的福音」。
依照《新約聖經》目錄的編排方式,我們可以將之分為幾個類別:
(一) 四福音書: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這三卷通稱《共觀福音書》)、約翰福音。
(二) 使徒行傳(教會歷史書)。
(三) 保羅書信:
1.教會書信-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希伯來書(有些學者不認為本書為保羅所作)。
2.個人書信(教牧書信)-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
(四) 大公書信:
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
(五) 啟示錄(啟示文學)。
《新約聖經》概論
《新約》的「約」原指「遺囑(言)」,是人對其遺產所做的處分,於死後仍然有效的交代或文件。在《聖經》中,則指上帝對人所訂的契約或約定。但由於上帝在歷史上曾先後訂立不同的約,於是有前約、後約或舊約、新約之分的觀念。正如《希伯來書》八章6-8節所說:「如今耶穌所得的職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原是憑更美之應許立的。那前約若沒有瑕疵,就無處尋求後約了。所以主指責他的百姓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
最早提到《新約》一詞的是《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5節:「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本來這是耶穌與門徒照以色列的習俗,守逾越節的晚餐。但耶穌在被釘十字架的前夕,把這晚餐賦上新意,訂成新約,要門徒如此行記念祂為世人的捨命流血。整個新約所喚起的信仰中心,就是這位付出自我被釘十字架的人-耶穌。
不過,現代基督徒提到《新約》時,則多指被訂為《聖經》的27本《正典》。這27本《正典》是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本《福音書》;使徒行傳;和羅馬、哥林多前後、加拉太、以弗所、腓立比、歌羅西、帖撒羅尼迦前後、提摩太前後、提多、腓利門等十三本《保羅書信》,以及希伯來、雅各、彼得前後、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與啟示錄。內容所記,是耶穌生平言行,對耶穌的見證或與耶穌有關的信仰勸勉與異象。
在這些書信中,記載了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百姓的痛苦」:如長大痳瘋、癱瘓、被鬼附身、血漏、貧窮、焦慮、被迫害與心靈的空虛絕望等(太六、八章;林後四章;啟);「宗教與道德的淪喪」:如姦淫、欺騙、仇恨、邪術、不敬畏上帝等(太五~七章、二十三章;羅一章;加五~六章;約4:9、八章;門)。
但雖然人間有苦有罪,《聖經》卻記載耶穌愛世人、醫治人、教導人、拯救人;傳上帝國福音;要使人間有愛、有關懷、有聖潔,以達到上帝國與義遍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因此,從耶穌的身上,這些《新約》的作者體驗了上帝的臨在:如「以馬內利」(太1:23);「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祂本有上帝的形像…」(腓2:6)。並且,對這位上帝有了嶄新的瞭解。上帝如今不再只是一位遙遠嚴厲的審判者,而是一位慈愛的天父:如「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太7:11)。此外,上帝是靈:「上帝是個靈。」(約4:24),也是愛:如「上帝就是愛。」(約壹4:8)。
上帝也要帶來新天地,與人同住,並要擦去人一切的眼淚:如「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啟21:1-5)。
上帝的靈,孕育耶穌:如「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太1:18);賜人傳福音的話語與各樣恩賜:如「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頭說的。」(太10:20);「門徒在五旬節被聖靈充滿,傳講福音。」(徒2章);「恩賜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12章)。此外,上帝的靈也幫助人能認「成了肉身來的耶穌」:如「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上帝的,從此你們可以認出上帝的靈來。」(約壹4:1-6)。
聖經是救命的福音
所以,整部《新約聖經》所要喚起的信仰,就是信靠這位耶穌。從祂來瞭解上帝與遵行上帝國旨意:「登山寶訓」(太五~七章);能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祂,以面對人生,戰勝一切苦難罪惡:「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並由信靠祂來得蒙救贖與稱義:「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3:23);而得以站在上帝面前:「凡靠著他進到上帝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7:25)。祂的價值遠超過世界上所有一切。
這樣的信仰,原本只是用「口傳」的。因為在當時的情形,大家只想著末日將臨,主就快回來了,趕快傳福音救靈魂最要緊,所以無人寫《聖經》。但是後來,人們因為等不到主的再來,並且異端開始對《基督信仰》(如教義)產生疑問、動搖或曲解。於是,促成耶穌的門徒,或是門徒的門徒開始記錄耶穌生前的言行,以證明耶穌是基督。
如今天我們所讀的《路加福音》一章1-4節所說:「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
《約翰福音》二十章31節:「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二十一章24節:「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門徒;我們也知道他的見證是真的。」
此外,他們也抄寫當時流傳於各教會的書信,作為教育、護教,與宣教之用。如今天我們所讀的《彼得後書》三章14-15節所說:「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並且要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信給你們。」
這些《書信》就在當時與後世教會的肯定下,編輯成了《新約聖經》。不過這些經書的原典原作,都已經不存在了。現在可獲得的,只有一些蘆草膜紙抄本、羊皮或小牛皮抄本。較早的抄本所用的文字,主要是主前300到主後300年間的普通希臘文,且都是大寫。另外還有一些譯本,是用古拉丁文、敘利亞文、埃及文、日耳曼哥特文,或亞美尼亞文寫的,屬於二到七世紀之產物。較晚期則有希臘文小字連體抄本,是到第九世紀才開始有的抄本。
這些抄本,內容各有差異,沒有一本包含整個現代《新約聖經》27本的全部經文。或者,我們應當這樣說,現代的希臘文《新約聖經》都是參考並綜合那些古代抄本所編成的。然後才翻譯成英文、中文、台語白話字或其他各種語言等等,成為現在我們在看的《新約聖經》。
無論如何,我們大體可以窺知,《新約聖經》主要內容就是在人世情境中,傳揚耶穌與其教導、見證救恩。強調通過耶穌,人才能真正認識上帝,找到正途來進入那真正有福的新天新地與新生命。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新約聖經》與《舊約聖經》事實上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和啟示性,絕對不可以只看《新約》而不看《舊約》,或只看《舊約》而不看《新約》。誠如之前有提到聖經學者的話說:「《舊約》是《新約》的預表,《新約》是《舊約》的完成。」
在舊約時代,上帝特別揀選了以色列人成為祂的子民,並且頒佈聖約要他們遵守,其目的是希望以色列人可以成為上帝的見證。可惜的是,以色列人並沒有把握機會,以致上帝決定用新的聖約-耶穌基督(福音),將祂的慈愛顯明給所有的人可以看見;凡事願意接受福音的人,都可以獲得拯救,重新與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成為新創造的人。
期盼在座的每位兄姊都樂意與他人分享這「救命的福音」,使人人都有機會領受上帝的慈愛和拯救。基督徒不應該忽視傳福音的大使命,因為基督徒蒙召就是為了要見證耶穌基督的救恩,誠如保羅所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9:16)求聖靈幫助我們,可以更正確地認識《聖經》中的各樣真理,也賜給我們智慧和能力,更勇敢地去宣揚這「救命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