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有主同住的聖殿



日期:2014/02/23
經文:列王記上六章1-13
1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2所羅門王為耶和華所建的殿,長六十肘,寬二十肘,高三十肘。3殿前的廊子長二十肘,與殿的寬窄一樣,闊十肘;4又為殿做了嚴緊的窗櫺。5靠著殿牆,圍著外殿內殿,造了三層旁屋;6下層寬五肘,中層寬六肘,上層寬七肘。殿外旁屋的梁木擱在殿牆坎上,免得插入殿牆。7建殿是用山中鑿成的石頭。建殿的時候,鎚子、斧子,和別樣鐵器的響聲都沒有聽見。8在殿右邊當中的旁屋有門,門內有旋螺的樓梯,可以上到第二層,從第二層可以上到第三層。9所羅門建殿,安置香柏木的棟梁,又用香柏木板遮蓋。10靠著殿所造的旁屋,每層高五肘,香柏木的棟梁擱在殿牆坎上。11耶和華的話臨到所羅門說:12論到你所建的這殿,你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我必向你應驗我所應許你父親大衛的話。13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不丟棄我民以色列。

引言
  今主日是本會一年一度會員和會感謝上帝過去一年的保守帶領,使我們在2013教會小會長執會各部以及各團契所推動的各項事工,都可以按照計劃逐一來完成。雖然在各項事工的推展上,我們仍有許多的虧欠軟弱不完全;但我相信,上帝一定會親自補足用人手所做缺乏的部份,並且「按照祂的心意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奇妙大事
  我們都知道,教會耶穌基督的名設立信仰團體,其「根基」是建立耶穌基督這塊磐石之上,並且耶穌基督也是這個信仰團體教會)的元首領袖)。因此,教會制定任何事工計劃時,絕對不是以人的意思」作出發點,而是必須的心意」為優先考量;也就是主耶穌在〈主禱文〉中所教導的──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b)。
  當然,這並不是教會不需要制定事工計劃」,只「聖靈的感動和啟示」來做事。上帝給人「有計劃的恩賜能力」,是因為上帝本身也是一位「按照計劃行事」的。因此,祂也希望教會也能夠用禱告尋求聖靈帶領幫助,以制定合上帝心意」的計劃。也就是說,教會若是要順利推展事工,除了必須盡人事(做好各項計劃」之外,更需要聽天命(不斷用禱告持守住,並行在上帝的旨意中」。誠如詩人所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
  今主日就讓我們透過《列王記上》六章1-13節這段經文,一同來學習如何建造有主同住的聖殿教會〉,好使我們教會未來一年所要推動的事工,都可以獲得上帝的賜福帶領

有主同住的聖殿
  要建造有主同住的聖殿教會〉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常常傳講、教導,並且遵行上帝的話語。在今天所讀的經文12節中,上帝吩咐所羅門說:「論到你所建的這殿,你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我必向你應驗我所應許你父親大衛的話。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不丟棄我民以色列」在此,上帝清楚地告訴所羅門常常遵行上帝的律例典章誡命,將是獲得上帝永遠同住的重要證據。當然,要遵行上帝的律例典章誡命之前,一定要先傳講教導
  的確,既然稱為是「有主同住的聖殿教會」,怎麼可以沒有上帝的話語」在其中傳講成為眾人(信徒)「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119:105),好讓所有聽的人可以遵行呢?誠如保羅所說:「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10:14c)在《舊約》時代,祭司除了是負責會幕聖殿內,獻祭的工作之外,他們還必須傳講教導上帝的律例典章誡命,使所有參與祭祀以色列人可以聆聽遵行。最後,祭司會「在上帝面前所有的以色列人祝福
  各位親愛的兄姊,你們可以想像一下,當上帝的聖殿教會不再傳講教導上帝的律例典章誡命,只是徒有獻祭禮拜)的儀式時,以色列人信徒)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或許只會變成和一般民間社團俱樂部沒有什麼差別的團體罷了!因此,一間「有主同住的聖殿教會」必須常常傳講、教導,並且遵行上帝的話語
  要建造有主同住的聖殿教會〉的第二個條件,就是要按照上帝的心意和指示來計劃、執行教會內的每一項事工。我們常常都會教會是上帝所建造的,是奉主耶穌的名設立的」;因此,絕對不是「用人的心意」來決定推動教會內的每一項事工。誠如保羅所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上帝。」(林前3:6-7
  我們都知道,建造上帝聖殿藍圖,並不是所羅門自己憑空想像,或是照自己的想法設計的。所有建造聖殿材料聖殿大小尺寸,以及聖殿所有的器具擺設的位置,全都是所羅門父親──大衛從上帝領受的。當大衛選立所羅門接續他作以色列王之後,大衛特別將「建造聖殿的藍圖指示所羅門,使他可以依照上帝的心意和指示」來完成聖殿建造工作(代上28:11-19)。
  同樣的,教會所有的事工小會、長執會、各部、各團契),也是必須透過牧師長執、各團契領導人,在禱告中獲得「聖靈的啟示」之後,才制定出「符合上帝的心意」的事工目標執行計劃。只要我們願意全心全意」走在上帝所指示的道路上時,必然能夠看見上帝在各項事工中的奇妙帶領。誠如保羅所說:「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
  可惜的是,近來有些教會規模較大)多會用「企業經營(人為」的方式來「管理教會,甚至用「數據(人數、奉獻」的多寡增減,作為教會是否有進步復興),傳道人是否有認真服事工作)的依據。一旦傳道人達不到教會長執核心同工)所期待的「業務績效」時,他就得「捲舖蓋走路」。這不但傳道人不公平,也造成傳道人很大的傷害。因為教會有否「進步」,絕對不是用「數據」來決定教會有否「復興」,也不完全傳道人責任。其實,教會要「進步、復興」的關鍵,仍在於有否「按照上帝的心意和指示」來行事
  各位親愛的兄姊,教會事工計劃絕對不是憑著人的血氣」,或「個人的喜好」而制定的,因為那只會使我們落入滿足私慾、高舉自己」的陷阱之中。
  要建造有主同住的聖殿教會〉的第三個條件,就是要全心全力委身參與在聖殿教會)的事工之中。若有人:「教會的事工應該由誰來完成?是誰的責任?」我們會怎麼回答呢?「牧師長執」或者「是每位教會內的兄姊!」我相信,多數的人一定都會有正確回答:「教會的事工是每位弟兄姊妹的責任!」可惜的是,根據調查的結果發現教會內有實際參與服事的人,大約只佔教會總人數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他們只有出席聚會,卻沒有參與任何服事。為什麼會有這種狀況發生呢?其實跟是否有「委身於教會基督)」有很大的關係
  「委身」的意思,是指「用全部的生命完全地投入」,這詞是源自於古代「宗主藩屬」的契約關係。當宗主可以提供藩屬絕對的保護時,藩屬就會完全效忠宗主,並且甘心樂意為他做牛做馬,甚至犧牲性命。同樣的,耶穌基督也曾用自己的生命流血、捨命)作為貴重的代價新約救贖了我們,使我們獲得重生的生命」,我們豈不也必須「用全部的生命回應祂的呼召,並主動積極參與教會內的服事嗎?
  不可否認的,忙碌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代名詞,無論是在社會上或是教會,大家開口閉口都會說很抱歉,我很忙」,來推辭許多邀請如吃飯、遊玩或教會服事。我常常在思考,每當我們很迫切需要耶穌幫助如向祂禱告)時,我們似乎不太能容許祂對我們說:很抱歉,我很忙!」我們一定會希望祂可以立刻回應我們的需要,或解決我們的問題。只是,當情況反過來時(耶穌邀請我們參與祂的聖工),我們卻常常推三阻四能躲則躲極力回絕耶穌邀請。試問,這樣合理嗎?
  保羅勉勵我們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各位親愛的兄姊,耶穌正在呼召我們成為祂的好同工,一起建造祂的身體教會),我們是否願意全心全力委身在這個神聖的事工上呢?

結論
  當所羅門完成聖殿建造工作之後,他照著父親大衛所定的例派定祭司的班次,使他們各供己事,又使利未人各盡其職讚美耶和華,在祭司面前作每日當作的,又派守門的按著班次看守各門(代下9:14)。因為有這一群願意忠心委身聖殿服事工作祭司利未人,上帝的心意榮光才能不斷顯明在所有以色列人身上,上帝的誡命律例典章才能不斷被傳講和教導聖殿才能發揮起初建造時的目的功能
  各位親愛的兄姊,既然我們(基督徒)也都具有祭司角色宗教改革精神:信徒皆祭司),我們就必須善盡自己祭司的本份切切渴慕上帝話語的餵養,並樂意分享上帝的話語用禱告領受從上帝而來的異象建造合神心意的教會忠心委身參與教會內的各種服事基督徒八要),使每個肢體都能發揮應有的功能。如此一來,我們的教會才能被稱為「同住的聖殿教會」。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在主愛中的連結



日期:2014/02/16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13
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2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3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5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6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9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10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11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12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引言
  在台灣,只要提起「教會基督徒」,常常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些人)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團體)。的確,從早期宣教師台灣社會所付出的一切,我們知道,這些宣教師可以說是一群用「」撒種的人;透過他們在醫療教育宗教界以及社會公義各方面的貢獻,讓台灣的百姓看見了「上帝愛世人」、「耶穌就是愛」的真理。誠如德蕾莎修女所說:「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因為「」,這些宣教師願意奉獻全部的生命台灣這塊土地上面。
  事實上,有許多人走進教會,甚至最後成為基督徒的原因,就是這股「愛的暖流感動吸引。這些來到教會的人發現教會內的人不但很友善,也很願意給予關心幫助,並且聆聽憂傷的人」的心聲,甚至很長的時間陪伴他們,他們代禱,這使他們感到非常窩心,且憂傷的心情獲得很大的安慰。就這樣,他們愈來愈投入教會之中,最後也受洗成為基督徒熱心參與教會內的各種事奉
  但好景不常,當他們愈積極投入參與教會之後,也愈發現教會內幕真相)。原來,有許多基督徒很會用嘴巴說一套」的道理,可是卻很難用行動實踐」的道理漸漸的,他們發現原來教會內的「」都是虛假偽善的,於是他們決定離開教會,或是去尋找另一間「真正有愛」的教會。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的教會是一間「這樣(只會說、不會做」的教會嗎?

哥林多教會的狀況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在教會中常常被稱為愛的真諦〉,有許多牧師結婚禮拜中,都會用這段經文來勉勵即將步入「婚姻」的新婚夫婦。但保羅當時寫這些話的目的,是為了提醒哥林多教會內的信徒若不是出於「」的緣故,即使擁有各種令人羨慕屬靈恩賜,一切都只是有形無體」的空談,是無法造就教會的。
  在希臘文中,「」可以用四個字來呈現。第一個是「eros」指兩性之間愛情,此字總是「含有性愛」的意思。此字沒有在《新約聖經》中出現第二個是「storge」指父母與子女之間弟兄姊妹之間,及親戚之間,此字也沒有在《新約聖經》中出現第三個是「philia」,是描寫一種同時涉及身心靈的熱情親密而溫柔的關係,是人間最高的愛。但它的仍會搖曳不定,它的仍然可以冷卻。此字是非宗教希臘文文獻裡最高的」字。第四個是「agape」,此字是《新約聖經作者常用的「」字,此字的名詞從來沒有非宗教希臘文文獻中出現過。這種「」是一種沒有條件自然流露情感
  在《約翰福音》二十一章15-17節中,復活耶穌曾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在此耶穌就是agape」這個字的動詞形式來詢問彼得的。或許是彼得搞不清楚狀況,或許是他還不能夠理解耶穌所說「agape」那種難以理解的「」的意涵;因此,彼得回答耶穌問題時,三次都是philia」這個字來說:「啊,是的,祢知道我愛祢。」的確,想要做到耶穌所說「agape」的除非我們倚靠聖靈所賜的大能恩賜否則只是想用「人的能力和意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在哥林多教會信徒眼中,他們所看重並不是用無條件的愛(agape彼此尊重互相服事,反而是將保羅看為最小」(林前12:28)的恩賜說方言),當作是一種「了不得」,又可以衡量、評斷一個人的屬靈生命」的恩賜。此外,他們也只看重一些屬世屬肉體的才幹,如先知講道之真理知識豐全備的信心,以此認為自己是屬靈偉人,而受眾人的尊崇。最後,他們更虛榮的善行(非出於愛的動機」來吸引人的注意,以博得人的稱讚
  對於這種錯誤的行徑保羅特別指出:「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v.1-3
  的確,主耶穌呼召基督徒跟隨祂」的目的並不是要他們各種「屬靈的恩賜」去誇口、去比較或是去責備別人的「靈命夠不夠成熟」、「有沒有被聖靈充滿」;也不是要「高舉自己、受眾人的尊崇」,以證明自己「比別人更有知識學問」;更不是用好行為決定自己愛上帝程度的多寡」。主耶穌呼召基督徒跟隨祂」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用生命經驗耶穌基督agape的愛」,用生命見證耶穌基督agape的愛」,用生命分享耶穌基督agape的愛」。
  接著,保羅在今天經文4-7說明,「耶穌基督agape的愛」具有哪些特質(1)」是堅毅不拔不輕易放棄願意長久忍受痛苦,也願意慷慨施出(2)不會對別人高於自己的成就覺得不是味道(3)不會驕矜狂妄地自我吹噓,以貶低別人,也不會自高自大(4)不會做不合基督徒體統的事,亦即行事端莊正經不失禮(5)」是行事不以自己為中心只求使教會全體和別人得益(6)」是被人激怒的時候,能管住自己,又能顧到別人的感覺(7)不會把別人對不起自己的事銘記在心歷久不忘(8)」是當別人作錯事或走錯路時心中不會因而有任何的喜悅(9)」是對於一切因真理而生的善行美德美名和成就,都極為雀躍(10)」是即使看見弟兄的弱點,也不會隨便揭露,而是謹慎言行(11)」是對上帝有深切的認識知道祂的信實和大能相信祂在任何人事物上都有美好的旨意,因而默然地等候祂的工作(12)」是不把盼望放在別人和自己身上,而是定睛仰望上帝(13)」是為著軟弱失敗的肢體需長久禱告等候和忍耐直到上帝拯救他們

在主愛中的連結
  各位親愛的兄姊,或許發生第一世紀哥林多教會內的問題,在二十一世紀今日的教會中仍然持續發生。正如俗話所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有些基督徒甚至為了將「犯罪合理化」,也會開玩笑地說:「你知道什麼地方罪人最多嗎?就是教會。因為教會內的基督徒都說自己是罪人。既然是罪人,很自然地就會常常犯罪,當然問題也會一堆!」我並不否認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也不否認「我們都是罪人」,但身為基督徒必須有一個認知: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免都會有問題」,就是因為「世人都犯了罪」,我們才需要耶穌基督的救贖」,不是嗎?
  既然我們(稱為基督徒的人)已經接受耶穌基督救贖,也透過祂的寶血洗去過去所有的罪;如今我們已經愛中重生新造的人),從此就要過著「基督的愛為印記」的生活,或稱為「愛有緊密連結」的生活。一般來說,生活中可以「愛連結」的人,他會擁有幾種生命特質
  首先,充滿愛心(agape。這個特質其實是與我們「認識上帝的多寡」有密切的關係使徒約翰曾說:「因為愛是從上帝而來,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約壹4:7b-8)一個真正認識並且經驗上帝的愛agape)」的人,他的生命就會很自然地流露出上帝那種「無私心」、「沒有條件(不計代價」、「完全慷慨的愛,這種絕對不會因為任何原因」、「受到任何影響」就消失改變或是減少
  印度一位有名的傳道人,名叫孫大信。一次,他向印度教徒傳福音印度教徒非常仇視基督教。當他講道之時,有一個大漢用拳頭打他的臉血流如注孫大信一面拿頭巾擦臉上的鮮血,一面禱告說:「父阿,求你赦免他,因為他所作的,他不知道。」這個大漢聽見心裡受感,就向他道歉,並且悔改信了。
  另有一次,孫大信在一間神學校讀書。他看見校中屬靈光景很差,學生們不注意禱告生活不敬虔;他就常常出到郊外為同學禱告,有時白天出去,也有時半夜出去。當時有一個同學非常反對他,並且時時找機會譭謗他。一天晚上,他看見孫大信出去,就在背後暗暗跟著,看他什麼壞地方。後來發現孫大信乃是去到一棵大樹底下禱告,並且跪下急切求主說:「主啊!我有一個同學和我不和諧。如果我得罪他,就求你指示我;我要向他認錯;如果我沒有錯,就求你恩待他。」那個同學,暗中聽見他的禱告心裡受感眼淚奪眶而出,就向前與他跪在一起禱告。他們從此就和好了。
  主耶穌曾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在教會內對弟兄姊妹的,是否會因為他們的外貌長相社會地位意識形態,或是做事方法的不同改變或是拒絕否定,甚至排擠他們呢?真正出自於上帝的愛心,是滿有恩慈充滿包容
  第二、謙卑虛己。為了使教會內的兄姊靈命可以獲得養育造就肢體與肢體之間可以彼此扶持互相關懷聖靈依照自己的意思恩賜賞賜每位基督徒(林前12:7,11)。可惜的是,有些人為了突顯自己的靈命比別人更好,總是喜歡向人誇口炫耀自己擁有什麼才能恩賜),甚至開口藐視責備那些沒有得不到與他們有相同才能恩賜)的人。
  有一個自以為是的人去拜訪一位大師請教如何修身養性。但是打從一開始,這人就滔滔不絕的說話,大師一句話也插不上去,於是只好為他倒茶大師不停的為他倒茶,只見杯中的水已經滿溢出來了,可是大師仍是不停的繼續在,這人見狀百思不解,遂問到:「杯子的水已經滿了,為甚麼還要繼續倒呢?」這時大師看著他,徐徐的說:「你就像這個杯子,被自我充滿了,若不先倒空自己,怎能悟道呢?」那人聽了頓時臉上一陣紅熱,卻也悟出了個中真意了。
  保羅教導我們說:「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3-5)他又說:「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2-3)各位親愛的兄姊,一個真正「愛連結」的人,他絕對是一個不自誇不張狂謙卑虛已的人。
  第三、榮神益人。我們常常都會說:「教會不是社會,所以絕對不能用世俗的價值觀或方式在教會中行事。」的確,上帝並不會因為我們在教會參與比較多的服事,就我們比較多的獎賞,或是作為進入上帝國的憑據因信稱義、因恩典得救)。誠如保羅所說:「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西3:23)一個「與主愛連結」的基督徒知道,他為教會所擺上的一切服事、奉獻、善行),並不是為了積功德使自己獲得好的名聲,而為了高舉上帝的榮耀,並使眾人也因此而獲得益處上帝的恩典與賜福)。

結論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感謝上帝,雖然我們的教會稱不上「教會,但卻擁有許多人才資源。期待我們都能夠善用自己的恩賜教會中彼此建造使肢體與肢體之間可以有好的連結最重要的是,我們之間的連結是必須建立在主愛中」,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8)。求聖靈幫助我們,願意建造一個「充滿愛心、謙卑虛己、榮神益人,與主愛有緊密連結」的成熟生命,好使我們的教會成為「用真正的行動實踐」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