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在主愛中的連結



日期:2014/02/16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13
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2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3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5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6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9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10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11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12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引言
  在台灣,只要提起「教會基督徒」,常常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些人)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團體)。的確,從早期宣教師台灣社會所付出的一切,我們知道,這些宣教師可以說是一群用「」撒種的人;透過他們在醫療教育宗教界以及社會公義各方面的貢獻,讓台灣的百姓看見了「上帝愛世人」、「耶穌就是愛」的真理。誠如德蕾莎修女所說:「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因為「」,這些宣教師願意奉獻全部的生命台灣這塊土地上面。
  事實上,有許多人走進教會,甚至最後成為基督徒的原因,就是這股「愛的暖流感動吸引。這些來到教會的人發現教會內的人不但很友善,也很願意給予關心幫助,並且聆聽憂傷的人」的心聲,甚至很長的時間陪伴他們,他們代禱,這使他們感到非常窩心,且憂傷的心情獲得很大的安慰。就這樣,他們愈來愈投入教會之中,最後也受洗成為基督徒熱心參與教會內的各種事奉
  但好景不常,當他們愈積極投入參與教會之後,也愈發現教會內幕真相)。原來,有許多基督徒很會用嘴巴說一套」的道理,可是卻很難用行動實踐」的道理漸漸的,他們發現原來教會內的「」都是虛假偽善的,於是他們決定離開教會,或是去尋找另一間「真正有愛」的教會。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的教會是一間「這樣(只會說、不會做」的教會嗎?

哥林多教會的狀況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在教會中常常被稱為愛的真諦〉,有許多牧師結婚禮拜中,都會用這段經文來勉勵即將步入「婚姻」的新婚夫婦。但保羅當時寫這些話的目的,是為了提醒哥林多教會內的信徒若不是出於「」的緣故,即使擁有各種令人羨慕屬靈恩賜,一切都只是有形無體」的空談,是無法造就教會的。
  在希臘文中,「」可以用四個字來呈現。第一個是「eros」指兩性之間愛情,此字總是「含有性愛」的意思。此字沒有在《新約聖經》中出現第二個是「storge」指父母與子女之間弟兄姊妹之間,及親戚之間,此字也沒有在《新約聖經》中出現第三個是「philia」,是描寫一種同時涉及身心靈的熱情親密而溫柔的關係,是人間最高的愛。但它的仍會搖曳不定,它的仍然可以冷卻。此字是非宗教希臘文文獻裡最高的」字。第四個是「agape」,此字是《新約聖經作者常用的「」字,此字的名詞從來沒有非宗教希臘文文獻中出現過。這種「」是一種沒有條件自然流露情感
  在《約翰福音》二十一章15-17節中,復活耶穌曾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在此耶穌就是agape」這個字的動詞形式來詢問彼得的。或許是彼得搞不清楚狀況,或許是他還不能夠理解耶穌所說「agape」那種難以理解的「」的意涵;因此,彼得回答耶穌問題時,三次都是philia」這個字來說:「啊,是的,祢知道我愛祢。」的確,想要做到耶穌所說「agape」的除非我們倚靠聖靈所賜的大能恩賜否則只是想用「人的能力和意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在哥林多教會信徒眼中,他們所看重並不是用無條件的愛(agape彼此尊重互相服事,反而是將保羅看為最小」(林前12:28)的恩賜說方言),當作是一種「了不得」,又可以衡量、評斷一個人的屬靈生命」的恩賜。此外,他們也只看重一些屬世屬肉體的才幹,如先知講道之真理知識豐全備的信心,以此認為自己是屬靈偉人,而受眾人的尊崇。最後,他們更虛榮的善行(非出於愛的動機」來吸引人的注意,以博得人的稱讚
  對於這種錯誤的行徑保羅特別指出:「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v.1-3
  的確,主耶穌呼召基督徒跟隨祂」的目的並不是要他們各種「屬靈的恩賜」去誇口、去比較或是去責備別人的「靈命夠不夠成熟」、「有沒有被聖靈充滿」;也不是要「高舉自己、受眾人的尊崇」,以證明自己「比別人更有知識學問」;更不是用好行為決定自己愛上帝程度的多寡」。主耶穌呼召基督徒跟隨祂」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用生命經驗耶穌基督agape的愛」,用生命見證耶穌基督agape的愛」,用生命分享耶穌基督agape的愛」。
  接著,保羅在今天經文4-7說明,「耶穌基督agape的愛」具有哪些特質(1)」是堅毅不拔不輕易放棄願意長久忍受痛苦,也願意慷慨施出(2)不會對別人高於自己的成就覺得不是味道(3)不會驕矜狂妄地自我吹噓,以貶低別人,也不會自高自大(4)不會做不合基督徒體統的事,亦即行事端莊正經不失禮(5)」是行事不以自己為中心只求使教會全體和別人得益(6)」是被人激怒的時候,能管住自己,又能顧到別人的感覺(7)不會把別人對不起自己的事銘記在心歷久不忘(8)」是當別人作錯事或走錯路時心中不會因而有任何的喜悅(9)」是對於一切因真理而生的善行美德美名和成就,都極為雀躍(10)」是即使看見弟兄的弱點,也不會隨便揭露,而是謹慎言行(11)」是對上帝有深切的認識知道祂的信實和大能相信祂在任何人事物上都有美好的旨意,因而默然地等候祂的工作(12)」是不把盼望放在別人和自己身上,而是定睛仰望上帝(13)」是為著軟弱失敗的肢體需長久禱告等候和忍耐直到上帝拯救他們

在主愛中的連結
  各位親愛的兄姊,或許發生第一世紀哥林多教會內的問題,在二十一世紀今日的教會中仍然持續發生。正如俗話所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有些基督徒甚至為了將「犯罪合理化」,也會開玩笑地說:「你知道什麼地方罪人最多嗎?就是教會。因為教會內的基督徒都說自己是罪人。既然是罪人,很自然地就會常常犯罪,當然問題也會一堆!」我並不否認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也不否認「我們都是罪人」,但身為基督徒必須有一個認知: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免都會有問題」,就是因為「世人都犯了罪」,我們才需要耶穌基督的救贖」,不是嗎?
  既然我們(稱為基督徒的人)已經接受耶穌基督救贖,也透過祂的寶血洗去過去所有的罪;如今我們已經愛中重生新造的人),從此就要過著「基督的愛為印記」的生活,或稱為「愛有緊密連結」的生活。一般來說,生活中可以「愛連結」的人,他會擁有幾種生命特質
  首先,充滿愛心(agape。這個特質其實是與我們「認識上帝的多寡」有密切的關係使徒約翰曾說:「因為愛是從上帝而來,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約壹4:7b-8)一個真正認識並且經驗上帝的愛agape)」的人,他的生命就會很自然地流露出上帝那種「無私心」、「沒有條件(不計代價」、「完全慷慨的愛,這種絕對不會因為任何原因」、「受到任何影響」就消失改變或是減少
  印度一位有名的傳道人,名叫孫大信。一次,他向印度教徒傳福音印度教徒非常仇視基督教。當他講道之時,有一個大漢用拳頭打他的臉血流如注孫大信一面拿頭巾擦臉上的鮮血,一面禱告說:「父阿,求你赦免他,因為他所作的,他不知道。」這個大漢聽見心裡受感,就向他道歉,並且悔改信了。
  另有一次,孫大信在一間神學校讀書。他看見校中屬靈光景很差,學生們不注意禱告生活不敬虔;他就常常出到郊外為同學禱告,有時白天出去,也有時半夜出去。當時有一個同學非常反對他,並且時時找機會譭謗他。一天晚上,他看見孫大信出去,就在背後暗暗跟著,看他什麼壞地方。後來發現孫大信乃是去到一棵大樹底下禱告,並且跪下急切求主說:「主啊!我有一個同學和我不和諧。如果我得罪他,就求你指示我;我要向他認錯;如果我沒有錯,就求你恩待他。」那個同學,暗中聽見他的禱告心裡受感眼淚奪眶而出,就向前與他跪在一起禱告。他們從此就和好了。
  主耶穌曾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在教會內對弟兄姊妹的,是否會因為他們的外貌長相社會地位意識形態,或是做事方法的不同改變或是拒絕否定,甚至排擠他們呢?真正出自於上帝的愛心,是滿有恩慈充滿包容
  第二、謙卑虛己。為了使教會內的兄姊靈命可以獲得養育造就肢體與肢體之間可以彼此扶持互相關懷聖靈依照自己的意思恩賜賞賜每位基督徒(林前12:7,11)。可惜的是,有些人為了突顯自己的靈命比別人更好,總是喜歡向人誇口炫耀自己擁有什麼才能恩賜),甚至開口藐視責備那些沒有得不到與他們有相同才能恩賜)的人。
  有一個自以為是的人去拜訪一位大師請教如何修身養性。但是打從一開始,這人就滔滔不絕的說話,大師一句話也插不上去,於是只好為他倒茶大師不停的為他倒茶,只見杯中的水已經滿溢出來了,可是大師仍是不停的繼續在,這人見狀百思不解,遂問到:「杯子的水已經滿了,為甚麼還要繼續倒呢?」這時大師看著他,徐徐的說:「你就像這個杯子,被自我充滿了,若不先倒空自己,怎能悟道呢?」那人聽了頓時臉上一陣紅熱,卻也悟出了個中真意了。
  保羅教導我們說:「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3-5)他又說:「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2-3)各位親愛的兄姊,一個真正「愛連結」的人,他絕對是一個不自誇不張狂謙卑虛已的人。
  第三、榮神益人。我們常常都會說:「教會不是社會,所以絕對不能用世俗的價值觀或方式在教會中行事。」的確,上帝並不會因為我們在教會參與比較多的服事,就我們比較多的獎賞,或是作為進入上帝國的憑據因信稱義、因恩典得救)。誠如保羅所說:「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西3:23)一個「與主愛連結」的基督徒知道,他為教會所擺上的一切服事、奉獻、善行),並不是為了積功德使自己獲得好的名聲,而為了高舉上帝的榮耀,並使眾人也因此而獲得益處上帝的恩典與賜福)。

結論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感謝上帝,雖然我們的教會稱不上「教會,但卻擁有許多人才資源。期待我們都能夠善用自己的恩賜教會中彼此建造使肢體與肢體之間可以有好的連結最重要的是,我們之間的連結是必須建立在主愛中」,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8)。求聖靈幫助我們,願意建造一個「充滿愛心、謙卑虛己、榮神益人,與主愛有緊密連結」的成熟生命,好使我們的教會成為「用真正的行動實踐」的教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