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我信身體的復活



日期:2014/05/25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五章35-49
35或有人問:死人怎樣復活,帶著什麼身體來呢?36無知的人哪,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37並且你所種的不是那將來的形體,不過是子粒,即如麥子,或是別樣的穀。38但神隨自己的意思給他一個形體,並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體。39凡肉體各有不同:人是一樣,獸又是一樣,鳥又是一樣,魚又是一樣。40有天上的形體,也有地上的形體;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地上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41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42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43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44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45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46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47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48那屬土的怎樣,凡屬土的也就怎樣;屬天的怎樣,凡屬天的也就怎樣。49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

引言
  飼養過寵物的人,一定都經驗過寵物死亡時所帶來的難過傷痛,畢竟我們與寵物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相信,有許多失去寵物的人,都會希望wish)牠們可以重新活過來繼續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其實,只要是身為人),絕對沒有人希望經歷死亡包括自己或親人)。否則,中國秦始皇也不用處心積慮要求術士提煉尋找長生不老藥」,使自己可以永遠不死,以享受各種榮華富貴。而古時埃及人也同樣渴望擁有一個不朽壞的身軀木乃伊製作就是期待有一天已經死去的人能夠再以「原來的身軀活過來
  在2000年年底有一齣由動作巨星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演的電影〈魔鬼複製人The 6th Day〉,其劇情就是在敘述在未來的世界中,人類可以透過基因複製工程不斷延續生命,使人類永遠都不必經歷死亡。當然,為了避免造成世界的混亂,於是訂立了「The 6th Day Law」(第六天法條),以禁止野心人士任意複製人類。
  各位親愛的兄姊,當我們每個主日在禮拜中告白我信身體的復活」時,到底我們要相信的是什麼樣的真理呢?我們期待的「身體復活」難道就只是「長生不老、永遠不死」以享盡地面上的榮華富貴嗎?

哥林多教會的疑惑
  「相信死人會復活」可以說是基督信仰核心價值,而基督教會開始之初,就是從「傳講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作為起點。當耶穌復活升天之後,彼得與其他的門徒五旬節聖靈充滿,他們就在眾人面前大聲見證說:「祂(耶穌)既按著上帝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上帝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祂復活,因為祂原不能被死拘禁。」他又說:「耶穌,上帝已經叫他復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徒2:23-24,32)就這樣,原本一個只有120名「信仰團體(教會」,很快地在一天之內增加了約三千人(徒1:15,2:41)。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接受死人復活」的信息,在基督教會的歷史中,總是會有一些信徒提出質疑有關「復活的問題」。其實,早在耶穌傳道的過程中,撒都該人曾經向祂提出這方面的問題。由於撒都該人不相信死人復活」的事,因此,他們用《摩西律法》中所規定的〈利未拉特婚姻條例Levirate Law)〉來問耶穌復活的事」(利未拉特婚姻條例〉是依據《申命記》二十五章5-10節的規定)。
  從《哥林多前書》十五章12節(既傳基督是從死裡復活了,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的記載中,我們得知,原來哥林多教會信徒也有不相信死人復活」的福音。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信仰謬誤」呢?原來,這些人是受到希臘二元論思想〉的影響他們都在希臘思想中長大的,受希臘化教育)。
  在希臘二元論思想〉中並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希臘人認為肉體會腐壞的靈魂則是永遠不會死的。在他們的觀念中:靈魂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自我」,是暫時寄居在人的肉體上。當有一天,人死的時候,靈魂就會人的肉體脫離出來,而這靈魂沒有死亡,也不會毀滅。只是,猶太人認為一個完整的生命,就是包括肉體靈魂,這二者是相依相存不能分開
  為了讓哥林多教會信徒能夠更正確地認識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保羅特別用了很長的篇幅(也就是《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本書最長的一章,共58,來說明「死人復活」的真正意義重要性
  首先,保羅述說「基督的復活」就是他起先傳給哥林多教會福音得救的福音),並且《(舊約)聖經》、十二使徒,以及許許多多的弟兄姊妹都是這事(基督復活)的見證人v.1-11)。接著,保羅特別強調,如果基督沒有復活,所有的信徒就仍然在罪裡。但基督確實已經復活,所以那些「相信(基督復活」的人,也同樣基督裡「從死裡復活」了(v.12-34)。最後,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信徒,既然他們信心」已經基督同復活」,他們就擁有上帝所賜復活的生命」。從此以後,他們不再憑著血氣活著,而是必須倚靠聖靈活著,並且結出果子。否則,他們就會再次回到血肉之體被死吞滅的生活(v.35-58)。
  其實,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所講述的復活」,除了是指「生命(靈魂基督裡的復活重生、與上帝和好)之外,他更強調,當主耶穌再來號筒響起)時,那些已經在基督裡睡了信徒,他們都要從死人中復活再次獲得一個「永不朽壞的身體」。而那些仍然活著,並且「基督裡重生得救」的信徒,他們也會擁有一個「全然改變的身體」;誠如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3-18節所言。至於那將會是什麼樣的「身體」,只有天父上帝知道
我信身體的復活
  各位親愛的兄姊,你是否相信自己在接受耶穌成為救主之後,就已經擁有一個「基督同復活」的「新的身體」呢?而你是否又知道,這個「新的身體」會帶給你什麼樣「生命的轉變」呢?
  我們可以從《使徒行傳》三章1-10節的記載得知,當一個人在「生命轉變、擁有新的身體」之後,他會有哪些「特殊的行為表現。當時,有一位生來瘸腿天天被人抬到聖殿美門門口的人,一直以來,他都只是期待只要有人可以打賞一點銀子,他就可以在「肉體的需求上獲得滿足。只是,彼得約翰知道,「打賞銀子」絕對無法徹底解決這個「生來瘸腿者」的問題;他所需要的是擁有一個「復活的生命」、一個「新的身體」。
  因此,當彼得約翰定睛看著他時,他們知道只有主耶穌可以醫治他滿足他彼得開口對他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於是,彼得拉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踝子骨,立刻健壯了。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上帝
  由此可知,當一個「靈魂死亡、肉體敗壞」的人在接受耶穌成為救主靈魂復活),肉體疾病又被耶穌醫治之後,他就會用自己「更新的生命」和「復活的身體」,大聲歌頌讚美上帝的大能作為奇妙恩典,這是為了見證他確實已經得著一個「復活的生命」。
  當然,並不是每個尋求耶穌幫助的人都像這個「生來瘸腿的人」那樣幸運,可以立即得著醫治。因此,曾有一些身體有殘缺的人(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後天造成的)人提出疑問,說:「耶穌之後所獲得那個『復活的身體』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是我們『原來』從母胎生出來的身軀,還是另一個『更完整、更美好、擁有上帝形像和樣式』的形體呢?」因為他們很想知道,主耶穌是否可以使他們重新獲得一個「世人看起來完好無缺沒有瑕疵身體(,因為他們不想再被世人用異樣眼光看待)。
  或許我們都曾有參加過「醫治特會」的經驗,我相信,會去參加這樣特會的人,大部份都是期待自己「身體的病痛或殘缺」,在透過牧師禱告之後,可以獲得醫治改善。也的確,有不少人真的在特會中經歷了上帝所行的神蹟奇事。只是,又有多少人在經歷這些奇妙恩典之後,願意在上帝面前認罪悔改接受主耶穌救贖的大功勞聖靈更新改變自己的心懷意念,最後將一切的榮耀都歸給天父上帝
  我發現,這些尋求醫治的人,絕大多數都只是滿足於「肉體的病痛、肢體的殘缺」上獲得醫治改善,但卻忽略了只有「生命全然改變更新」才是徹底解決問題唯一途徑。也就是說,雖然他們會因著「身體的疾病或殘缺獲得醫治而感到興奮快樂,他們還是感到心靈空虛無法滿足,因為他們的「生命的問題」並沒有獲得解決
  著名的澳洲基督徒演說家──力克胡哲Nick Vujicic),他出生時就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沒有四肢;就連父母親也感到不知所措。因此,從小力克生活在一個「被人嘲笑、完全絕望」的環境之中。有好幾次他在睡覺之前為自己「殘缺的身體向上帝禱告說:「我希望隔天早上起床後就可以長出完整的四肢,過著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但可惜的是,上帝似乎聽不見力克的禱告,當他於隔天早上起床之後,所有的一切都還是維持原狀沒有任何改變
  青少年時期,力克曾經一度放棄希望,甚至嘗試自殺三次十五歲那年,他聽了《約翰福音》九章1-12節裡〈生來瞎眼的人〉的故事,也是在那之後,他願意全然地將生命奉獻給上帝。因為他領悟到,他的「缺憾」不是「他或父母犯了罪」,而是「為了彰顯上帝的作為」。力克相信,上帝對他另有計畫,要透過他「殘缺的生命見證上帝的榮耀。就這樣,力克信仰中領受一個「新的亮光」,從此不再自怨自艾。他明白,唯有找到真理,才能得到自由,若沒有通達的智慧,是無法看透世間的一切。他曾說:「你可以選擇因為缺乏,而惱怒上帝,或是因此擁有而感恩。
  各位親愛的兄姊,從力克胡哲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當我們告白我信身體的復活」之時,似乎不應該只是將焦點放在「肉體改變(眼睛看得見」的層面,而是必須焦點放在「靈魂更新(真正使一個人的生命活得更豐盛、更有意義」的層面。一個「基督復活重生)的形體,是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所給的形體,具有上帝的榮光,並且永遠不再朽壞

結論
  主耶穌曾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11:25-26)各位親愛的兄姊,基督信仰中所提及「身體的復活」,不單單只是指「肉體」的復活,更重要的「生命(靈命」的復活徒有肉體」的復活卻沒有生命」的復活,基本上就像是「無魂有體」的稻草人一樣。當主耶穌再來時,這樣的人仍無法逃脫終末審判的厄運」。
  求聖靈幫助我們,在每一次告白我信身體的復活」時,也能夠再一次省思我們是否有真實接受天父成為上帝、耶穌成為救主聖靈成為保惠師」?真正的身體復活」必須包含生命(靈魂」和「身體兩個層面的復活,真實的身體復活」也必須帶有生命更新改變」的見證。否則,我們就會如保羅所說:「明顯是為上帝妄作見證,所信的也是枉然」,並且「仍然活在罪裡」。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成就上帝計劃的母親



日期:2014/05/11(母親節)
經文:出埃及記二章1-10
1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2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3後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4孩子的姊姊遠遠站著,要知道他究竟怎麼樣。5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他的使女們在河邊行走。他看見箱子在蘆荻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6他打開箱子,看見那孩子。孩子哭了,他就可憐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7孩子的姊姊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8法老的女兒說: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親來。9法老的女兒對他說:你把這孩子抱去,為我奶他,我必給你工價。婦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10孩子漸長,婦人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裡,就作了他的兒子。他給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說:因我把他從水裡拉出來。

引言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在此先代表教會向所有在座的媽媽們說一聲「母親節快樂」!
  自古以來,母親總是在家庭中具有「哺養、照顧、教育」子女的功能,如果一個孩子從小都缺乏母親陪伴,他在人格發展的過程中很可能也會缺少母性」的特質。難怪,有一首歌的作者才會如此形容說:「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媽媽懷裡,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隨著風兒飄落,幸福那裡找。」由此可知,母親的「身份、角色」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
  只是,一個「基督化家庭」的母親,除了要在家庭中扮演傳統(哺養、照顧、教育」的角色之外,更重要的是,她也要負起信仰傳承」的工作──用《聖經》的話語教導自己的孩子。誠如《箴言》二十二章6節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各位親愛的兄姊,今早就讓我們透過剛才所讀的〈出埃及記〉二章1-10節這段經文,一同來思考如何成為成就上帝計劃的母親」。

摩西的出生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是關於摩西出生的記載。從今天經文一開始的描述我們得知,摩西是屬於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利未支派(v.1,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以色列人會來到埃及居住,是因為在四百三十年前,約瑟擔任埃及宰相期間,他將父親雅各和其他的家人(共66人),全部都接到埃及居住(當時迦南地發生大饑荒,約瑟為他們安排在全埃及最肥沃的歌珊地居住)。從那時開始,以色列人就在埃及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出1:7)。
  後來,有不認識約瑟新王起來,治理埃及。他看見以色列人的人數已經比埃及人更多更強盛心中非常擔憂以色列人背叛埃及;於是,他開始轄制苦害以色列人要求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比東蘭塞)。只是,以色列人並沒有因為逼迫而人數減少,反而越發多起來越發蔓延。既然逼迫以色列人無法使他們的人數減少法老吩咐希伯來的兩位收生婆必須將剛出生的男嬰殺死,但收生婆並沒有這麼做,因為她們敬畏上帝。也因此,上帝特別賜福這兩位收生婆的家庭(出1:8-22)。
  從《出埃及記》第一章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以色列人就是身處在一個埃及人奴役法老王迫害,甚至整個民族都有可能被滅絕的時代當中。雖然如此,上帝仍然疼惜以色列人,祂實在聽見了他們的哀聲,也看見了他們的苦情;因此,祂讓摩西──以色列民族的「拯救者」出世,為要信守之前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
  一般來說,當一個家庭有新成員嬰孩出生時,家裡一定會充滿許多歡喜熱鬧的笑聲親戚朋友也會從各地前來恭賀猶太人的習俗)。只是,摩西的出生並沒有為那個家庭增添任何歡樂的氣氛,因為他很有可能在出生後沒多久,就會殘酷的埃及兵丁殺死。因此,摩西的父母和家人根本就快樂不起來,更不敢將家中又增添一位新成員的消息告訴任何人
  或許上帝早已經將摩西未來要在以色列中的作為告知他的母親(約基別),以致她甘願冒著生命危險」來保護這個新生兒v.2,見他「俊美」──除了外表好看之外,可能也指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得到上帝的啟示,認識這孩子將來必有「美好」的人生)。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在藏了三個月之後,摩西的母親知道無法繼續藏下去,只好將他放在一個蒲草箱裡頭,又將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v.3)。
  雖然如此,摩西的母親仍充滿盼望,她要摩西的姊姊(米利暗緊緊跟在小弟的身旁,因為她相信上帝一定不會使他遇到危險。果然,這個蒲草箱正在尼羅河洗澡埃及公主法老的女兒看見,她就一個婢女將蒲草箱拿來。當她望見箱子內竟然有一個哭泣的希伯來男嬰割禮的記號),就心生憐憫,因她知道這個孩子會被父母遺棄絕對和自己父親脫不了關係要殺害希伯來男嬰,v.4-6)。
  此時摩西的姊姊見埃及公主似乎很疼惜自己的弟弟,就從蘆荻中出來對她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叫一個奶媽來,為妳奶這個孩子,可以不可以?法老的女兒同意這個做法,就這樣,摩西被自己的母親撫養長大。一直到摩西懂事之後,摩西的母親就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裡,她就將摩西視為自己的兒子v.7-10),並教授他各樣知識技能

成就上帝計劃的母親
  各位親愛的兄姊,雖然摩西很長的時間三十多年)都是居住埃及皇宮內並且也學習許多埃及學問宗教文化。但從後來經文發展中,我們知道摩西沒有忘記自己是以色列人身份;因此,當他看見自己的同胞埃及受苦、被埃及人欺負,他實在忍無可忍,因而出手殺了一個埃及人,從此過著法老追殺的日子(逃到米甸),一直到他被上帝呼召為止80)。為什麼長時間居住埃及皇宮內的摩西沒有忘本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信仰)呢?那絕對哺養他長大的母親很大的關係
  本來摩西剛出生時就必須埃及人殺害,因為法老已經下令:「以色列所生的男孩都要丟在河裡。」只是,身為一位「慈愛」的母親,怎麼會忍心下手殺死自己的親骨肉呢?更何況,身為一位「敬畏上帝」的母親,絕對不可能違背上帝的誡命犯殺人罪)呢?最重要的是,身為一個「成就上帝計劃」的母親,她一定會「竭盡所能教導自己的孩子,一輩子都要「認識、敬畏、事奉獨一真神──耶和華上帝。
  其實除了摩西的母親約基別之外,在《聖經》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幾個「成就上帝計劃的母親」的例子。如(1)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她將自己的兒子終身歸與耶和華(撒上1:11);(2)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她尊主為大甘願讓上帝的旨意──救主耶穌透過她出世──成就在自己身上(路1:38,46);(3)提摩太的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她們用無偽的信心建造提摩太信仰根基(提後1:5)。由於這些母親知道自己的孩子將來要成就的大事,她們除了順從上帝的呼召之外,更扮演著「傳承信仰」的角色。也因此,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上帝合用的器皿
  的確,在早期「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形態中,通常父親在家庭中多是扮演維持家計(在外賺錢角色,因此,教養教導、養育孩子責任多是由母親承擔。在教會歷史中,有許多基督徒會成為優秀神學家或是佈道家,都與他們的敬虔的母親有著密切的關係
  中世紀北非著名的神學家——奧古斯丁,他的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因此教養孩子的責任落在母親(摩尼卡)的身上奧古斯丁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孩子,但他的行為卻是放蕩不羈,因此,摩尼卡對於這個兒子的教導,除了不斷用上帝的話語規勸他之外,更用祈禱眼淚仰望上帝親自改變他。直至某一天奧古斯丁在花園中聽見鄰屋兒童之聲音,說:「拿起來讀。」他就拿起擱在桌上的《聖經》,翻開羅馬書》十三章13-14節的話:「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得到聖靈光照重生之後,母親從此就放心了。
  在摩尼卡死前,曾囑咐奧古斯丁說:「兒子,我一生中沒有更大的喜樂,大過你悔改得救的。我的工作僅此為止,我的希望已經完成。但有一事,令我留戀,就是我願在死前,能看見你輕看世俗的快樂,成為上帝的僕人。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奧古斯丁對於他所敬愛的母親,有如此的追述:「她為我的墮落,九年之中哭泣沒有停止,痛苦絲毫沒有減輕.直到我悔改以後才停止。她實在是外穿婦人衣服,內藏男性的信心,包圍母親的慈愛,顯出基督的虔誠。她最後的成功是兒子信了她的信仰。
  著名的美國佈道家——慕迪,他小時候曾經責怪母親硬要他主日上教堂。有一次還得勞動牧師派人到他面前叫醒他。他認為在田間辛苦工作了整個星期之後,還硬要他到教堂,去聽一篇他聽不懂的道理,實在難以忍受
  後來長大離開家之後,慕迪心想:他再不會去教堂了。但沒想到上教堂已成了他的習慣不去反而不行。因此,停了一、二個主日沒有去教堂之後,他又開始去了。就在那期間,主耶穌找到了他,並呼召他成為上帝的工人。自那以後,慕迪常說:「媽媽。我謝謝您;因為您在我不想去教堂的時候,叫我去。
  各位親愛的兄姊,若不是奧古斯丁慕迪的母親對孩子「信仰傳承上」的堅持,我們就沒有機會從他們的身上看見上帝所要成就的美好計劃」了。

結論
  隨著政局的改變,不少香港人紛紛為將來做準備。有人老早取得歐美國家的護照居留權,或正在申請中。亦有人用金錢購買某些小國公民權。當南非開放移民時,香港人佔了該國移民的半數
  有一個基督徒家庭也為他們三名子女準備後路,除了替他們購買人壽保險醫療保險教育保險,也為他們購買政治保險,辦了手續申請澳洲定居,希望他們到了彼邦可以繼續升學。他們在悉尼買了一幢有三層樓設備齊全有兩個車房屋子,又為他們在銀行備有大量存款,作為升學緊急時需要。怎料三個孩子到了澳洲之後,不幸遇到車禍長子傷重死亡其餘兩個得以倖存,卻終身殘廢
  這對夫婦傷心欲絕,萬萬想不到千方百計為子女安排一切,使他們免受政治轉變影響前程,怎知卻遭遇不測。最令他們難過後悔的是三個子女還未接受耶穌個人救主,父母認為應該等待他們長大後作決定不能年幼強迫他們某一個宗教。現在出了事,才發覺他們只為子女準備各項保險,唯獨缺乏了「救恩保險」。現在後悔已經太遲了
  《箴言》二十二章4節說:「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各位親愛的兄姊,你們希望最後可以什麼東西給自己孩子呢?金銀股票外幣房屋財產,還是可以為自己帶來豐盛生命主耶穌呢?誠如彼得所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主耶穌)給你。」(徒3:6
聖靈幫助我們,竭盡所能教導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認識、敬畏、事奉獨一真神──耶和華上帝,以成為「成就上帝計劃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