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繞跑先知(三)-復奉差遣(拿3)

日期:2015/03/29
經文:約拿書三章1-10
1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2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3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去。這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4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5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6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7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8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9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也未可知。10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

引言
  小時候我們一定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經驗,就是爸爸媽媽常常對我們說:「某某某,到底要我說多少變你(妳)才聽得懂?如果你(妳)再如何如何,我就要如何如何了!」小時候我們都會覺得爸爸媽媽很愛碎碎唸」,常常會警告我們「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特別是當我們到了叛逆青少年時期,對於爸爸媽媽所說的話,更是完全「置之腦後」,甚至是「反其道而行」。當然,最後吃虧的永遠是不聽話的我們
  俗話說的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自己不會那麼「」,不會遇到那些「倒楣的事」。只是,事情的結果常常都在我們「意料之外」,並且爸爸媽媽所說的那樣發生了!一直到我們「為人父母」之後,我們才會發現,原來自己也是那麼碎碎唸」,原來當時候爸爸媽媽顧慮,都是為了保護我們,使我們可以少受一些痛苦傷害
  我們常常都會有如此的感嘆:「早知道,我就聽爸爸媽媽的話,我也不會落得如此的下場。」但可惜的是:「千金難買早知道。」如果有那麼多的「早知道」,我們可能現在都變成了王永慶張忠謀郭台銘或是比爾蓋茲了。或許,我們都應該在走上「不歸路」之前即時回頭重新省思爸爸媽媽給我們的忠告教導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也應該常常回到上帝的話語」當中,使祂的話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119:106),才不會被社會上「扭曲的價值觀影響,甚至同化了。或許,「即時回頭」這件事說的會比做的更加容易,但重點還是在於我們的「是否願意真實悔改」?好像今天經文中的主角尼尼微城內的百姓,他們在聽到約拿宣告之後,全部都「回頭離開所行的道,丟棄手中的強暴」(v.8b),以致上帝願意重新給他們機會」。
  今天,就讓我們繼續來看《約拿書》第三章,再一次從經文中來學習上帝要給我們的啟示

約拿的宣告與尼尼微人的悔改
  當上帝吩咐大魚將約拿吐在旱地上之後,祂又再一次約拿顯現,並且要約拿繼續先前的工作──「起來,前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上帝吩咐給他的話。」(v.2
  就這樣,約拿照上帝的話起來前往尼尼微大城去了。在經歷了第一次不聽上帝話語」所帶來的考驗之後,難道約拿真的學乖了嗎?從接下來約拿舉動看來,他似乎還是不能忠實地遵行上帝的命令」(因為他對亞述人的仇恨還在)。在今天經文中第3節後半與第4節有說:「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
  究竟尼尼微城有多大?真的需要走三日的路程才能走遍嗎?歷史學家根據第四世紀的史料得知,尼尼微城是一座相當宏偉的大城,其四周圍的城牆就有五十五英哩那麼長。如果依照當時的計算方式,一個人一天頂多走十七英哩的路程,那麼,要走完整座尼尼微城的外牆,確實需要三天的時間。
  或許我們會有疑問,為什麼不走進去尼尼微城裡面去宣告上帝的話,而是在城的外牆遊走呢?這就與當時近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了。以當時文化傳統來說,當國王有什麼重大消息宣佈,或是有什麼審判案件處理時,都會在城門口來進行宣佈或是判決。也就是說,如果約拿要在尼尼微宣佈什麼樣的重要信息,必定是在城門口宣講,而不是走進尼尼微城內的大街小巷來宣講
  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尼尼微城總共有十二個城門,如果要到每一個城門都宣講這個重要的信息時,必定要花三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只不過,我們看到約拿卻是直接走進城裡宣講上帝的信息,而且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從他所行走的路線看來,他可能就是直接穿越尼尼微城,而不是沿著四周圍的城牆宣講上帝的信息。
  由此可知,約拿雖然順服了上帝的命令前往尼尼微城去,可是他卻草草率率地完成應該做的事,讓我們不免懷疑約拿經歷了大魚事件,領受了上帝的救恩之後,真的有明白上帝的心意嗎?他是否有真心實意來悔改呢?也許約拿眼睛仍然盲目,他的心仍然堅硬
  相較於尼尼微城內的百姓,當他們一聽到約拿宣告:「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v.4)之後,城內的百姓立刻信服了上帝,並且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也未可知。」(v.6-9
  我們可以看到尼尼微城內,上至國王,下至平民老百姓以及牲畜,全都禁食穿上麻衣切切地求告上帝。他們表達內心真正的憂傷謙卑悔罪,他們全都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真心實意在上帝的面前悔改向善祈求上帝的饒恕
  敬虔的外表不能拯救尼尼微城的人脫離迫近的毀滅;只有心靈和行為徹底的更新變化,或許能夠提供一線生機。上帝並沒有赦罪的義務,只不過,尼尼微城的人仍抱持一線希望,盼望上帝以憐憫對待他們,並且不發烈怒。由於尼尼微城內所有人的真心悔改,上帝便動了憐憫的心,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

從約拿與尼尼微人身上的啟示
  《詩篇》八十六篇5節說:「主啊,你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你的人。」在15節又說:「主啊,你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上帝樂意給每一位願意悔改的人機會饒怒赦免他們的罪,無論他們是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或是其他的民族,因為祂有豐富慈愛和恩典
  先知 耶利米曾經傳達上帝的信息說:「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拔出、拆毀、毀壞;我所說的那一邦,若是轉意離開他們的惡,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想要施行的災禍降與他們。」(耶18:7-8)由此可知,上帝的救恩是普世的,祂永遠願意為那些悔改的人伸出恩典的雙手迎接他們回到祂的懷抱當中。
  因此,從今天的經文中,我們所得到的第一個啟示,就是對上帝的信息存有敏感的心。雖然從經文當中我們看不出來,到底上帝要約拿尼尼微宣告什麼樣的信息?因為約拿只對城裡的人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城必傾覆了。 無論約拿是否有將上帝交代的話完全向尼尼微城的人說清楚,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尼尼微城的人對於先知信息的敏感度。他們並沒有將這位來自於以色列先知當作瘋子,也沒有對他所說的話不予理會,反而在聽完他的信息之後,隨即信服上帝,並且宣告禁食穿上麻衣
  雖然亞述人宗教信仰不是信奉耶和華上帝,但他們卻對任何來自神明的警告相當地敏感,因為他們深怕自己犯了什麼樣的罪來得罪神明,以致於招受到各樣的災禍。各位親愛的兄姐,我們都是屬上帝的百姓,我們是否有對上帝的信息上帝的話語或是上帝的聲音存有敏感的心呢?當我們每個主日來到教會聆聽講道時,是否聽到了上帝對我們說話?我們在每日的靈修過程中,是否有聽到上帝的聲音?我們在教會內的弟兄姐妹團契時,是否有透過他們領受到上帝的啟示呢?
  對上帝信息的敏感,緣自於我們對上帝重視的程度。當我們重視一個人時,對於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會特別的注意,尤其是那些熱戀中的情侶。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應該如此,當我們重視上帝時,我們就會更加體貼祂的心意聆聽祂的聲音落實祂的教導,才不致走向滅亡之路
  我們所得到第二個啟示,就是上帝願意給每一個人都有悔改的機會原本上帝給尼尼微城的人所下的最後通碟,就是四十天之後上帝就要使尼尼微城傾覆,將他們完全滅絕。上帝已經下定決心,準備來執行這項任務了。然而,這並不表示上帝不願意尼尼微城的人悔改的機會,重點在於他們在聽到約拿宣告後,是否有即刻悔改向善。可以肯定的是,所有尼尼微城裡的每一個人都願意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因此,上帝在看到他們的行為之後,便心生憐憫後悔不將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
  當以色列百姓在西乃山拜金牛犢時,上帝大為震怒,並且決定滅絕這些忘恩負義頑固子民。這時,摩西向上帝求情說:「求祢轉意,不發祢的烈怒,後悔,不降禍與祢的百姓。」(出32:12)於是上帝後悔不把所說的禍降與他的百姓v.14)。在七○年代所興起的〈過程神學〉所強調的,就是上帝會因為世人態度的轉變,來改變祂原本的計劃與心意。這對傳統強調「上帝的主權性」的神學來說,簡直是當頭棒呵難以認同神學觀點。這也是〈我以禱告來到跟前〉這首詩歌被保守的人批評的原因,因為其歌詞提到:「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神的手。」這似乎是僭越了上帝的主權,好像是我們在控制上帝應該做什麼事
  只不過,從《聖經》的內容當中,我們又常常看見屬靈領袖如何來祈求上帝改變心意不要將所說的災禍降臨在以色列百姓身上。當然,除非我們出自於內心的認罪悔改,我們的罪才能得到上帝的赦免認罪悔改並不是一個「公式化」的動作,而是我們的內心真正曉悟到自己的軟弱離棄了上帝的真道讓上帝的靈憂傷,所帶來的深沉痛悔。誠如大衛在《詩篇》五十一篇17節所說的:「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我們所得到的第三個啟示,就是裡我們都要相互勸勉。身為耶穌基督家庭裡面的一份子,我們就是要愛裡互相勸勉,使我們能夠一起過著得勝的生活。我們看到當約拿尼尼微城宣講上帝的信息之後,城裡的每一個人,從最大的到至小的,從國王、大臣到平民百姓,甚至是他們的牲畜、牛羊,全部都信服上帝謙卑悔改離棄所行的惡。他們並沒有將上帝的信息當作是惡耗來加以封鎖,反而是一傳十十傳百,甚至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為的就是讓所有的百姓知道,他們已經得罪了上帝,上帝就要來毀滅他們了。
  因為尼尼微城內的每個人都願意相互勸勉彼此提醒,才能幸免於被上帝消滅的命運。我們身為基督徒,在教會中彼此稱為弟兄姊妹,是否也有常常用愛心來相互勸勉呢?當我們看到教會中有「不適當的言論」正在流傳、兄姊「犯了什麼錯誤」,或「彼此間有什麼嫌隙」時,我們是選擇沉默以對?或是當個爛好人不敢指正其中的錯誤呢?
  孔子曾說過「鄉愿,德之賊也」,就是在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因為怕得罪人,就不敢指正其錯誤。有時,因為「鄉愿」反而會使事情更加的惡化,而無法讓光明正義的一面顯露出來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15節說:「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真正遵行耶穌教導的人,他會「用愛心勇敢來指正錯誤,為的是讓弟兄姐妹能面一同成長。唯有裡彼此勸勉,我們才能躲避撒但的攻擊,也才能更加體上帝的心意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姐,信仰是必須在不斷地反省當中來成長。只不過,有時我們都會有盲點看不見自己的缺失。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有屬靈的伙伴提醒我們,使我們不致陷入罪惡的網羅之中。我們也需要用謙卑的心領受上帝的訓誨,或許我們有時仍會在有意無意之中得罪了上帝,只要我們願意認罪悔改,上帝都要再次赦免我們。我們也要特別留意在身旁的各種聲音,有時上帝會透過不同的方法提醒我們勸戒我們警告我們,因此,時時保有一顆對上帝話語敏銳的心,將使我們隨時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做出聖靈憂傷的事。求聖靈幫助我們,每天過著儆醒的生活切實遵行上帝的命令謙卑領受祂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