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3月8日
經文:約拿書一章17節~二章10節
一17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二1約拿在魚腹中禱告耶和華-他的神,2說: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你就應允我;從陰間的深處呼求,你就俯聽我的聲音。3你將我投下深淵,就是海的深處;大水環繞我,你的波浪洪濤都漫過我身。4我說:我從你眼前雖被驅逐,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5諸水環繞我,幾乎淹沒我;深淵圍住我;海草纏繞我的頭。6我下到山根,地的門將我永遠關住。耶和華-我的神啊,你卻將我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7我心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我就想念耶和華。我的禱告進入你的聖殿,達到你的面前。8那信奉虛無之神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9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與你。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出於耶和華。10耶和華吩咐魚,魚就把約拿吐在旱地上。
引言
在上次的講道當中,我們有看到,當「上帝的話」臨到約拿的身上時,他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上帝的面。原本約拿以為「逃到海上」,就可以「躲避上帝的面」;只是,上帝卻使海面「起了大風浪」,讓船上的人都相當害怕。於是他們便用「掣籤的方式」來找出,到底「是誰」讓他們遇到這場災難。最後,他們知道是因為約拿「不遵從上帝的命令」,才讓他們遭遇「如此大的災難」。他們聽了約拿的話,將他投入大海之中,就在此時,大風浪也停息了。
身為一位先知,本來應該要「順從上帝的呼召」,當上帝要他去哪裡,他就得去哪裡;當上帝要他說什麼話,他就該說什麼話;當上帝要他做什麼,他就要做什麼。只不過,我們卻看到身為先知的約拿,完全不順從上帝的命令,他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法」來判定,「順從上帝這個命令」是不是真有其價值?這事已經「僭越了上帝的主權」,沒有任何人能夠去質疑上帝所要行的大事;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明白上帝的心意。
今天,就讓我們繼續來看,當約拿被投入大海之後,上帝又行了什麼樣的神蹟奇事;而約拿在這當中,是否有真正經驗到上帝的慈愛?
在大魚的腹中
當約拿被船上的人投入大海之後,上帝安排了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渡過了有生以來,最漫長三日三夜。在古代近東〈神話〉中,三日三夜代表前往陰間所需的時間。我們可以從約拿在魚腹之中的禱告內容得知,他在魚腹之中的感受,猶如「行走在陰間的道路上」。
關於一個人是否真的被大魚吞入腹中之後,仍然可以生存?引起了許多學者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約拿書》是一本文學的虛構作品,不應該把它當作是真有發生這件事。當然,也有人為了證明約拿經歷的真實性,特別去找了一些「現代人」被魚吞吃,但仍然活著的「真實例子」。無論如何,想要用人的思維來理解上帝的作為,最後都只有無功而返。上帝若不能透過「神蹟」來顯明祂的「大能」,我們又如何能說祂是一位「全能的上帝」呢?
既然約拿被大魚吞吃是上帝「精心設計」、「特別安排」的大能作為,我們就確信,約拿的得救乃出於上帝。而約拿也確實明白,若不是上帝的憐憫,他早已經葬身大海之中了。雖然約拿「違抗了上帝的命令,不順服上帝的呼召」,但這並不表示他不是一個敬畏上帝的人。
從約拿的〈禱告詞〉當中,我們可以看出約拿在患難之中,依然呼求「上帝的名字」,他說:「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你就應允我;從陰間的深處呼求,你就俯聽我的聲音。」(v.2)這是約拿對上帝最深切的呼求,也足以證明他是一個信仰忠實的先知,他的「繞跑」不表示他不敬畏上帝,只是對上帝也願意給外邦人「饒恕、赦罪」的機會感到不滿。
對於約拿在大海之中「載浮載沉、瀕臨死亡」的深刻經驗,他深信,若不是上帝的救恩,他實在無法存活到如今。當死亡逼近約拿的時候,約拿並沒有離棄他的信仰,去尋求別的神明,他仍然思念上帝、信靠上帝,仰望祂的聖殿,並用禱告來到祂的面前。其他的神明在約拿的眼中,都是「虛無漂渺、不切實際的」,唯有耶和華上帝才是「最真實的」,祂是無所不在的全能真神,是垂聽禱告的主,祂必要拯救一切在患難中信靠祂的百姓。誠如《詩篇》四十六篇1節所說:「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對於一位信靠上帝的人,都能夠經驗到這句話所帶來的平安。
約拿在「親身經歷」了上帝救他脫離死亡的大能之後,答應要獻祭並且將償還所許的願,以表達他的感恩。最後,他更以「精采的陳述」將個人的感恩帶到高潮,他說:「救恩出於耶和華!」(v.9)沒有別的話語能為「約拿的感恩」作更好的總結,因為耶和華確實是一位拯救的上帝。於是,上帝再給約拿一次機會,吩咐大魚將他吐在旱地上,讓他得以重見天日,並且繼續上帝交付給他的任務。
從約拿的禱告所帶來的省思
約拿在魚腹中的〈禱告詞〉,訴說了他對上帝「無限的感恩」,當他在危急存亡之際,上帝仍願意伸出「救恩的手」來搭救他的性命,使他免於進入陰間深處。這對約拿來說,真的是歷劫歸來呀!從約拿的〈感恩詩〉之中,我們可以學習什麼樣的信仰功課呢?
首先就是,上帝永遠在我們生命當中掌權。當約拿被投入大海之中,他的腦海中或許只有閃過一個念頭:「完蛋了!死定了!無望啦!」因為在茫茫大海之中,他存活的機率可以說是零。我相信,約拿萬萬沒有想到,上帝居然會「安排一條大魚」來拯救他的生命。有時候,我們真的很難理解上帝在我們生命當中的作為,誠如《以賽亞書》五十五章8-9節所說:「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特別是當我們在遭遇「患難、困苦」,更加無法了解,上帝要我們學習什麼功課?台灣有一句俗話說:「吃苦當作吃補。」軍中也有一句述語說:「合理的要求是一種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一種磨練。」當我們在遭遇患難時,總是將焦點全部集中在我們「失去了什麼」?而顯少去思考我們「還有什麼」?我們總覺得在患難時,上帝「不知道去哪裡」了?我們總是期待祂能伸出手來做一些改變,使我們可以減少一些痛苦,減少一些傷悲。如果我們能夠確信,無論我們的境遇如何,都是上帝「特別的安排」,都有祂「美好的旨意」,我們就能像約拿一樣開口來稱謝上帝的救恩。(但請相信我,要這麼想真的很困難,除非我們擁有很好的信仰。)
約拿說:「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你就應允我;從陰間的深處呼求,你就俯聽我的聲音。」這正是他「對上帝的確信」,確信上帝「永遠在他的生命當中掌權」,因此,只要他對上帝呼求,上帝就要聽見他的聲音,並且伸出手來搭救他的性命。
或許,我們也曾在患難之中求告上帝的名,我們也曾在最失意絕望之時呼求上帝。只是,上帝不一定會立刻將我們所「遇到的難題」挪去,這並不表示上帝「沒有聽見」我們的呼求,並不表示祂「不愛」我們,而是希望我們能在「患難中」操練信心的功課,提昇我們的靈命,對上帝仍有盼望。當我們勝過一切的患難時,我們便會明白,其實,上帝一直在這當中掌權,上帝不曾離開過我們的身邊,是祂用全能的雙手為我們抵擋了許多撒但的攻擊。
這也是使徒
保羅為何在遭遇各種逼迫、患難時,依然保有「喜樂的心」。他除了知道上帝在他的生命中掌權之外,更確信,他所做的一切,在將來都能獲得來自天上的獎賞。各位親愛的兄姐,你們是否也有這樣的確信呢?
我們從約拿的〈感恩詩〉中所要學習的第二件信仰功課,就是永遠忠實於自己的信仰。當二、三十年前大家樂以及六合彩在台灣地區掀起了一陣旋風時,常常會在新聞報導上看到,有人將神明隨意丟棄。這些神明幸運者,只是被丟在路旁;不幸者,男的神明則是被跺手跺腳,女的神明則是被削鼻削耳。這些神明會落得這種下場,是因為求問他們明牌的事主(信徒),在簽賭大家樂或是六合彩時「摃龜」了。
的確,我們常會看見那些信仰民間宗教的信徒們,總是到處尋找神明,當他們聽到哪一間廟宇的神明非常靈驗時,便會不惜路程有多麼遙遠,前往敬拜。或許他們和雅典人有著相同的心態,就是「有拜有保庇」,不能錯過任何一個可以敬拜的神明。
在今天經文中第8-9節中,約拿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永遠忠心耶和華上帝的具體表現,他說:「那信奉虛無之神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與你。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出於耶和華。」約拿並沒有因為眼前所遭遇的患難來離開上帝,若不是他對信仰相當的忠實,他很有可能像那些信奉虛無之神的人一樣,離棄他們自己的信仰了。雖然當上帝呼召約拿的時候,他是選擇「躲避上帝的面,不順服祂的命令」,但這並不表示約拿的信仰不夠忠實穩固,他只是抗拒了上帝所要成就的大事。
有時我們會看到,當一些基督徒遭遇患難或是不順利的時候,他們的信仰便會開使動搖,甚至受到一些非基督徒朋友的搧動,跑去找算命師求問為何他們會如此的不順利。耶穌曾經用〈撒種的比喻〉來教導我們,當我們接受了福音的種籽之後,是將它種植在什麼樣的地方呢?是在路旁?石頭地上?荊棘裡?還是好土裡呢?信仰如果沒有在好土裡紮根,當撒旦來攻擊我們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動搖我們的信心,甚至因此離棄了信仰。如果基督徒都不能忠實自己的信仰,該如何去為主做見證呢?豈不是讓非基督徒看笑話呢?
信仰要能夠紥根,不只是在每個主日來教會參加禮拜,還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建立良好的靈修習慣,並且與教會內的弟兄姐妹營造健全的團契生活。透過弟兄姐妹彼此的關心、代禱、鼓勵、扶持,我們便能在信仰建造更好的根基,共同抵擋撒但的攻擊。
忠實於信仰還包括了委身在教會之中。有些基督徒常常在選擇一間適合自己的教會,感覺就像是那些民間宗教信仰的信徒,在選擇一間很靈驗的廟宇,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他們像是遊魂一樣「到處走動、居無定所」。若是牧者所「傳講的信息」不合他們的味口,他們便離去;若是他們與「教會的會友」處不來,他們便離去;若是他們不能在該教會「取得某種頭銜、擔任某些幹部」,他們便離去。他們來到教會之中只是為了「尋求自己的益處、成為閃亮的明星」,而不願意「奉獻自己的才能,委身參與在教會之中」。當我們委身在教會之中時,我們才能忠實於耶穌基督的教導,就是彼此成為肢體,建造合一的教會。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姐,從今天所讀的這篇〈感恩詩〉中,我們可以再次來反省自己的信仰。我們的信仰層次是處於哪一個階段呢?我們是否確信,無論我們處在什麼樣的境遇,上帝都在我們的生命中掌權呢?真實的信仰可以從患難中得到檢驗。當我們回顧初代教會的信徒時,可以從他們的身上看見真實信仰所帶出來的勇氣及信心。為了福音的緣故,他們被凌辱、迫害,即使要被下到監獄裡,或是送上十字架、競技場,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信仰,相信上帝在他們生命中掌權。這樣的信心絕不是三天兩天可以塑造出來的,而是在每天的生活之中,都與上帝有密切的聯結。一個從來都不讀《聖經》、不禱告、沒有團契生活、沒有教會生活的人,當患難逼近時,絕對會在頃刻之間離棄信仰。
如果我們只是將上帝當成「有應公」,當我們有所求的時候,才會來尋找祂。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這些人的信仰就像是那些撒在路旁、淺土或是荊棘裡的種籽,當撒但來攻擊的時候,隨時就會背棄自己的信仰。
各位親愛的兄姐,每當我們在做〈信仰告白〉的時候,我們只是嘴巴唸一唸而已,還是真正將我們的信仰忠實的闡述出來呢?〈信仰告白〉除了是宣告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掌權以及拯救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我們四周圍的人宣示,我們忠實於上帝的百姓,我們絕不會離棄我們的信仰。
求聖靈幫助我們,使我們清楚知道上帝永遠在我們的生命之中掌權,即使遭遇各樣的患難,祂大能的雙手依然幫助、扶持我們。我們也要忠實於我們的信仰,無論在什麼樣的境遇之中,我們絕不離棄所信靠的上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