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4/24
經文:加拉太書六章1-18節
1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2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3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4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5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6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7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8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9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10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11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是何等的大呢!12凡希圖外貌體面的人都勉強你們受割禮,無非是怕自己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13他們那些受割禮的,連自己也不守律法;他們願意你們受割禮,不過要藉著你們的肉體誇口。14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15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16凡照此理而行的,願平安、憐憫加給他們,和神的以色列民。17從今以後,人都不要攪擾我,因為我身上帶著耶穌的印記。18弟兄們,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們心裡。阿們!
引言
在「團體動力」的遊戲中,我很喜歡「兩人三腳」的遊戲。這個遊戲就是以兩個人為一組並列站好,並用一條布繩將兩個人的內腳綁在一起,然後從起點跑到指定的目標,環繞目標物後再跑回起點才算完成。玩過這個遊戲的人都知道,「默契」是這個遊戲成功的致勝關鍵。如果兩個人出腳的速度不一樣,不是走得東倒西歪,就是走得跌跌撞撞。當然,這個遊戲也可以不斷擴充成為「多人多腳」的遊戲,像是「三人四腳」、「四人五腳」…或是「二十人二十一腳」、「三十人三十一腳」等等,愈多人一同玩,愈能夠看出「默契」的重要性。
日本的電視冠軍秀就常常有這種「多人多腳」的遊戲競賽,冠軍者可以贏得一筆優厚的獎金,常常會有許多隊伍報名參賽。每當看見這些隊伍從起點出發時,都會為他們感到緊張,因為只要有一個人的腳步稍微不慎,很有可能就會牽連整個隊伍,以致全部跌倒,失去奪得冠軍的機會。
在之前的節目中,日本名古屋的一所高中,出動了2026名學生和家長,進行兩人三腳賽跑,成功打破由英國高中所保持的金氏世界記錄。我們都知道,幾十個人要完成這樣的遊戲就已經很困難了,何況是一次把2026人的腳綁在一起跑步,難度可就更高了。為了避免跌倒,隊伍特別選出一名隊長吹哨發號施令,結果大家步伐整齊的以5分鐘的時間,跑完30公尺的距離,成功打破由英國高中所創下的1719人,「兩人三腳」跑步的世界記錄。
成語有一句話說「牽一髮而動全身」,非常適合用在這個遊戲之中,因為只要「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影響全局」。這也好比氣象學所指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也就是說,當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會使更多蝴蝶跟著一起輕拍翅膀。最後將有數千隻的蝴蝶都跟著那隻蝴蝶一同振翅,其所產生的巨風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在美國德州發生一場龍捲風。
教會內弟兄姊妹之間的信仰關係也存在著「兩人三腳」及「蝴蝶效應」,從好的方面來看,就是可以造就彼此的靈命;然而,從壞的方面來看,就會造成弟兄姊妹彼此仇視,甚至是教會分裂。我們都是同走十字架道路的教會肢體,必須彼此照顧、互相幫助,才能使基督的身體更加健全。
成為弟兄姊妹屬靈的伙伴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2-27節的內容中教導,基督徒都是「連結於耶穌基督的肢體」,並且每一個肢體都有其特殊的用途,每一個肢體都是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是,肢體必須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保羅也在《羅馬書》十二章9-16節有關「聖徒的品行」的描述中教導所有的基督徒:「聖徒缺乏的要幫浦…」、「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由此可知,我們每位基督徒都具有相當緊密的關係,無論我們是來自什麼樣的家庭、民族、國家、文化,在主耶穌基督裡我們都是肢體,都是一家人,都是屬靈的伙伴。
既然我們在教會彼此稱為弟兄姊妹,我們就必須確實地彼此相愛、彼此建造,而不是表面上的做作,或是心口不合一,口裡說要彼此相愛,可是心裡卻充滿怨恨。從今天的經文中保羅清楚地教導我們,教會內的弟兄姊妹之間應該表現出來的正確信仰態度。
首先,他提到要挽回那些在靈性上軟弱的人。保羅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v.1-2)在同行十字架的道路上,我們難免會經歷一些試探與試煉。在這個時候,同屬上帝大家庭中的弟兄姊妹,應該用溫柔的心,也就是用基督的愛、《聖經》的勉勵,以及互相代禱來關懷、幫助這些靈性軟弱的人。
保羅也特別提醒,我們必須小心,免得也被引誘,以致陷入「救人不成,反被人救」的窘境。因此,保羅提醒我們第二個信仰態度,就是要在信仰上努力裝備自己。他說:「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v.3)在講道中我一直強調,基督徒必須有好的生命見證,如此才能夠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生命去見證信耶穌真的讓生命更加喜樂、平安。
如果我們本身的靈命不夠穩重、成熟,如何能夠用真理來幫助那些靈性軟弱的人呢?要使自己的靈命穩重、成熟,不僅僅是個人必須要有好的靈修習慣,還必須積極參與各種課程的裝備與造就,最重要的是將《聖經》的話語落實在自己的生命。
因此,保羅要我們先察驗自己的行為,也就是檢視自己靈命的狀況,因為我們每個人必須先向上帝負責,必須先擔當自己的擔子,必須衡量自己對信仰的認識,我們才有能力去幫助那些靈性軟弱的人。就好像我們明明就不會游泳,可是當我們看見有人溺水的時候,卻又為了「展英雄、展氣魄」,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當然不用想,最後他不但無法救人上岸,反而因此喪失了寶貴的性命。
我們並不是「救世主」,我們無法替別人承擔重擔,唯有耶穌可以。因此,在面對靈性軟弱的人,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帶領他們回到上帝的面前,並且不斷地為他們代禱,使他們的心願意向上帝敞開,重新在祂裡面享受安息。
我們必須表現的第三個信仰態度,就是要忠心服事上帝國的百姓。保羅說:「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v.7-8)所謂的「忠心」就是「全然委身」,也就是確實遵行上帝的旨意,完全沒有自己的意思。
一個真正忠心的服事者,是順著聖靈在行事,而不是順著自己本性的慾望在行事。順著聖靈行事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上週經文中所說的九種聖靈果子。當我們在信仰上結種聖靈的果子,又能將這些果子行在教會肢體的身上時,我們必能夠幫助那些靈性軟弱的人再次感受到基督的慈愛。
這是一項「持之以恆」、「永不懈怠」的重要使命,雖然在過程中會有許許多多的攔阻,但正如俗話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待上帝的時間成熟時,我們必要看見收成滿滿。誠如保羅所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長。」(林前3:6)因此,在我們能力許可的範圍之內,一有機會就要對那些在信仰上同屬基督的肢體做有益的事。
同行十字架的道路
最後,保羅再一次強調基督徒得救的重要憑據--藉著信靠主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我們才得以重新與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這是整本《加拉太書》的核心價值。對於那些一直強調必須倚靠「割禮」等等外在行為的論述,無非是害怕為基督的十字架遭受迫害。事實上,這與當時羅馬帝國的統轄政策有關。
羅馬帝國規定在其轄區內,除了猶太教被看成是合法的宗教外,不允許有其他的宗教存在的。於是,有些猶太基督徒極力主張要受割禮,為的就是要避免羅馬帝國以他們是新的宗教信仰,而受到迫害。原先基督徒受到迫害,並不是來自羅馬政府,而是猶太教。因此,當外邦人成為基督徒並且也接受割禮時,至少在他們心中有一個「安全的保障」,可以逃過羅馬政府取締、迫害的危險。此外,他們也可逃過猶太教徒的騷擾和打擊。
但保羅並不這樣認為,他強調信仰不應該是這種態度,只在求外表上敷衍了事,而是必須付出實際的行動才有意義。在耶穌的〈登山寶訓〉中曾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10)在《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的聖經》是說:「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迫害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
對於上帝「救恩」的旨意,已經清楚表明在基督的十字架上,只要我們願意接受這個救恩的應許,就可以成為新造的人,不再被罪所捆綁。或許有人會問:「是不是在信耶穌之後就可以心想事成、一帆風順、無憂無慮?」我必須坦白地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不會的。如果信耶穌只是為了求順利、保平安,或許會讓許多人大失所望,因為有許多人在信耶穌之後才開始苦難的生活。或許我們又要問:「既然我們信耶穌不能順利、平安,那我們何必信呢?一點好處也沒有!」先別急,因為現在我就要將信耶穌之後的「好消息」告訴大家。
首先就是有耶穌與我們同行。當我們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救主之後,就是讓祂成為生命的主宰,也就是上週講道中所說「生命主權的轉移」。當然,這是相當困難的功課,因為我們已經習慣自己掌管生命,習慣用自己的意念行事,想要在短時間內就做到「生命主權的轉移」真的不容易。因此,我們必須在每天起床時告訴自己:「只有耶穌是我生命的主宰,今天我只為祂而活。」
我相信,當我們每天都有這樣的信心宣告時,我們生命的主權就會慢慢地從自己的身上轉移至耶穌的身上。屆時,是耶穌牽引著我們來行,使我們願意順服祂的帶領;而不是我們強拉著耶穌來行,將耶穌當成「有求必應」的「有應公」。當耶穌牽引著我們來行時,我們就不再行走在錯誤又自以為是的道路上了。
第二就是有聖靈與我們同行。「聖靈」在《和合本聖經》中就是耶穌所說的「保惠師」(約14:16);在《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聖經》中是「慰助者」的意思;在《希臘文聖經》中是「Parakletos」,意思是「幫助者、援助者、助手及助理」;在《KJV聖經》中是「Comforter」,意思是「安慰者」;在《RSV與NIV聖經》中是「Counselor」,意思是「顧問、參事」;在《TEV聖經》中是「Helper」,意思是「幫助者」。
由此可知,有聖靈與我們同行的意思,就是在我們的生命中,將有一位「全能的軍師」在身邊不斷提醒我們、引導我們、造就我們、幫助我們、安慰我們,使我們時時記得耶穌的教導、上帝的命令,也使我們無論處在什麼樣的處境當中,都不會擔憂。也就是說,雖然在我們人生的路途中會遇見試煉、逼迫、患難,聖靈都將成為我們身邊的一股力量,幫助我們勝過這一切。
第三就是有屬靈伴侶與我們同行。在先前的講道中有提到,在我們信仰的歷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屬靈伴侶,沒有任何人可以獨自一個人行走上帝國的道路,那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廣義來說,教會內的每位弟兄姊妹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屬靈伴侶,我們可以透過教會生活、團契生活與弟兄姊妹彼此學習、互相勸勉,在靈命上一起成長、進步,並且建立榮神益人的屬靈生命。
狹義來說,我們也可以選一位固定的屬靈伴侶(最好是同性別,夫妻之間是最好的屬靈伴侶),定期靈修、禱告(每週一次、兩次或更多次),分享生命中的喜、怒、哀、樂。可以確定的是,當我們生活中遇到任何試煉、逼迫、患難之時,有一位屬靈伴侶與我們同行十字架的道路,將使我們更有勇氣面對一切。
結語
有一個「人」臉上的器官在比較誰的功能最大。眼睛說:「我能夠看,沒有我就像瞎子一樣!」嘴巴說:「我能吃、能咬,鼻子塞住時還能幫忙吸氣,厲害吧!」鼻子說:「我能過濾髒空氣、呼吸,沒有我可是會很痛苦的!」耳朵說:「除了聽聲音之外,我還有平衡的功能哦!」眼睛說:「咦!眉毛,你能做什麼?你好像沒有什麼功能!」眉毛說:「嗯……」眉毛想了想答不出來。
於是,眉毛帶著傷痛的心離開了人的臉……
有一天「人」去打籃球,打得超high,汗流滿面,當汗水由額頭流下來時沒有眉毛阻擋,眼睛被汗水直接滴到,鼻子吸到、嘴巴吃到,以前沒有遇到這種情況,才發現眉毛原來是有功能的。
於是,大伙兒只好一塊去找眉毛,百般請求眉毛go home。
各位親愛的兄姊,在行走十字架的道路上,我們都需要彼此扶持,相互提攜。沒有任何人可以說:「我不需要同行十字架道路的伴侶!」既然我們都是基督身體的一個肢體,我們就必須讓身體完好無缺,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將任何一個肢體排除在外,所有的肢體都必須互相照顧。我們能夠在主裡成為弟兄姊妹,是因為上帝的愛與恩典。既然稱為一家人,就應該努力付出、勇敢行動,使基督的愛可以充滿在每個人的身上。求聖靈幫助我們,在行走十字架的道路上面,有耶穌、有聖靈、有屬靈伴侶與我們同行,以勝過一切的試煉、逼迫與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