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10/01
經文:創世記十四章1-16節
1當暗拉非作示拿王,亞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瑪作以攔王,提達作戈印王的時候,2他們都攻打所多瑪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瑪王示納、洗扁王善以別,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3這五王都在西訂谷會合;西訂谷就是鹽海。4他們已經事奉基大老瑪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5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都來在亞特律加寧,殺敗了利乏音人,在哈麥殺敗了蘇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6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7他們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8於是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都出來,在西訂谷擺陣,與他們交戰,9就是與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交戰;乃是四王與五王交戰。10西訂谷有許多石漆坑。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裡的,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11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12又把亞伯蘭的姪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13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亞伯蘭正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橡樹那裡。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都是弟兄,曾與亞伯蘭聯盟。14亞伯蘭聽見他姪兒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15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16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姪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
引言
俗話說的好:「患難見真情」,只有在患難之中我們才可以看出人與人(親人、朋友)之間真實的情誼。
有一則故事是說,從前有兩個好朋友相約一起去旅行,當他們走到森林時,突然遇到了一隻大黑熊,兩個人都嚇的半死、不知如何是好。眼看熊就快要向他們逼近了,其中一個人反應比較好而且會爬樹,於是他一下子就爬到一顆大樹上。另外一個他不會爬樹,他向朋友求助,沒想到他的朋友不但沒有伸手去拉他上樹,還告訴他說:「熊如果吃了你,吃飽了我就會安全了,朋友對不起了!」
就在熊要靠近那位沒爬上樹的人時,那個人突然想到,熊是不會吃沒有生命的東西。於是他趕緊斃氣、裝死,結果熊靠近他聞一聞,果然沒吃了他反而離去了。等熊離去後,那位樹上的人下來好奇的問他的朋友,熊怎麼沒吃了他。他的朋友因為很生氣他剛才的行為,於是就騙他回答說:「熊告訴我說叫我不要和遇難則逃、見死不救的朋友在一起。」
各位親愛的兄姊,真正的朋友是不會在我們患難的時候揚長而去,真正的朋友會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給予適時的鼓勵和幫助。這也是今天經文中所要表達出來亞伯蘭與羅得之間深厚的情誼,當然,他們之間不只是單純的朋友關係,更重要的是他們彼此是同血源的骨肉,理所當然在患難時要出手搭救。
戰爭與被擄
在上次的經文中有提到,亞伯蘭為了避免和羅得發生骨肉相爭的事,他向羅得提出分開的建議。亞伯蘭放棄長輩優先選擇的權利,讓羅得先決定要居住的地點,如果羅得向左,他就向右;羅得向右,他就向左。最後,羅得選擇了約但河平原的所多瑪城,亞伯蘭則遷移到希伯崙幔利的聖樹附近。上帝再一次向亞伯蘭顯現,應許要將他的腳所站立的土地永遠賜給他的後裔,並且他的後裔也要像塵沙那樣多。就這樣,亞伯蘭又為上帝建造一座祭壇來回應祂的賜福。
就在亞伯蘭與姪兒羅得分道揚鑣之後,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迦南地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有聖經學者認為,《創世記》的作者有意將這段歷史事件放入《聖經》之中,是為了告訴讀者亞伯蘭也是歷史的一份子,而不只是獨立在信仰故事內的人物。但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乃在於亞伯蘭也是這段歷史故事中的主角之一。
當時,以基大老瑪為首的「四王聯盟」(以攔王、示拿王、以拉撒王和戈印王),千里迢迢地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來到了迦南地,是因為迦南地的「五王聯盟」(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比拉王)背叛了基大老瑪(v.1-4)。
在上古時代,城邦與城邦之間彼此結盟是十分常見事情,在平時他們可以互相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的協助,在戰時他們更可以成為伙伴,共同擊退來侵犯的敵人。通常實力較強的城邦聯盟會將實力較弱的城邦納為自己的番屬,這些番屬必須定期定額向宗主繳稅、納貢。今天經文中的「五王聯盟」就是「四王聯盟」的番屬。
以攔王基大老瑪和其他三王一路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向西推進,途中他們擊敗了利乏音人、何利人、亞瑪力人和亞摩利人(v.5-7)。由此可知,「四王聯盟」確實是一支實力堅強的部隊,所到之處都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就像是一陣強大的旋風,襲捲了整個中亞地區。最後,他們來到了迦南地的西訂谷與「五王聯盟」會師,準備好好地教訓這些悖逆之徒(v.8-9)。
在今天的經文第3節有提到「西訂谷就是現在的鹽海(死海)」,意思是說,西訂谷以後成為鹽海的一部份(據考古學家研究所多瑪和蛾摩拉就在附近);在第10節又提到「西訂谷到處是柏油坑」。因此,當後來「四王聯盟」大敗「五王聯盟」之後,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的時候掉進坑裡;其餘三王都逃到山上去了。於是,「四王聯盟」搶走所多瑪、蛾摩拉所有財物和糧食。那時,亞伯蘭的姪兒羅得住在所多瑪;他們也把他擄去,並且搶走他的財物(v.11-12)。
後來,有一個從戰爭中逃脫的人(可能是羅得的奴僕)跑來向希伯來人亞伯蘭報告這一切的事情,那時亞伯蘭還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聖樹附近。幔利跟他兄弟以實各和亞乃都是亞伯蘭的盟友。亞伯蘭一聽到他的姪兒羅得被擄,就召集他家族的精壯戰士三百十八人,前往追趕四王,一直追到但(v.13-14)。
很明顯地,亞伯蘭並沒有因為之前分地的問題與羅得撕破臉,他將羅得視為己出,是自己的骨肉。因此,當亞伯蘭聽到羅得被擄走的消息之後,沒有說第二句話,立刻招集家中的戰士前往救援。在此我們可以看到亞伯蘭對至親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呀!
雖然在經文中並沒有提到亞伯蘭的盟友幔利、以實各和亞乃是否有與他一同出征,但從他們「彼此結盟」的關係來看,幔利、以實各和亞乃絕對不可能讓自己的盟友單刀附會,他們一定會大力支持亞伯蘭的決定。因此,他們共同組成了一支軍隊,亞伯蘭在那裡把戰士分成數隊,趁著夜間進攻,打敗了敵人。他繼續追擊敵人,一直追到大馬士革北方的何巴,奪回被搶走的一切,又搶救了他姪兒羅得和他所有的財物、婦女,和其他被擄去的人(v.15-16)。
搶救羅得小姪
各位親愛的兄姊,原本羅得以為自己所選擇的是一處像「伊甸園」、最肥沃、最適合的居住的地點,可是他萬萬沒想到,愈是安逸、舒適、富庶的環境,卻也是愈充滿危險的地方。
除了上週所提到的其中充滿了「撒但的誘惑」之外,更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也是為何「四王聯盟」會大老遠的從東方跑來攻打「五王聯盟」的原因,基大老瑪怎麼可能輕易地放掉這塊資源如此豐厚的土地呢?就這樣,選擇待在約旦河平原的羅得也在這場戰爭中遭到了池魚之殃,他連人帶財產全都被擄去了。
因此,從今天的經文中我們可以學習的第一個功課,就是要謹慎自己所選擇的道路。在我們一生的年日當中總是充滿了大大小小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常常會影響我們日後所要走的道路。我們常常會聽一些人說:「早知道,我就……了」。的確,很多人總是會在事情發生之後才在說「早知道」,卻很少在事情發生之後仔細檢討自己是否有缺失。正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早知道的話,也不會有一堆人常常在悔不當初。
要減少說「早知道」的方法,就是要謹慎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我相信,當羅得被「四王聯盟」擄去之後,心中一定有許多的「早知道」浮現:「早知道就不要選約旦河平原居住了;早知道就讓叔叔亞伯蘭先選擇要居住的地方;早知道就不要待在所多瑪了…」。
《箴言》的作者曾教導我們說:「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又說:「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當向前直觀。要修平你腳下的路,堅定你一切的道。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腳離開邪惡。」(箴4:25-27)謹慎自己所選擇的道路就是要保守我們的心、眼目要向前正看,也就是讓上帝的話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119:105)。
有位講員,他講道時拿起一張紙,問坐在後面的聽眾:「這張紙上畫的是什麼?」當他們回答完之後,他又再問坐在比較前面的人:「剛才說的對不對?」他們回答:「不對,還有別的。」為什麼後面和前面的回答會不同呢?因為後面的人距離太遠,看不清楚,只能看見粗線條的部份;而在近處的人卻連細線條都能看得見。
他用此方法表明:只要我們愈靠近上帝,就會對罪愈敏感;相反的,離開上帝愈遠,對罪的感覺也會愈加遲鈍,更容易覺得自己無罪。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與上帝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完全取決於我們所做的選擇。
從今天經文中我們可以學習的第二個功課,就是要全力搶救被擄的親人。這裡所指的「被擄」並不是經文中所說的「身體被擄」,而是「靈魂被擄」的意思。至於誰是我們的親人呢?如果從狹義的角度來看,親人就是指我們的家人,如父母、兄弟姊妹、家族成員(親戚)等等。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看,親人就是指教會(普世教會)內的弟兄姊妹。
對初代信徒(第一代基督徒)而言,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搶救家人被擄的靈魂,也就是積極將福音介紹給家人認識,使他們有機會也可以成為上帝國的一份子。先知以賽亞曾說:「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賽52:7,羅10:15)初代信徒可以領受救恩的洗禮,完全是上帝主動揀選、白白得來寶貴的恩典(禮物)。既然有機會領受這份恩典,豈不是也要將這樣的福份分享給自己的家人,使「一人信主,全家得救」的祝福臨到整個家族之中。
對教會內的弟兄姊妹而言,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搶救信心軟弱的信徒被擄的靈魂,也就是帶領他們重新經驗上帝的慈愛和恩典。使徒雅各曾勉勵我們說:「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5:19-20)
有一位行夜路的人,發現前面有一團黑影,他看不清楚是什麼,心中不免有些害怕。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不太大的男孩,背著一個已經睡著了的小男孩。他出於同情心,問這男孩說:「對你不是太重了嗎?」男孩回答說:「不!先生,他是我弟弟。」
各位親愛的兄姊,教會內的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我們的肢體,當肢體軟弱受傷的時候,我們怎麼可以任由他們徬徨無助、無依無靠,甚至讓撒但擄掠他們的靈魂呢?我們有責任背起這些肢體,不斷為他們禱告,使他們有機會重回上帝的懷抱,再次經歷救恩所帶來的喜樂和滿足。
結論
從前有一個弟兄親身經歷一件事:有一次他到一個人家裡去吃晚飯。他非常有學問,也很會說話,就談了許多學問上的事。那時有一位當地年紀很大的朋友也被邀請在其中。這位朋友也很有學問,他們談了許久。主人因時間已晚,就留他們過夜。那朋友的房間剛好是在他的對面。他進了自己的房間不久,就聽見對面房間裡有一個聲音,好像是什麼重的東西倒在地板上。他跑過去一看,看見那位朋友已經倒在地板上死了,其餘的人也都陸續跑來了。
他就馬上悲痛的說:「如果我知道有這件事,我先前就不和他談那些話了!我要指給他看永遠的事。但是,我並沒有花五分鐘的時間說到關乎人靈魂得救的事,我沒有給他一個機會。如果我剛才知道現在我所知道的,剛才就會盡我的力量去告訴他,人需要知道主耶穌如何為他釘在十字架上。但是現在太遲了!我剛 才如果對他講這些話,你們一定要笑我不合時,現在我說這些話也是太遲了。但是我現在盼望你們能夠聽,每一個人都需要相信主耶穌和祂的十字架!」
各位親愛的兄姊,「搶救靈魂」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失去機會之後難保再有。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握向親人傳福音的機會,才不會後悔莫及。此外,我們也要關心教會內信心倒退或軟弱的弟兄姊妹,透過禱告和鼓勵使他們再次經驗上帝,要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求聖靈幫助我們,「走在真道之中」,「宣揚救命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