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5/27
經文:約翰福音五章39節、提摩太後書三章15-17節
約翰五39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
提後三15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17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引言
在前兩週的主日禮拜中,有向各位兄姊概略地介紹了《聖經》的背景,以及幾個讀經方法,不曉得各位兄姊是否有回家嚐試看看呢?
當然,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讀經方法,不一定都會相同;重要的是,如何在讀《聖經》的過程之中,透過聖靈的引導和啟示,使我們可以真正明白上帝要對我們說什麼樣的話?教導我們什麼樣的真理?改正我們什麼樣的行為?如此,我們的屬靈生命才可以不斷地向上提昇。這是每一位基督徒都必須學習的功課。
我相信,很多人(無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在讀《舊約聖經》的時候,一定都會覺得很難讀。不只如此,還會有許多的疑問,如:上帝為什麼那麼殘忍,動不動就將一個民族滅掉?上帝頒佈給以色列人的律法與我有什麼關係,我又不是以色列人,為什麼要守律法呢?
這樣的問題也曾經在主後一百年初的時候,一位叫馬吉安(Marcion是來自黑海東南沿岸Sino的一名富裕船主)的人提出。他指出,《舊約聖經》中所記載的上帝,是一位殘忍、次等的存有,雖然祂創造並統治這個世界,但卻比不上偉大的《新約》之神。因此,他只尊崇並且願意事奉《新約聖經》中的上帝。
此外,馬吉安還主張只有《保羅書信》,以及精簡過的《路加福音》,是基督徒唯一真正的權威,至於《舊約聖經》的內容必須完全刪除。除此之外,馬吉安還想要建立一個苦修的道德主義的社群(極度禁食、飲食的自制、禁慾生活、與世界脫離)。最後,他於公元144年遭受審判,並且被傳統教會逐出,正式被判定為異端。
的確,當我們用錯誤的認知來理解《舊約聖經》時,也會出現如馬吉安這樣的見解。為了避免各位兄姊對《舊約聖經》錯誤的認知,今天,我要特別以概論的方式來介紹《舊約聖經》的內容,希望透過《舊約》各卷書所要傳遞的信息主題,幫助各位兄姊在讀《舊約聖經》的時候,可以更明白其中所要顯明出來的真理。
何謂《舊約》?
在今天我們所讀到的兩段《新約聖經》的經文都有提到《聖經》這個字,事實上,在這裡說的《聖經》都是在指《舊約聖經》。在上次講道的介紹中有說,《舊約聖經》是記載有關「耶穌基督降生以前的事情」。雖然如此,整部《舊約聖經》卻是以「預言耶穌基督-這位人類彌賽亞(救贖主)的降生」為其主要的焦點。
就好像一些聖經學者所說:「《舊約》是《新約》的預表,而《新約》是《舊約》的完成。」《舊約聖經》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告知我們「耶穌基督(彌賽亞)要為人類帶來永生的盼望」。
《舊約》中「約」這字的原文意指「鎖鍊」,表示立約的雙方都願意被「所有約定的事」鎖住,以確定雙方的言行與關係。它並不是一般兩個「地位平等者」之間的約定,而是把古代戰勝的宗主國對藩屬國立約的模式,轉換用為描述「上帝對人」的立約。這些約主要就是「上帝的自鎖自束」,對所揀選之人確立應許、賜福、拯救,與要求所揀選的人必須用其言行來守誡的啟示。簡單來說就是,當世人願意遵守上帝一切的約定時,上帝就要照自己所說的約定賜福、拯救他們。
不過,現代基督徒若是提到《舊約》,大概都是指《聖經》中《舊約》部份的39本《正典》經卷。這些《正典》,最開始是由猶太拉比於主後約100年左右,在《雅尼亞大會》中,從許多猶太人的經書中,經由評估、鑑定而挑選出來的。但在當時,這些《正典》大部分也被基督徒所使用與引證。
由於猶太人並不接受《新約聖經》,因此他們並不把所訂的《正典》稱為《舊約》,而稱作「律法、先知、聖卷」集,或《希伯來聖經》。顧名思義,這本《聖經》是用希伯來文寫的(有少部份用亞蘭文寫成),它的39本《正典》的編排順序是按《律法書》、《先知書》、《聖卷》而集合而成的。這樣的編輯原則,主要是按照各經書的著作完成的年代或其重要性所編成。
但是,早在主前285年,埃及王托勒密二世就曾邀七十二文士把《律法書》譯為希臘文。並且經過三百多年,漸漸集成所謂的《七十人譯本》(又稱七十士譯本)。這《七十人譯本》,比希伯來《正典》多了《猶滴》、《多比》、《巴錄》、《馬加比一、二書》、《西拉賀》、《所羅門智訓》等七本,稱之為《次經》。
在編排上,則以《律法》、《歷史書》、《智慧文學》,及《先知書》的順序,以及經書內容所牽涉的年代或內容的多寡(大小本)來編成。目前基督教所使用的《舊約聖經》的目錄,就是依照《七十人譯本》的編排方式來做編輯的。
《舊約聖經》各經卷的簡介
在了解《舊約聖經》的背景、形成的年代,以及編排方式之後,現在我們就從它的編排順序,來簡單介紹各經卷所要傳遞的信息。
(一) 《五經》簡要
1.《創世記》:記載上帝創造天地萬物(世界起源)、罪的起源、拯救的開始,以及對以色列族長的呼召(猶太人起源)。
2.《出埃及記》:描述上帝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壓迫的作為,在西乃山與以色列人立約,以及敬拜上帝禮儀的制定。
3.《利未記》:描述以色列人必須遵守西乃之約與各種敬拜的禮儀,並且要時時保持聖潔的生命。
4.《民數記》:描述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時所有的操練。
5.《申命記》:以摩西之口,重申誡命,陳明禍福。
(二) 《歷史書》簡要
1.《約書亞記》:入迦南得勝取地。
2.《士師記》:定居與生存的奮鬥。
3.《路得記》:困境中的信與愛。
4.《撒母耳記上下》:以色列王的形成與成長,大衛王朝永遠存留的錫安傳統之源起。
5.《列王紀上下》:追溯王對上帝忠誠與國家命運之關係。(以上除《路得記》外,稱為《申命記》歷史)
6.《歷代志上下》:祭司對以色列王史的反省、回顧。
7.《以斯拉記》、《尼希米記》:被擄歸回後的重建。
8.《以斯帖記》:波斯王后猶太女子──以斯帖因信心而救國救民的故事。
(三) 《智慧文學》
1.《約伯記》:義人受苦與堅持信仰的智慧。
2.《詩篇》:個人或公眾在快樂或痛苦中的敬拜詩集。
3.《箴言》:以人生經驗敬拜神的智訓。
4.《傳道書》:虛空中反省信仰的語錄。
5.《雅歌》:純美的愛。
(四) 《先知書》
1.被擄前的先知:《何西阿書》、《阿摩司書》、《以賽亞書》、《彌迦書》、《西番雅書》、《耶利米書》;指責國家社會結構與宗教上的罪,倡導悔改公義歸回神,對人世君王的失望,傳達把西乃傳統聯結於錫安傳統的彌賽亞理想王之預言。
2.被擄後的先知:《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約珥書》、《俄巴底亞書》、《哈該書》;解釋主前598~586年,上帝審判國家淪亡的原因,宣告安慰與復國盼望。
3.《約拿書》、《那鴻書》:關於亞述帝國的悔改與審判。
4.《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波斯帝國時期獲得釋放回歸後,呼籲重建的信息。
5.《但以理書》:主前167年《馬加比反抗運動》時的啟示文學,堅守信仰者永遠不死。
綜觀《舊約聖經》所啟示的上帝,就是這樣一位慈愛、公義與聖潔的上帝。祂創造,也審判;祂拯救,也要求人遵守祂的誡命。祂常常通過親自的作為與呼召祂的僕人,在國家政治、經濟、宗教與社會中,堅定地施行祂的旨意。祂所預備的彌賽亞,就是一個要帶領人進入上帝完美統治的君王。其目的,就是把人類歷史推進至上帝理想的創造美境,這就是祂的約。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從整部《舊約聖經》各卷書的編排順序上,我們可以看見上帝在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作為。從世界創造的開始,上帝的慈愛就常常與世人同在,祂願意將最好的福份賞賜給所有遵守約定的人。可惜的是,因為人類的墮落、犯罪以及毀約,上帝不只將原本賜給人類的福氣取走,更用大洪水來毀滅地面上一切的活物,只存留當時的義人-挪亞一家人。
雖然人類還是不肯放棄罪惡的生活,不願意與聖潔的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上帝還是主動揀選一個民族-以色列人-成為祂的百姓,同時也將祂的律法頒佈給他們遵守,目的就是要透過這個與上帝立約的民族的見證,使其他的民族可以看見上帝的公義。
只不過,這個上帝親自揀選的民族到最後還是走向敗壞、滅亡之路,他們背棄了上帝的律法,迎向那些人手所造的偶像,以致上帝的義憤也臨到他們的身上,最後成為一群亡國奴。雖然如此,上帝還是愛祂的百姓,祂將「彌賽亞的盼望」放在他們的身上,使他們再次看見「上帝國榮耀、復興的國度」降臨在地面上。只是,這次上帝的救贖不再只是單單放在「以色列人」的身上,而是要放在每一位願意接受、承認「彌賽亞」救恩的人的身上。
各位親愛的兄姊,整部《舊約聖經》所要帶來的信息就是:「約」與「揀選」。凡是願意遵守上帝命令的人,就是有份於「上帝之約」的人,他將成為上帝所揀選的百姓,在地面上為主作見證,並且永遠領受上帝的慈愛、恩典與賜福。因此,當我們下一次再恭讀《舊約聖經》的時候,不要再認為上帝是一個殘酷無情的神,而是一個充滿慈愛、公義、聖潔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