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9/23
經文:羅馬書十二章1-8節
1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3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4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5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6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7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8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引言
2002年由日本吉卜力動畫工作室製作的一部動畫電影──《貓的報恩》,故事內容在描述一位平凡且善良的高中女生小春,在一次放學途中救了一隻貓,沒想到小春救的竟然是貓王國的王子。貓國王為了報答她,不斷送她禮物(甚至還有老鼠),並邀請小春到貓王國作客,貓國王更希望她可以嫁給貓王子。
無助的小春向「貓咪事務所」的貓男爵求助,遇到肥貓胖胖、烏鴉多多。突然,小春被一大群貓強行帶往貓國,貓男爵和胖胖、多多緊追進入貓國。待在舒服的貓國中,小春漸漸地長出貓鬍鬚和貓耳朵,小春快變成真正的貓了。在貓王的阻撓之下,小春、貓男爵和胖胖拼命的奔往迷宮出口,想讓小春在天亮之前重回人類世界,否則將永遠做貓。
故事的結局如何並不是我分享這部電影的重點(結局請大家自己回家看電影),我只是要提醒在座的兄姊,每位領受主耶穌救恩而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都要學習電影中貓國王對小春的報恩之情,因為我們原本都是撒但的囚犯,並且活在死亡的牢籠和枷鎖之中。若不是主耶穌甘心成為「死罪」的代償者,用祂自己的生命將我們贖回,我們怎麼可能獲得自由呢?
保羅對服事態度的教導
今天我們讀的這段經文,是保羅對每位基督徒關於「服事」之提醒。首先保羅提到什麼人得要參與服事,他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這裡所說的「你們」指的是「所有蒙上帝救恩(或奉主名受洗)」的人。也就是說,教會內所有屬於基督身體的肢體(信徒)都必須參與服事,而不只是牧師、長執、同工,或是擁有特殊恩賜的人。
有些基督徒常會以「我只是一個平信徒」自居,若是從比較正向的角度來看這類的人,似乎是他們的「自謙」之詞,表示他們不具備任何才能足以參與服事。然而,若是從比較負向的角度來看時,會說自己「只是平信徒」的人其實是在推託(逃避)服事的責任。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在教會看見環境髒亂時,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負責清潔的同工沒有打掃乾淨」還是「順手將髒亂打掃乾淨」?我們常說自己是教會這個大家庭裡面的一份子,可是當教會內需要有人幫忙做一些事的時候,卻大言不慚地指稱「我們不是有牧師、長執、同工、年輕人…嗎?叫他們去做就好了」。各位兄姊,教會的服事絕對不只是某些特定的人之責任,而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接著,保羅教導我們服事的方法,他說:「將身體獻上…」。我們當曉得,自主耶穌用自己的生命作為贖罪祭為我們捨己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不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了,如今是主耶穌在掌管(主宰)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用這個「與主同復活的新生命(身體)」來服事上帝,絕對是天經地義的事。
事實上,參與服事不光是基督徒的本分,更是我們無比的榮耀,是我們極大的權利。誠如彼得所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彼前2:9)基督徒本是上帝所揀選的祭司(宗教改革的精神-信徒皆祭司),是領受上帝恩典的聖徒,我們理當像舊約時代的祭司和利未人一樣,以服事上帝為我們生命的第一要職,並時時用聖潔和警醒的態度參與服事。
只是我們也要知道,參與服事並不會因此而使上帝的榮耀增加一些(上帝本來就充滿榮耀),我們也不會因為參與更多的服事而使上帝多愛我們一點(我們本來都是上帝所疼愛的)。其實,我們本來都沒有資格可以服事上帝,誠如施洗約翰所說:「我就是彎腰給祂(主耶穌)解鞋帶,也是不配」(可1:7)。是上帝給我們這個機會來服事祂,是上帝提升了我們身分,這是何等大的榮耀!
各位兄姊,服事並不是一件苦差事,也不是為了更討上帝的喜悅;服事是一種報答主恩的行動,因為主耶穌曾為我們犧牲捨己。誠如保羅所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因此,除非我們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我們怎麼能夠不用生命的全部(身體、才能、時間、金錢)來服事上帝呢?
這也是保羅最後對所有用全部生命服事的人之勸勉,他說:「(用全人服事上帝)…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既然我們的生命已經藉著主耶穌的救恩被上帝「分別出來(成為聖潔)」,當我們願意用清潔的心參與服事時,必當得到上帝的喜悅。誠如詩人所說:「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他的聖所?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詩24:3-4)
服事~建立用生命敬拜上帝的生活
當我們願意用全部的生命服事上帝時,服事的地點就不會只侷限在教會內了,而是會將服事的觸角延伸至生活中的每個場所。這樣的服事我們稱為「在生活中用生命敬拜上帝」的服事。
的確,基督徒的生活圈不會只限制在教會而已(一週最多五、六個小時),其實我們日常生活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身處於家庭、學校、工作地點或是社交活動之中。也往往在這些時間裡,我們所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才是「最真實的自己」。不知在座的兄姊可曾聽聞非基督徒批判有些基督徒是「披著羊皮的狼、粉飾的牆(現代用語叫做假掰)」?這樣的批判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些基督徒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確實讓非基督徒感到無言。
某教會因主日弟兄姊妹開車前來教會但停車位不夠的問題,向附近的國中商借禮拜天開放給予教會停車,校方同意承租給教會使用,但停車位仍然有限。某個主日,教會某弟兄因太晚出門,以致到達學校時已無停車位了。大門警衛好言提醒該弟兄車位已滿,請至別處停車,沒想到該弟兄竟然對警衛大聲咆哮,並且堅持一定要停在校內。校方知道這事之後,原本決定不再將停車位承租給該教會,後來經該校老師(教會會友)居中協調後,採有條件開放,並特別指出不歡迎該弟兄停車。
雖然上述的例子只是少數,但不可否認的,因為「一粒老鼠屎已經壞了一鍋粥」了。這個例子確實也給基督徒很大的震撼和儆醒:「如果基督徒只有生活在教會之中,如何向許多非基督徒分享福音的好處呢」?因此,讓信仰和服事可以在生活中被人看見,是所有敬拜上帝的基督徒最真實的見證。
保羅教導我們在生活中用生命敬拜、服事上帝的秘訣就是:「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v.2)。主耶穌並沒有要那些跟隨祂的人(基督徒)逃離這個世界,過著隱居的生活。祂吩咐說:「所以你們要去…」(太28:19),意思是要我們走往人群、進入世界,如此才能贏得靈魂。只是,主耶穌也提醒我們:「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
由此可知,雖然世界充滿了各樣的危險和陷阱,但我們必須要有分辨的智慧和能力才能遠離這些。這分辨的智慧和能力就是定睛在上帝的身上,重新領受主耶穌的教導,並且持續不斷讓聖靈更新、脫去我們舊有的思想、觀念、眼光、看法。如此一來,即使我們仍然身處在這個邪惡、混亂和黑暗的世界中,也能夠無所畏懼,穿上聖靈所賜的全副軍裝與世界對抗。
聖法蘭西斯是中古世紀非常會講道的聖徒,根據教會的傳說,甚至連貓、狗都會停留下來聽他講道。有一次當他要出去講道,很多門徒就跟從他,要聽他講道並且從他身上學習。聖法蘭西斯就帶著這些門徒到外面走了一圈後就回到家裡。那些學生覺得很奇怪,問說:「老師啊!你不是去講道嗎?」
他說:「我已經講完了。」
「講完了?我們沒有聽到你講任何話啊?」
聖法蘭西斯就回答說:「其實我在街上走一圈的本身就是講道。」
因為聖法蘭西斯裡面有上帝的生命,當他走出去的時候,全身散發著上帝的榮光,別人從他的身上就能夠看見上帝的榮美,人的心就被吸引到神的面前;他的生活就是一篇最好的講道。
各位兄姊,服事和敬拜並不是只有停留在教會內,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就是說,服事和敬拜即生活,生活即服事和敬拜,這兩者密不可分。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或許有些信徒以為教會的服事只有牧師、長執、同工和少數擁有特殊才能(恩賜)的人才能夠勝任,因此,他們只希望自己在教會內成為一個穩定參加禮拜和聚會的「平信徒」即可。然而,從今天經文中保羅的教導提醒了我們,「每位」重生得救的信徒都必須用自己的生命參與服事,因為「如此事奉是理所當然的」。因此,當下次牧師、長執或同工邀請我們參與服事時,不要再拒絕他們的邀請了。
此外,我們也要曉得,服事和敬拜不是只有停留在教會內,而是和我們每天的生活習習相關。誠如主耶穌所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之前和大家分享過「基督徒是一個品牌」,透過我們的生命要讓四周圍的人親眼看到主耶穌的榮光,以及信主的人有真正的滿足、平安和喜樂。求聖靈幫助我們,建立「服事和敬拜即生活,生活即服事和敬拜」的生命,以此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