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3/03
經文:詩篇二十二篇1-21節
1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為什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2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應允,夜間呼求,並不住聲。3但你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4我們的祖宗倚靠你;他們倚靠你,你便解救他們。5他們哀求你,便蒙解救;他們倚靠你,就不羞愧。6但我是蟲,不是人,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7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他們撇嘴搖頭,說:8他把自己交託耶和華,耶和華可以救他吧!耶和華既喜悅他,可以搭救他吧!9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懷裡,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10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裡;從我母親生我,你就是我的神。11求你不要遠離我!因為急難臨近了,沒有人幫助我。12有許多公牛圍繞我,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13他們向我張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獅子。14我如水被倒出來;我的骨頭都脫了節;我心在我裡面如蠟鎔化。15我的精力枯乾,如同瓦片;我的舌頭貼在我牙床上。你將我安置在死地的塵土中。16犬類圍著我,惡黨環繞我;他們扎了我的手,我的腳。17我的骨頭,我都能數過;他們瞪著眼看我。18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19耶和華啊,求你不要遠離我!我的救主啊,求你快來幫助我!20求你救我的靈魂脫離刀劍,救我的生命脫離犬類,21救我脫離獅子的口;你已經應允我,使我脫離野牛的角。
引言
從本週三(3/6)開始我們將進入教會年曆中的〈大齋節期〉。依照教會曆的計算方式,〈大齋節期〉是從聖灰週三開始,一直到受難週週六為止,共有四十天(今年的〈大齋節期〉是從3月6日開始算起,一直到4月20日為止)。〈大齋節期〉的目的,是為了重新反省我們的信仰,我們再一次進入耶穌的死,與祂一同復活,並且得著新生命,這是一個真實的體驗,而不只是頭腦上的反思。
自初代教會以來,信徒在這段時間必須潔淨、齋戒,以撒灰懺悔的態度等待受難週的來臨。這個傳統如今仍保留在東方希臘正教裡,也見於羅馬天主教、聖公會、英國安立甘教會及少數基督教會裡面。這個節期除了是信徒齋戒克己、禁食禱告、強化靈修讀經、認罪悔改,並且也儲蓄慈善專款,以備在受難日賙濟貧困,發揮善心。
按基督教會的傳統,每日靈修的讀經進度,是配合教會曆設計的經文來閱讀,目的是幫助我們透過這些經文所配合的教會節期來反省我們的信仰。本週已經開始進入〈大齋節期〉了,透過剛才與兄姊分享〈大齋節期〉的意義,讓我們在這個節期中重新思想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為我們的罪來犧牲捨己的重要意義。
也在這個節期中,我們重新反省自己的信仰,我們的屬靈生命是否有不斷地成長?我們是否有在生活中見證耶穌基督的名?我們的言行舉止是否可以榮神益人?
上帝是苦難中的幫助
歷代的教會都會將《詩篇》二十二篇視為〈十字架的詩篇〉,是預言彌賽亞受難的《詩篇》,因為在這當中有許多關於「耶穌受難」的描述,特別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時,曾經引用第1節的經文來呼求上帝。
傳統上,我們可以將《詩篇》二十二篇分為兩個部份來看:第一個部份是1-21節,一般認為這段經文是在描寫有關「受苦彌賽亞的呼求」,也就是對「耶穌基督受難」的描述。第二個部份是22-31節,一般認為這個部份是在描寫有關「榮耀彌賽亞的凱歌」,也就是對「耶穌基督復活」的描述。
在進入大齋節期的這個時刻,我要用兩週的時間來分享,上帝如何透過這篇〈十字架的詩篇〉來顯明祂的恩典。
近年來,由於生活環境的變動性大為增加,因此,人民對於生活有著一股莫名的不安,這樣的不安往往讓一個人陷入極大的痛苦之中,比如說生活環境的惡劣、工作沒有保障、薪資無法維持生活、沒有錢可以買自己的房子、升學壓力不斷增加…等等;而這些事情往往導致人民對生活感到相當痛苦。
有學者將人民在生活中的痛苦程度,用數據來加以呈現出來,我們稱之為「痛苦指數」。「痛苦指數」的高低可以反應出當前人民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去年全年國內的痛苦指數為3.64。然而,國際上對痛苦指數之衡量並無一致性規範,人民對於生活中感到痛苦的事情也不盡相同)。
我相信,在我們生活的周遭一定有許多的事情都會讓我們感到相當痛苦:在學的學生多會覺得讀書很痛苦(特別是到了考試的時候),巴不得每天都可以放假,可以快樂的遊玩。上班族多會覺得每天坐辦公室、跑業務很痛苦,巴不得假日可以多一點,如此就有時間可以休息了。身為父母親的人多會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快點長大成熟、獨立自主,如此一來,就不用煩惱這、煩惱那的。
由此可知,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有許多事情會帶來痛苦,特別是身處於二十一世紀的世代當中。我們總以為科技文明會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帶來美滿幸福的人生,怎知,科技文明帶來的是更多的競爭、壓力以及痛苦。
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大家總以為物質可以滿足一切,可以換來幸福快樂的生活。或許物質可以提供我們生活上的便利,但卻永遠也無法提供我們心靈及精神上的幫助。當我們的心靈沒有一個皈依,可以消除我們精神壓力時,即使我們賺得全世界,也難以填補心靈最深處的空虛。
各位兄姊,基督徒的生命並不是為了要追求物質生活的滿足,而是要與上帝有更親密的關係,更緊密的連結。我們確信,當我們愈尋求上帝時,即使在遭遇各樣的試煉災禍,上帝全能的手依然要扶持我們平安的走過最難熬的時刻。
呼求上帝的,祂必應允
或許我們都曾經聽過,當一個人在極度痛苦、毫無希望的時候,最容易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他們生命中的幫助。的確,當我們用盡各種方法想要滿足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各樣問題時,我們才體認到自己的軟弱及無能為力,我們才知道生命中需要一個更大的倚靠,那就是信仰。也難怪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3節會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當我們完全倒空自己、謙卑自己,去尋求上帝的時候,一定能夠尋找到。因為耶穌說:「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們開門。」(太7:8)
當我們看到今天經文1、2節時,似乎看到的是大衛在極度悲傷、痛苦之中來呼求上帝,他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為什麼遠離我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我的上帝阿!我白日呼求,祢不應允;夜間呼求,並不住聲。」只是,當我們繼續看第3節時,似乎看到的是一個相當大的轉折點,那就是大衛的呼求聲轉變為讚美聲。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折呢?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大衛從原先的呼求聲轉變為讚美聲?從4、5節的內容當中我們可以清楚明白,是大衛對上帝有堅定的信心,而這樣的信心是源自於以色列歷代的先祖留給後代子孫的見證及教導。
古有明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正因為以色列的先祖為後代子孫留下美好的見證,使大衛得知,在患難之中上帝仍然掌權,縱然仇敵圍繞攻擊,藐視嗤笑,他依然將自己的生命全然交託給上帝,因為全能的耶和華必會搭救他脫離一切的兇惡。
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是否與大衛一樣,對上帝充滿著無比的信心,相信祂必會看顧我們,正如第9、10節所說:「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懷裡,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裡,從我母親生我,你就是我的上帝。」既然上帝是掌管生命的主宰,祂就不會讓我們這些倚靠祂的人受到任何的傷害,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在上帝的手中,只要我們大聲呼求祂,祂必要搭救我們的生命。
是受苦,還是恩典?
各位兄姊,苦難對我們而言到底是什麼呢?當我們看見十字架上「受苦的彌賽亞」時,是看見了黑暗權勢的勝利,還是上帝將要成就的大事?當我們聽見耶穌呼喊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時,是看見了上帝的背叛,還是上帝的應許?當我們的人生行走在苦難中時,是看見了生命的絕境,還是另一個恩典的開始?
我相信,我們都曾在苦難時,大聲呼求上帝;我們都曾在苦難時,感受到上帝的離棄;我們也都曾在苦難時,看不見上帝即將要成就的大事。就好像今天的經文中12-18節所描述的一樣:「我們的骨頭都脫了節,我的精力枯乾,我的舌頭貼在我的牙床上…」,這是處在一種軟弱無助、毫無希望的狀態之中,因為我們被仇敵團團圍繞,我們已經筋疲力盡,全然失敗。
然而,上帝是信實、可靠的,祂永遠不會離棄我們,祂永遠會在我們的最失意、無助的時候,使我們看見新的希望,我們可以從21節所說「你已經應允我」得知,在我們呼求上帝之前,祂早已為我們預備好一切了。誠如《哥林多前書》十章13節所說:「你們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十字架上的彌賽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撒但的勝利,似乎是生命的盡頭。然而,在上帝的計劃之中,十字架上的彌賽亞,是代表著救恩的開始,新生命的誕生。苦難對非基督徒而言,或許是一種報應,一種善惡因果論;只是,苦難對基督徒而言,卻是領受上帝更多的恩典與賜福的開始。因為我們對上帝有信心,因為我們知道上帝會帶領我們走過死蔭幽谷,因為我們已經看見了上帝在列祖當中所行一切奇妙的作為。
結論
有一位智者,他的一個學徒活得很不快樂,常常向他抱怨人生的痛苦。有一天,智者告訴他說:「你去拿一大把鹽來。」學徒把鹽拿來給老師,智者對他說:「你把鹽放入這杯水裡,喝喝看。」學徒喝了一小口,立刻吐掉,智者問學徒說:「味道如何?」學徒皺起眉頭說:「好鹹!很苦!」
智者接著又要求他再去拿一把鹽來。智者帶著學徒,走到附近的湖邊。智者指著清澈的湖水,對學徒說:「把鹽放進湖水。」學徒把手中的鹽倒入湖水中。智者見鹽溶入湖中後說:「好,現在再喝喝看。」
學徒用雙手捧著湖水,喝了一口;智者問:「這次味道如何?」學徒回答:「沒有味道,水非常的清涼。」智者再問:「你有嚐到鹹味嗎?」學徒搖頭說:「沒有,一點都沒有。」
智者對學徒說:「鹽就像是人生的痛苦,不論我們把鹽放入水中或湖中,鹽的份量都是一樣的,沒有多大的改變,重點在於你把它放入水中還是湖中。所以,下一次,當你感覺人生是痛苦的時候,嘗試放大你的視野,不要像一杯水,要像一整池的湖水一樣。」
各位親愛的兄姊,上帝並沒有應許天色常藍,有時候也會有狂風巨浪。耶穌也沒有說過,跟隨祂的人就會一帆風順,絕對不會遇到苦難。基督徒如何在苦難中經驗上帝的恩典,完全在於對上帝的信心,誠如《希伯來書》十一章1節所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一個對上帝有信心的人,縱然患難臨到,也不會失去盼望,因為確信上帝已經預備好前面的道路,雖然仍未看見,心中卻已充滿感謝。苦難或許就像剛才故事中所提到的鹽巴,如果我們將它置入杯中的水時,這水喝起來絕對是又鹹又苦。只不過,如果將它置入湖水中時,我們根本喝不出任何味道。
上帝的恩典就好像湖水那麼豐盛,我們將苦難的鹽巴置入其中時,才發現苦難算不得什麼。或許,在人的眼中,苦難是一件不好的事。然而,在上帝的眼中,苦難卻是讓人經驗祂豐盛恩典的機會。讓我們學習大衛如何在苦難中仍對上帝充滿信心,確信祂對我們所應許的一切,就是當我們在遭遇各種苦難的時候,祂必會救我們脫離一切的凶惡,使我們都能夠得著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