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1/24
經文:馬太福音四章23節~五章12節
四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24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五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2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引言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饑餓和口渴的經驗,當饑餓或口渴時我們一定會想要趕快找食物充饑、找飲料止渴,免得身體有不舒服的情況發生。
士林教會聖歌隊的指揮老師因為膽囊切除的關係,她在肚子餓時就得趕快找東西吃,免得血糖過低而昏倒。因此,在她的手提包裡一定會放些糖果,當她感到頭昏時就可以立刻拿起來吃。
有一次,她在出門時臨時換了一個手提包,但忘記放糖果在裡面,當她在士林某個市場逛街時,突然感到一陣昏眩,正想從手提包裡的拿糖果來吃時,才驚覺沒有糖果,過沒多久她就昏倒了。還好市場有人趕緊將她扶到騎樓下,然後試著查看她的手提包裡有沒有家人的聯絡電話。後來他們找到了一張寫著我家電話的紙條,就這樣聯絡上我父親,他趕快前往協助處理。
在這個隨手可得各樣美食和飲料的世代中,我們真的很難想像什麼叫做饑餓,什麼叫做乾渴。難怪年長一輩的人都會稱這個世代的小孩或年輕人是「幸福的一代」,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經歷過「苦日子(沒飯可吃)」。特別是當他們對食物挑三揀四時更會被長輩責備是「不知民間疾苦」的紈絝子弟。
然而,「豐衣足食」真的就代表可以過著「無憂無慮、幸福滿意」的生活嗎?或許我們不難發現,這個世界仍有許多人是生活在「窮途潦倒、水深火熱」之中,仍有許多人是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苦日子中。這是否證明了一件事——這個世界仍存在許多的不公義,以致貧富差距愈拉愈大呢?我們該如何讓貧困的人真正得到飽足呢?
為何需要上帝的公義
不可否認的,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在找尋「公義(justice)」。我們希望能夠從某個人的身上找到「公義」,希望能夠從某種社會制度的實施看到「公義」,希望能夠從某個國家法律的頒佈張顯「公義」。但可惜的是,至今仍然沒有人敢說自己所提出的任何一套說帖是完全「公義、無偏私」的。
當我們站在「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公義」這件事時,嚴格來說,這個世界並沒有人能夠達到「上帝公義」的要求和標準。誠如《傳道書》七章20節所說:「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保羅針對世人「罪性的問題」也曾如此指稱:「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上帝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10-12)
在過去的講道中我也一再指出,自從人類的祖先(亞當、夏娃)吃了「分別善惡」的果子之後,原本以為可以和上帝一樣分別善惡,但他們眼睛所見的卻是自己「赤身露體」,這使得他們感到無比的羞愧,於是趕緊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穿上(創3:4-7)。由此可知,人類試圖想要「成為上帝」的角色(作審判官Judge)真的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雖然世人很努力想要制定一套「自以為公平又合乎正義」的法則在世界上實行,好使善惡可以辨明,公義得以伸張,但卻都無法成就,因為人心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有看似「公正的法則(righteousness)」在有心人士的操控之下都會變成另一種「合法的強暴」。這也是為何在社會上常常都會流傳著「有錢判生,無錢判死;有關係就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就有關係」這些俚語,因為想要用世人的方法來「實行公義」根本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正因為人類在犯罪之後已經無法判斷什麼是「上帝的公義」,於是上帝特別透過頒佈誡命和律例給祂「揀選的百姓(以色列人)」遵守,好使世界各國可以再次看見「真正的公義」顯明。可惜的是,他們仍被心中的驕傲和肉體的情慾所敗壞,誠如《創世記》的作者所說「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6:5)一樣,以致最後他們遭受上帝嚴厲的審判——被外族統治。
因此,只有真正看透「在人類世界中沒有真正的公義」這件事之後,我們才會再次思想「真正的公義從何而來」。對基督徒而言,「真正的公義」絕對不是世人說了算,而是上帝在作決定的(上帝的旨意成就)。這正是身處於異邦統治之下的猶太人日夜思索的問題,他們渴望能夠看見「上帝的公義」成就在世界之中,並且有一位彌賽亞可以再次帶領他們脫離不義者的強暴。
主耶穌在〈山上寶訓〉的第四福中提出:「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v.6,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渴望實行上帝旨意的人多麼有福啊;上帝要充分地滿足他們),就是特別針對那些因為「順服上帝、為人柔和謙卑,對不平的事能接納和不存報復的心」而已經承受上帝應許產業的百姓所說的話。
我們要知道,當主耶穌向身處羅馬帝國統治的猶太人宣布這項福分時,他們仍未擺脫「不公義」的對待,然而,因為他們願意「飢渴慕義(對上帝的旨意必要成就心存盼望)」,於是他們渴望公義實現的心靈就再次獲得滿足的餵養,而彌賽亞的降臨正是在訴說這事已經在這個世界成就了。誠如主耶穌自己所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
的確,從《四福音書》中我們得知,主耶穌常常透過話語的教導和恩慈的行動幫助那些在受苦中的百姓看見上帝仍在世界掌權。主耶穌將上帝對世人真實的愛和關懷顯明出來,為要使那些內心充滿不平和憤恨的人獲得安慰,並且相信上帝的公義一定會再次成就在每一個飢渴慕義的人身上。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各位親愛的兄姊,或許我們會對於當今世界仍有許多不公義之事的發生感到非常憤怒,我們急於為受冤屈的人主持正義,並且巴不得那些施加逼迫的人受到嚴厲的審判。不可否認的,我們都急著想要成為「公義的審判官」,甚至我們會認為自己的判決絕對是最「公正無私、毫無破綻」的。
只是,保羅提醒我們:「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12:19)保羅的意思並不是要我們對不公義的事情冷眼旁觀或是不採取任何行動,而是要知道如果我們的作為不能比上帝還要公正無私,我們寧可讓上帝親自為一切的不公義來伸冤,免得我們取代了上帝的地位,篡奪了上帝主宰的權柄。
因此,從主耶穌所說的第四福「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我們可以有什麼樣的信仰反省呢?首先,我們要看清自己就是一個不義的人,我們不能代替上帝行使公義。
耶穌曾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上帝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上帝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9-13)
的確,有時我們就像耶穌比喻中的法利賽人一樣,以為自己做了哪些事、不做哪些事就比別人「更為公義」,殊不知自己骨子裡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我們只對自己關心的議題提出「自以為公義」的言論,如果有人不願意跟著附和或有其他的看法意見,就表示他們「沒有公義、沒有憐憫之心」。這種「非黑即白」的論斷其實已經表達了自己就是比別人「更為公義」的驕傲。
電影《心靈小屋》有一個場景是關於男主角麥克在山洞裡遇見智慧女神的對話,當時他對於上帝讓自己的小女兒被人謀殺感到非常氣憤,他認為上帝不配成為一位公正的審判官。於是智慧女神讓麥克坐上審判台的座位,並且讓他透過一些影像來做出公正的判決。直到智慧女神要求麥克必須宣判自己的大女兒和兒子其中一位必須死時,他才驚覺自己無力做出判決,因為他們都是自己疼愛的孩子。
各位兄姊,不義之人如何能夠斷定「誰是公義、誰是不公義」?如果我們以為自己比上帝更有資格勝任審判官,我們就真的是一個「狂傲自大、目中無人」之徒了。主耶穌說:「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給你們量。」(太7:2)只有當我們清楚知道自己是一個不義之人時,我們才能用禱告的心看見上帝的公義必要實現在世界之中。
第二,我們要不斷渴慕得著主耶穌的義(救恩),使新生命益發張顯上帝的榮耀。雖然我們的罪在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救主之後就已經被寶血潔淨,並且在上帝面前被稱為義人(因信稱義),誠如保羅所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上帝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上帝的義。」(羅3:23-25a)但這不表示我們的重生的生命就此達到「完全、成熟」了。
事實上,這個世界的「惡」仍不斷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如果我們不能持續與主耶穌連結,常常思想上帝的話語,我們很容易就會再次陷入「自義(想要當審判官)」的網羅之中。誠如主耶穌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4,8)
有一種小動物,叫作水蜘蛛,活在沼澤之下,常在泥沼中停留居住。你會問,牠在水底怎能呼吸呢?原來牠有一種特別的器官,可以讓牠從周圍得到一個大牠身體幾倍的空氣泡,並在此築巢生養後代。因此,在這「小房子」周圍,雖然有污水圍繞著,牠卻可以活在乾淨的環境之中。同樣的,當我們天天與主連結時,雖然有罪惡在周圍環繞,我們也不怕被撒但影響或吞噬。
各位兄姊,只有當我們能夠每天檢視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並在生活中不斷渴慕得著主耶穌的義(祈求上帝的憐憫和赦罪)時,我們才能夠清楚辨明何為上帝的公義,何為世人的自義。最重要的是,當我們的生命不斷與主耶穌連結時,必能結出公義的果子,藉此使世人得以看見上帝的榮耀。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當這個世界仍有許多不公義的事情在我們周圍出現時,我們不必感到灰心失望,因為上帝仍在這個世界中掌權,祂要按著自己公義的判決來審判。我們不必急著代表上帝扮演審判官的角色,畢竟在上帝面前,沒有任何人能夠在眾人面前誇口自己擁有絕對的公義。因此,我們要學習用更謙卑的態度耐心等候上帝成就公義的時間。
雖然基督徒在上帝的面前已經藉著主耶穌的救恩得著稱義,這不表示我們不會再跌倒、犯罪。為此,我們要不斷渴慕與主耶穌的義連結,常常思想上帝的話語,好使上帝的公義從我們「重生的生命」被人看見,使他們也願意相信在上帝的旨意之中,一切的不公義都能夠得到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