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耶穌的比喻(10)—葡萄園的比喻

日期:2022/03/27

經文:馬太福音二十章1-16

1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2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3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4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5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這樣行。6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裡,就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7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8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9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10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11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12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13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14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15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16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

 

引言

 或許我們常會聽見這樣的怨言:「這個世界真是不公平啊!為何我已經…(這麼努力),但卻是…(沒有得到該有的成果)。」或許我們不難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即使已經努力了大半輩子,卻仍無法擺脫貧苦的生活自幼家境貧寒或負債累累);有些人則是眼睛張開就能有大筆的收入進帳,似乎不必努力就可以不勞而獲出身自富貴人家或投資獲益)。

 有一則電視飲品廣告維士比,就是在闡述勞工階層無奈的心聲。在廣告中有兩個人彼此對話,其中某甲對某乙說:「喂!平平啲做工,in是啲吹冷氣,咱是啲吸空氣。」某乙就回應說:「麥欣羨啊啦!人家有背景,你只有背影。」某甲也不甘示弱的回應:「騙肖仔,背影也可以很偉大啊!」不可否認的,我們總是會為自己悲慘的處境發出被大環境不公平對待」的怨言

 其實,對於信仰有時我們也會陷入這樣的危機中。比如說,我們會因為上帝比較賜福某人,可是自己卻頻頻受苦感到不公平;我們會因為上帝讓某人比較順利,可是自己卻困難重重感到不公平;我們會因為上帝只照顧某人,可是自己卻常年病痛纏身感到不公平。如果我們的信仰正處在這樣的思維中,或許我們需要重新省思自己到底「在信什麼」。

 

先來後到無差別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葡萄園的比喻—正是反應出工人認為工價」必須對應工時」才符合公平原則。的確,沒有人願意做白工或是被佔便宜,畢竟我們已經付出了代價勞心勞力),本來就必須得到應有的獎賞合理的薪資),這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只是,當我們仔細觀察經文脈絡時,就不難發現葡萄園主人沒有虧負任何工人,因為在主人決定雇用工人到他的葡萄園作工之前,他就已經和每個工入講定一天一錢銀子」的工資了。因此,主人清早天剛亮時)開始,接著又分別在巳初上午九時)、午正中午十二時)、申初下午三時)以及酉初下午五時)都出去街市路上工人到自己的葡萄園工作

 或許我們會感到疑惑,為何葡萄園主人幾乎一整天都可以找到工人呢?其實在當時的工作機會不多,許多人都依賴短期的零工賺取一家的溫飽。他們會站在市鎮的中央廣場」,這是當時一般買賣的場所與聘請短期工人的地方,而這些閒站的人並不是懶散,而是在等待有人請他們去打零工。就這樣,這些受聘前往葡萄園工作的人就不必擔心餓肚子」的問題了。

 從葡萄園主人積極到街巿路上尋找工人這件事可以讓我們思考幾件事:

(1)他是一個富有的人且擁有很大葡萄園,因此他需要許多工人來幫忙整理園子,甚至到葡萄成熟時也需要許多人手協助收成的工作

(2)他是一個慷慨憐憫的人,他知道街上有許多需要工作的人,因此他一天之內多次到街上邀請人來工作

(3)他是一個處事公道的人,當他邀請工人進入葡萄園工作之前就已經講定工資,無論先來後到他都給予一天一錢銀子

 按照猶太律法規定工人當天的工資必須在晚上發給,絕對不可拖過一個晚上(19:13),而工資通常都是在日落時約晚上六時發放。然而,就在葡萄園主人在傍晚發放工資時,最先葡萄園工作的人發現自己領到的工資竟然與最後來的人是一樣的,他為這事向主人埋怨說:「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

 若是依照時薪計算工資的話,最先來的工人領到比最後來的工人更多工資絕對是合情合理的事。但問題是,早在工作前主人已經與每個人講定價格了。於是葡萄園主人就對他們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

 的確,主人如何支付工人薪資完全是出自於自己的意願工人根本沒有資格向主人埋怨,更沒有資格評論主人處事不公平。或許從工人埋怨我們也可以發現,早到的工人似乎重視公平勝過憐憫」。其實這些工人都是一樣,每天都在等待工作機會以換取一家的溫飽,因此,主人給予的工作機會合理報償本來就是一種恩典

 可惜的是,這些早到工人並沒有後來的人可以多領錢亦即更多的家庭可以不挨餓)感到高興,反倒因為自己做多領少怨聲載道。其實,我們也常常像這些早到工人一樣,只重視公平勝過希望他人可以過更好的生活。而上帝就是一位充滿憐憫與恩典」的天父,祂希望我們也可以學習用「憐憫的心看見身邊需要上帝恩典」的人。

 

耶穌的比喻—葡萄園的比喻

 各位兄姊,在我們的認知裡「上帝的恩典」是什麼呢?我們是否可以清楚的將「上帝的恩典敘述給「尚未信」的親友認識,使他們也藉著這份恩典進入永生呢?或許我們都很樂意向人分享上帝的恩典」,可是卻不知道如何用一般人容易理解方法說明。因此,就讓我們先來了解聖經》中所說的「恩典」。

 基本上「恩典這個字可以用形容詞名詞詮釋,如果是形容詞的話,多是在形容上帝「憐憫、慈愛」的屬性,如「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詩103:8)如果是名詞的話,多是用來指上帝世人的慷慨,此時恩典譯為好東西、利益、福樂」,如「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詩65:11a)、「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真理」(約1:14a)。

 當我們對「恩典」有初步的理解之後,其實就比較容易與人分享什麼是「上帝的恩典」。簡單來說,「上帝的恩典」是上帝主動給予世人免費的禮物慷慨),為使世人可以得到好處利益、福樂),這完全出自於祂對世人憐憫慈愛。這就好像有人免費贈送我們「一票玩到底」的東京迪士尼樂園門票從未去過),我們除了感動之外,更是感到無比開心

 在耶穌所說〈葡萄園的比喻〉之內容中,葡萄園主人就是一位樂意施予恩典的人,而這人就是天父上帝。祂願意主動尋找所有世界迷失被罪惡捆綁的人(在街上閒站的人,生命沒有目標或是抓錯倚靠的對象),祂更樂意重新與自己恢復關係方法賜給凡是願意歡喜接受的人(一天一錢銀子工價耶穌基督救贖恩典)。

 我們可以從比喻中看見恩典施予的對象是「沒有選擇特定的人」,凡是願意接受的人就可以得著。此外,恩典施予的時間也是「沒有先來後到之別」,並不是早先領受的人就是比較尊貴後來領受的人就比較次等。最後,恩典施予的內容是「份量完全相同」,沒有誰拿得比較多而誰拿得比較少,因為這恩典就是「相信主耶穌成為救主所得的新生命」。

 正如剛才提到有人免費贈送的「一票玩到底」的東京迪士尼樂園門票,所有進入樂園的人都可以盡情玩遍所有的遊樂設備,而不會出現有人拿的票能夠玩的設備比較多,有人拿的票能夠玩的設備比較少」之問題唯一會遇到的問題大概就是「我真的有興趣、有體力、有勇氣將所有的遊樂設備都玩過一次」嗎?如果我們選擇什麼都不玩」也不會消減這張票本來的價值」。

 或許這個比喻會讓我們有個疑惑:「既然早進葡萄園工作和晚進葡萄園工作所得到的工價都一樣,為什麼我要選擇先進葡萄園工作呢?為什麼我要整天勞苦受熱呢?」也就是說:「既然相信主耶穌成為救主就可以重生得救,為什麼我需要那麼早就相信呢?難道不能等到死之前再決定相信祂呢?此外,這麼早相信能夠得到好處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思考的是:「靈魂得救(重生)不保證就能夠進入天國」,因為《聖經》是告訴我們「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6),並不是說「信而受洗的,必能進入天國」。誠如耶穌所說:「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11:12

 讓我們再回到有人免費贈送一票玩到底」的東京迪士尼樂園門票這個例子。當我們拿到票之後就表示我們去過東京迪士尼樂園了嗎?肯定不是。因為我們得先開始計畫:「何時去玩,要安排幾天的行程,要訂哪一家航空公司機票,要下榻哪一家飯店,要怎麼解決到東京之後的交通問題…等」。如果我們不想要浪費手中這張免費門票,一定得要下功夫規劃行程

 同樣的,我們也是在受洗之後(收到門票)才開始學習耶穌的教導接受各樣裝備成為靈命成熟門徒規劃行程),努力朝向上帝的國度邁進進入遊樂園)。雖然在這一路上,我們會經歷許多試煉,走主耶穌曾經走過苦路,甚至被釘十字架;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培育更成熟的靈命建立更穩固的信心全心倚靠信實的上帝

 

結論

 保羅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各位兄姊,恩典是出自於上帝的慷慨憐憫、慈愛),不是因為我們做了多少善工而得到的;恩典也是上帝免費的禮物,為要使我們得到好處,因此在我們收到時當以感恩的心來領受

 我們何等有幸主耶穌的邀請進入上帝的葡萄園中,領受祂為我們預備恩典。我們毋須去思考先來後到誰的恩典比較多比較少問題,而是要不斷自我省察:「我們有否珍惜到葡萄園的工作機會嗎?我們有否認真受託在葡萄園裡認真工作嗎?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收到禮物之後要記得好好的使用它,而不是將它閒置一旁,如此一來就會失去享受拆禮物樂趣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