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8
經文:出埃及記一章15-22節
15有希伯來的兩個收生婆,一名施弗拉,一名普阿;埃及王對他們說:16你們為希伯來婦人收生,看他們臨盆的時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殺了;若是女孩,就留他存活。17但是收生婆敬畏神,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18埃及王召了收生婆來,說:你們為什麼做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呢?19收生婆對法老說:因為希伯來婦人與埃及婦人不同;希伯來婦人本是健壯的,收生婆還沒有到,他們已經生產了。20神厚待收生婆。以色列人多起來,極其強盛。21收生婆因為敬畏神,神便叫他們成立家室。22法老吩咐他的眾民說: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你們都要丟在河裡;一切的女孩,你們要存留他的性命。
引言
各位兄姊,我們對神明是否有存著「敬畏之心」?或者我們只是將祂當作是「滿足個人慾望」的一種工具呢?我相信,凡是敬畏神的人在言行舉止各方面一定會小心謹慎,免得受到神明的懲戒,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
或許我們都曾在新聞報導中看到有人因為缺錢花用,竟然在四下無人時到宮廟裡偷香油錢或是神明身上的金牌。有趣的是,當他們被警察逮捕時,還大言不慚的向警方和廟方表示自己有擲跤請示過神明,是神明同意他可以拿走香油錢或是金牌。當然,這些都是他們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所說的荒誕之詞。我很想問的是:「難道這些人不怕被神明打屁股嗎?」
的確,如果我們只會用嘴巴說「敬畏神」,只有在主日參加禮拜時才認為要「敬畏神」,只有在人生遇到瓶頸時才勉強要「敬畏神」,只有在被上帝懲戒時才曉得要「敬畏神」。這並不是真的「敬畏神」,而是在「利用神」,利用神的良善、恩慈、信實和憐憫的特性。一個真正「敬畏神」的人,他會知道上帝是生命的主宰,他會遵從上帝的命令,他會降服上帝的引導;而這樣的人必然蒙上帝賜福。
我相信,我們都期待成為被上帝賜福的人,但在此之前我們是否有用全心、全意和全人來「敬畏神」呢?今主日就讓我們透過《出埃及記》這兩位收生婆的故事一同來學習「敬畏神」的信仰課題。
順從埃及王或敬畏上帝?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這段經文的背景,當時以色列人在埃及已經居住很長一段時間了,他們都是雅各的後代,是因當時雅各的兒子 約瑟在埃及擔任宰相時遷居到此地的。上帝特別賜福以色列人(雅各的後代),使他們在埃及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他們從原本只有70人(出1:5),一直到他們離開埃及時竟然已經成長到60萬人(出12:37,僅男人)。
然而,自從一位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之後,他發現以色列人的人口比埃及人還多,又比他們強盛。他擔心「某日」若是以色列人連合仇敵來攻擊埃及時,他的國家就會遭遇危機。於是,法老讓埃及人派督工轄制以色列人,使他們成為埃及人的奴隸,並要求他們要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比東和蘭塞)。雖然以色列人被迫作苦工,但他們卻越發多起來、越發蔓延。
為了使以色列人不再增加更多的人口,埃及王想到一個方法,就是將所有剛出生的以色列男嬰都殺死,只留下女嬰的性命。因此,埃及王找來兩個希伯來的收生婆,一名施弗拉,一名普阿;埃及王就吩咐她們二人要如此照辦。或許我們會有個疑惑:「當時以色列人中難道只有兩個收生婆負責接生的工作嗎?如果不是,為何只有這兩個人被記錄下來?」
或許從經文的記載可以得知原因,作者指出:「收生婆敬畏上帝,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有學者認為,作者在此特別將收生婆的名字記錄下來,但卻不記錄埃及王的名字,其實是要反應一件事:這兩位收生婆在人看來雖然身分地位極其低微,無法與那位握有權位的埃及王相比,但她們卻是上帝特別要點出其名並且高度讚揚的義人。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這兩位收生婆有可能是混血兒,並不是血統純正的以色列人。其實「希伯來」這個字有「從遠處來的、作客的」之意,當時因發生大饑荒,因此來到埃及避難的不只有雅各的後代,還包含了其他的民族。這些人對埃及人而言都稱為「希伯來人」。而這些遷徙到埃及的「客家人」為了延續下一代,很有可能彼此通婚。
既然是混血兒,自然在信仰上也會彼此混雜,很有可能不再敬拜事奉獨一上帝;另一方面,為了維護各民族血統的純正,他們有可能也很難成立家室(結婚)。有鑑於此,埃及王就召見這兩位混血的收生婆,希望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收買她們,並且託付她們務必完成「將以色列人剛出生的男嬰都殺死,免得他們的人口愈來愈多」這個重責大任。
可惜的是,埃及王的計畫並沒有按著「所預期的」來成就,因為收生婆「敬畏上帝,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或許我們會感到疑惑:「難道收生婆不知道若是違背法老的命令會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嗎?」我相信,這兩位收生婆一定知道違背法老的命令的結果——死;然而對她們而言,還有一件比順從埃及王的命令更為重要的事——敬畏上帝。
當法老發現收生婆並沒有聽從自己的命令,於是他又再次召見她們說:「妳們為什麼做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呢?」我們無法從經文中得知收生婆此刻的心情是否會感到擔心害怕?只不過,從她們回應法老所說的話「因為希伯來婦人與埃及婦人不同;希伯來婦人本是健壯的,收生婆還沒有到,他們已經生產了」可以明白,上帝一定會賜智慧和勇氣給敬畏祂的人,使他們不遭遇災害。
就這樣,這兩位收生婆不但沒有被法老責難或懲罰,還因為她們對上帝存有敬畏的心,上帝就賜福予她們,使她們也都能成家立室。誠如詩人所說:「凡敬畏耶和華、遵行祂道的人便為有福!」(詩128:1)《箴言》的作者也說:「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箴22:4)由此可知,上帝絕對不會虧負所有敬畏祂的百姓。
敬畏上帝的婦女
各位兄姊,從施弗拉和普阿這兩位「敬畏上帝」的希伯來收生婆的故事可以讓我們在信仰上有什麼學習和反省呢?首先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我會因為害怕人較多於害怕上帝而向惡者低頭嗎?」一個真正敬畏上帝的人,他會將上帝置於生命中的第一位,無論他面對何人、遭遇何事,都會以上帝的命令和教導作為唯一依循的方向。
我相信,當這兩位收生婆一開始接到法老吩咐要「將以色列人剛出生的男嬰都殺死」的命令時,心中一定是忐忑不安。或許她們清楚知道,如果不依從這項命令,很有可能會掉腦袋。然而,若是站在個人良心(或者說信仰、道德良知)的層面來看這項命令時,這實在是極其殘忍又不仁道的事情,只有喪心病狂的人才有可能下得了手。最後,這兩位收生婆決定選擇「敬畏(害怕)上帝」。
《使徒行傳》第三章有記載,當彼得和約翰這兩位使徒在聖殿中奉耶穌的名使一個生來瘸腿的人起來行走之後,彼得向所有希奇此事的百姓分享悔改的福音——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這事後來令祭司、守殿官和撒都該人相當不滿,於是就拿住彼得和約翰,且在翌日送到猶太官府(公會)受審。彼得在聖靈充滿之後再次向眾人訴說十字架的耶穌,祂是天下人間唯一可以靠著得救的救主。
官府內的人見彼得和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原是沒有學問且跟過耶穌的小民。再加上那位被治好的人和他們一起站著,就無話可駁。官員因擔心這事越發在民間傳開來,於是就恐嚇他們不得再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彼得和約翰並沒有因此而畏縮害怕,他們回應:「聽從你們,不聽從上帝,這在上帝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4:19-20)
對於彼得和約翰如此的回應,我們可能會感到十分訝異,難道他們不記得自己的老師(主耶穌)在不久之前就是被這群猶太官員釘死在十字架上嗎?如果他們同樣也選擇與這些人作對,難保不會遇到相同的命運。只是,彼得和約翰似乎早就已經置生死於度外了,為了使眾人都可以得到福音的好處,他們選擇「聽從上帝」而「不聽從官員」。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要問:「我要如何知道上帝的命令和教導以致在所做的每個決定都能夠聽從祂的指示呢?」其實上帝一直透過各種啟示向世人顯明心意,誠如保羅所說:「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19-20)
此外,上帝也特別透過先知的口,甚至差遣自己的獨生子道成肉身向世人顯明心意,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說:「上帝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祂兒子曉諭我們。」(來1:1-2a)因此,我們不能再說自己不清楚上帝的命令和教導,不知道該如何遵從上帝的心意。當曉得,我們應該害怕的不是人的威嚇,而是上帝對我們的懲戒,因為這是我們承擔不了的。
第二個我們可以思考的問題就是:「敬畏上帝就一定會得到祂應許的賜福嗎?」從施弗拉和普阿後來都可以成立家室這事看來,敬畏上帝的人必然能夠享受祂的賜福。或許有人要提出質疑:「為何我信主那麼久卻仍諸事不順?為何我一直忠心敬拜事奉上帝卻仍無法享福?為何我每天殷勤讀經禱告卻仍感受不到平安和喜樂?」
其實真正信仰上帝的人所領受的福氣不只是一種「外在滿足(表面性)」的狀態,因為這是一種「短暫性的滿足」,不能使我們享有恆久的喜樂。耶穌曾在〈登山寶訓〉的教導提醒我們:「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太6:31-32a)如果我們以為上帝的賜福只是讓自己衣食無缺、生活無憂無慮,這與一般民間宗教信仰的人並無差別。
當我們仔細觀察《聖經》中所提到關於「有福」的記載時就會發現,所謂的「有福」都是指向「敬畏上帝、與上帝同心同行、住在上帝殿宇裡的人」。也就是說,上帝所要提供給世人的福氣是一種「永恆、無止盡」的生命,而擁有這樣生命的人,他不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而動搖信念,因為他知道只要將眼目定睛於上帝,即使在極度患難和痛苦之中,他仍享有心靈的寧靜安穩。
簡單來說,一個真正信靠上帝的人,他會以上帝為生命「唯一的滿足」,無論他身處何種境遇,都能因為有上帝的同在而感到平安喜樂。誠如詩人所說:「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我們必因你居所、你聖殿的美福知足了。」(詩65:4)保羅也在遇見主耶穌之後如此說:「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3:8a)
結論
各位兄姊,今主日透過這二位敬畏上帝的收生婆的故事,讓我們仔細來思考自己真的是一個「敬畏上帝」的人嗎?或者我們只是在「利用上帝」來滿足個人的私慾?真正敬畏上帝的人會「聽從上帝而不聽從人、害怕上帝而不害怕人」,他知道上帝是「唯一信靠」的對象,即使生命會遭遇各樣的難處,他仍以敬拜事奉上帝為「唯一的喜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