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建造信仰(12)—醫治人際關係中的病毒

日期:2022/10/09

經文:羅馬書十二章9-13

9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10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11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12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13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

 

引言

 「偏心、偏愛」似乎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天性,我相信沒有人敢說自己在與人的互動親人朋友同學教會的兄姊)中都能夠一視同仁沒有帶著一點私心。我本身是家族中「孫字輩最年幼的,所以從小長輩表兄姊們總是會特別照顧我,讓我在家族中占盡各種便宜。記得小時候大哥常會因為如此而心生妒嫉好康的都輪不到他,受罰的他都先承擔)。

 在《創世記族長的記載中,有幾則是我們較熟悉有關「偏心」的故事。第一則是「以撒偏愛大兒子 以掃,而利百加偏愛小兒子 雅各」的故事;第二則是「雅各偏愛母舅小女兒 拉結,卻冷落大女兒 利亞」的故事;第三則是「雅各偏愛拉結所生的兒子 約瑟,但對於其他的兒子都嚴厲管教」的故事。從這些故事我們可以得知一件事:即使是《聖經》中偉大的人物也有人格上缺陷

 其實在教會中也常會有類似偏心、偏愛」的情況發生,我們不難發現弟兄姊妹之間難免會有所謂的「小團體(小圈圈」。或許就像俗話所說的「物以類聚」,雖然我們都是在基督裡重生得救基督徒,理當擁有一個嶄新的生命,但有時人性過去的軟弱面仍會與我們糾纏不清。因此,我們必須常常藉著聖靈在禱告中檢視自己靈命狀況免得我們又再次肉體的情慾挾制

 各位兄姊,在「跟隨耶穌、成為門徒」的這條路上,我們是否願意不斷提升自己的靈命,使我們的生命能夠「更像主耶穌」呢?

 

人際關係S.O.S.

 〈保羅書信〉的特色,就是其內容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部分(1)神學論述信仰基礎教導),(2)信仰生活中的實踐。而《羅馬書第一至十一章的內容就是第一部分關於「神學論述」的教導第十二至十六章的內容就是第二部分關於「信仰生活中的實踐」之教導

 一般學者都將《羅馬書視為一部偉大的神學作品」,保羅書信中基督信仰清楚的論述,特別是「因信稱義」的教義更可說是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基礎馬丁路德根據因信稱義」的教導向當時的羅馬教廷提出了九十五條論綱〉。馬丁路德指出,若是羅馬教廷可以指出哪一條違背聖經》的教導,他願意將這〈九十五條論綱撤回

 在《羅馬書》關於「信仰生活中的實踐」之教導一開始保羅身體獻上,當作活祭」(v.1作為基督徒生活中與上帝建立保持親密關係基礎。對上帝而言,這是聖潔獲得祂滿心喜悅悅納)的祭祀;對基督徒而言,這是我們經過周詳思考理智)之後而不是只憑著感覺感性)的事奉。簡單來說,接受信仰是需要經過知識上理解不能只是單憑自己的想像沒有根據)。

 接著,保羅基督徒思想行為有別於世界的價值觀。在之前的講道中一再提醒基督徒不可能脫離世界生活,但我們卻因為上帝兒女」的身分不再世俗文化影響,我們已經被上帝分別為聖」了。因此,保羅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v.2)簡單來說,當我們與上帝關係愈密切愈能明白祂的喜好

 第三,保羅提醒每位基督徒要用謙卑的態度領受上帝所賜予恩賜恩賜並沒有大或小、重要或不重要」之分,我們毋須和別人比較,只要專心自己的崗位上服事即可,誠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指出的,恩賜目的是為了「叫人得益處」,而最大的恩賜就是「」。因此,我們都要善用自己所領受恩賜,在教會中服事眾信徒,也就是有需要的人」給予實際的幫助

 最後,保羅提醒所有的基督徒當向眾人顯出真誠的愛」,這是一種「行動力」的表現,而不是表面性」的口號。其第一部分是關於「基督徒之間的愛」(v.9-13),第二部分是關於「一般人的愛」(v.14-21)。

 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就是保羅第一部分教導,他說:「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

 我們都因領受天父的愛成為祂的兒女,因此,基督徒當以這樣的愛彼此款待,而這樣的愛也能夠幫助我們分別善與惡。此外,基督徒也要建立有如「親情」一般的愛,彼此之間要學習謙虛禮讓,使對方得到尊榮。接著,基督徒要不斷聖靈充滿,使心中常存火熱的心事奉主基督徒也要專注於禱告生活,以此操練信心。最後,基督徒要隨時留意彼此的重擔,並能夠提供適時的幫助

 透過這段經文保羅教導我們在教會中要用「彼此相愛、邁向成熟、合而為一方式建立合神心意的人際關係」,如此一來,信仰團體言行舉止才不致於與世俗的價值觀沒有分別失去了基督徒世界作光作鹽」的責任

 

醫治人際關係中的病毒

 各位兄姊,耶穌曾提醒每位跟隨祂的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太5:13-15)也就是說,一旦基督徒世界失去該有的影響力,甚至最後也世界同化,我們將虧負耶穌吩咐大使命

 的確,世界不斷吞噬每位基督徒信仰,使我們妥協於世俗的價值因為我們都在世界之中生活)。最糟糕的是,在教會中有些人為了迎合世界潮流,漸漸的也將世界做事方法帶入信仰團體,以致基督的身體受到嚴重的傷害。於是信徒之間開始彼此分門別類結黨分爭,最後還造成互不信任互相攻訐的情況出現,而最沒有見證的就是信徒之間對簿公堂

 這兩年來我因為擔任中會幹部,常被賦予擔任處理地方教會事務召集人,藉此才發現一些教會內部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多是人為因素所致。簡單來說,就是教會內失去了人和——人際關係出現了很大的裂痕。或許有人會提問:「教會不是一個講天父基督的愛的地方嗎?為什麼還會出現彼此爭執、互相攻訐的情形,甚至最後需要走到對簿公堂的地步呢?

  其實教會本來就是一個很單純信仰團體所有的信徒都是因為領受同一位天父上帝憐憫慈愛基督耶穌救贖恩典,以及聖靈保惠師同住引導,我們才能聚集在此同心敬拜榮耀上帝見證主名宣揚福音。只是,當一個團體開始成形之後,就需要組織條例規範才不會雜亂無章沒有秩序。因此,教會除了要」來彼此接納之外,也要規矩」來維護秩序

 雖然我們常在教會中講「」,但這「並不是亂愛、溺愛」,真正的愛信仰所說的愛)要能分辨善與惡,而非姑息放縱,否則「」就會變成一種可怕的病毒。或許我們不難發現,有時我們在教會中因為過度將「放在嘴邊,因而忽略了不對的事情」必須相互勸勉重要性保羅勸勉我們「愛人不可虛假」就是要提醒:「愛不只是能夠說造就人的話,愛也要能夠互相提醒勸戒。

 過去在高雄牧會時,我是與一位年長主任牧師團隊服事,他是一位個性坦率有話直說牧者,因此,有些同工常會他「一針見血」的話刺傷,甚至看到他就先閃得遠遠的。只是,熟悉主任牧師個性同工知道,他的心非常柔軟,他都是對事不對人,因為他真的很愛教會很愛教會內弟兄姊妹,有時講話才會過於激動而讓人感受到很大聲、很震撼、很嚇人」。

 某個主日主任牧師擔任某間無牧教會小會議長前往該教會主持聖禮典。但就在當天上午禮拜前小會書記告知我禮拜後召開小會,我心想:「小會議長不在要怎麼開小會?(當時我只是個菜傳道師」雖然我感到疑惑,卻沒有當面提醒不該如此」,於是禮拜後我就與小會員一起開會。剛好當晚夫婦團契聚餐活動某資深長老請我晚上將開會結果告知主任牧師

 就在我向主任牧師報告完中午開會結果之後,他整個人火氣都上來了,於是當著我的面對此事反應極度激烈對我大聲說話)。那時現場的空氣感覺像是瞬間凝結一般,所有的兄姊都以為是因為我做錯了什麼事才被主任牧師斥責只有我知道不是責備我),這也使得大家當晚吃飯氣氛十分僵硬。後來幾位關心同工就問我到底發生什麼事?我才將事情的原委告訴他們。

 有趣的是,隔兩天當我辦公室之後,主任牧師主動來到我身旁並為前天對我大聲說話的事向我道歉,他提到自己當天是「對事不對人」,他生氣的點在於已是之前小會議決的事為什麼又要隨意更改,明明在會議中可以充分討論的事,竟然在他不在時才又拿出來翻案,這對他非常不尊重

 這事件讓我至今印象深刻不是因為主任牧師對我大聲說話,而是在教會中有時我們很容易會在該說話時選擇沉默,或是覺得不要破壞和諧氣氛,多數人總認為要用愛互相包容。其實,在面對不正確的事情時,我們都必須像耶穌一樣勇敢站出來指正責備當時的宗教領袖偏離信仰、潔淨聖殿),免得教會中 人際關係病毒永遠無法獲得醫治

 

結論

 中國古文人 孔老夫子曾說:「鄉愿,德之賊也!」《論語陽貨第十七》[語譯:同流合污以媚於世,而被鄉人認為忠厚,實際上卻不能區分善惡、好壞、是非的老好人,就是敗壞道德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在世俗社會中習慣以「爛好人」的態度自居,一方面是不想因為得罪人而與人撕破臉破壞人際關係),另一方面則是認為事不關己,最好不要自找麻煩。只是,如果我們在教會中也是以這樣的方式彼此對待的話,要如何讓人看見我們是耶穌的門徒,是有別於這個世界見證人呢?

 各位兄姊,教會雖然是一個講「」的信仰團體,但我們當曉得」是不能無限上綱毫無節制,而是需要適切的規範,誠如俗話所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離婁上》當我們都能上帝的眼光認識真正的愛」時,我們才能以正確的方式實踐愛人」的課題。求聖靈光照我們,使我們明白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