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經文:約翰福音十三章12-17節
12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13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15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16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17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引言
不可否認的,我們從小有很多動作都是在模仿中學習而來的,久而久之就變成我們賴以為生的習慣。像是說話的口氣、飲食的習慣、走路的模樣、做事的方法…等。我們曉得有些模仿是正面性的,可以幫助自己做事更有條理,也更有效率;而有些模仿卻是負面性的,會影響我們的自我價值和人際關係。
在小學 國文課本中有一課名為〈模仿貓〉,內容提到農場裡住著一隻黑貓,主人的小孩很喜歡牠,每天都會倒牛奶給牠喝。黑貓漸漸長大了,四肢愈來愈粗壯。不過,牠嫌自己的毛太黑,鼻子太塌,尾巴太長,叫聲又難聽。牠總是羨慕別人,想要模仿別人,所以大家叫都牠「模仿貓」。
牠想要模仿大公雞嘹亮的啼叫聲卻學不來,想要模仿大白鵝在水中自在游水卻差點溺斃,想要模仿松鼠用堅硬的牙齒啃食果實卻怎麼嗑也嗑不開。後來心灰意冷的模仿貓傷心又疲憊的躺在落葉堆上睡著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模仿貓被一陣說話聲吵醒,牠聽見兩隻松鼠談及「想要像模仿貓一樣動作輕巧」。回到池塘邊,牠忽然聽見大白鵝指出「想要像模仿貓一身黑毛」。經過雞棚,小雞們正嘰嘰嘰熱鬧的叫著,大公雞嘆口氣提到「想要小雞像模仿貓一樣安靜乖巧、有教養」。聽見別人這樣讚美自己,模仿貓的心裡又驚又喜。原來自己身上有這麼多別人沒有的優點,為什麼從來都沒有發現呢?
最後,模仿貓回到穀倉附近,耳邊就傳來主人對小孩說話的聲音:「穀倉的玉米和穀子快被老鼠吃光了,快去將模仿貓找回來呀!」小孩找到模仿貓後將牠抱在懷裡,牠第一次覺得自己這樣重要,這樣受到寵愛。從此以後,模仿貓不再羨慕別人、模仿別人,牠總是很有自信的執行任務。因為牠知道自己的長處,並相信,只要認清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個人都能獲得掌聲和喝采。
由此可知,我們每個人都有值得被人模仿(學習)的優點,而這些優點將成為一種典範被人繼續傳承和學習。各位兄姊,我們是否都能成為彼此的典範呢?
耶穌以洗腳作為服事典範
其實在《聖經》中也有許多信仰典範值得每位基督徒效法學習,透過他們對上帝命令的忠心順服,對上帝應許的全心信靠,我們知道如何在信仰上站立得穩。比如說當他們在面對仇敵的攻擊時如何靠主得勝,當他們在各種逼迫患難之中仍看見上帝對所有信靠祂的人不離不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從這些信仰前輩的身上學習一生敬畏上帝,永不偏離祂的命令,因為這是蒙福的不二法門。
今天這段有關「耶穌為門徒洗腳」的經文,對基督徒而言肯定非常熟悉,甚至連非基督徒也可能知道這則故事,而長老教會所設立的彰化基督教醫院更是以「洗腳圖」作為醫院的LOGO(標誌),以此代表「無私奉獻、謙卑服務」的價值觀。的確,要捲起衣袖、屈身彎腰、為人洗腳,究竟有多少人願意這麼做呢?特別是在社會上具有相當身分地位的人。
在耶穌身處的時代中是允許奴隸制度的存在,因此有錢人都會買一些奴隸在自己的家庭中服事。而在所有的奴隸當中,最卑賤奴隸的工作就是要為主人和來訪的客人洗腳。當時一般人都是穿著皮製的涼鞋行走,我們不難想像他們的雙腳在行路的過程中都會沾滿許多塵土。因此,當他們回到家時一定要先用門口石缸內的清水洗淨雙腳之後才可以進入家中。
讓我們回到故事發生的時間點,在《約翰福音》十三章1節中提到「逾越節以前…」,由此可知,「耶穌為門徒洗腳」這件事是發生在猶太人守逾越節的晚餐之時,這也是我們所熟知「耶穌設立聖餐」或是「最後的晚餐」的故事。有趣的是,《約翰福音》的作者並沒有像其他三本《共觀福音》所記載「耶穌設立聖餐」的內容,而是用「耶穌為門徒洗腳」來教導門徒另一個信仰課題。
就在耶穌與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時,耶穌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約13:4-5)。我相信,耶穌的舉止肯定讓門徒感到納悶又不安,因為在猶太社會中不曾聽聞有老師幫學生洗腳一事。其實耶穌並非閒來沒由的做出為門徒洗腳的舉動,而是要「以此」成為門徒彼此之間的典範。
的確,在耶穌傳道的過程中,祂曾多次教導門徒要成為僕人的樣式。某回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前往山上,並在那裡改變面貌。在此同時,正好有一人來見其他的門徒,他請求門徒能為自己的兒子趕鬼,可是他們卻無能為力,於是耶穌在下山之後就治好了那孩子。
就在這事發生後沒多久,門徒竟然起了「誰將為大」的議論。於是耶穌領一個小孩子來對他們說:「凡為我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你們中間最小的,他便為大。」(路9:46-48)
當耶穌第三次預言自己將受死之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 雅各和約翰竟向耶穌提出「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之請求,這事引起其他門徒相當惱怒。
於是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32-45)
因此,耶穌親自用「為門徒洗腳」來提醒門徒要學習祂的服事方式,祂說:
「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v.12b-17)
耶穌為門徒所行的事和這些教導本該讓門徒仔細思考「彼此成為僕人、彼此相愛」的功課,但或許是門徒的領悟力尚未被聖靈打開,就在他們吃完逾越節的晚餐後,竟然又起了爭論,他們中間那一個可算為大(路22:24)。
在信仰中彼此成為典範
耶穌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各位兄姊,為什麼耶穌要為我們作了「洗腳」的榜樣?我們是否真的清楚明白這個榜樣在信仰上的真正意涵?
其實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榜樣不只是要我們學習「彼此洗腳」,更重要的是要透過這件事學習「彼此相愛」。這是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三章的後半段對門徒的教導,祂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那麼,耶穌用什麼方式來愛我們呢?就是捨己、成為奴僕的樣式,並全心去愛。
我們可以試著想像,耶穌在逾越節當晚為門徒洗腳時的心情肯定是五味雜陳的,當祂洗到猶大的腳時,該如何面對這位決心出賣祂的門徒?耶穌決定愛他到底。當祂洗到彼得的腳時,該如何面對這位將要三次不認祂的貼身弟子?耶穌決定愛他到底。當祂洗到其他門徒的腳時,該如何面對那晚全部都會逃離自己身邊的門徒?耶穌決定愛他們到底。
不可否認的,要以耶穌「為門徒洗腳」這件事成為榜樣,並且持續以這個榜樣作為我們影響他人的生命典範真的不容易,若我們無法「真心」用基督的愛去愛、用基督的眼光去看見每位弟兄姊妹身上都擁有上帝的榮美,「洗腳(教會服事)」最終都只會變成一種「表面工夫」,而被服事的人除了無法感受之外,還會覺得服事的人態度虛偽。
2009年八月底到九月初,我和台神幾位校友在馬約翰牧師的安排下前往美國
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個靈修營地(Montreat),參加為期兩週的靈修營。馬牧師為了讓每位牧者學習「僕人的心志」,在行程中有一天是前往退伍軍人的安置所參觀和服事。這些軍人都是在退伍之後無家可歸、無處可去,政府為了答謝他們為國家的付出,特別設立了這樣的機構提供他們居住。
待我們聽完機構的介紹之後,馬牧師特別安排我們為所有的退伍軍人洗腳,雖然以前在學校曾有過為同學以及在教會曾有為同工洗腳的經驗,但他們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倒是要為陌生人洗腳真的是我們第一次的體驗,因此,在前一天晚上馬牧師就已經先幫我們做好心裡建設了。他也提醒我們,在洗腳的過程中可以為這些退伍軍人禱告,觸摸他們的身體,感受他們的心情。
坦白說,在剛開始為第一個人洗腳時的感覺是很彆扭的,後來我試著學習用當時耶穌為門徒洗腳的心境來服事,我試著將自己的生命與被服事者的生命連結在一起,因此我逐漸感受到他們的呼吸、心跳和情緒,最後也能用心傾聽到他們生命中各種難以言喻的故事。當晚,每位牧者在分享這段「洗腳」的經驗時,大家都有不同的領受和感動,有些人更在這樣服事的過程中被主醫治。
因此,在我們成為別人的榜樣和典範之前,首先要讓自己可以真實經歷上帝的愛,誠如使徒約翰所說:「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壹4:7-8,19)
所有學習耶穌榜樣的人(耶穌的門徒)一定要先被上帝的愛充滿才能愛自己,且也有能力去付出愛,否則我們就會如同保羅所說「成了鳴的鑼、響的鈸,算不得什麼,於自己無益」(林前13:1-3)假冒偽善的人。那麼,什麼是「被上帝的愛充滿」?簡單來說就是生命「被上帝醫治、被上帝恢復、被上帝救贖、被上帝更新」,這樣的人才能夠真正活出耶穌基督的形像。
結論
各位兄姊,在信仰的道路上我們都需要一個典範可以學習。當然,我們最好的信仰典範絕對是耶穌基督,誠如祂對門徒的教導:「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
雖然在耶穌升天之後,我們無法藉著祂的言行舉止成為榜樣來學習,但耶穌已經這樣的任務交付給門徒,祂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因此,我們可以從每位不斷經驗、付出「上帝(耶穌)的愛」的基督徒之生命學習「更像主耶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