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7/30
經文:列王紀下二十章1-11節
1那時,希西家病得要死。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去見他,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你當留遺命與你的家,因為你必死,不能活了。2希西家就轉臉朝牆,禱告耶和華說:3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在你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為善的。希西家就痛哭了。4以賽亞出來,還沒有到中院,耶和華的話就臨到他,說:5你回去告訴我民的君希西家說:耶和華─你祖大衛的神如此說: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我必醫治你;到第三日,你必上到耶和華的殿。6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壽數,並且我要救你和這城脫離亞述王的手。我為自己和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這城。7以賽亞說:當取一塊無花果餅來。人就取了來,貼在瘡上,王便痊癒了。8希西家問以賽亞說:耶和華必醫治我,到第三日,我能上耶和華的殿,有什麼兆頭呢?9以賽亞說:耶和華必成就他所說的。這是他給你的兆頭:你要日影向前進十度呢?是要往後退十度呢?10希西家回答說:日影向前進十度容易,我要日影往後退十度。11先知以賽亞求告耶和華,耶和華就使亞哈斯的日晷向前進的日影,往後退了十度。
引言
收錄在天韻第一張專輯〈野地的花〉中,有一首我很喜愛的詩歌——〈再給我一個機會〉,歌詞提到:「再給我一個機會,不要使我失去今天;再給我一個機會,不要使我悔恨連連。主啊!赦免我,赦免我無知的過去,主啊!接受我,接受我破碎的心靈。」在簡短的幾句歌詞裡,其實透露了一個誠心在上帝面前悔改的人之心境。
我們不難發現,「再給我一個機會」這句話似乎常常環繞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比如說在孩子做錯事、準備接受父母的責罰時,他們就會請求父母「再給我一個機會」。當一個男孩子不慎惹女朋友生氣而被提出分手時,他就會請求女朋友「再給我一個機會」。當丈夫因出軌而被老婆發現並準備提出離婚訴訟時,他就會聲淚俱下的拜託老婆「再給我一個機會」。
一個能夠「把握機會」的人,他很有可能可以「改變現況」,甚至是「重新開始」。或許我們都曾聽過「發明大王——愛迪生」的故事,1914年,愛迪生的實驗室發生大火,眼看著所有的研究成果將要付之一炬,愛迪生的兒子焦急的四處找尋父親,卻發現愛迪生竟然也擠在人群中平靜的觀看大火,如同置身事外的群眾一樣。
兒子氣喘噓噓的對他說:「實驗室就快燒光了,該怎麼辦呢?」愛迪生卻只是表情平淡的說:「去把你母親找來,這樣的大火真的是難得一見。」第二天,愛迪生面對化為灰燼的實驗室說:「感謝上帝,一把火燒掉了所有的錯誤,我又可以重新開始了。」就這樣,愛迪生忘掉大火,重建他的實驗室,並在大火之後三個月發明了留聲機。
由此可知,愛迪生的成功是來自於他能夠把握「重頭再來的時機」。
病入膏肓的希西家
如果我們有仔細查考《聖經》,就會發現上帝總是願意給世人有重新回轉歸向祂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我們常稱之為「恩典」。上帝曾向摩西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7)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信仰典範——希西家,就是一位承蒙上帝「賜予機會」得以再存留性命的猶大君王,首先,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希西家的相關背景。
希西家(耶和華是我力量之意)的故事是從《列王紀下》十八章開始記載,他是亞哈斯的兒子,於二十五歲登基成為猶大王。雖然亞哈斯在位期間行了許多上帝看為惡的事(不遵行上帝吩咐給大衛的誡命、律法、拜偶像、獻自己的兒子為祭),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兒子
希西家,有可能是希西家的母親 亞比(耶和華是父親之意)和外祖父
撒迦利雅(耶和華記念之意)在信仰上有正確的教導。
在南國 猶大的歷史中,希西家是幾位敬畏上帝的君王之一。他在即位之後,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
大衛一切所行的。他廢去邱壇,毀壞柱像,砍下木偶,打碎摩西所造的銅蛇,他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因為他專靠耶和華,總不離開,謹守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誡命。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下18:3-7)。
此外,希西家在位期間也邀請以色列和猶大兩國的百姓一起來到耶路撒冷守逾越節(代下30:1)。我們不難發現,自從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他們似乎早已經忘記「逾越節」這個重要的節期——為記念上帝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奴役。無論是在士師時期或是進入王國時期,很少有統治者特別要求百姓必須遵守這個節期,而北國 以色列更是完全背棄敬拜獨一上帝。
在希西家成為君王之前,猶大遭到亞蘭和以色列兩國的攻擊,當時的亞哈斯王就派使者去尋求亞述王的幫助,雖然後來猶大因此而免除災難,但卻種下了每年需向亞述進貢的禍端。直到希西家作王之後,他背叛亞述王,這事引起亞述王的不滿。希西家十四年,亞述王 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就這樣,希西家因擔心國家面臨危機,再次向亞述王臣服又繳納罰金。
然而,亞述王似乎沒有打算放過希西家,他差派領兵來到耶路撒冷城外的拉伯沙基向希西家傳話,說:「你所倚靠的有什麼可仗賴的呢?你說有打仗的計謀和能力,我看不過是虛話。你到底倚靠誰才背叛我呢?」亞述王提醒希西家,無論他想倚靠耶和華上帝或是埃及人的軍事力量都無法救他脫離亞述王的手,他更大言不慚的指出,列國的神都無法救他本國脫離亞述王的手(王下18:17-35)。
希西家王聽見這話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接著差人披上麻布去見先知
以賽亞,除向他稟報此事,也請他為百姓禱告。以賽亞就回覆希西家「不要懼怕」,因為上帝必親自出手使亞述王倒在刀下。於是希西家來到上帝的殿禱告,求祂救猶大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只有耶和華是上帝。最後上帝就差使者殺了亞述營的軍隊,亞述王因此拔營返回(王下19章)。
這事以後,希西家生了一場重病幾乎要死,先知
以賽亞就去見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你當留遺命與你的家,因為你必死,不能活了。」希西家就轉臉禱告上帝,祈求祂記念自己如何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行祂眼中看為善的。於是上帝垂聽希西家的禱告,祂差以賽亞告訴希西家,上帝要醫治他,且加增他十五年的壽數。後來上帝就用「日影向後退十度」來證明此事必然成就(v.1-11)。
就在希西家痊癒後沒多久,當時新興起的巴比倫王差人送信和禮物以祝賀他恢復健康。希西家因此龍心大悅,竟然將武庫的一切軍器、所有的財寶以及國內的一切都秀給他們看。於是先知 以賽亞就預言希西家的子孫和所有的一切都會被擄到巴比倫去,但這事不會發生在他在位期間(王下20:12-19)。
讓上主轉念的希西家
各位兄姊,有關猶大王
希西家的記事,無論是從以色列歷史的先知傳統(列王紀)或是祭司傳統(歷代志)的描述,他都被稱為一位好王,因他即位後能夠「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 大衛一切所行的」(王下18:3、代下29:2)。《列王紀》的作者甚至指出:「希西家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王下18:5)
那麼,我們可以從希西家王的身上學習什麼信仰課題呢?讓我們先從希西家王一生中正向性的作為開始談起。自從希西家登基為王之後,他就全心全意事奉上帝,遵行一切的誡命。《歷代志》的作者特別提到:「元年正月,開了耶和華殿的門,重新修理。」(代下29:3)因當時希西家的父親 亞哈斯為了討好亞蘭神與亞述王,就封鎖聖殿的門,毀壞敬拜用的器皿(代下28:24)。
希西家並沒有跟隨父親的敗壞行為,而是選擇信靠上帝,重新開啟聖殿大門,恢復對耶和華上帝的敬拜。他召聚祭司和利未人,要求他們潔淨自己,並且除去聖所中一切污穢之物。此外,希西家更差遣人去見以色列和猶大眾人,又寫信給以法蓮和瑪拿西人,叫他們到耶路撒冷
耶和華的殿,向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守逾越節。由此可知,希西家多麼渴望以色列人都能重新敬拜上帝。
從希西家的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一位全心信靠上帝、事奉上帝之領袖所具備的特質——專一和無私。「專一」是為了幫助我們不偏離上帝的正道,在一切事上都能以上帝為我們的信仰中心;「無私」是為了讓我們學習用基督滿有慈悲憐憫的心看見周圍的人之需要,並願意向他們伸出援手。而這兩種特質正是耶穌教導我們遵守的大誡命:敬神與愛人。
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個多元又快速發展的世代中,想要專一在某件事情上面(穩定性)似乎愈來愈困難了,無怪乎長一輩的人都會說現代的年輕人動不動就換老闆。其實,類似的事情也常會發生在一些基督徒的身上,他們因不滿教會太過保守、牧師講道不夠吸引人,或是在教會內與人發生衝突,最後就選擇離開原本的教會,轉去其他教會。我們常常忘記「敬神、愛人」這條耶穌說的大誡命。
各位兄姊,真正專一敬拜上帝的人,他不會只想到自己的益處,而是會主動關心同信者的需要,也願意補足他們的軟弱和缺乏,誠如保羅所說「聖徒缺乏的要幫浦」(羅12:13a)。使徒 約翰也說:「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愛上帝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上帝所受的命令。」(約壹4:20-21)
當然,沒有人的生命是完美無瑕的,在希西家王的一生中也有一些負面性的行為是可以成為我們的鑑戒。雖然希西家曾在病入膏肓時向上帝謙卑祈求,而上帝也在聽見他的禱告後決定再加增他十五年的壽數。可惜的是,他在病得痊癒之後竟然做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大開國門讓巴比倫王的使者參觀猶大國的武庫和財庫,以致先知
以賽亞向希西家預言這一切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
或許我們會感到納悶,希西家王怎麼會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難道他不曉得這麼做是「引狼入室」嗎?從《歷代志下》的記載得知,巴比倫王差遣使者來見希西家,訪問國中所現的奇事(病癒),這件事上帝離開他,要試驗他,好知道他心內如何(代下22:31)。只是,希西家竟然向巴比倫展現猶大的兵力和財力,這無非是在誇耀自己的豐功偉業。
諷刺的是,當先知
以賽亞對希西家預言,他家裡的一切都要被擄至巴比倫,他的子孫要在巴比倫的王宮當太監時,他竟然回答說:「你所說耶和華的話甚好!若在我的年日中有太平和穩固的景況,豈不是好嗎?」(王下20:19)意即「只要不是發生在我身上都沒有關係啦!」他完全沒有想到會讓自己的國家、子民最後發生災難,是因為他不再敬畏上帝、不再尊主為大。
《箴言》十六章18節曾警戒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我們常常會浸淫在自己的成就之中,以致忘記所領受的一切都是上帝的賞賜,比如說我們是靠自己的聰明考取功名,我們是靠自己的努力掙得財富,我們是靠自己的本事贏得喝采。詩人提醒我們:「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
結論
各位兄姊,雖然希西家在位的前期真的如經文所說「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值得我們敬重和學習。然而,在他在位的後期雖然得到上帝的憐憫又加增十五年的壽數,但他並沒有好好把握這份「額外的恩典」,最後還是因為自己的驕傲而使國家、子民走向萬劫不復的悲慘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