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在基督裡同為後嗣

日期:2024/06/02

經文:以弗所書三章1-13

1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囚徒的,替你們祈禱。2想必你們曾聽見上帝賜恩給我,把關切你們的職分託付我,3用啟示讓我知道福音的奧祕,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4你們讀了,就會知道我深深了解基督的奧祕;5這奧祕在以前的世代沒有讓人知道,像如今藉着聖靈向他的聖使徒和先知啟示一樣,6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着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為蒙應許的人。7我作了這福音的僕役,是照着上帝的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8雖然我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他還賜我這恩典,讓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9又使眾人都明白甚麼是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上帝裡的奧祕,10為要在現今藉着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知道上帝百般的智慧。11這是照着上帝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完成的永恆的計劃。12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滿有自信地進到上帝面前。13所以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光榮。

 

引言

  2023年起,民視電視台製作了《我們一家人臺灣新住力》這個全新節目,這是內政部移民署監製節目內容主要講述新住民臺灣落地生根故事,並紀錄來自各國多元文化,每週在民視各頻道播出專題新聞

  此節目呈現新住民多元風貌以及文化風情,透過鏡頭發掘新住民奮鬥的故事相關議題,包括新住民其子女正向成長案例新住民臺灣生活就業教育多元文化婚姻親子關係醫療娛樂飲食多元培力各面向傳達新住民追求理想及在臺灣落地生根勵志精神,期待將更多感動故事傳遞全臺民眾,同時也讓新住民找到新的歸屬感

  長久以來,臺灣就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島嶼,除了已經居住在此地約有八千年時間原住民族之外,自十七世紀開始有來自中國大陸 粵地區漢人移入,後來又有來自荷蘭人西班牙人相繼統治部分地區十九世紀末因為滿清政府中日甲午戰爭敗北臺灣被迫割讓日本人統治五十年的時間。最後,國民政府1949年在國共內戰失利後,帶著「外省族群移入臺灣

  然而,無論來到臺灣是早是晚,既然都是同居住這塊土地上的百姓,我們本是一家人不該有誰是主人、誰是客人區別,誠如俗話所說:「十年修得同船渡,有緣千里來相會。期盼我們都能為自己的土地付出心力共創美好的未來

 

保羅為外邦人的福音使者

  其實,基督徒常常都會說「教會中同信的弟兄姊妹都是一家人」,無論我們是男女老幼,來自哪個國家,隸屬哪個族群,從事哪種工作,具有哪種身分地位,我們都在基督裡合而為一。就好像我們在教會中常常吟唱兩首詩歌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以及聖詩527首〈我們成為一家人〉所要傳達出來意念

  對保羅來說,傳福音非猶太裔族群外邦人)是他起初遇見主耶穌之後的使命。當時亞拿尼亞也在異象得到主的啟示證明保羅被呼召主要目的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君王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徒9:15)後來保羅耶路撒冷為自己申辯時也指出:「對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到遠方外邦人那裡去。」(徒22:21

  在先前的講道中曾提到,以所弗教會保羅旅行傳道的過程中用最多時間三年陪伴教會,為了幫助信徒可以有更堅定信仰根基不再受到過去風俗以及猶太基督徒錯誤觀點影響保羅毫不保留教導真理,即使猶太人謀害經歷試煉,他仍然不以性命為念堅持要成就主耶穌領受職事證明上帝恩惠的福音

  雖然保羅後來離開以弗所,但他的心未曾離開教會的信徒保羅除了書信繼續餵養他們的靈命,更是為他們真道上可以持續站立得穩祈禱;而今天經文就是保羅監獄以弗所信徒祈禱。在祈禱的開始保羅首先仍不忘提醒自己成為非猶太裔使徒上帝賜予職分,他明確的表達自己所傳福音的奧祕來自上帝的啟示v.1-3)。

  接著,保羅再次重述何為「福音的奧祕」?他說:「就是外邦人基督耶穌裡,藉着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為蒙應許的人。我作了這福音僕役,是照着上帝的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雖然我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他還賜我這恩典,讓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又使眾人都明白甚麼是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上帝裡的奧祕」(v.6-9

  去年九月曾發生某知名作家因在捷運感到身體不適,卻沒有年輕人禮讓博愛座Priority Seat」而心生不滿破口大罵,使得大眾運輸工具上是否仍要設置博愛座再次引起爭議。事實上,「博愛座」設置最重要目的在於「互助體貼」的精神具體來說,每個座位都可以是「博愛座」,都可以禮讓給「實際有需要」的人。

  同樣的,耶穌基督福音也是世上所有人預備恩典,凡是願意接受承認耶穌成為救主的人,不再族群之分、階級之分、性別之分和年齡之分,因為在基督裡我們都已經恢復上帝兒女身分,更是同屬基督的身體——教會——肢體。誠如保羅所說:「我們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並且共享這位聖靈」(林前12:13

  近年來,有些年輕世代基督徒抗拒加入教會,一方面是不想被教條式教導約束,另一方面是認為教會無法餵養造就他們。當然,對於教會內的掌權者彼此爭權奪利現象更是讓他們感到大失所望。若是依照保羅教導來看,教會幫助每位信徒更認識上帝信仰團體,他說:「為要在現今藉着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知道上帝百般的智慧。這是照着上帝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完成的永恆的計劃」(v.10-11

  最後保羅更提醒以弗所信徒,不要為他此時被囚禁而對信仰感到失望害怕,為了使外邦人同受福音的好處,他甘心選擇這條苦路保羅說:「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滿有自信地進到上帝面前。所以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光榮」(v.12-13

 

在基督裡同為後嗣

  我很喜歡聖詩72首〈耶穌,阮佇叨位尋〉這首詩歌,其歌詞特別提到我們除了可以在生活遇見耶穌之外,也可以在各行各業各樣族群遇見耶穌,而在副歌看你身邊的眾兄弟,看你身邊的眾姊妹。看!聽咧!關心!」中更提醒我們,當我們能夠留意身邊弟兄姊妹需求,並願意給予適時的關心幫助時,我們就是在與相遇

  基督教信仰其他宗教信仰最大的差別就是信徒彼此之間弟兄姊妹相稱,而不是以「師兄師姐相稱,因為我們藉著耶穌基督救贖恩典都成為天父上帝兒女了。各位兄姊,雖然我們都來自不同家庭族群擁有不同國籍文化長相皮膚色彩不一樣,我們卻擁有同一位天父,祂是賞賜我們生命創造者主宰者,我們都是家庭裡一份子

  保羅在今天經文中的禱告詞明白的告訴我們:「外邦人基督耶穌裡,藉着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為蒙應許的人」我們真的很難想像,每位與我們同坐禮拜堂中的人竟然同為上帝的後嗣同為耶穌基督身體一部分。我們都承襲上帝的血脈擁有相同的DNA,雖然我們本身都是一個獨立個體,卻又是密不可分肢體,只因為我們都基督耶穌

  然而,在這個看似理想中美好信仰團體裡面,卻又有著不為人知醜陋」的一面。在初代教會中有猶太裔信徒非猶太裔信徒之間關於得救的憑據」之議論,在中世紀教會中有關於政教要分離或合一」之爭辯,在宗教改革興起教會又有關於神學立場不同」之辯論。時至今日不同教派因對於某些社會議題抱持不同堅持彼此批判

  俗話說:「齒舌再合,有時也會咬到(嘴齒嘴舌尚麻,有時袸嘛會相咬)。」,我們也常說:「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爭執不同意見」雖然我們都在同一個信仰群體中,難免也會因為想法做事方法不同而使關係變得緊張,甚至會因為意見不合發生爭執。當然,我們最不願意看見的就是有人因此選擇離開教會

  我們都知道,即使是具有血緣關係親兄弟親姊妹都會發生爭吵,有時還會大打出手,更何況是教會中一群沒有血緣關係信徒呢?雖然耶穌曾教導說:「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約13:34保羅勉勵我們:「弟兄,要相親相愛;恭敬人,要彼此推讓;若是可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12:10,18

  但畢竟我們都是來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工作歷練不盡相同社會地位更是處在不同階層。因此,在信仰群體中有時我們真的很難將彼此視為弟兄姊妹」(雖然在表面上我們都這麼稱呼),若只是將自己不喜歡難相處)的人當作陌生人還算是小事,若是因極度厭惡而將他們視為仇人時,我們還能成為耶穌見證人嗎?

  在過去服事的經驗中,有一事讓我至今回想起來仍感到非常遺憾難過某教會長老個性耿直,對於不合理的事情常會口不遮攔批評,這也讓他在教會中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某次他又針對某事說長道短,當時有位長者竟在大庭廣眾之下摑了一巴掌,這讓長老感受到極大的羞辱,以致後來長老的家庭自此離開該教會,而他們的子女甚至揚言永不再踏入該教會

  另有一位長者也因為不喜歡該長老,過去彼此之間又曾發生一些嫌隙,她曾當著一些兄姊的面指出,自己這輩子不會原諒該長老。當時我聽完這位長者所說的話十分震驚,心想:「到底是有多大的仇恨使得這位長者必須要說出這樣的宣告呢?」我一直沒有機會再詢問這位長者,是否至今仍無法原諒那位長老呢?或者早已改變心意了?

  各位兄姊,請看看坐在我們身旁每一個人,我們真的有將他們視為一家人嗎?我們是否願意用對待親人方式愛他們呢?為什麼我們要在教會中同信的人弟兄姊妹」,而不是師兄師姐」?因為我們都在基督裡同為上帝的後裔,是上帝最珍愛兒女

 

結論

  保羅說:「福音的奧祕就是外邦人基督耶穌裡,藉着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為蒙應許的人」各位兄姊,我們能夠在基督裡同為後裔,都是因為相信同一位上帝賞賜福音領受同一位救主恩典,也在同一位聖靈幫助之下學習更像主耶穌。如今,我們都是連結於耶穌基督肢體,成為不可分割彼此倚賴家人關係

  雖然我們的背景身分地位不盡相同,只因為我們在耶穌裡成為一家人,我們要努力學習耶穌教導彼此相愛」的功課,也要努力做到保羅教導聖徒缺乏要幫浦」的操練,讓我們可以藉著同心合一」的信仰見證,成為一股正向性力量,使所有人都願意重新回轉天父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