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合而為一的信仰

日期:2024/06/15

經文:以弗所書四章1-6

1我為主作囚徒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要與你們所蒙的呼召相稱。2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3以和平彼此聯繫,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4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位,正如你們蒙召,是為同有一個指望而蒙召,5一主,一信,一洗,6一上帝-就是萬人之父,超越萬有之上,貫通萬有,在萬有之中。

 

引言

  青少年時期,無論是在團契聚會或是聯合營會中,有一項團康遊戲——兩人三腳——常常都會玩遊戲的人手忙腳亂,因為贏得此項遊戲勝利最主要的關鍵乃在於兩人之間必須要有好的默契。或許我們會發現,在遊戲開始之前,各組參賽者都會互相討論先踏出哪一隻腳,然後口裡喊著一、二、一、二大步向前邁進

  後來在看到日本 朝日電視台主辦之〈火焰挑戰者〉的挑戰節目之後,突然發現兩人三腳」只是小兒科遊戲,因為日本小學生30個人3031」的方式參加快跑50米的競賽活動。每當看到這些小朋友哨音響後全神貫注向前奔跑時,都會為他們捏一把冷汗,但看著這群宛如合而為一」的隊伍完成比賽後,卻又會為他們大聲歡呼

  為什麼這群小學生可以如此「同心合意完成這項困難度極高競賽呢?除了事前必須花很長的時間訓練還能夠彼此信任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要有一致的信念——取得比賽的勝利

  同樣的,我們今天會聚集在此也是因為有相同的信念信仰——相信創造主 天父上帝憐憫慈愛相信救贖主 耶穌基督十字架上贖罪的恩典相信聖靈 保惠師新生命中的保守、引導和眷顧。而我們也都朝著共同的目標——更成熟的生命成聖之路前進,為要在將來稱讚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3

 

來自同一呼召

  保羅在與以弗所信徒談論完關於「自己如何蒙上帝的呼召而成為外邦人使徒」,且向他們說明舉凡相信福音的人,無論是猶太人非猶太人都已經在基督裡成為上帝的後嗣」之後,他進一步指出每位耶穌的門徒應該如何持守起初來自上帝的呼召,如此才能配得稱為上帝的兒女保羅在此相稱這個字主要在強調這個身分的「價值德行」。

  或許我們都有購物的經驗,我們曾否想過為什麼夜市賣的商品衣物、各式包包)都百貨公司專櫃賣的商品便宜許多,甚至不到一折價格有些人也會認為夜市賣的商品製造材料品質不一定比百貨公司專櫃商品來得差,那麼,百貨公司專櫃商品到底在貴什麼呢?簡單來說,百貨公司專櫃商品賣的是品牌」,因為「品牌抬高商品的價值

  同樣的,一個皈信耶穌基督在基督裡)的信徒,他的生命呈現也必須有別於那些非信徒,這就是保羅所說「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要與你們所蒙的呼召相稱」(v.1)的要點。誠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所勉勵的內容:「 所以,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耶穌也說:「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太9:17

  接著,保羅將這個「蒙召的恩相稱」之身分呈現出來價值特質德行教導以弗所信徒知道。他說:「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繫,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v.2-3

(1)   謙虛:指的是「承認自己是受造物而對自己有正確的評估」,這是一種虛心的行為,因為在上帝面前我們都沒有可誇耀之處

(2)   溫柔:指的是「因著對上帝的順服,以致帶來對人忍耐的態度行為」。這不是與生俱來品格,而是上帝的恩典在人心中產生的結果

(3)   忍耐:指的是「堅定不移的耐心」,是一種不輕發怒氣質忍耐的人雖然受害受辱,也不會做出反擊報復行為

(4)   寬容:這是進一步解釋忍耐之後更積極、深邃的作為」。事實上,對於兄姊之間的過失不只是給予容忍,更要對於他們的軟弱失敗之處在愛中給予包容。這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出於像對待家人一般的愛心

(5)   聯絡:指的是「生命的聯合、聯結,在基督裡成為合一的肢體」。這樣的聯合聯結並不是由人的意識行為所能做到的,而是必須藉著聖靈的工作才能產生果效最重要的是,為了持續保持合一的關係」,信徒必須付出心力」來完成

  最後,保羅特別提醒以弗所信徒在聖靈裡合一的基礎」是必須建立在同一身體基督信仰群體」之中,在此他特別用七個」來表明合一的基礎」。他說:「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位,正如你們蒙召,是為同有一個指望蒙召,一,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萬人之父,超越萬有之上,貫通萬有,在萬有之中。」(v.4-6

  而這七個」的概念又可分為三組第一組聖靈為中心:「一個身體、一位聖靈和一個指望」。身體指的就是基督的教會,她必須在聖靈帶領之下才能朝著盼望前進,這盼望就是享有上帝的榮耀國度第二組耶穌基督為中心:「、一信、一洗」。基督教核心價值就是相信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主,並接受悔改的洗禮作為得救的記號」,藉此表明恢復上帝兒女身分

  最後一組是將合一的源頭指向創造天地萬物天父上帝:「一上帝—就是萬人之父」。上帝擁有絕對的權柄萬有合一,使其間的萬物和睦共處,祂更樂意所有受造物建立親密的關係

 

合而為一的信仰

  各位兄姊,我們是否能夠分辨合一」和「統一」之間有什麼差別呢?或許當我們談起統一這個字句時,台灣人最深刻印象莫過於國民政府1949遷移至台灣之後,當時的領導者一直政府機構社會上軍隊中,甚至是學校內所有人提倡所謂的「復國大業」,他更強調必須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但幾十年來我們得知,所謂的「統一不過是一種思想改造罷了。

  「統一」讓我想到另一件事,是當我在高中一年級美術課時,老師要求班上所有同學都要買他指訂SAKURA櫻花牌)的12水彩顏料。然後在上水彩課繪畫水果時,他更指示我們必須用哪幾種顏色顏料,並且將什麼顏色配上什麼顏色繪圖。這讓當時的同學感到一頭露水,有種老師似乎都將我們當作是藝術白痴」一樣(會讀書表示不懂藝術)。

  基督教很重要的一個信仰課題就是「在基督裡合而為一」,信徒合一」的目的不是為了變成一模一樣」的某種形態,而是要讓彼此信仰群體看見每個人的「獨特性」,並透過這樣的「獨特性共同建造同一個身體——教會。誠如保羅哥林多教會中的教導所說的:「就如身體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林前12:12

  保羅更進一步指出:「身體原不只是一個肢體,而是許多肢體。假如說:我不是,所以不屬於身體,它不能因此就不屬於身體。假如耳朵說:我不是眼睛,所以不屬於身體,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於身體。假如全身是眼睛聽覺在哪裡呢?假如全身是耳朵嗅覺在哪裡呢?但現在上帝隨自己的意思肢體一一安置在身體上了。」(林前12:14-18

  既然我們在教會中都是不可缺少肢體,又肢體存在目的使基督的身體合而為一」,那麼我們該如何努力來建造呢?在今天的經文中,保羅給我們幾個可以努力的方向遵行,他說:「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繫,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v.2-3)這在教會看似平凡無奇常常聽牧者在分享品格坦白說真的是「知易行難」啊!

  為什麼保羅會將「謙虛作為教會合一首先要強調品格呢?因為在上帝面前沒有人可以誇耀什麼。我們能夠成為基督身體教會)的一個肢體不在於做了什麼」,而是在於信靠耶穌基督」。這也是保羅在《以弗所書前半段關於教義性教導一直強調的部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而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謙虛」的人知道自己不過是受造物,若不是上帝樂意賞賜各樣不同的恩賜,我們根本無法成就任何事。此外,「謙虛」也會願意放低姿態向他人請教,讓我們看見學習他人的優點長處),畢竟「術業有專攻」。我們所處的社會就是由許多擁有不同專長的人組成團體,透過這些專長互助合作社會才能正常的運轉

  主耶穌本身就是「謙虛」這項品格最好的典範保羅針對這點指出:「他本有上帝的形像,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謙卑自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要記得,每當我們心中不小心又燃起自以為是(驕傲」的思緒時,仔細回想主耶穌道成肉身捨己

  在我們願意學習謙虛」的態度待人之後,自然也能夠帶出溫柔、忍耐」的品格接納每個人的「與眾不同」和「不完全」。為此,保羅勉勵我們:「總要肢體彼此照顧。假如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假如一個肢體光榮,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是基督的身體,並且各自都是肢體」(林前12:25b-27)這就是所謂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之概念

  當然,在信仰團體難免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此時我們要祈求聖靈幫助努力使基督的身體能夠保持合一的心。既然我們都說「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就讓我們學習用上帝疼愛世人」的心意互相寬容上帝與世人和好」的方式彼此聯絡,因為這是證明我們真是主耶穌門徒絕佳證據

 

結論

  在牧會過程中,「為何基督教會有那麼多的教派」是身為牧者最常被問到問題,而關於這個問題牧者大概都會因為教義的解釋不同給予回覆。當然,這不一定最好的答案,但至少是可以接受解答。就好像每當我們到百貨公司美食街用餐時,有人選擇吃有人選擇吃有人選擇吃速食。無論如何,選擇自己喜好能吃飽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我們常說基督的教會是「合一」的,卻又常常因為理念不同各持己見分裂),以致有些人因而離開教會。然而,上帝的豐富多元並不是我們可以全盤了解掌握的,因此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概念否定其他人對上帝的理解,免得我們陷入自以為義」的試探中。

  各位兄姊,我們都希望建造合一」的教會免得基督的身體四分五裂」而無法為主作見證。求聖靈教導我們學習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繫」的信仰功課,努力成就上帝心目中合而為一」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