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7/28
經文:以弗所書四章25節至五章2節
4:25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每個人要與鄰舍說誠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為肢體。26即使生氣也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27不可給魔鬼留地步。28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勤勞,親手做正當的事,這樣才可以把自己有的,分給有缺乏的人。29一句壞話也不可出口,只要隨着需要說造就人的好話,讓聽見的人得益處。30不要使上帝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救贖的日子來到。31一切苦毒、憤怒、惱恨、嚷鬧、毀謗,和一切的惡毒都要從你們中間除掉。32要仁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5:1所以,作為蒙慈愛的兒女,你們該效法上帝。2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給上帝。
引言
約莫三十年前,藝人 李立群曾在某個底片廣告的台詞中聲稱自己是一個「演什麼、像什麼」的演員,言下之意即是李立群是一個「專業又敬業」的演員。的確,要成為一個「專業又敬業」的演員真的不容易,除了要花很多時間認識、了解所要詮釋的角色之外,有時還得身歷其境與那樣的人相處在一起,或是實際變成那樣的人。比如說要演一位遊民,就得要經驗遊民的生活。
一些知名的演員都曾分享過,有時因為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其特殊性,他們必須刻意讓自己真的變成那種人(精神病患、殺人犯)。而讓他們比較困擾的是,由於在拍戲的過程他們過度將自己投射在該角色的情境中,因此,每當電影殺青(工作完成)之後,他們都很難回到原來的生活當中。於是他們會選擇暫時離開家庭或家人,讓自己獨自用一段時間將心境轉換變回原來的自己。
由此可知,演員因為「工作的需要」非得要變成一個與自己性格「完全脫節」的角色,這不但辛苦且難為,特別是工作後又得花很長的時間找回自己。只是令人感到比較困惑的是,有些基督徒也常常自我調侃說自己也很像一個演員,意即「人前人後」並不是同一個人。比如說在教會內是一種表現,在教會外又是另一種表現;面對家人是一種態度,而面對朋友又是另一種態度。
當有人與我分享自己是這樣的人時,都會說活得非常辛苦且痛苦。這顯示有些基督徒其實都是戴著面具在生活,就好像耶穌責備法利賽人和文士所說之「假冒偽善(演員)」的人。的確,有些基督徒會選擇離開教會的原因是看到其中有太多「演員」了,而有些則是不想再成為「演員」了。各位兄姊,或許我們可以自問:「我真是要成為一位耶穌門徒,或只是在扮演一個基督教徒?」
棄絕生命中的污點
關於要如何讓整體生命成為一位「耶穌基督的真門徒」,而不是只有外在表現飾演一個「基督宗教的偽信徒」,保羅在今天的經文中有清楚的描述。在上週的講道中曾提到一個已經「在主裡(在真理)」的人,他會斬斷過去(接受救恩之前)以世俗價值為主的生活方式(虛妄、昏昧、無知、剛硬、遠離神、麻木、放縱情慾、貪婪、污穢),如今是以上帝所造之形像(新造的人)而活。
這「新造的人」是以「基督的道理、教導和真理」為原則(弗4:20-24)而呈現出來的品格(美德)。
一、棄絕謊言,與鄰舍說誠實話(v.25)。對猶太人而言,說謊話是非常嚴重的罪行,由於初代教會的組成多是以猶太信徒為主,他們很自然的也會承襲猶太傳統。然而,當習慣於當時希羅文化中一些不良習性的非猶太信徒進入教會之後,難免仍有說謊話的劣根性,這會造成肢體關係產生裂痕。因此,為了教會的合一,保羅提醒信徒要彼此說誠實話。
二、生氣不犯罪,不含怒到日落,不給魔鬼留地步(v.26-27)。保羅在此並不是鼓勵或容許信徒可以生氣,而是指出生氣會再次帶出舊人的負面行為,這些行為將使魔鬼有機可趁。針對生氣一事,有些人指出若是站在上帝「公義」的立場,「義憤」是被容許的,因為是代表上帝伸張正義。但問題是,誰敢保證自己的「義憤」真的是上帝的立場?
三、不再偷竊,用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幫助更缺乏的人(v.28)。初代教會的信徒多是來自社會低層的工人,甚至有些還是奴隸。這些人必須每天到市集等待僱主聘用,因此經常會面對失業的問題,沒有固定的收入,有時只能靠盜竊補貼家計。保羅希望信徒都能戒除偷竊的惡習,憑著勞力做正經事來維持生活。更重要的是若自己有餘力,記得也要幫助有需要的人。
四、不口出穢言,使人因我們說造就人的好話而得益處,免得聖靈為此而擔憂(v.29-30)。耶穌曾說:「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太15:18)過去信徒在希羅文化的影響之下,他們習慣向人說些批評和刻薄的話,這常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破裂。既然信徒的生命是在真理裡,其口中就要發出造就人的好話,如此才能建立合一的信仰群體。
五、除掉一切苦毒、憤怒、惱恨、嚷鬧、毀謗和一切的惡毒,如此一來才能以恩慈相待,用憐憫的心彼此饒恕(v.31)。保羅特別指出信徒必須斬除一切舊人的敗壞行徑,才不會破壞教會的合一性。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方法,但既然我們都是「在基督裡」的肢體,就當以恩慈相待,並用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也曾藉著基督饒恕我們一樣。
最後,保羅在關於新人的生活守則做一個總結:「所以,作為蒙慈愛的兒女,你們該效法上帝。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給上帝。」(弗5:1-2)「效法」這個字在希臘原文中有「模仿」的意思,也就是「依樣畫葫蘆、照本宣科」。只是,「效法上帝」似乎有些困難,因為我們不曾見過上帝,要如何效法祂呢?其實保羅在此指的是「效法基督」。
誠如使徒約翰所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保羅也說:「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1:15)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在世界的自我啟示,藉著祂的言行教導,我們可以明白上帝的心意;藉著祂的順服捨己,我們可以學習「毫不保留、全然付出」的大愛。
在真理和愛中建造生命
各位兄姊,容我再次詢問大家:「我們是耶穌基督的真門徒嗎(因為很重要,所以問了三次)?再者,一個真門徒應該在生活中(家庭、學校、工作場所、信仰團體)展現出什麼樣的生命態度?」除非我們選擇自己過著「孤立獨處」的生活方式,否則我們一定得要面對各式各樣的人群,並且學習與他們接觸、交往,甚至是合作。
為了避免在基督裡「重生得救」的生命再次被世俗影響,我們必須要在信仰群體(教會)中「不斷操練」新人的樣式。在今天的經文中,保羅除了消極的提醒我們要杜絕幾個世俗的行為:說謊、怒氣、偷竊、穢言…等,這些都不該是領受聖靈印記的人該有的表現。他更積極的鼓勵我們要建立新人的模式:說實話、不給魔鬼有機可趁、憑勞力作正經事、說造就人的好話…等。
但我們知道,教會也是一個小型的社會(之前曾分享過),其中也是充滿不同類型、擁有不同想法的人,因此,在彼此相處和同工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一些意見相左或是彼此看不順眼以致引發磨擦和衝突。如果我們不慎又落入這些試探時,要記得我們不完全的生命都曾被基督接納和饒恕,因此我們也當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接納和饒恕。我們都要學習在真理和愛中建造生命。
當然,基督徒除了在信仰群體中必須不斷操練真門徒的品格(德性),更多時間和機會是必須走進世界進行操練。然而,要在世界中成為耶穌基督的真門徒必須付上很大的代價。我們不但會受到家人的排擠、親戚的排擠、朋友的排擠,甚至還會被街坊鄰舍排擠、被整體社會和傳統文化排擠。因此,過去就曾聽聞一些信耶穌的人提到:「基督徒是孤單的一群人。」
那麼,我們可曾思考過為何信耶穌的人很容易受到眾人的排擠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承接了上帝國的價值觀——與世界的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和處事態度。其實自從耶穌開始出來傳講上帝國的信息時,祂就一直在顛覆當時猶太人的信仰傳統。耶穌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導正他們的信仰重新轉向上帝,而不是固守人的規定,但這卻引起當時宗教領袖很大的不滿。
此外,當我們看到耶穌復活之後,門徒承接了祂所說的〈大使命〉並被差遣出去分享拯救靈魂的福音之時,他們同樣受到很大的排擠、威脅和攻擊,而被猶太人或羅馬人下在監裡更是習以為常之事,最嚴重的情況則是為主殉道(司提反、約翰的哥哥 雅各)。誠如耶穌所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太10:16a)
雖然如此,門徒仍舊勇往直前,甚至是心裡歡喜,因為算是配為這名(耶穌)受辱(徒5:41)。這似乎是在印證耶穌所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太5:10-12)
的確,真理(上帝國的價值觀)本來就有別於世界的價值觀,因為真理是以上帝的旨意作為出發點,而世界的價值觀則是以人的思想和慾望作為出發點,這兩者一定會產生很大的衝突。誠如《約翰福音》一章5節所說:「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當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被下在監裡時,他們也被人控告:「騷擾我們的城,傳我們羅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規矩。」(徒16:21)
不可否認的,對浸淫於世界(罪惡)的人而言,耶穌的門徒真的是「攪亂天下」的一群人,因為他們不願與世界的價值觀同流合污,反倒是用一種「高道德標準」的生活方式彼此約束。其實,基督徒的言行舉止並不是因為承襲某個宗教在道德上的「特殊教義」,而是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重新恢復上帝創造的形像——有真理的公義和聖潔。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會認為自己的生命需要福音、需要重新與上帝連結,畢竟多數人仍想要掌控自己的生命,滿足自己的慾望,享受世界所給予的成就感。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無論我們如何苦口婆心的勸誡每個人必須回轉歸向上帝,若是聖靈沒有在他們身上動工,他們是很難回心轉意的。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努力與人分享福音,為那些仍沉淪在罪惡中的人代禱。
結論
各位兄姊,或許要徹底消弭生命的罪孽、重新獲得永恆的生命非常容易,因為按著《聖經》所說的應許,只要我們「心裡信就可以稱義,口裡宣認就可以得救」(羅10:10),這一切都是上帝賞賜的恩典。然而,要使新生命(新人)可以不斷維持其「新鮮度」,我們就必須將過去的壞習慣從生命中漸漸根除,因為我們都已經恢復上帝兒女的身分了。
我們要如何檢視自己是耶穌的真門徒,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與信仰團體中的人互動。雖然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也都有獨立的思維和做事方式,但既然我們都是連結於基督的肢體,就要學習在真理和愛中建造更成熟的靈命。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你們若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