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列王紀上十九章1-18節
1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他用刀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2耶洗別就差遣人去見以利亞,告訴他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地降罰與我。3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到了猶大的別是巴,將僕人留在那裡,4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5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6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7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來拍他,說: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8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9他在那裡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10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11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12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13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有聲音向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14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15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色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16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17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18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
引言
要成為一個全職的傳道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必須接受「神學訓練和裝備」的課程,之後再經由一個「可受公評」的單位檢驗和差派之後,他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健全」的傳道人。依照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規定,想要成為長老教會的傳道人,首先必須前往長老教會認可的神學院(台神、南神和玉神)接受三年「道學碩士」的裝備課程,畢業後經由總會傳道委員會分派至各中會,最後再由中會傳道部分派到各地區的教會牧會。當然,這並不表示傳道人養成的工作已經完成或完備了;其實,到地方教會牧會才真正是一個傳道人養成的開始。
剛進入神學院求學時,總是希望自己可以趕快從學校畢業,這樣我就可以早一點成為傳道人,去上帝為我預備的教會服事。當時,學長姊也常常會告訴我們這些新生,只要熬到交出畢業論文,完成畢業講道,我們就出頭天了!因此,當研三的同學們在完成畢業講道之後,大家總是會站在神學院禮拜堂的門口說:「恭喜喔!牧師蛋終於孵出來了!」
然而,隨著在教會服事的時間愈久,才知道原來用三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完成傳道人的養成工作,原來神學教育只是傳道人養成工作的序曲,原來傳道人的職份真的就像弟兄姊妹所說的:「不是人做的」!因此,傳道人必須不斷地自修,持續接受新的神學知識,參加不同的造就課程,才能夠幫助自己和弟兄姊妹的信仰更成熟進步。
同樣的,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絕對不會認為只要受洗加入教會就好,絕對不會使信仰停滯不前,絕對不會滿足於現在與上帝的關係。今天牧師就用〈突破過去看似成功的幻象〉這個題目與大家一同來思考基督徒「信仰的盲點」。
以利亞的成與敗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列王紀上》19:1-18),是關於先知 以利亞逃避耶洗別皇后(以色列王亞哈的妻子),來到何烈山與上帝面對面交談的記載。從經文第1節的內容我們得知,是因為以利亞在迦密山用刀殺了耶洗別所供養的先知們(王上18:40,巴力先知450名、亞舍拉先知400名),這事大大地惹惱了耶洗別,因此她下令要取走以利亞的性命以消除心中的不快(v.1-2)。有趣的是,當我們查看《列王紀上》十八章16-40節的內容時會發現,以利亞為了向亞哈王和以色列人證明耶和華上帝才是獨一真神,他要求巴力先知和亞舍拉先知全部到迦密山集合,並且在那裡設置了兩座祭壇,將兩隻牛犢分別放在祭壇上,一座給巴力先知,另一座給自己。以利亞對巴力先知說:「你們求告你們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華的名,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上帝。」於是巴力先知從早晨到獻晚祭,用盡各種方法求告巴力的名,卻完全沒有任何動靜。
此時,以利亞叫所有的以色列人到他設置的祭壇前,並且要求眾人在牛犢和木柴上倒大量的水。就在獻晚祭時,以利亞向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上帝祈求應允他的禱告,好使眾人的心回轉,知道耶和華才是上帝。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上帝,耶和華是上帝。」
各位親愛的兄姊,在這場以利亞先知與巴力、亞舍拉先知鬥法的過程中,毫無疑問的,以利亞絕對是最大的贏家。他不但向亞哈王和以色列人證明了耶和華才是上帝,他更用刀殺了所有的巴力先知。只是,就在以利亞親眼見識到上帝的能力之後不久,他竟然因為耶洗別皇后發重誓決心要將他殺死而嚇得落荒而逃。這真的是讓我們難以理解,難道以利亞忘記自己在不久前才倚靠耶和華大獲全勝嗎?
滿心驚恐的以利亞首先逃到猶大 別是巴的曠野,他坐在一棵羅騰樹下向上帝求死。為什麼以利亞的意識會消沈到想要一死了之呢?很有可能是因為他不久前才努力在亞哈王和以色列人面前見證耶和華是上帝,可是亞哈王居然毫無悔意,並且放任耶洗別繼續為非作歹。雖然以利亞一心求死,但上帝仍要重用他,因此,祂差遣天使接連兩次拿水和食物給他充飢止渴,並告訴他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吃飽喝足才有力氣走到上帝的山──何烈山。以利亞就住在何烈山的一個山洞內(v.3-9a)。
這時上帝就開口問以利亞:「你在這裡作甚麼?」上帝的問題似乎在提醒以利亞:「你當初接受呼召的目的難道是為了躲在這個山洞中嗎?你的身分是什麼呢?」以利亞當然知道自己的身分是先知,先知就是要傳達上帝的話。可是,他認為自己已經為上帝做了那麼多事,卻好像都在做白工(大發熱心卻沒人悔改);而且他覺得自己很孤單,沒有互相支持的同伴(只剩下他一個先知);最悲慘的是,他還被耶洗別皇后追殺(尋索我的命),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呀(v.9b-10)!
或許我們會發現,基督徒最常埋怨上帝的話就是:「我都已經為祢(上帝)做了那麼多了,但是祢卻仍保持沉默,什麼事都不做也不改變,讓不好的事情繼續發生。祢到底有沒有在管事呀?」其實上帝並不是沒有在做事,而是要我們學習「放手讓祂做事,放手看祂做事」。
有些基督徒總喜歡將「功勞、成就」都歸於自己的努力,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卻忘記上帝才是成就萬事「真正的推手」,我們只不過是祂的助手和器皿而已。就好像一台設計精良的機械,無論它裡面的零件價值多麼昂貴,若不接上電源啟用,它仍是一台沒有用的破銅爛鐵。
因此,上帝要以利亞知道,他並不是以色列境內唯一敬畏耶和華的人,上帝早已經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效忠於祂,也未曾敬拜過巴力的。上帝要以利亞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領受起初上帝對他的呼召,繼續完成上帝即將成就的大事(v.15-18)。的確,上帝絕不會讓祂的僕人孤軍奮戰,祂必要興起一群大能勇士成為他的助力,使他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31b)。
突破過去看似成功的幻象
各位親愛的兄姊,或許在我們的印象中,以利亞是一位偉大又重要的先知。他不但行了許多的神蹟奇事(使撒勒法的寡婦飲食無缺、使她的兒子復活),也倚靠上帝的能力向亞哈王和以色列人證明耶和華才是獨一真神。到最後,他甚至沒有經歷死亡,直接被上帝接走。最重要的是,他在將來要成為以色列人「迎接彌賽亞降臨前」的開路先鋒──「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賽40:3)。雖然如此,我們從今天的經文中仍有看見以利亞「人性軟弱」的一面。首先,他過度誇耀自己所做的事,忘記誰才是成就萬事的主導者。以利亞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神」,這名字提醒了以利亞幾件事:(1)他必須將上帝視為生命中的第一位;(2)他成為先知是上帝主動的揀選;(3)他的一切言行都要聽從上帝的指示;(4)他不過是上帝的助手罷了,不該誇耀自己的所為。
其實,以利亞這個名字不也正是每一位基督徒的名字嗎?因此,在我們所言所行的每件事情上面,不就是要以「尊崇上帝、榮耀上帝、歌頌上帝、見證上帝」為主(做主體)嗎?但曾幾何時,我們已經開始「誇耀」人的能力、人的作為,以致讓「人的光環」蓋過了「神的榮耀」,「人的計謀」高過於「神的掌權」,看重「人的掌聲」贏過「神的稱讚」。
我們常常會像以利亞一樣,想要拿「過去成功的事蹟」來向上帝邀功,如「我曾為祢大發熱心,我曾為祢做了……等」;我們就好像得到老人的症狀一樣──「見講講過去,現講現勿會記」。牧師在教會中最常聽到兄姊的分享就是:「以前我們教會哪個事工做得多麼有聲有色,哪個團契是教會的主要戰力,哪些長執同工在教會多麼有影響力……等」。
詩人曾說過:「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詩127:1a),又說:「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19:21)。我們必須清楚明白,教會過去的豐功偉業、非凡成就,並不是因為哪些人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蹟,而是上帝全能的雙手一直牽引、保守,我們才能經歷祂無限的慈愛和恩典。豈不知「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1:31)嗎?
牧師並不是否定過去弟兄姊妹為教會所做的努力,因為那些都是我們教會的重要資產。牧師所期待的是,當我們在回顧「過去的成就」或「過去的失敗」之時,不應該一直將重點放在「誰的功勞」或「誰的錯誤」上面,而是必須再次思考、重新制定未來「新的目標和方向」。如此一來,我們的教會才能夠持續成長進步。
以利亞第二個「人性的軟弱面」,是只看見短暫的勝利就以為已經完成任務,卻不知道屬靈爭戰是長久的一場戰役。原本以利亞以為迦密山一役總該讓亞哈王和以色列人覺醒,重新悔改、回轉歸向上帝了吧!但他萬萬沒想到,亞哈王居然繼續任由耶洗別皇后擺佈、干涉朝政;更悲慘的是,他還被耶洗別下達「絕命追殺令」。因此,以利亞在得知這消息後,趕緊從耶斯列逃到別是巴(將近200公里的距離),並且在曠野的一棵羅騰樹下向上帝求死。
的確,有許多時候我們也會以為:「先前已經做過許多的努力,也看見一些效果,現在應該可以等候收割了吧」!於是,我們開始鬆懈怠惰、滿足現狀,卻不知就在我們不夠防備、不夠儆醒的過程中,撒但又悄悄地破壞我們的工程,慢慢地吞噬我們的信心,甚至將「分化、破壞的種籽」撒在我們當中。最後,我們不但失去了之前好不容易栽種出來的新芽,也失去了弟兄姊妹之間的信任和連結,更失去了倚靠上帝以戰勝仇敵的信心。那真的是「得不償失」呀!
彼得曾提醒我們:「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基督徒必須像軍人一樣,隨時處於「備戰」的狀態,因為敵人什麼時候會發動攻擊,沒有人會知道。如果我們以為曾經打過勝戰而疏於防備,我們絕對會被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慘不忍睹。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基督徒「屬靈生命(信仰)爭戰」的成功與否,絕對不是「此時此刻」可以決定的(,如俗話說「蓋棺論定」)。因此,我們必須時時刻刻保持警覺,免得將來去見主耶穌的面時,祂問我們:「某某某,你在這裡作甚麼,你有資格在這裡嗎?」我們卻不知道如何回答。期待那時我們都能用保羅的話來回應主耶穌的提問:「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7)我想,這才是上帝眼中「真正成功的基督徒」的樣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