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5/01
經文:馬可福音十四章3-9節
3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4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5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6耶穌說:由他吧!為什麼難為他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7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8他所做的,是盡他所能的;他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9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
引言
每年五月的第一主日是總會所訂的〈青年事工主日〉,許多教會都利用這個主日,讓教會的青、少年可以參與主日禮拜中招待、司會、司獻、司琴、獻詩等等的服事。感謝主,讓關渡教會的青、少年每年都願意參與〈青年事工主日〉禮拜中的各項服事,牧師盼望透過這樣的服事機會,讓青、少年可以更看見自己在教會中的重要性,也讓教會內的兄姊可以更關心青、少年的信仰和屬靈生命。
或許有些教會內的青、少年會覺得自己太年輕,不能為教會做什麼、貢獻什麼。其實問題在於「願不願意」,而不在於「能不能夠」。誠如保羅所說:「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8:12)他又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因此,青、少年對於教會內的服事應該思考的是:「年紀絕對不是我參與服事最大的問題(或阻礙),是否願意為主而做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在〈青年事工主日〉安排青、少年參與主日禮拜服事的目的,除了讓他們知道,不要因為年紀輕,就不能參與教會內的服事。同時,也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將來都是教會的重要支柱,絕對不能輕看自己的小小的力量。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曾對自己有期許說,在總統退任之後,要成為一位全職的福音工作者。對於李前總統的理想,有正反兩面的批評聲:有人覺得他真的是精神可佳,雖然在他退任總統之後,已經有相當的年紀了,可是卻仍然願意為福音事工盡一份心力。只是,也有人覺得他只是在唱高調,總統退任後都一大把年紀了,還能做什麼福音事工呢?不要連累其他人就好了。
或許我們有發現,現在讀神學院的人的年齡,普遍上有升高的趨勢,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有愈來愈多人工作到一個階段之後,決志要獻身成為傳道人。對於這樣的現象,也是有正反兩極的批評聲,主要還是年齡的問題。因為年齡將決定服事時間的長或短。
無論如何,服事是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種族、不分貧富貴賤,任何基督徒只要尚有一口氣在,就要努力參與教會內的服事。這並不是為了要讓人誇讚我們的服事,也不是為了要積功德,而是為了興起上帝的國度,使教會內的肢體都可以互相效力。
感謝上帝的恩典,從去年九月中旬開始,我們教會在週六晚上6:00-7:00另外開拓了一堂華語禮拜,並且也揀選幾位同工參與華語禮拜的服事。雖然我們是從零開始,一切都是那麼樣地陌生。然而,誠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所說:「主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主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什麼是至貴的服事?
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是基督徒都不陌生的一段經文。或許,我們可以透過這段經文再次來思考,什麼是「至貴的(上好的)服事」?耶穌對於經文中的女人為祂所做的一切,是這麼形容的:「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伊所行來款待我的是好事)。」(v.6)此外,耶穌更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我實在給恁講,普天下,無論甚麼所在傳福音,也欲講起此個婦仁人所行,來紀念伊)。」(v.9)
經文中並沒有特別說出這個女人的名字,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個女人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在《約翰福音》十二章1-8節中的記載,與《馬太》和《馬可》的記載有些不同。《馬太》和《馬可》的記載,都是這個女人將香膏澆在耶穌的頭上,而《約翰福音》的記載卻是抹在耶穌的腳上。然而,在這三本《福音書》都有相同的記載,就是有門徒認為這是一件相當浪費的行為,因為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約翰福音》更指明這個門徒就是猶大。
對於當時的猶太婦女而言,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是一個猶太婦女的嫁妝,它的價值可說是一般猶太人一年的工資。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女人願意用這麼至貴、有價值的香膏,毫無保留的澆在耶穌的頭上呢?那就是「愛」。因為愛耶穌的心勝過價值連城的香膏,因此,她甘心樂意擺上僅有的,也是所有的。耶穌曾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路12:34)如果我們以愛耶穌、服事耶穌是最重要,又是最有價值的事的時候,我們必然會全心投入,並且在這當中尋找到真正的財寶-耶穌。
或許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有誰願意將自己一年的所得完全都奉獻給教會呢?我相信,這真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我們也有許多的貸款要繳納,我們得支付子女許許多多的學費。對於將自己一年的薪水全都奉獻出來,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或許,我們暫時先不要談錢這麼敏感的話題,我們來談談時間。我相信,有許多人對於付出時間參與教會內的服事,也是相當的吝嗇。我們總覺得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夠用了,怎麼還會有時間來參與教會內的服事呢?
當我們回顧台灣早期的宣教師時,我們真的只能用「感歎」兩字來形容他們的服事,這個「感歎」並不是「悲情的感歎」,而是「難以置信的感歎」。從他們傳奇的一生,我們可以看見什麼是「至貴的奉獻」。
馬偕牧師在10歲時,受到英國宣教師 賓威廉牧師極大的影響,便決志將來也要成為一位到中國宣教的宣教師。他在28歲隻身來到台灣北部淡水,奉獻將近30年的時間在北台灣傳福音,無怨無悔。他為台灣的醫療、教育以及傳道人的培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他所寫〈最後的住家〉這首詩當中可以發現,他是如此戀慕台灣的宣教事工,並且願意將所有的生命都奉獻給台灣。
巴克禮牧師也是在27歲來到台灣南部,他奉獻了60年的時間在南台灣傳福音。他引進了台灣第一台印刷機,開辦了台灣第一份報紙-台南府城報(今台灣教會公報),翻譯《白話字聖經》,積極教導所有人都能學習白話字,並且設立台南神學院,培育本土傳道人。
在他16歲那年,他寫了一封〈獻身文〉作為一生服事主的憑據,並且在每年生日時,都會再次拿出來簽名。在結婚之後,更與其夫人一同在這封〈獻身文〉上簽名。直到他臨終之前,他不曾中斷過在〈獻身文〉上的簽名。如果要再一一述說其他宣教師在台灣的服事,可能得花一整年的時間了。
「熱忱」與「委身」
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可以從這些宣教師的身上,看見、學習到什麼功課呢?首先,就是熱忱。「熱忱」是一位服事者必備的條件,也是每一位基督徒都必須擁有的態度。「熱忱」這個英文字enthusiasm是由en theos這兩個希臘字所組成,意思就是「在上帝裡面」。當我們將全部的生命都投入在上帝裡面時,我們就會被上帝的靈牽引,被上帝的靈激勵。對於有關上帝的任何事情,我們就會不惜任何代價,不怕任何困難,不用任何提醒,盡心、盡性、盡意、盡力來投入。對於我們的生命,我們會不斷地想要親近上帝,不斷地想要渴慕上帝,不斷地想要服事上帝。
就好像我們在電視上所看到的「追星族」一樣。為了要一睹所仰慕明星的風采,我們不但會不惜任何代價,甚至是投入一切的時間及金錢。這樣的熱忱,也可以反應在一些運動選手的身上(Jordan、Kobe、陳偉殷、王建民和陽岱剛)。很多人為了不錯過任何一場這些選手的比賽,不管轉播的時間在何時,都願意等候。
對老一輩的人而言,這樣的熱忱也曾經反應在幾十年前紅葉少棒隊的身上,有許多人紛紛在凌晨守著電視觀看轉播,只是為了幫他們加油打氣。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對有關上帝的事是否也有這樣的熱忱呢?
除了「熱忱」之外,另一個服事者必備的條件,也是每一位基督徒都必須具有的態度,就是認同,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委身。「認同/委身」這個名詞總是在選擇期間常常出現在候選人的嘴邊,無論是對台灣的認同,或是對其他族群的認同,都只是候選人贏得選票的一種手段。有許多候選人總是選前說一套,而選後又是做一套。真正的認同,是一種全人的投入,也就是不計任何代價,將生命獻上。我們可以很容易從早期宣教師的身上看見,什麼是「真正的認同」。
以馬偕牧師來說,他雖然不是生在台灣,卻對台灣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學台灣話,穿台灣人的衣服,娶台灣人為妻,甚至死後葬在台灣。有一次,馬偕的朋友從國外來找他,當他的朋友快要抵達淡水碼頭時,他向碼頭觀望,想要尋找馬偕的身影,可是卻一直找不著。一直等到他上岸後,眼前來了一位皮膚黝黑,穿著唐服,又說著一口很台灣人的英文的人,他才驚覺,原來這個人是馬偕。馬偕的朋友如此說:「他真真實實是一位台灣人啊!」
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是否「認同」關渡教會是我們屬靈的大家庭呢?我們是否願意「委身」在關渡教會這個屬靈大家庭之中呢?如果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怎麼能夠容許自己是一位外人或是觀眾呢?「認同」就會不計任何代價,積極「參與」在教會內的各種聚會、團契以及服事。我們不會說:「我什麼都不會噎!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噎!我都沒有時間噎!」這些都只是我們的藉口,因為我們不曾仔細想過:「我能夠為這個大家庭做什麼?」不過,沒有關係!牧師已經為各位兄姊設計好一份問卷,這份問卷可以幫助我們認真去想:「我能夠為關渡教會做什麼?」這份問卷就夾在週報之中。
結論
美國總統 甘迺迪曾經說過:「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先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各位關渡教會的兄姊:「不要問教會能為你做什麼?先問你能為教會做什麼?」我們常常都在說,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那麼,我們能夠為這個身體做什麼呢?我們能夠為這個身體獻上什麼呢?我們是否願意像今天經文中的女人一樣,為耶穌獻上至貴的真哪噠香膏嗎?這香膏有可能是我們的金錢,有可能是我們的時間,有可能是我們的子女,甚至有可能是我們的生命。
無論我們所擺上的是什麼?只要我們是充滿「熱情」來擺上,上帝都要歡喜來接納,祂也要記念我們所擺上的一切。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用生命投入耶穌基督的身體-教會,認同祂,委身於祂,盡心、盡性、盡意、盡力來服事祂,誠如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1節所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求聖靈催逼我們,使我們的生命力都能動起來,使關渡教會成為具有宣教使命的教會,在埔頂社區得著更多的靈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