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6/26
經文:馬太福音一章1-17節
1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2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3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崙;希斯崙生亞蘭;4亞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5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6耶西生大衛王。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7所羅門生羅波安;羅波安生亞比雅;亞比雅生亞撒;8亞撒生約沙法;約沙法生約蘭;約蘭生烏西雅;9烏西雅生約坦;約坦生亞哈斯;亞哈斯生希西家;10希西家生瑪拿西;瑪拿西生亞們;亞們生約西亞;11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12遷到巴比倫之後,耶哥尼雅生撒拉鐵;撒拉鐵生所羅巴伯;13所羅巴伯生亞比玉;亞比玉生以利亞敬;以利亞敬生亞所;14亞所生撒督;撒督生亞金;亞金生以律;15以律生以利亞撒;以利亞撒生馬但;馬但生雅各;16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17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
引言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華人社會(台灣人/中國人)承襲了中國傳統儒家的「孝道」思想,因此,對於孝敬自己父母、伺奉自己的長輩,都必須表現得不遺餘力,免得我們背負「不孝子、大逆不道」的罪名。
或許,我們都知道如何在父母或長輩仍活著的時候努力善盡孝道;然而,一旦父母或長輩別世之後,我們是否「還有可能」或是「仍有辦法」可以繼續孝敬他們呢?孔子在〈論語‧為政篇〉曾指出:「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由此可知,當父母或長輩別世之後,孝敬他們的方式除了要「好好地安葬他們」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夠「不斷祭祀他們」。免得我們的父母或長輩像台灣民間宗教信仰所說的:「成為孤魂野鬼」。
的確,「祭祀、悼念祖先」不僅是為了表達我們的「孝心」,更是表達我們願意追隨祖先「美好德行」,遵行祖先「臨終遺訓」最直接的方式。為了提醒我們「時時記得」自己的祖先,我們會在家中放置「神主(公媽)牌位」(背後通常都有放置族譜),使我們每天都可以「追念祖先」。
此外,每年到了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都會再次回到祖先的墓園,除了將墓園周邊的環境打掃乾淨、獻上鮮花素果、燒一些紙錢給陰間的祖先使用之外,也會藉著這個機會向晚輩大概介紹祖先的生平事蹟。
基督信仰也重視孝道
很多非基督徒都誤以為基督教是不祭拜祖先的宗教,因此,當福音初來台灣傳播時,對於那些皈信基督教的家人都會冠上「不孝」的頭銜,並且用「入(吃)教,死無人哭」的字句來形容基督教都在教導人「背宗忘祖」,所以千萬不能信,否則祖先就會變成孤魂野鬼了。
其實,基督教是非常重視「孝道」的信仰。在《聖經》中有教導說:「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申5:12)又說:「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6:2)因此,會說基督教是不教導「孝順」的宗教,實在是對基督教不夠了解或是充滿誤解。
此外,基督教也是一個重視「慎終追遠」的信仰。在台灣,有很多教會都會定期在每年復活節下午或是清明節前夕舉行「省墓禮拜(追思禮拜)」,目的就是要透過禮拜來緬懷「已故的親朋好友」。
當我之前在高雄的教會牧會時,每年都會在復活節下午前往教會墓園舉行「省墓禮拜」。教會的弟兄姊妹會在禮拜開始之前,提早到墓園修整、清理已故親人的墳墓,並且站立在墳墓前緬懷他們。有些弟兄姊妹會利用這段時間向家中的晚輩介紹埋葬在墳墓裡的親人,述說他們的生平,也述說他們的信仰見證。
有時,我會特別觀察墓碑上的刻文,上面除了有已故者出生、死亡的日子,對已故者懷念的文字(如愛妻、愛女),《聖經》經文(【約翰福音11:25】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之外,還有未亡者和子孫的名字。
從這些名字當中我發現到,刻在墓碑上面的子孫其實有很多都沒有出入教會了;最念人感到遺憾的是,有些子孫甚至已經又回去敬拜偶像了。
信仰傳承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絕對不會有人無緣無故就會接觸信仰或是擁有信仰,一定是先有人將信仰傳講,才會有人聽見。主耶穌在升天前曾吩咐門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保羅也曾說:「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10:14b)因此,「傳講」遂成為信仰可以繼續「被人聽見、相信」的重要關鍵。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除了是記載耶穌的家譜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述說一段以色列民族「信仰的傳承」。這段「信仰的傳承」是起於亞伯拉罕,直到耶穌基督,再延續到所有歸信耶穌基督的人(新以色列人)。
熟悉《聖經》的基督徒一定知道,《聖經》中有許多關於家譜的記載。我相信,很多人在讀《聖經》的過程中一定會覺得家譜很無聊,讀這些家譜真的是一點意義也沒有。於是,有些人為了加快讀《聖經》的速度,每次在到家譜的時候,乾脆直接跳過去不讀了。
只是,牧師要特別提醒各位兄姊,既然我們相信《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提後3:16a),我們就要相信《聖經》的作者記載這些家譜都有他的「特別的啟示和目的」。《聖經》中的家譜不只是「單純記載」某些家族的成員,某些民族的興起、衰微。《聖經》中家譜的記載其實是在述說著「上帝與祂揀選的百姓」之間的關係,因為他們與上帝有緊密的連結而領受祂的「恩典與賜福」。
(對《舊約聖經》熟悉的人就會知道,)從《創世記》十二章開始,我們看到了上帝如何從一人──亞伯拉罕[他是以色列民族血脈(根)的源頭]的揀選的故事,開始延展到亞伯拉罕(和撒拉)的後裔──以撒、雅各、雅各12個兒子,一直到整個以色列民族(12支派)。最重要的是,亞伯拉罕不只是傳承以色列民族的血脈,他更傳承了「耶和華獨一真神」的信仰。因此,我們常在《聖經》中看見上帝向以色列人的自我介紹都是「我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
或許,當我們更仔細觀察《聖經》中每一段家譜的記載時會發現,有些家譜只記錄一個小段落就沒有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些人沒有繼續跟隨耶和華上帝,因此,他們名字不再被記念,他們的子孫無法領受耶和華上帝的賜福,最悲慘的是他們全部都被上帝除滅。誠如《列王記上》九章6-7節所記載:「耶和華說:『倘若你們和你們的子孫轉去不跟從我,不守我指示你們的誡命律例,去事奉敬拜別神,我就必將以色列人從我賜給他們的地上剪除。』」
用生命繼續傳承信仰
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希望自己世世代代的子孫永遠被上帝記念,不斷領受上帝的賜福嗎?我相信,答案絕對是肯定的。我們渴望自己的子孫,甚至全人類都可以獲得這份永恆的應許。因此,我們不斷地用生命傳承信仰(見證),使與我們接觸的每位親人、朋友都可以親身經歷到這位又真又活的神。
牧師是第三代的基督徒,我們家族的信仰是從阿公、阿嬤開始的。為何我的阿公、阿嬤有機會接觸基督信仰?那是因為當時家裡發生了很大的變故。雖然經過一連串的「求神問卜,走遍所有的寺廟」之後,這個變故似乎沒有獲得改善。就這樣,阿公、阿嬤有三個孩子(一男二女)在五個月內不知甚麼原因相繼過世。
後來,有一位鄰居(婦人)見到阿公、阿嬤家裡的狀況之後,熱心地將福音介紹給阿公、阿嬤,並且帶領他們至鹽水長老教會參加禮拜。阿公、阿媽信主之後,家裡的狀況逐漸改善,並且又相繼生了四個孩子(兩男兩女),他們每個人都非常健康。就這樣,阿公、阿嬤將基督信仰傳承給所有的後代子孫。
結論
今年適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151週年,感謝上帝的恩典,在151年前差遣祂忠心的僕人馬雅各 醫師抵達台灣南部傳揚基督的福音(145年前差遣馬偕
牧師來到北部),使我們的先人(長輩)首先領受這份「上好的福份」,並且也將這「福份」繼續傳承給後代的子子孫孫。
既然福音是那麼好的福份,又是一份關於「靈魂獲得救贖、承受永恆生命」的禮物,我們就不應該「暗藏起來」,而是必須「繼續傳承和分享」。誠如耶穌所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使那些與我們接觸的每一個生命都可以得著這份禮物。
最後,我要分享〈Thank you for giving to the Lord〉給大家,盼望透過這首歌的歌詞內容,幫助我們再次喚起「傳承信仰」的大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