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8/14
經文:創世記四章25節~五章32節
四25亞當又與妻子同房,他就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塞特,意思說:神另給我立了一個兒子代替亞伯,因為該隱殺了他。26塞特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五1亞當的後代記在下面。當神造人的日子,是照著自己的樣式造的,2並且造男造女。在他們被造的日子,神賜福給他們,稱他們為人。3亞當活到一百三十歲,生了一個兒子,形像樣式和自己相似,就給他起名叫塞特。4亞當生塞特之後,又在世八百年,並且生兒養女。5亞當共活了九百三十歲就死了。6塞特活到一百零五歲,生了以挪士。7塞特生以挪士之後,又活了八百零七年,並且生兒養女。8塞特共活了九百一十二歲就死了。9以挪士活到九十歲,生了該南。10以挪士生該南之後,又活了八百一十五年,並且生兒養女。11以挪士共活了九百零五歲就死了。12該南活到七十歲,生了瑪勒列。13該南生瑪勒列之後,又活了八百四十年,並且生兒養女。14該南共活了九百一十歲就死了。15瑪勒列活到六十五歲,生了雅列。16瑪勒列生雅列之後,又活了八百三十年,並且生兒養女。17瑪勒列共活了八百九十五歲就死了。18雅列活到一百六十二歲,生了以諾。19雅列生以諾之後,又活了八百年,並且生兒養女。20雅列共活了九百六十二歲就死了。21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22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23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24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25瑪土撒拉活到一百八十七歲,生了拉麥。26瑪土撒拉生拉麥之後,又活了七百八十二年,並且生兒養女。27瑪土撒拉共活了九百六十九歲就死了。28拉麥活到一百八十二歲,生了一個兒子,29給他起名叫挪亞,說:這個兒子必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這操作勞苦是因為耶和華咒詛地。30拉麥生挪亞之後,又活了五百九十五年,並且生兒養女。31拉麥共活了七百七十七歲就死了。32挪亞五百歲生了閃、含、雅弗。
引言
各位親愛的兄姊,你們相信「好的生活環境」可以營造出「好的生活品質」嗎?那麼,你們是否也相信,「好的信仰典範」可以塑造出「好的信仰傳承」呢?既然我們都有這樣的確信,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發掘好的生活環境以及培養好的信仰典範呢?其實答案就在於——我們的選擇。我很喜歡「孟母三遷」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正述說著孟子的成就是來自於他母親的選擇。
小時候我們家的戶口名簿中總是會出現一些我不認識的名字,他們有些是我的親戚,或是我父母親朋友的小孩。當然,這樣的情形同樣也會發生在我們家的左右鄰舍。這就是大家俗稱的「寄戶口」。原來,我們家是位於「熱門學區」之內,有台北市著名的「明星學校」在其中,而這所「明星學校」正是許多家長夢寐以求的學校,因為它的升學率堪稱全台北市前三名,每年都會培育出許多優秀的人才。
或許,這正是「孟母三遷」的現代版,為了要讓小孩有好的學習環境,家長總是會用盡各種辦法來幫助他們。也難怪,許多家長會將小孩的戶口寄到有「明星學校」在附近的親朋好友家裡,或是乾脆搬到「明星學校」的附近住,或是直接送到最嚴格的私立學校就讀,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小孩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
各位親愛的兄姊,既然我們都願意為自己或小孩選擇最好的學習環境,使知識和技能可以不斷長進,那麼,我們是否也同樣關心自己或小孩的屬靈生命呢?我們是否有讓自己或小孩的信仰根基穩固紥實,並且持續不斷地成長茁壯呢?
塞特的後代
在上主日我們已經讀完了有關該隱和他的後代的一些記載。由於該隱被上帝放逐之後不知悔改醒悟,祈求上帝的赦免,反而繼續過著我行我素的生活,讓撒但挾制他的內心;因此,他的後代也依樣畫葫蘆,完全不將上帝放在眼裡,不將上帝的命令當作一回事。
他們不只是高舉自己的才能,倚賴自己的知識,甚至還四處樹敵,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睦關係,他們可以說是徹底的墮落敗壞。也難怪上帝從此將該隱的家族從地面上除名,不再記念這個罪大惡極的家系。誠如耶穌所說:「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太7:17),如果家長不能留給後代子孫一個好的信仰典範可以學習的話,他們終究會離棄信仰、背叛上帝。
繼該隱後代的記載之後,是有關亞當與夏娃另一個兒子-塞特,以及他後代子孫的記載,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作者說,亞當又與他的妻子同房,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塞特(給了、補償);夏娃說:「上帝給了我一個兒子,替代被該隱殺害的亞伯。」(v.25)
的確,自從該隱殺死亞伯之後,亞當和夏娃頓時失去了兩個兒子,一個死了,另一個被上帝放逐了,我相信,他們的內心一定充滿了難以形容的悲慟。還好上帝看見他們心中的傷痕,知道他們仍然需要一位後嗣,於是,上帝再給他們一個兒子-塞特作為補贘,使他們可以獲得安慰。當然,上帝再次賞賜一個兒子給亞當和夏娃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他們可以好好的教導他-行在上帝的旨意之中。
這次,亞當和夏娃沒有再讓上帝失望,他們真的認真教導塞特忠心順從上帝的旨意,也給塞特建立很好的信仰典範。因此,我們看見塞特的後代子孫學會了凡事求告耶和華的名(創4:26),而不是倚靠自己的才能。我們可以從作者接下來在第五章的記載中知道,上帝所應許亞當真正蒙福的後代,是從塞特傳承下去的。作者說:「亞當的後代記在下面。上帝造人的時候,用自己的樣式造他。上帝造他們,有男有女,賜福給他們,並且稱他們為『人類』。亞當一百三十歲時生了一個兒子,跟他一模一樣,給他取名塞特。」(v.1-3)
請大家注意這段經文中所提到的幾個字眼:「用自己的樣式造亞當」、「跟亞當一模一樣」。這兩段話正足以說明塞特擁有與上帝相等的本質和屬性;也因為塞特具有與上帝相等的本質和屬性,他知道上帝的想法、體貼上帝的心意、依從上帝的指示、行走上帝的道路。
因此,他也一定會仔細教導自己的下一代,他們的生命是具有上帝的形像和樣式,必須與上帝有緊密的連結,才能使生命展現出上帝的榮耀和光輝。就這樣,我們看見從塞特所出的後代子孫,個個都有好的信仰傳承,並且蒙上帝的賜福,在地上的年歲長久,同時也生兒養女。(v.4-32)
在這段攏長的家譜記載當中,我們看見了兩段特別的描述,一段是關於亞當的第七代子孫以諾的事蹟,另一段是亞當的第十代子孫挪亞的事蹟。首先是有關以諾的記載,作者說,以諾六十五歲時生了瑪土撒拉之後,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他又活了三百年,並且生男育女。他在世享壽三百六十五歲,一生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上帝把他接去,他就不見了。(v.21-24)
以諾可以說是《聖經》記載中第一個沒有經歷死亡的人,(第二位是先知以利亞),他一生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最後被上帝接去了。各位親愛的兄姊,這是何等美好的人生,是多少人羨慕的人生。我們一定相當期待自己也可以沒有任何病痛纏身、不經歷死亡的痛苦,直接讓上帝接走。
第二是有關挪亞(安慰、休息)的記載。提到挪亞,或許大家的印象就是「挪亞造方舟」,以及上帝透過洪水來毀滅世界的故事。挪亞是拉麥的兒子,當他出生時拉麥如此的說:「上主詛咒了土地,使我們辛勞工作;這個孩子會使我們在辛勞中得到安慰。」(v.29)拉麥的這段話是為第六章有關「大洪水」的故事作舖陳,拉麥並不曉得挪亞後來會受到上帝的器重,並且從洪水中得到拯救,但他的思想卻是以上帝為中心,訴說著上帝另一個救恩的開始。
傳承良好的信仰
各位親愛的兄姊,從塞特的後代我們可以學習什麼樣的功課呢?到底塞特的後代與該隱的後代有什麼差別呢?或許,我們已經看出來了,就是有沒有良好的信仰傳承。
從我二十歲開始擔任教會少年團契輔導,一直到現在擔任教會牧師為止,總是會有一些兄姊來拜託我,說:「我的小孩都不來教會耶!你能不能幫我鼓勵他們可以常常來教會。」或是被一些兄姊要求,說:「我把小孩交給你了,你得好好幫助他們建立好的信仰。」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像是一個「褓姆」,必須好好地看管這些兄姊的小孩,如果我沒有讓他們「愛」出入教會的話,就必須承擔「督導不周」的責任。
我曾經問過一個青少年:「為什麼你都不來教會參加聚會呢?」他的回答給了我相當大的震撼,他說:「去教會又不會變得比較好。我爸媽每個禮拜天都去教會做禮拜,還不是每天都在家裡吵吵鬧鬧;他們從不關心我的問題,也不曾仔細聽我講話。」
當我仔細聽完他不肯來教會的長篇大論之後,我突然感到一陣心酸,我不能責怪他為什麼不肯來教會,也不能要求他一定要來教會,因為他並沒有一個好的信仰典範可以依循和學習。常常我們就是將信仰教導的責任丟給教會的牧師、長執、同工、主日學老師或是輔導,似乎這個課題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
保羅曾說:「你們作父母親的,不要激怒兒女,要用主的教導來養育栽培他們。」(弗6:4)因此,要傳承良好的信仰,身為父母親的人首先必須建立良好的信仰典範,並且用主耶穌的教導來養育栽培子女。
身為現代的父母常常會為教育子女的事在傷腦筋,因此他們會透過書籍、演講、網路媒體等等的資訊,來尋求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就連基督徒也不例外。我們常常忽略了身邊早就已經有一本最古老,也是最好的教科書-《聖經》,以及世界上最著名,也是最好的一位老師-主耶穌。
想要讓子女有好的品格,以及正確的道德觀,每天帶領自己的子女讀《聖經》絕對不會錯,因為《聖經》是一本全方位的教科書,它不只是記載上帝奇妙全能的作為,也記載了許許多多啟示性的歷史故事,以及超乎人類想像的智慧言語。有了它的輔助,不只是子女可以獲得智慧,知道為人處事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得到上帝的保守與賜福。
當然,信仰除了必須要有好的傳承之外,我們個人與上帝也必須時時建立良好的關係,保持暢通的管道。雖然我們的父母親有將福音的種籽撒在我們身上,使我們從小就可以接觸信仰,但那並不代表我們從此就能夠完全認識上帝。信仰就好像談戀愛一般,必須用身心靈三管齊下妥善經營,才能夠打動佳人的芳心。我相信,在座談過戀愛的人一定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就是照三餐打電話給對方,日日夜夜思念著對方,朝朝夕夕溺在一起。這麼做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更認識彼此、更需要彼此、更愛彼此嗎?
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必須用這種方式來經營,才能夠更認識上帝、更體貼上帝、更愛上帝。當我們可以與上帝建立良好、緊密關係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落實彼此相愛的命令。這也是為什麼耶穌會教導我們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7-39)一個真正愛上帝的人,他也會將同樣的愛落實在人的身上,而不會只愛上帝而不愛人。
不僅如此,當我們可以與上帝建立良好、緊密關係的時候,我們也會蒙上帝更大的賜福,這可是上帝起初在創造人類時所給的應許。既然是應許,就表示永恆不變。我們可以看到塞特的後代都享有上帝所應許的福氣,他們都是生養眾多、得享長壽。特別是亞當的第七代子孫以諾(塞特系),他所得到的福氣是直接被上帝接去,沒有任何疼痛,沒有經歷死亡,這是多少人羨慕的人生呀!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你們希望選擇什麼樣的信仰生命呢?是像該隱後代子孫一樣,還是像塞特後代子孫一樣呢?我們常常想要享受基督徒的權利,卻又懶得遵守基督徒的義務;我們常常要求上帝賜下更多的恩典與福氣,卻又不願依循祂的方式生活。這樣合理嗎?
耶穌曾說:「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太5:3)又說:「渴望實行上帝旨意的人多麼有福啊;上帝要充分地滿足他們!」(太5:6)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得到上帝的福氣呢?就是那些尋求上帝、渴慕上帝、遵行上帝旨意的人,而不是那些拒絕上帝、逃避上帝、輕看上帝旨意的人。
各位親愛的兄姊,你們願意持守住這個福份嗎?你們願意傳承這個福份嗎?我相信,你們已經做了最好的選擇,就是緊緊抓住上帝所應許的福份,並且努力傳承上帝所應許的福份,使自己和小孩永遠住在上帝的殿中,終生享受上帝所賜一切的恩惠與慈愛。這絕對是一個永不後悔的重要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