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1/20
經文:約書亞記廿四章1-13節
1約書亞將以色列的眾支派聚集在示劍,召了以色列的長老、族長、審判官,並官長來,他們就站在神面前。2約書亞對眾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古時你們的列祖,就是亞伯拉罕和拿鶴的父親他拉,住在大河那邊事奉別神,3我將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從大河那邊帶來,領他走遍迦南全地,又使他的子孫眾多,把以撒賜給他;4又把雅各和以掃賜給以撒,將西珥山賜給以掃為業;後來雅各和他的子孫下到埃及去了。5我差遣摩西、亞倫,並照我在埃及中所行的降災與埃及,然後把你們領出來。6我領你們列祖出埃及,他們就到了紅海;埃及人帶領車輛馬兵追趕你們列祖到紅海。7你們列祖哀求耶和華,他就使你們和埃及人中間黑暗了,又使海水淹沒埃及人。我在埃及所行的事,你們親眼見過。你們在曠野也住了許多年日。8我領你們到約但河東亞摩利人所住之地。他們與你們爭戰,我將他們交在你們手中,你們便得了他們的地為業;我也在你們面前將他們滅絕。9那時,摩押王西撥的兒子巴勒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打發人召了比珥的兒子巴蘭來咒詛你們。10我不肯聽巴蘭的話,所以他倒為你們連連祝福。這樣,我便救你們脫離巴勒的手。11你們過了約但河,到了耶利哥;耶利哥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迦南人、赫人、革迦撒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都與你們爭戰;我把他們交在你們手裡。12我打發黃蜂飛在你們前面,將亞摩利人的二王從你們面前攆出,並不是用你的刀,也不是用你的弓。13我賜給你們地土,非你們所修治的;我賜給你們城邑,非你們所建造的。你們就住在其中,又得吃非你們所栽種的葡萄園、橄欖園的果子。
引言
從小我就喜歡聽爸爸訴說關於阿公、阿嬤信主的經歷,因為阿公、阿嬤接受了福音,使我的家族成為基督教信仰的家族。阿公、阿嬤的第二代子女,差不多都在教會中擔任長老的職務,而到了第三代的子孫,除了有在教會中擔任長執之外,更有獻身成為傳道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位。阿公、阿嬤的信仰非常單純,但卻有著謙卑順服的堅定信心,可以說是我們家族晚輩信仰的模範。因此,每當爸爸一而再,再而三的訴說阿公、阿嬤的信仰時,我都會百聽不厭,並且獻上感恩,因為他們已經將最寶貴的財產留給了我們,就是「信仰」。
信仰前輩的故事,總是可以提昇我們對信仰的熱忱,激勵我們對信仰的態度,也幫助我們對信仰的反省。因此,每當我們在信仰低潮(軟弱)的時候,信仰前輩的故事,將是我們最佳的「營養補給」。我很喜歡閱讀一些信仰前輩的傳記,無論是宣教師、傳道人,或是一般信徒,他們的故事總是提醒我,成為上帝的僕人,必須永遠忠心於祂的事工。
以色列民族是一個非常喜歡說故事的民族,他們除了會在日常生活中說故事之外,也會在特別的節期,像是逾越節、住棚節、五旬節(七七收穫節)…等節期,來訴說上帝對他們的救恩。透過說故事的方式,他們可以教導子女為人處事的道理;透過說故事的方式,他們可以知道自己民族的歷史;也透過說故事的方式,他們可以重新思想上帝的拯救與恩典。
約書亞於示劍的訓戒
我們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可以說是約書亞在臨終前,再次對以色列百姓的訓戒。當約書亞承接了摩西的職務,成為以色列百姓的領袖之後,他開始帶著以色列百姓越過約旦河,進入上帝所應許的迦南美地之中。在這一路上,約書亞除了倚靠上帝,帶著以色列百姓與迦南地的民族作戰之外,更再三的告誡他們,一定要遵行《摩西律法書》上的一切話,不可偏離左右,也就是全心事奉耶和華上帝。同時,約書亞也特別提醒,絕對不能與迦南地的民族通婚,更不可以拜他們的神明。如此一來,上帝才會將祂所應許賜福與以色列百姓的話,完全應驗在他們身上,沒有一句落空。
當我們仔細回顧以色列民族的歷史時,我們知道,自從耶和華上帝親自揀選亞伯拉罕,領他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前往祂所指示的迦南地去之後,上帝的靈就一直牽引著亞伯拉罕的後裔以撒、雅各,並且賜福給他們。後來迦南地發生大饑荒,雅各和他的子孫就照著上帝的計劃,下到了埃及地,他們在那裡生養眾多,成為大族。埃及王見到以色列百姓愈來愈強盛,就決定加以重擔來苦害他們,以致以色列百姓大聲來呼求耶和華。上帝聽見了他們的呼求聲,便差遣摩西、亞倫將他們從埃及的奴隸生活解救出來,前往上帝曾應許亞伯拉罕的迦南地去。在這一路上,上帝的靈一直與以色列百姓同行。在白天,有雲柱指引他們前面的道路;在夜間,有火柱光照他們,使他們不致偏離方向。當以色列百姓遇到敵人時,上帝親自為他們爭戰,將敵人交在他們的手中,使他們能夠得著地業,居住在應許之地。
約書亞透過上帝在歷史當中,如何帶領以色列的列祖,以及他們的後裔的故事,來提醒以色列百姓,若不是上帝的恩惠,他們實在不能領受那麼多的福份。就如今天經文中13節,上帝對以色列百姓所說的:「我賜給你們地土,非你們所修治的;我賜給你們城邑,非你們所建造的。你們就住在其中,又得吃非你們所栽種的葡萄園、橄欖園的果子。」因為這一切都是上帝所賞賜的,沒有一樣是出自於以色列百姓自己的手所做的。如果他們想要永遠領受這樣的恩惠,就要誠心實意的事奉耶和華上帝,將所有一切的偶像都丟棄。
若嘸是上帝的恩惠
各位親愛的兄姐,我們是否常常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若嘸是上帝的恩惠…」?若嘸是上帝的恩惠,我可能已經變做什麼樣的人了;若嘸是上帝的恩惠,我就不可能認識耶穌;若嘸是上帝的恩惠,我就無法獲得這麼好的工作機會;若嘸是上帝的恩惠,我就不能考上理想的學校;若嘸是上帝的恩惠,我的生命就不能活得精彩了…。如果我們曾經用心來思想上帝賜予的恩惠時,我們才能明白,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上帝的恩手都不曾離開過我們,在祂的攝理之下,我們確實經驗了祂在萬事中掌權。
雖然以色列百姓當日在上帝的面前,曾經堅定的告訴約書亞,他們斷不敢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別神,他們決心要永遠事奉耶和華,聽從祂的話。因此,約書亞立了一塊石頭成為以色列百姓與上帝立約的見證,如果他們背棄了這個約定,上帝將不再賜福他們,並且要將他們從應許的土地上除名。只是,當約書亞以及那些曾經看過上帝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長老死了之後,以色列百姓開始離棄上帝,行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迦南地的神明。因為他們不知道上帝,也不知道祂曾為他們列祖所行的大事。因此,上帝便把以色列百姓交在四圍仇敵的手中,並不斷降災攻擊他們,以致於他們極其痛苦。
為什麼後來以色列百姓常常會被外族的人侵略呢?為什麼他們不再得到上帝的恩惠及賜福呢?為什麼上帝的應許不再臨到他們的身上呢?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他們已經忘記了曾經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逼迫的上帝了。當上帝的恩惠不再被記念,當信仰前輩的故事不再被傳承的時候,以色列百姓便開始走向苦難的不歸路,因為他們毀壞了曾經與上帝所立的約定。
明年我們即將邁入設教二十週年,〈設教二十週年專刊〉小組花了很多的時間開會、討論、蒐集資料、專訪莊松輝牧師、吳文雄牧師、陳季川長老…等,不只是為了使專刊內容更豐富精采,更是為了透過尋訪關渡教會的歷史軌跡,透過這些信仰前輩的佳美腳蹤,幫助我們重新省思關渡教會在埔頂設教的目的。這是身為關渡教會每位兄姊的責任,透過我們的參與,我們可以再次喚起傳福音的熱忱,看見關渡教會未來的展望。
若嘸是上帝的恩惠,我們的教會怎麼能夠從原本的一無所有,到現在成為結實纍纍的葡萄園,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各位親愛的兄姐,關渡教會的故事,我們必須一直傳承下去,使我們的後代子孫可以永遠記得上帝的恩惠。並且我們也要再次立定心志,繼續在埔頂為耶穌基督來做見證,使關渡教會在這裡可以成為埔頂的祝福。
讓上帝的恩惠延續下去
常常會聽到長輩勸勉晚輩要知道「惜福」,不可以「忘本」。誠如俗話所說:「飲水思源頭,吃菓子拜樹頭」一般。基督徒應該要知道,所有的恩惠及福氣都是從上帝那裡而來的,我們應該要學習用感恩的心來領受,而不要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古有名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從以色列人的歷史,我們可以學習什麼樣的功課呢?
首先,就是要知道自己是誰。要知道自己是誰,必須要先謙卑自己,承認自己是被造者,我們的存在是因為上帝的恩惠。約書亞用上帝如何在以色列的歷史中施行拯救來訓戒他們,絕對不可以忘記自己是誰,更不可以忘記上帝為他們的行的一切救恩。他們今天可以居住在迦南地,完全是出自於上帝的應許,是上帝親自為他們爭戰,擊退所有的敵人,而不是憑他們自己的能力造成的。只是,以色列百姓總是忘記自己的身份,若不是上帝的憐憫,他們仍然在埃及當奴隸,若不是上帝記得曾經與以色列列祖所立的約定,他們怎麼能夠勝過所有的仇敵,進入迦南美地。各位親愛的兄姐,我們是否也常常忘記自己是誰,以致於忘記上帝的恩惠?而忘記上帝恩惠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承受各樣的苦難及災禍。
我們要學習的第二樣功課就是要宣講上帝的恩惠。在今天講道的一開始,我有提起爸爸很喜歡訴說關於阿公、阿嬤信主的經歷,只有當這個故事不斷被傳講的時候,我們的家族才能體驗上帝的恩惠是那麼廣闊。我相信,我們每個人或每個家族一定都有一段精彩的信仰故事,而這段故事也是為什麼我們會願意繼續承接這個信仰,並且在每個主日坐在這裡領受上帝恩惠的憑據。
就好像約書亞對以色列百姓所說的:「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
約書亞清楚知道他祖先的故事,並且也願意繼續來傳承這個故事,因此他對所有的以色列百姓宣告說:「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因為這個宣告,代表著約書亞要繼續訴說上帝在以色列行神蹟奇事的故事,繼續宣講上帝對以色列百姓的恩惠。各位親愛的兄姐,不知我們是否也能像約書亞一樣,將信仰繼續傳承下去呢?
我常常聽到一些教會內青少年的家長說:「現在這個階段讀書比較重要啦!有沒有來教會不是那麼重要啦!反正等他們長大之後,就會自己來教會了!」對於這一段話,我不知道應該要說「這些家長真是有信心呀」!還是應該要說「求上帝憐憫」!因為通常在青少年階段選擇讀書,而捨棄教會生活的人,往往在後來又回到教會當中的,其實大概只有四五成左右。
如果身為長輩的我們,不能讓信仰傳承的工作延續下去時,我們就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就會忘記上帝的恩惠。當我們不再記得上帝曾經用重價來贖回我們時,我們就會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姐,每當我們回想過去的生命時,我們是感恩多於埋怨,還是埋怨多於感恩呢?
雖然在我們人生的境遇之中,有時會經歷苦難,有時會經歷不如意的事,然而,每當我們認真來數算上帝的恩惠時,我們真的要獻上感恩,因為上帝的慈愛浩大,祂的聖手總是不斷地牽引著我們,使我們在患難中依然覺得心裡充滿喜樂。各位親愛的兄姐,讓我們再一次來思想「若嘸是上帝的恩惠」,我們真的能夠領受那麼多的福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