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12/24
題目:公義慈愛的君王降臨
經文:路得記四章13-22節、馬太福音二章1-11節
【得四】13於是,波阿斯娶了路得為妻,與他同房。耶和華使他懷孕生了一個兒子。14婦人們對拿俄米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今日沒有撇下你,使你無至近的親屬。願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聲。15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養你的老,因為是愛慕你的那兒婦所生的。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16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懷中,作他的養母。17鄰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這俄備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衛的父。18法勒斯的後代記在下面:法勒斯生希斯崙;19希斯崙生蘭;蘭生亞米拿達;20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21撒門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備得;22俄備得生耶西;耶西生大衛。
【太二】1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2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3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裡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4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5他們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著,說:6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7當下,希律暗暗的召了博士來,細問那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8就差他們往伯利恆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9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10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的歡喜;11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
引言
「等待、等候」是一門大學問,許多人因為缺乏耐心「等待、等候」,以致失去許多「經歷美好的事物的機會」。
從前有位科學家,見一蛹已成形的蝴蝶,正努力掙扎著要破繭而出,他想幫助它快些出來,就將繭剪破,那蝴蝶果然出來了,但它卻不會飛。這隻蝴蝶只能在地上爬行,過沒多久它就死了。原來蝴蝶努力破繭而出的目的,是為了讓身體裡面的汁液可以擠壓到翅膀內,使翅膀可以強壯而有益於飛行。
可惜的是,因為這位科學家不願意耐心等待蝴蝶破繭而出,自以為將繭剪破是給予幫助,殊不知他這麼做反倒使蝴蝶的翅膀沒有力氣而無法在空中飛翔。
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是否也常常因為不願意「等待、等候」上帝的時間和作為,甚至也像這位科學家一樣想要扮演上帝的角色,以致失去了許多「經歷美好的事物的機會」呢?
今主日(待降第四主日),我們除了要繼續從《路得記》以及《福音書》中關於主耶穌降生的故事一同來思想「啟示、神愛」這個主題之外,我們也要預備心領受主耶穌降生與第二次再來時所帶來「聖潔、光明」國度的降臨。
波阿斯的抉擇與路得的歸屬
在上週《路得記》的經文中我們看到,拿俄米為了使自己丈夫 以利米勒家的血脈可以在以色列延續下去,她為路得設計了一個「超完美」的計劃,以致波阿斯這位至親願意為以利米勒家盡親屬的本分。但波阿斯也明白地指出,還有一位比他更親的親屬,如果那位至近的親屬不願意盡本分,他就會承接這個責任。就這樣,波阿斯在翌日早晨開始積極辦理這件事。
的確,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常常都不是自己想要怎樣就怎樣,因為事情牽涉的層面實在太廣了,比如說法律規範、生活習慣、族群文化、傳統習俗…等。因此我們才會有一句俗話說:「緊事緩辦,緩事緊辦」。
按照當時的習俗,波阿斯來到城門口與那位親屬討論贖回以利米勒家那塊地的問題(城門口是古時審理案件的地方),當然,除了波阿斯和那位至近的親屬之外,他們還需要幾位見證人。於是,波阿斯從本城找了十位長老成為他們的見證人(得4:1-3)。[在《舊約》裏,以色列人的長老常被選來處理一些人際問題(申21:18-21;25:7-9)。後來在以色列的歷史裏,最少要有十位男人才可以在會堂敬拜,以及作為婚禮祝福的法定人數。]
波阿斯向那位至近的親屬指出,這次不只是要贖回以利米勒家的那塊地,還要盡另一個責任——娶摩押女子路得為妻,好使死人在產業上存留他的名。那位至近的親屬聽完之後就回答:「這樣我就不能贖了,恐怕於我的產業有礙,你可以贖我所當贖的,我不能贖了。」(得4:4-6)為了避免自己的產業被人分割,那位至近的親屬選擇「放棄」優先贖回以利米勒產業的權利,他同意讓波阿斯盡這個義務。
就這樣,波阿斯娶了路得為妻,與她同房,上帝使路得懷孕生了一個兒子,這孩子恢復了以利米勒家在以色列的名聲。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懷中,作他的養母。鄰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敬拜、僕人、服事)。的確,對拿俄米而言,她是應該為這個孩子的出生獻上對上帝的敬拜,因為上帝的大能作為總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
此外,俄備得的出生也是為了應驗上帝「拯救全人類」的計劃,這個計劃是透過俄備得的子孫來成全。先知 以賽亞就曾如此預言:「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尋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榮耀。」(賽11:1-2,10)
因此,《路得記》的作者最後以猶大的兒子——法勒斯的家譜做結束,是為了突顯這個家族是上帝最完美的計劃(法勒斯到大衛共十代,而「十」在《聖經》中象徵人的完全)。當以色列人不願意上帝成為他們的王時,上帝早已選立一位「合神心意」的王—大衛—成為以色列人的拯救者。但這並不是上帝最終的目的,因為上帝最終的心意是要透過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拯救全人類。
公義慈愛的君王降臨
這正是今天第二段經文中幾位東方博士(星象學家)所要闡明的信息:「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太2:2)為什麼東方博士要特別從遙遠的東方(指亞拉伯、巴比倫、波斯等地,較合理的解釋,應指古時對猶太人頗為友善的波斯)千里迢迢來到耶路撒冷呢?因為他們在觀察星象的過程之中有一個重大的發現——一位「猶太人的王」已經誕生了。
或許我們會感到納悶,一位「猶太人的王」之誕生與東方博士有什麼關係?的確,如果這位出生的王只是一位「專屬猶太人」的王,東方博士根本不用感到大驚小怪,因為這位王有可能又是羅馬皇帝為了管理某特定地區的另一顆棋子罷了,搞不好過沒多久羅馬皇帝又會找到另一位「更適合的王」取而代之。
但事實絕非如此,因為「這位王的降生」並不是為了成為一種「政治手段」,而是為了牧養上帝揀選的子民(以色列民,太2:6)。因此,我們不能只是將「猶太人的王」侷限在「成為猶太民族的王」這件事情上面,這裡提及的「猶太人」其實是指「所有歸屬上帝的百姓(被上帝揀選的人)」。因為主耶穌道成肉身的目的是為了透過祂的流血捨命來救贖世上所有人的靈魂。
我們可以從博士送的三件禮物明白主耶穌就是一位身分特殊(公義慈愛)的君王。按當時東方人的習俗,「黃金」是獻給君王的禮物;「乳香」是獻給祭司的禮物;「沒藥」是獻給垂死者的禮物[在聖經裏,「黃金」象徵神性的尊貴榮耀,「乳香」象徵復活的馨香,「沒藥」象徵受死的苦]。
我們知道,在特別的日子「送禮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送對禮物」,否則我們就變成「不受歡迎的人(顧人怨)」了。的確,用黃金和乳香當作禮物送給一位剛出生的君王還算「合情合理」;可是送「沒藥」給一位剛出生的君王(平民老百姓)是否太不禮貌了,這是否意謂著:「祝他早死早超生」?
由此可知,主耶穌的降生(道成肉身,亦即神降世成為人)不只是單純地成為一位「世界的君王(代表上帝公義的張顯—賞善罰惡)」,重新掌管世界,恢復上帝起初創造的秩序。最重要的是祂也要成為一位「代罪羔羊(代表上帝向世人施展的慈愛—除去罪孽)」,替我們這些罪人捨身受死,恢復我們與上主美好的關係。這是何等大的恩典啊!
結論
宋國有一農人,在鄉野耕作之時,得了一塊玉石。他將這塊玉石,恭恭敬敬地獻給當地的官長子罕。
子罕是一清官,為人廉潔,表示不予接受。農人覺得奇怪,便說:「這種玉石,人人喜愛,我也視為寶貝,所以纔敢將它獻上。」子罕卻回答說:「你以玉為寶;我以不貪為寶。如果你將玉給了我,雙方都失了寶。不如你不送,兩人都各自擁有自己的寶;豈不最好!」
此事引起宋國一些有智慧的長者評述,說道:「子罕並非不識甚麼是寶,乃是價值觀念不同罷了。如果你將一百兩金子與飯糰給一個孩子選擇,他一定要取那個飯糰。如果你將和氏之璧和一百兩金子送給一個鄉下人選擇,他一定要那一百兩金子,而不要和氏之璧。如果你將和氏之璧與道德給一個賢者選擇,那位賢者必會選擇道德…」。
各位親愛的兄姊,什麼東西是你生命中願意付上最昂貴的代價來珍惜(藏)的寶貝呢?是財富、地位、名聲,還是時間(青春)?我相信,我們願意這麼做是因為知道這些東西是充滿價值和意義的。只是,這些東西將來有一天都會逝去,那麼他們還能擁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呢?
的確,生命中有很多東西確實都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失去價值和意義,但是有一樣東西卻是永遠都不會失去其價值和意義—聖誕節的主角:主耶穌。
祂在兩千多年前某個夜晚(鬧熱滾滾),照著上帝的「應許」降生在那卑微又不起眼的馬槽裡了。祂是上帝為全人類預備、滿有公義慈愛的君王,祂來為賜給我們新的生命,祂來要恢復我們與上帝、與自己、與眾人、與受造物的關係。只要我們的內心願意為主耶穌預備一個位置,並且接受祂成為我們的救主,我們的生命就可以重新開始。誠如主耶穌所應許的說:「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