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充滿喜樂的信息(待降第三主日)

日期:2017/12/17
經文:路得記三章6-18節、路加福音二章8-14
【得三】6路得就下到場上,照他婆婆所吩咐他的而行。7波阿斯吃喝完了,心裡歡暢,就去睡在麥堆旁邊。路得便悄悄地來掀開他腳上的被,躺臥在那裡。8到了夜半,那人忽然驚醒,翻過身來,不料有女子躺在他的腳下。9他就說:你是誰?回答說: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用你的衣襟遮蓋我,因為你是我一個至近的親屬。10波阿斯說:女兒啊,願你蒙耶和華賜福。你末後的恩比先前更大;因為少年人無論貧富,你都沒有跟從。11女兒啊,現在不要懼怕,凡你所說的,我必照著行;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個賢德的女子。12我實在是你一個至近的親屬,只是還有一個人比我更近。13你今夜在這裡住宿,明早他若肯為你盡親屬的本分,就由他吧!倘若不肯,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為你盡了本分,你只管躺到天亮。14路得便在他腳下躺到天快亮,人彼此不能辨認的時候就起來了。波阿斯說:不可使人知道有女子到場上來;15又對路得說:打開你所披的外衣。他打開了,波阿斯就撮了六簸箕大麥,幫他扛在肩上,他便進城去了。16路得回到婆婆那裡,婆婆說:女兒啊,怎麼樣了?路得就將那人向他所行的述說了一遍,17又說:那人給了我六簸箕大麥,對我說:你不可空手回去見你的婆婆。18婆婆說:女兒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這事怎樣成就,因為那人今日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
【路二】8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9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10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11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12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13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14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引言
 不知各位兄姊在生活中曾聽過什麼令人感到振奮或是驚喜好消息?在之前的講道中曾和兄姊分享當我考取一所夜大時,心中真的感到無比地驚喜與訝異,那是翻轉我生命很重要的一場戰役恢復自信心)。另一件讓我感到振奮好消息,就是當我知道錄取台灣神學院教育碩士班的時候。
 我相信,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曾接收到許多大大小小好消息,我們也享受在這些好消息裡面的歡喜快樂。比如說:參加全校書法比賽第一名領到人生第一份薪資獲得全額公費留學獎學金升格當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兒子女兒要結婚了等。
 的確好消息不僅會令人感到歡欣,也會鼓舞我們的士氣好消息更能使一個喪失信心瀕臨絕望的人重新站立起來。誠如《箴言》二十五章25節所說:「有好消息從遠方來,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喝。」《以賽亞書》五十二章7節也說:「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神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
 今主日待降第三主日,讓我們繼續從《路得記》以及《福音書》中關於主耶穌降生的故事一同來思想宣佈、喜樂」的課題

路得的行動與波阿斯的回應
 在上週《路得記》的經文中我們得知,在上帝的靈感動帶領之下,路得恰巧」來到了以利米勒至親波阿斯大麥田拾取麥穗波阿斯知道後,特別吩咐路得不要往別人的田裡拾取麥穗,她可以安心地和其他的使女一同波阿斯的田裡工作(得2:1-3,8)。
\ 在上週的講道中我也一再提醒,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並沒有所謂的「恰巧」,而是都有上帝美好的安排和特別的心意。其實,希伯來文恰巧」這個字   (mih-reh'具有「機遇、命運」的意思。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機遇、命運」都掌握在上帝的手中,因為上帝是生命的主宰者。由此可知,路得選擇波阿斯的田裡工作波阿斯吩咐路得留在他的田裡拾取麥穗,難道不是上帝精心設計的劇本嗎?
\ 就這樣,路得回家之後,將當日所遇見的事情全部都告知婆婆拿俄米拿俄米聽完路得經歷之後,心裡明白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因為這位至親波阿斯將是改變她們婆媳目前貧窮生活關鍵人物。於是拿俄米路得繼續留在波阿斯田裡與他的使女一起工作,但事實上,拿俄米心裡已經有譜,並開始籌算將來的事了。
 的確,誠如一句俗話所說:「機會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很多時候並不是上帝不給我們機會,而是我們錯過了上帝給予的機會。在電影王牌天神2〉有一段上帝與女主角如此的對話
如果有希望自己可以有耐心,你認為上帝會直接賜予他耐心,還是給他一個培養耐心機會?如果有人希望自己更,你認為上帝會賜他勇敢,還是給他們鍛鍊膽機會?如果有人祈求家庭更親密,你認為上帝是扔點冒似溫純的感覺給他呢?還是一個和家人共度難關的機會?
 各位兄姊,當上帝將機會賜給我們之時,我們是否能像拿俄米一樣,把握住機會好使自己丈夫名份產業贖回可以恢復呢?
 因此,就在伯利恆大麥小麥收割完畢開始五穀場大麥時,某日,拿俄米路得說:「女兒啊,我不當為妳找個安身之處使妳享福嗎?」(得3:1)乍看之下似乎是拿俄米有意要幫路得找到一個好的歸宿免得她的青春完全在守寡這件事情上面耗盡實際上,是拿俄米有意要為自己的夫家留下子嗣免得承受無法傳宗接代羞辱
 拿俄米指示路得波阿斯不是我們的親族嗎?他今夜在場上簸大麥;你要沐浴抹膏,換上衣服,下到場上,卻不要使那人認出你來。你等他吃喝完了,到他睡的時候,你看準他睡的地方,就進去掀開他腳上的被,躺臥在那裡,他必告訴你所當做的事。」(得3:2-4)當夜,路得婆婆吩咐行了
 到了半夜波阿斯驚覺路得睡在自己的腳下路得勇敢地波阿斯提出他必須善盡一個至親的責任,好使以利米勒家的名可以在以色列繼續存留下去波阿斯知道路得是位賢德的女子,他願意以利米勒盡親屬的本分波阿斯明白地指出,還有一位比他更親的親屬,如果那位親屬不願意盡本分,他就會承接這個責任
 或許從世人的角度來思考拿俄米作法時,都會認為拿俄米是一個「心機很重」的人,因為她處處為自己設想。但誠如《箴言》十六章9節所說:「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我相信,這一切都是依照上帝所計劃巧妙在進行

充滿喜樂的信息
 的確,當我們翻開整本《聖經詳加閱讀時,或許會發現,在人類歷史中發生每一事件上帝都有參與其中。甚至我們也可以這麼說,上帝就是一切歷史事件編劇導演
 當然,有人會認為上帝是一位很差勁編劇導演,因為祂總是將苦難帶給全人類,祂更讓全世界的人都身處在悲慘的命運之中。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難道上帝真的「有意」要惡整我們這些按著祂的形像樣式創造的人類嗎?其實真相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3:23)。人類之所以會受苦,是因為罪(行事為人不能對中上帝的心意使我們與那位賞賜各樣福氣的上帝隔絕以致無法繼續領受起初應許的賜福。猶如連接水塔水籠頭水管阻塞斷裂了,因此水籠頭再也無法流出水來。
 然而,上帝並不是一位狠心的神,祂總是在我們徹底絕望不再想要自己做主之時,為我們開闢一條新的道路。誠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賽43:19)因此,當拿俄米知道上帝為以利米勒預備波阿斯這位至親時,她毫不猶豫把握住這個「充滿喜樂的信息」,並且「指導路得應該如何做才不致使機會逝去
 這正是今天第二段經文所要闡明的意涵天使伯利恆野地牧羊人顯現,並且說「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2:10-11)時就是上帝向世人宣佈祂將「主動賞賜一份大禮—「一位救主的降生」來轉換全人類的命運
 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可曾想過特別是已經渡過無數次聖誕節老信徒),為什麼天使伯利恆野地牧羊人報告這個「大喜的信息而不是伯利恆城內百姓或是有權貴的人宣佈呢?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牧羊人比其他的人更需要這個「大喜的信息」。[牧羊人在當時的社會中是非常卑賤的工作,他們沒有自己的財產(羊是別人的),沒有固定居住的地方(野地),他們渾身髒兮兮的又充滿異味,日復一日沒有生命目標地工作。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認為一碗滷肉飯哪一種人比較有益處大喜的信息?是剛剛從大飯店吃完喜宴的人,還是已經餓了三天三夜的人?答案其實很清楚,是後者。因為他才是真正需要填飽肚子的人。同樣的,對那些在黑暗絕望中生活已久的人心靈貧乏、被社會冷落或遺棄)而言,救主耶穌降生絕對是一個「關乎萬民的大喜信息」(耶穌的名字具有上帝拯救之意),這正意謂著他們的人生將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我們可以從後來牧羊人行動帶著看守的羊群前往伯利恆查看)得知,他們願意相信並且接受這個「用布包著,臥在馬槽裡」的救主已經降生了。因此,他們在回到野地之後,不再是用絕望無助毫無人生目標的態度看守羊群,因為他們的生命這個「充滿喜樂的信息翻轉了,他們就用頌讚榮耀歸給全能上帝(路2:20)。

結論
 美國某地有一精神病院,收容有一白髮蒼蒼瘋老人,在院中已經二十五年了。他自早到晚不分晝夜口裡不住的說一句話:「太遲了!太遲了!」有人到院內去參觀看見瘋老人,很覺奇怪調查訪問下,才知道這麼一回事
 二十五年前這人在火車站工作,管理車軌交岔口開路機。一天,他竟疏忽了他的工作,他遠離了他的崗位,到遠處折花,當他忙於採折時,忽然聽見火車隆隆的聲音,他知道誤了時間,即刻飛跑去開那開路機,但是太遲了,火車竟猛衝過去轟隆一聲出了軌車廂內的乘客無一生存
 這場大禍誰造成的呢?他因此憂愁自咎,以致精神錯亂成為一個瘋子。從那時起,二十五年之久,他口裡還在喊著:「太遲了!太遲了!
 各位親愛的兄姊,主耶穌降生這個關乎萬民的喜信,我們是否已經聽見了呢?如果聽見了,是否也願意打開心門來接受這份禮物)呢?或許有些人會覺得不需要這份禮物這份禮物與我無關正如剛才在講道中提到的,上帝已經將「機會賜給我們了,如果我們不願意好好把握,很可能就會從我們的手掌心溜走了。
 牧師不希望將來有一天那些已經聽見機會」卻沒有把握住機會」的人最後變成剛才故事中那位瘋老人一樣,口裡一直喊著太遲了!太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