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5/28
經文:約翰一書三章11-24節
11我們應當彼此相愛。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令。12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為什麼殺了他呢?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兄弟的行為是善的。13弟兄們,世人若恨你們,不要以為希奇。14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15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曉得凡殺人的,沒有永生存在他裡面。16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17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18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19從此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的,並且我們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穩。20我們的心若責備我們,神比我們的心大,一切事沒有不知道的。21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神坦然無懼了。22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他得著;因為我們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悅的事。23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24遵守神命令的,就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我們所以知道神住在我們裡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聖靈。
引言
「愛」向來就是基督信仰所提出的重要觀點,整本《聖經》裡面也不斷地訴說著「上帝愛世人」的重要啟示,從上帝的創造開始,一直到上帝的揀選,最後是上帝的救贖,這一切都是「上帝愛世人」的重要證據。
我們可以從《約翰福音》三章16節這段經文中清楚看見「上帝愛世人」的程度,經文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因為上帝對世人的愛,世人不再生活在罪惡之中,不再與上帝隔絕,而是重新與祂和好,享受祂為我們預備的一切福份。
知名的基督教文學家與神學家C. S. Lewis在其所著作「四種愛」一書中,特別將人類的愛加以歸類,並深入分析他們的本質。他把發生於父母與子女、人與鄰居、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稱為「親愛之情」。他指出,這是一種由熟悉感孕育出來的感情,也是各種愛中「最沒有歧視性的一種」;但這種愛並不全然是良性的,在人對它貪得無饜的時候尤其如此。
至於「情愛」,性與愛的複合體,則雖然可以點燃人無私的犧牲奉獻精神,但它同樣潛伏著可以叫人走向自毀的因子。「友愛」是各種人類愛中「最不動物性」、最超然絕俗的一種,儘管如此,友愛仍不免會挾帶著不良的副作用:它會唆使一群朋友走向孤芳自賞、目空一切。在上述的三種愛當中,我們發現,每一種愛都能為人帶來歡愉,但稍微不慎,恨就會接踵而至。
然而,在Lewis看來,親愛、友愛、情愛這三種人類的愛,如果少了第四種愛-「大愛」的扶持,將無法結出甜美的果實。儘管沒有一種人類的愛不潛伏著讓人走火入魔的危險,Lewis仍然不斷鼓勵我們吝於去愛,因為「除天堂外,能讓人完全不用冒愛之風險的所在,唯有地獄。」
基督信仰所要闡明的,正是Lewis所說的「大愛」,因為這個愛是超越親愛、友愛以及情愛,這個愛就是上帝對世人的愛,上帝也希望我們用如此的愛,去愛所有的人,好使上帝的愛可以從我們的身上被人看見。
真愛從神而來
我們要如何讓人看見我們身上有呈現「上帝的愛」呢?在上次的講道中有提到,真實的基督徒必須常常住在主裡面,將上帝的教訓存在心裡;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生命必須常常流露出上帝「愛」的樣式。什麼是「生命中流露出上帝愛的樣式」呢?就是「用上帝愛我們的方式,去愛我們四周圍的每一個人」,無論他是不是我們教會內的弟兄姊妹,是不是和我們相同的族群,是不是和我們同居住在同一個國家。這也是耶穌所說「要愛人如己」的重要命令。
在今天經文一開始,作者就清楚地告訴教會內所有弟兄姊妹說:「我們應當彼此相愛。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令。」(v.11)在《約翰壹書》二章7-11節中,作者特別提到他所教導的,不但是一條起初就領受的舊命令,也是一條新的命令;這命令就是「凡任何一位已經歸信耶穌基督的人,都必須落實『彼此相愛』的命令。」「彼此相愛」是耶穌基督出來傳福音的時候,教導門徒一定要確實遵行的道理,祂認為只有真正遵行這個道理的人才能證明他們就是耶穌基督的門徒。
作者接著就舉出實例來說明什麼是「彼此相愛」的道理。作者從《聖經》中一段最為大家所熟悉的事件-該隱殺死弟弟亞伯-說起,這是記載在《創世記》四章8節的殘殺事件,也是《聖經》中第一起謀殺案件。作者特別在這裡指出:該隱殺害弟弟亞伯的這種行為是「屬於邪惡者」。該隱會殺死弟弟亞伯是因為他邪惡,而弟弟亞伯正直。
「邪惡」與「正直」是相對的,邪惡就是偏離了上帝的教訓,正直就是捉住了中心目標,也就是上帝的旨意。因此,「正直」就是順著上帝的教訓行事。作者用這種方式來說明:在任何時代中,邪惡的人總是想盡辦法要攻擊正直的人。
因此,基督徒受到攻擊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要因為受到攻擊而灰心氣餒。就是因為正直才會受到攻擊,原因在於這個世界是邪惡的。作者提醒,作為一個敬虔的基督徒,被這個世界恨惡,是一定會遇到的事,因為基督徒的行為就是要朝著上帝的教訓走,而上帝的教訓就是愛,並且是要彼此相愛。但這個世界就是邪惡的,因此,如果基督徒受到如同亞伯被該隱謀殺的際遇,也不必驚奇,因為這事必然會發生。
信靠耶穌基督的人知道如何與兄弟姊妹彼此相愛,因為他們知道耶穌基督為了愛人類才來到世界上,同時也為了愛人類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正因為他們明白耶穌基督的愛,所以會曉得學習如何去愛別人。也就是說,一個心中「有愛心」的人,就是一個「出死入生」,擁有「永恆的生命」的人,他必然會遵行耶穌基督「愛」的教訓去行;相反的,一個心中「沒有愛心」的人,就是沒有認識耶穌基督,仍然在罪惡捆綁中的人,他們沒有永恆的生命。
這些沒有愛心的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恨惡」弟兄姊妹。作者指出,凡「恨惡」弟兄姊妹的人,就是與該隱一樣犯了殺人的罪,因為他們的內心是邪惡的,他們不認識上帝,不願順著上帝的命令,當然,他們也不會曉得耶穌基督「愛」的教訓。因此,他們最終的結果就是落入「死亡」的審判之中。
作者在第16節告訴我們耶穌基督愛的本質,就是為我們犧牲生命的愛。這樣的犧牲是心甘情願的,是不計任何代價的,因為這是為了顯明上帝真的愛世上所有的人。因此,耶穌基督勸勉我們也要「彼此相愛」,學習祂那種犧牲的愛,祂甚至說:「人為朋友犧牲自己的性命,人間的愛沒有比這更偉大的了。」(約15:13)
各位親愛的兄姊,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已經將上帝真實的愛顯明,我們也都因著這份愛可以再次成為上帝心愛的兒女,這是白白得來、不需要付上任何代價的恩典。當然,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並不能只是白白領受,或是獨自佔有這份恩典,最重要的是,要學習將恩典分享給所有的人。我們要如何分享上帝救贖的恩典呢?其實,就是落實耶穌基督起初的命令-確實「彼此相愛」。「彼此相愛」並不是只單愛那些我們喜愛的人,而是一種「跨越界線」、「跨越族群」、「跨越文化」、「跨越關係」的愛。我們可以從許多宣教師的生命當中看見這樣的愛。
我們要彼此相愛
或許,用嘴巴說「要彼此相愛」會比用行動做「要彼此相愛」來的容易,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善惡喜好,我們多少會有一些私心。對於那些與我們友好的人,我們總可以為他們掏心掏肺,全然付出我們的愛,可是,對於那些與我們有利害關係的人,或是我們不喜歡、看不順眼的人,我們總會心有不甘、有所保留,或是不願意對他們付出我們的愛。各位親愛的兄姊,這並不是真實愛的表現,也不是耶穌基督的教導,更不是一個自稱已經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應該有的態度。
在今天經文17、18節中,作者說:「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
使徒雅各也教導說:「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14-17)
的確,一個自稱是敬畏上帝的基督徒,他的信心和愛心不會只停留在言語和舌頭上面,而是可以真實地從他的言行舉止當中看見。將耶穌基督的愛落實在生活中,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的信仰見證。真實的信仰並不是虛偽的宗教行為,虛偽的宗教行為正足以說明信徒的內心是虛偽、不誠實的。真實的信仰是用實際的行動表示信仰的內涵;也就是說,當一個人信了耶穌基督之後,並沒有將耶穌基督的愛落實在家庭、教會以及社會生活之中,這樣的基督徒只能說是「口頭上、表面上」的基督徒,因為他的生命並沒有完全更新。
當我們都能夠完全落實耶穌基督的教導,學習祂的慈愛與憐憫時,我們才能稱為一個「真實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而這樣的人正是作者所說:「是屬真理的」(v.19a)。耶穌曾對彼拉多說:「…我的使命是為真理作證,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上。凡是屬於真理的人一定聽我的話。」(約18:37)基督徒就是屬於耶穌基督的人,而耶穌基督就是為真理作證的,因此,基督徒也是在為真理作證,是屬於真理的子民。
所以說,當我們都能夠持守真理、歸屬真理、委身真理,並且為真理作見證時,很自然的,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將來被上帝責備,或是被上帝審判,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上帝面前,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是上帝眼中良善又忠實的僕人。作者說:「上帝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他又說:「遵守上帝命令的,就住在上帝裡面;上帝也住在他裡面。我們所以知道上帝住在我們裡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聖靈。」(v.23-24)
各位親愛的兄姊,「要彼此相愛」是耶穌起初給我們的重要命令,要落實這項命令的關鍵乃在於「住在上帝裡面」。也就是說,我們實踐「彼此相愛」的命令,並不是為了「人」的緣故,而是為了「上帝」的緣故。上帝的愛是無私的、無界線的、是超越一切的愛,我們既然稱為祂的兒女,就必須學習、效法祂的愛,也就是用祂愛我們的方式去愛所有的人。
如果我們仍然選擇自己想愛的對象才願意去愛,那表示我們根本不在意上帝的命令,不認識所信的耶穌基督,沒有聖靈更新我們的生命,我們仍然是被罪惡黑暗捆綁的奴隸。
結論
傳說使徒約翰是一位很會講道的牧者,許多人都喜歡他的講道,也常常會邀請他去各地方教會講道。有一次,一間教會的長老邀請使徒約翰去他的教會講道,他希望透過使徒約翰的信息,可以幫助造就教會內的信徒。因此,這位長老便請使徒約翰可以用幾次系列性的主題來講道。
當使徒約翰第一週站上講台時,台下的信徒都非常專注在他的身上,預備聆聽他所要傳講的信息。只不過,使徒約翰只講了七個字:「你們要彼此相愛。」之後,他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這讓教會的長老與信徒都感到一陣錯愕,怎麼這位被人稱為「很會講道」的大師,今天只講了這一句話而已?長老沒有多問什麼,他認為使徒約翰在接下來的幾週內一定會有更精采的信息分享。
到了第二週,大家還是滿心期待著聽見使徒約翰的信息,可是,他還是只說了「你們要彼此相愛」這七個字之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這時,長老和信徒開始議論紛紛,他們覺得使徒約翰應該不是一個不認真準備講道的牧者,但是他為什麼接連兩週都只講一句話就結束了,這實在讓他們難以接受,他們認為第三週應該要開始傳講信息重點了吧!
到了第三週,大家仍然專注著使徒約翰,期待這週真的能夠聽見不一樣的信息。只不過,使徒約翰仍然讓所有人大失所望,因為他還是只說了「你們要彼此相愛」這七個字。教會的長老再也受不了了,於是他就去問使徒約翰:「為什麼你接連三週都只講『你們要彼此相愛』的信息,你難道不知道教會內的兄姊多麼渴望從你的話語中聽到更多的教導嗎?」
這時,使徒約翰對長老說:「不是我不願意為大家傳講更多的信息,而是我發現,當我第一週告訴大家要『彼此相愛』的信息後,教會內的兄姊並沒有真正落實這個教導。因此,我在第二週又繼續教導這個重要信息。只不過,大家似乎仍不了解『彼此相愛』的重要性,於是我又在第三週傳達這個耶穌重要的教導,為的就是希望每位兄姊都能從心裡面做到『彼此相愛』的功課。」
各位親愛的兄姊,你真的愛上帝嗎?你真的愛耶穌基督嗎?如果有,那麼,你有遵守「彼此相愛」的命令嗎?或許,這是一條「既簡單又明瞭」的命令,是我們在教會中從小就聽到大的教導,但是,到底我們有多少時間有確實做到呢?耶穌說:「假如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上帝又何必獎賞你們呢?就連稅棍也會這樣做!假如你們只向朋友打招呼,那又有什麼了不起呢?就連異教徒也會這樣做!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太5:46-48)求聖靈幫助我們,讓我們有勇氣、有智慧、有能力實踐「彼此相愛」的命令,耶穌如何愛我們,我們也必須如此彼此相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