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11/26
經文:路得記一章1-7節、馬太福音一章18-25節
【得一】1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2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裡。3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他兩個兒子。4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在那裡住了約有十年。5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6他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他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7於是他和兩個兒婦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要回猶大地去。
【太一】18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19他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的羞辱他,想要暗暗的把他休了。20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他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21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22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23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24約瑟醒了,起來,就遵著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25只是沒有和他同房,等他生了兒子,就給他起名叫耶穌。
引言
電影〈浩劫重生Cast Away〉是一部2000年二十世紀福斯影業與夢工廠發行、由勞勃•辛密克斯執導、湯姆•漢克主演的美國災難劇情片。內容是關於一個聯邦快遞公司員工查克在南太平洋上空遇難墜機流浪到荒島的故事,該故事與〈魯賓遜漂流記〉十分類似。
由於天氣原因飛機在南太平洋失事墜海,同機其他人員都遇了難,查克依靠救生氣囊幸運地活了下來,並漂移到了一個無人小島上。為了生存,他將公司所託運的幾個包裹全部打開,並利用其中的器材在小島上求生。一晃之間四年過去了,查克的生存技能亦變得十分老練,其鬍子也長的非常濃密。雖然他也曾想過上吊自殺,不過最終還是決定使用木頭建造一個木筏希望脫險逃離出去。
最後,查克乘坐木筏在海上漂流了數百里,終於被一艘路過的貨櫃貨輪所救而平安返回自己的老家。
各位親愛的兄姊,在我們生命的歷程中,有多少時候我們也像剛開始漂流到無人島的查克一樣,失去了繼續活下去的動力。我們該如何重新燃起新希望呢?的確,一個失去希望的人,他會永遠處在黑暗深谷中,但只要他願意轉換念頭,希望之光將為他再次點燃。
在待降節的前夕,讓我們透過《路得記》和《福音書》中關於耶穌基督降生的故事,一同來思想上帝對人類的奇妙計劃——〈絕鏡逢生~燃起新希望〉。
從絕境到絕望
今天所讀的這兩段經文,他們的背景分別是發生在以色列 士師秉政及羅馬帝國統治的時代。他們有什麼相關性呢?第一,百姓都受到外族的逼迫(前:迦南地原住民,後:羅馬帝國);第二,百姓都渴望得到自由、解放;第三,百姓都希望有一位公義的領袖統治他們。由此可知,當人民在極度不安、恐懼、害怕和無助時,他們會希望得到一股安定的力量使內心獲得平安。
可惜的是,世人總是用錯方式、抓錯對象,以為只要離開原來的環境,或是起來反抗強權者的統治,就可以尋找到一個獲得「自由、解放」的出口。直等到黔驢技窮之際才會想要尋找「正確的解決之道」。
《路得記》一開始的記載提到:「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v.1)。按猶太人傳統的思想,「災難」是上帝給予背叛者的懲罰。我們可以在《士師記》最後的記載中看見真相:「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這裡所謂的「沒有王」並不是真的沒有王(人所膏立的王),而是以色列人不願意上帝成為他們的王。因此,「國中遭遇饑荒」我們可以解讀為「因以色列人犯罪以致上帝讓迦南地遭遇饑荒」。
或許我們會這麼認為,既然走錯路,回頭不就好了;只要以色列人重新回轉歸向上帝,以上帝為他們唯一的王,並且遵行祂的誡命、律例,他們就可以再次領受上帝的賜福。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看見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以利米勒,帶著他的妻子(拿俄米)和兩個兒子(瑪倫、基連)卻是前往摩押地寄居,為的是希望獲得一線生機。這個決定似乎是選擇外邦人的神明,而不是回轉歸向上帝。
豈料,這趟異地之旅不但沒有讓以利米勒一家得到安定的生活,反倒是以利米勒連同他兩個兒子全喪命異鄉,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這事讓身為妻子的拿俄米徹底絕望。我們可以從她回到伯利恆後得知,她希望大家不要再叫她拿俄米(甜),而是叫她瑪拉(苦),因為全能者使她受了大苦,她滿滿的出去,卻空空的回來,上帝降災禍給她。或許拿俄米這時心裡正嘀咕著:「早知道會如此,就不要……」。
誠如台灣一句諺語所說:「千算萬算,毋值天一丿。」的確,很多時候當我們遭遇一些問題或困難時,總以為「自己的想法和決定」是最好的,而不願意先安靜心尋求上帝,等候上帝的聲音;最後我們就會「從絕境之地走向絕望之谷」。
等候上帝真的不是一件容易學習的功課,但只要我們願意用「信心」耐心尋求,我們一定可以看見上帝在我們生命中更好的安排。誠如先知以賽亞所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31)
還記得我在大學落榜之後,心裡非常沮喪,當然我知道,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才會讓自己走到這個地步(絕境)。那時我對父親說:「我準備要當兵去了!」父親問我:「不是還有夜大的考試嗎?怎麼不去試一試呢?」我回父親說:「反正又考不上,何必浪費報名費呢?」的確,當時的我對於有機會讀大學這件事可說是徹底地絕望,我不想要去面對第二次落榜時所帶來的悲慟和失落,我放棄了有可能透過「考夜大」而成為大學生的機會。
只是,我父親一直沒有放棄,每天不斷提醒我記得去報名夜大考試,但我都當作耳邊風。直到夜大報名的最後一天,父親再次鼓勵我趕快去報名,畢竟那也是一個機會,我才勉為其難地去完成報名手續,最後也完成夜大考試。正當我開始慢慢培養準備去當兵的心情時,夜大放榜了,我非常驚訝自己居然考上一所大學。
當我重新回顧人生那段最黑暗的時期時,才發現原來「上帝意念高過人的意念,上帝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賽55:9),原來我所認為的絕境,才是上帝開始動工的時刻。
絕境逢生~燃起新希望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上帝要讓我們遭遇如此大的絕境?為什麼上帝要讓我們承受如此大的痛苦?為什麼上帝不幫我們挪去一切的災難?」我只能說,我不是上帝,我無法回答這些問題。但使徒保羅曾給我們如此的勉勵:「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
的確,上帝所給的試煉都是我們可以承受、可以勝過的,目的是為了引導我們看見祂即將成就的大事,只要我們「耐心等候、持續信靠」,我相信,再黑的深夜總有看見黎明曙光之時。
因此,當猶太人(或者說是全世界的人)處在生命最絕望之時,上帝決定主動介入世界並且開始做工了。誠如先知以賽亞所說:「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賽7:14,太1:23)於是,上帝揀選了童女馬利亞,透過聖靈的大能使她懷孕生子,而這位被起名為耶穌(希臘字,希伯來字為約書亞)的孩子降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1:20-21)。
耶穌的降生是為了那些處在黑暗深處的猶太人帶來希望的曙光,因為他們期待已久、舊約先知所預言的那位彌賽亞終於來到了,他們不必再被外族(羅馬帝國)統治了,他們可以再次恢復大衛統治時的輝煌年代了。這也是為何每年待降節的第一主日我們會點燃代表「希望」的紫色蠟燭之原因。
只是,上帝似乎「不只是」要將這份禮物賜給猶太人而已,祂更是要將這份恩典賜給全世界的人,因為耶穌的降生是「關乎萬民的好消息」,祂是全人類的救主,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祂要使所有處在絕境之中的人,因為耶穌這盞「世界之光」重新點燃新希望。
因此,牧師希望弟兄姊妹在聖誕節的前夕(待降節)可以再次省思「我為什麼要過聖誕節?聖誕節對我而言有什麼特別的意義?聖誕節可以讓我學習什麼信仰功課?」我們可以利用待降節四個主日中的四個主題(點燃四根蠟燭的意義)幫助自己做信仰反思。如果聖誕節只是為了在教會內「吃喝玩樂、自得其樂」,那麼,這與那些不認識主耶穌降生意義,只是利用一個節日「吃喝玩樂」的非基督徒有什麼差別呢?
我們今天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和心思來設計、籌備聖誕節的禮拜和活動,絕對不是為了「自己玩自己的」,因為我們知道聖誕節最大的意義是為了「分享」而不是「獨享」。如果聖誕節只是基督徒「獨享」的節日,我們就是怠忽職守(失職),這就好像猶太人只是單純地將耶穌視為他們的彌賽亞、他們的君王一樣。
然而,耶穌的降生並不只是猶太人「獨享」的權利,耶穌拯救的對象也不只有猶太人;誠如今天讀的經文所說:「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裡所說的百姓不單單只指猶太人,而是上帝創造的每一個人。既然如此,基督徒就必須將聖誕節的主角—耶穌基督—「分享」出去,使世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因著耶穌「從絕境中走出來,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結論
拿破崙幼年時,有一次向他的叔叔談到自己將來的抱負。他的叔叔聽了,連連搖頭說:「夢想!夢想!全是夢想!」於是拿破崙就走到窗邊,指著天空說:「叔叔!你看到那顆星嗎?」這時正是中午,所以他的叔叔就茫然地回答說:「看不到,那哪有什麼星星?」可是拿破崙卻說:「我看到了!」這大概就是拿破崙心中的那顆希望,帶領著他,使他後來成為法國皇帝。
傳說,古代希臘馬其頓國的亞歷山大大帝,當他在征服波斯的前夕,將所有的金銀財寶都分給了他的大臣。大臣問:「我王將財寶全部分給我們,大王自己不是沒有了嗎?」亞歷山大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我唯一的財產就是希望。」就憑著他滿懷的希望和毅力,將波斯帝國一舉滅亡,建立一個雄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耶穌曾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常常都會互相提醒:現在是末世,是一個黑暗、邪惡勢力充斥的時代,因此,我們必須謹慎自守、儆醒禱告(彼前4:7b)。即便目前我們尚且看不到黎明的曙光,我們仍對上帝存著盼望,因為我們知道主的日子已近,祂要再次降臨並且統管這個世界。
當然,身為基督徒絕對不能只顧全自己是否得救,我們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向世人宣講這個「關乎萬民的好消息」,使那些處在黑暗絕境和罪惡中的人,因著接受主耶穌的救恩,生命可以再次燃起新的希望——與造物主、與自己、與世人、與受造物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