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照顧弱勢者的上帝(創25)

日期:2017/11/12
經文:創世記十六章1-16
1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給他生兒女。撒萊有一個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2撒萊對亞伯蘭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他得孩子。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3於是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將使女埃及人夏甲給了丈夫為妾;那時亞伯蘭在迦南已經住了十年。4亞伯蘭與夏甲同房,夏甲就懷了孕;他見自己有孕,就小看他的主母。5撒萊對亞伯蘭說:我因你受屈。我將我的使女放在你懷中,他見自己有了孕,就小看我。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6亞伯蘭對撒萊說:使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隨意待他。撒萊苦待他,他就從撒萊面前逃走了。7耶和華的使者在曠野書珥路上的水泉旁遇見他,8對他說:撒萊的使女夏甲,你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夏甲說:我從我的主母撒萊面前逃出來。9耶和華的使者對他說:你回到你主母那裡,服在他手下;10又說: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甚至不可勝數;11並說:你如今懷孕要生一個兒子,可以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因為耶和華聽見了你的苦情。12他為人必像野驢。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住在眾弟兄的東邊。13夏甲就稱那對他說話的耶和華為看顧人的神。因而說:在這裡我也看見那看顧我的嗎?14所以這井名叫庇耳拉海萊。這井正在加低斯和巴列中間。15後來夏甲給亞伯蘭生了一個兒子;亞伯蘭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16夏甲給亞伯蘭生以實瑪利的時候,亞伯蘭年八十六歲。

引言
 台灣有一句諺語說:「聽某嘴,大富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家裡有一位賢內助幫忙丈夫打理家庭時,一定可以使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大富大貴。就好像箴言三十一章10-12節所說:「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他的價值遠勝過珍珠。他丈夫心裡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也因此,當一個男孩子要老婆的時候,他的父母親一定會先了解準媳婦個性身家背景,為的就是要知道她是否可以成為丈夫的幫助
 在《金曲台語歌王劉福助1969年所寫的一首台語民謠歌曲《祖母的話》歌詞中,對台灣早期現代媳婦有著生動的描述早期媳婦似乎是抱著一種「認命」的態度嫁進夫家,因此無論遇到公婆合理不合理的對待,她們都只能忍氣吞聲默默承受。只是也有一些不願意屈服在「傳統權威」之下的媳婦,她們總是有自己的定見自己的做事方法,甚至還會公婆大小聲。因此,她們在家中反而變成坐威坐福的老佛爺丈夫公婆還得對她們百依百順
 的確,在這個凡事都講求「平等」的時代當中,無論是什麼樣的文化族群身份地位或是性別,我們都必須用「一致性」的態度來對待,絕對不能再有「看高無看低」或是「性別、種族歧視」的觀念,因為「上帝造人,生而平等」(威廉威伯福斯),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完成的目標

撒萊的「餿主意」
 在我們上讀的經文中得知,上帝在異象中亞伯蘭應許,他一定會有從自己所生後嗣,並且他的後裔也會像天上的星星那樣多。此外,上帝也透過「血盟」與亞伯蘭,應許要將迦南地賜給他的後裔亞伯蘭從心裡相信上帝所說的都要成就,上帝就認定他是一個義人信靠上帝的人)。
 隨著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亞伯蘭一家在迦南地生活轉眼間也已經過了十年之久(v.3b),可是,上帝所應許的後嗣到底在哪裡呢?這時,亞伯蘭撒萊或許也已經開始不耐煩了。既然撒萊一直無法為亞伯蘭生下兒女,她就自己打定主意亞伯蘭說:「上帝使我不能生育。請你跟我的女奴-夏甲同房吧!也許她能替我生一個兒子。
 這夏甲是一個埃及人v.1-2),她很有可能是當初法老賜給撒萊女奴(創12:16),當法老亞伯蘭全家趕離埃及時,她也一同被帶走,因為女奴也是財產之一。於是,亞伯蘭同意撒萊的話。撒萊就把夏甲交給亞伯蘭v.3a)。
 撒萊作法其實是當時可以接納的一個風俗,因為妻子責任就是要丈夫生養孩子,如果她不能生育,她就要藉著她的使女完成責任努西泥石版)。雖然從為人父母的角度來看,撒萊這種「求子心切」的心情是可以被理解的,畢竟她也希望自己可以亞伯蘭留後,最重要的是,她希望可以除去自己不能生育傳宗接代的羞辱當時的習俗)。只是,從上帝的角度來看,撒萊作法似乎完全否定上帝的應許,這真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呀!
 就這樣,亞伯蘭夏甲同房,而她也順利懷了孕v.4a)。正當一切都照著撒萊期望進行時,麻煩接踵而至。因為夏甲發現自己懷孕,她就開始驕傲起來,並且瞧不起自己的主母撒萊對她冷嘲熱諷或呼來喚去)。此時,撒萊幾乎可以說是更加地羞辱。於是,撒萊再也受不了了,她跑去對亞伯蘭埋怨說:「都是你不對,那丫頭才敢瞧不起我。我把她交給你;她知道自己有孕,就瞧不起我。願上帝在你我間主持公道。」(v.4b-5
 或許亞伯蘭心裡在想:「我實在有夠衰,當初決定將夏甲給我為妾不是妳的主意嗎?現在反倒怪起我來了!」為了安撫撒萊情緒亞伯蘭只好回答說:「好吧,她是妳的女奴,在妳手中,妳可以隨意待她!」於是撒萊虐待夏甲,她受不了逃回自己的家鄉埃及去了(v.6)。
 可憐的夏甲獨自一人逃到了書珥曠野巴勒斯坦南部,在往埃及的路上),她坐在路旁的一口井邊泣著。上帝看見夏甲苦情,便天使來到她的面前,對她說:「撒萊的女奴夏甲呀,妳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夏甲回答說:「我從女主人撒萊那裡逃出來。天使說:「妳要回到女主人那裡去,順從她。我要使妳的子孫眾多,沒有人能數算得出。妳將要生一個兒子;妳要給他取名以實瑪利上帝聽見),因為上帝聽到妳訴苦。妳兒子將像一頭野驢,處處敵對人;人也要敵對他。他要跟親族隔離,獨自生活。」(v.7-12
 上帝要夏甲回到撒萊的身邊繼續服侍她,畢竟身為女奴的責任就是要服從自己的主人。但上帝也應許她將會擁有眾多的子孫阿拉伯人的後裔),他們將過著無拘無束四處飄泊的生活,就好像野驢一樣不受到任何限制。也因此,他們常常會與人敵對衝突不斷。這也是為何今日的阿拉伯人猶太人,以及西方各國一直發生衝突的原因,上帝早已預言這樣的事情必然發生
 雖然未來的事情夏甲並不知情,但她卻因著天使的話語得到了安慰夏甲相信上帝必要看顧保守她和她的子孫,於是她稱那向她說話的上帝為「看顧的上帝」(v.13)。後來夏甲就為亞伯蘭生了一個兒子,當時亞伯蘭八十六歲亞伯蘭給他取名以實瑪利。或許夏甲有將遇見天使的事告訴亞伯蘭,他才會將孩子取這個名字
 此外,從這件事也可以幫助亞伯蘭明白,他們夫妻不應該夏甲懷孕時將她趕出去,更不應該利用她作為完成上帝應許賜下後裔的途徑。他們必須存單純的信心耐心等候上帝成就自己的應許,而不是急忙用人的方法來取代

照顧弱勢者的上帝
 各位親愛的兄姊,當夏甲被自己的主母撒萊苦待逃離之後,上帝聽見了她的苦情,就差派天使前去安慰她,使她心中的悲慟可以獲得安慰。因為上帝就是一位看顧人的上帝,祂必要使那些被社會遺忘的弱勢者獲得妥善的照顧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夠落實聖經中有關照顧弱勢者的教導呢?首先就是要學習耶穌對弱勢者(身心靈空虛的人)的敏感度。所謂「耶穌對弱勢者的敏感度」可以分成眼睛的敏感耳朵的敏感以及心靈的敏感三個層面。  
 當耶穌剛開始在加利利傳道時,祂走遍各城各鄉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眼睛的敏感)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心靈的敏感),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5-36)。
 耶穌耶利哥城的時候,瞎子巴底買因為知道耶穌到來,他大聲呼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耶穌聽見」(耳朵的敏感)後隨叫人帶他過來,並且醫治了他的眼瞎(可10:46-52)。基督徒必須學習耶穌對弱勢者的敏感度」才能擁有「屬靈的洞見」,向身旁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美國著名的佈道家慕迪Dwight Lyman Moody1837-1899),有一次被邀請到倫敦佈道會,有許多人在會中決志耶穌。很多牧師都覺得不舒服並且說:「為什麼要請一個美國來呢?慕迪的英文那麼破,用詞又那麼粗俗,隨便請一個牧師都比他還強過許多,為什麼要請這樣一個人呢?」可是,也有一些牧師很謙卑。他們決定去旅館請教慕迪,瞭解他為什麼能夠吸引成千上萬的人
 當他們拜訪慕迪時,就問他說:「請你告訴我們,為什麼你能夠叫那麼多的人信主?好嗎?慕迪打開旅館的窗戶,問這些牧師說:「請告訴我,你們在窗外看見什麼?」一個牧師說:「一座公園!」另一個牧師說:「是阿!除了公園,我還看見了一些小孩和老人。」幾個牧師在那裡討論來討論去,就很好奇的問慕迪說:「你到底要我們看什麼呢?請問,你又看到了什麼?」沒想到,這時候的慕迪不斷的流下眼淚來說:「我看見了成千上萬的倫敦市民,他們在黑暗中,正走進地獄。
 在《禮運大同篇》所提到的大同世界裡面,其中有一點提到「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意思就是說「大同世界必須全力關心社會中的弱勢族群,使他們都可以得到妥善的安置和照顧」。各位親愛的兄姊,你對弱勢者身心靈空虛的人)是否也有像耶穌慕迪一樣的敏感度呢?我們必須先有對弱勢者的敏感度,才能夠對這些弱勢者提供實質的幫助
 因此,照顧弱勢者所要學習的第二件事,就是不可推辭行善的力量原本上帝所創造的世界就是一個「完美無瑕」的伊甸園;可惜的是,自從「罪惡」進入人心之後,這個世界就變得雜亂無章毫無秩序可言,以致我們所處環境再也沒有公平正義喜樂平安真理慈愛
 上帝為了要在「混亂的世代」中建立起一套規則讓人類依從,祂曾透過摩西向全以色列會眾說:「你們居住之地常會有貧窮的同胞,所以我命令你們,必須向貧窮和有需要的同胞伸出援手。」(申15:11)《箴言》三章27節也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使徒雅各提醒所有的基督徒說:「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因此,只要在我們能力許可的範圍之內,就不可推辭行善的力量
 有兩個兄弟分別名叫「愛心」和「行動」,他們的父母經常教他們要行善。於是,他們經常走到街上,各自去找需要幫助的人。通常「愛心哥哥和「行動弟弟都會幫助相同的人,但是很奇怪,那些人送給兩兄弟的答謝禮物很不相同,「愛心哥哥只會收到小禮物,「行動弟弟就會收到大禮物
 「愛心哥哥很不開心,於是立即問父母何解?他們的父母就問他們究竟是怎樣幫助那些人。「愛心哥哥就說:「我會問候一下,表示關心,並鼓勵他們要有信心、且不要放棄。」「行動弟弟則說:「我會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忙那些有需要的人,例如:幫他們修理房子、教他們的小孩子讀書、幫婆婆賣藥和煲藥……
 他們的父母明白了,便對「愛心哥哥說:「實際的行動會比口頭的關心更能幫助別人,因為這真正解決了別人的需要,他們也體會到你所付出的愛心。」「愛心哥哥也明白了,於是他決定跟「行動弟弟合作一同身體力行的幫助人。各位親愛的兄姊,照顧弱勢者身心靈空虛的人)不能只靠口講,或者只做一些表面功夫,惟有將愛心付諸於行動,別人才能體會你對他的愛心

結論
 當上帝看見以色列人作惡犯罪邪惡敗壞時,曾透過先知以賽亞警告他們說:「你們要學習公道,伸張正義,幫助受壓迫的,保障孤兒,為寡婦辯護。」(賽1:17耶穌也曾勉勵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由此可知,上帝絕對是一位照顧弱勢者的神,祂希望我們可以竭盡所能,為那些社會弱勢者發聲,並且提供適時的援助,使他們都可以獲得妥善的照顧
 求聖靈幫助我們,學習耶穌對弱勢者的敏感度,擁有「屬靈的洞見」,向身旁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並且提供實質的幫助。此外,在我們能力許可的範圍之內,也不可推辭行善的力量。因為「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