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跟隨基督~要玩就要玩真的

日期:2018/01/07
經文:約翰福音六章24-26節、60-66
24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裡,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25既在海那邊找著了,就對他說:拉比,是幾時到這裡來的?26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
60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61耶穌心裡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嗎?62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他原來所在之處,怎麼樣呢?63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64只是你們中間有不信的人。耶穌從起頭就知道誰不信他,誰要賣他。65耶穌又說: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66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引言
 在講道的開始,牧師要問各位兄姊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信仰耶穌」是因為耶穌可以「賜我穿、賜我吃、賜我欠錢嘸免還賜我平安大富貴」?或者是聽別人說信仰耶穌其實也不錯所以就來信看看」?
 學家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們在豢養羊群柵欄出口處橫放一塊木板,然後驅趕羊群跑出柵欄,只要第一隻跳躍過這塊木板,接著第二隻第三隻第四隻就會一一跟著跳過了,即使把木板悄悄移走後面羊群還是會跟著前面的羊隻向上跳躍一下。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羊群效應」。
 其實這種「羊群效應」,在人群裡叫做「從眾效應」。所謂「從眾」,顧名思義,就是「跟隨著群眾做出相同的反應」。也就是說有人先那樣做那麼說不管對與錯,就有人跟著那麼做那麼說,跟著做或說的人愈來愈多,加上媒體推波助瀾,就形成了群眾運動,這就是台灣諺語所說的「西瓜偎大邊」,社會學家稱它為「社會傳染力」的效應
 的確社會上有許多的「流行」就是「羊群群眾)效應」的結果比如說排隊搶購哪一種商品吃哪一家餐廳攤販買哪一場演唱會的票積極投入某政黨的各種活動以及想盡辦法擠到人群中參加跨年晚會看煙火只是一味盲從趕流行、跟時尚」的過程中,究竟我們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我相信多數的人都像那第二隻第三隻第四隻一樣,莫名地跟著前面那隻動作
 同樣的,在宗教信仰上我們也會有類似這種「羊群群眾)效應」的現象,我們俗稱作「拿香隨拜」。不可否認的,許多人的宗教信仰都是跟隨開始跟著親人跟著父母跟著長輩跟著朋友,問題是,我們知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什麼?

耶穌迷的興起
 施洗約翰約但河耶穌施行洗禮並且聖靈引導到曠野受試探四十天之後,耶穌開始加利利地區公開傳道的工作。
 按《馬太福音》四章23-25節的記載,耶穌加利利會堂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祂的名聲傳遍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各樣疾病、疼痛的、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來耶穌面前耶穌治好了他們。當下,有許多人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
 這真的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耶穌原本只不過是一個默默無名的鄉下木匠,祂沒有名氣,也沒有跟過哪位名師,更沒有什麼顯赫的背景。可是祂如何能在短短的時間吸引許許多多的「耶穌」來跟隨祂呢?基本上,耶穌就像是一位剛從神學院畢業的「少年傳道仔」,乏人問津無人知曉
 從經文的描述,我們無法得知當時到底有多少人跟隨耶穌?但從「許多)」這個希臘字大概可以知道,跟隨耶穌的人數約近千人。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吸引力致使那麼多群眾願意從四面八方跟隨祂呢?從《馬可福音》一章22節的記載得知,是因為眾人耶穌教訓感到很希奇他的教訓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是因為耶穌擁有神蹟奇事的能力,所以才會有許多患有疑難雜症的人跟隨祂。由此可知,在這些願意跟隨耶穌的人之中,有些是希奇祂的教訓可能是知識份子),有些是為了解決身體上精神上病症;無論如何,他們都從耶穌的身上滿足自己的需求
 從今天經文《約翰福音》六章26節的內容,我們也可以知道,許多人跟隨耶穌目的,只是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耶穌說: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這段經文的背景是發生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這件神蹟告訴我們,當時耶穌五個大麥餅兩條小魚乾讓五千人吃飽按當時計算人數的傳統,這五千人都是男人,並不包含婦女和小孩)。
 其實在當時羅馬政府統治巴勒斯坦地區,有許多貧窮的人,他們不但居無定所更是無法填飽肚子。因此,當他們發現耶穌竟然可以透過五餅二魚」的神蹟解決他們沒食物吃問題,他們很自然地就將耶穌視為肚腹的救世主」,只要跟著祂三餐不用再挨餓了。
 只是,耶穌神蹟目的,並不是希望群眾只看見可以滿足自己需求東西耶穌更期待是他們可以明白神蹟的背後若不是有一位全能者憐憫幫助,他們根本無法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更無法得到身心靈的滿足。因此,耶穌才會用很長的一篇講道提醒所有的跟隨者要追尋那可以賜給人生命糧食不要徒勞在那些只能滿足肉體需要糧食
 可惜的是,耶穌餵養講道不能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難怪有人在聽完之後回答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現中修這教導太難了,誰聽得進去呢?」或許我們要問:「耶穌的道理真的那麼困難聽懂嗎?還是真正的問題是出在聽者的身上。」就好像在每個主日當兄姊聽完牧師講道之後都會說:「牧師,你今天講的內容太深了,我很難明白噎!
 誠如耶穌所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又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5:6,8)很多時候並不是牧師講的道太深了,而是我們什麼「心態」來領受上帝的話語

跟隨基督~要玩就要玩真的
 各位親愛的兄姊,讓我們再回到講道一開始牧師問的問題:「你為什麼要信仰耶穌」或者說:「你為什麼要跟隨耶穌」就好像市面上手機的品牌那麼多款,為什麼你偏偏就是要買I-phoneSony或是Samsung我想,我們多數人的答案一定是:「因為這款手機有什麼我喜歡或我需要的功能。
 同樣的,當我們決定跟隨耶穌基督的時候,如果我們對祂的「身分」和「教導毫無概念,那麼,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在信仰什麼呢?不過是一種「羊群群眾)效應」罷了。我相信,我們絕對不會感冒的時候去買Wakamoto來吃吧!
 這半年來,師母為了學青團契契友打成一片知道他們談話的內容,她也一頭栽進傳說傳說對決的手遊」的世界之中常常看她沒事就在練功熟悉遊戲中每個角色強項功能,如此一來,她就可以在平時和契友聊天時知道如何和他們對話。她常常問我要不要也下載這個遊戲來玩,這樣就可以知道年輕人在想什麼,我總是會說「我事情很多」來推託她的邀請
 主耶穌曾說:「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太22:14)為什麼主耶穌會這麼說呢?或許我們都知道答案,因為很多人跟隨耶穌目的,只是為了要滿足自己某部分物質上的需求。但重點是,這些需求會不會因為時間的改變,就不再成為我們的需求,因此,我們又轉去跟隨其他可以滿足需求人事物
 一則故事或許大家有點熟悉故事改寫神學家 希爾多利威德Theodore Wedel)所說的一個比喻是我在2013年七月第一主日7/7講道時曾分享過的。今天,我要再一次用這則故事與大家分享
 在某個船舶往來頻繁的沿岸,由於暗礁眾多,許多船舶經過這個海域的時候都發生了船難,許多人都因為船難喪失了生命。當地有幾位滿懷熱忱救生員,有鑑於這樣的悲劇一再的發生,於是在海邊搭了一間茅草屋,又向村民募款,買了一艘二手的小船,成立了海難救生站。幾位熱忱救生員持續地守望海面,日夜出海搜救落海的人
 時間久了,這間簡陋海難救生站漸漸的有了名氣,來自各界的捐款與資源也越來越多,於是,他們購置了幾艘新船培訓了一些救生員,這座小小的海難救生站成長了。
 後來,由於資金的來源充裕,又有些工作人員不滿救生站過於簡陋設備不足,所以他們決定擴建救生站,也添購一些新的設備。隨著新的建築物落成,相關的設備越來越齊全救生站組織越來越具規模,為了便於管理與經營,他們訂立了組織章程成立了理事會,也開始向外招募會員。這座海難救生站慢慢成為會員聚集交誼的地方,就像是一個救生員俱樂部。到了這個時候,真正關心海上救難工作的人已經不多了。
 漸漸的,那些會員不再輪流到海邊守望,相反的,他們比較喜歡窩在俱樂部裡,喝東西吹冷氣聊天等等。因此,俱樂部出資聘僱了幾位救生員執行救難的工作。不久,一艘大船在岸邊失事受聘僱救生員把一批落海受傷的人帶進救生站,這座新且漂亮俱樂部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於是救生站管理單位立即請人俱樂部外面搭了棚子,用以安置那些被救起的人,他們禁止救生員再把人搬進俱樂部,因為他們俱樂部裡的高級木質地板弄得髒亂不堪
 在隨後召開的會議中,俱樂部會員意見分歧大多數會員提議終止救生的工作,理由是它阻礙俱樂部的正常社交活動。但是有些會員堅持救生的工作,因為那是救生站之所以創立的初衷。不過最後投票的結果,支持繼續救生工作的提議否決掉了。那些堅持救難理念的人,最後選擇離開,在俱樂部附近,又開始新的海難救生站
 過了一些年日,救生站淪為俱樂部,然後,新的救生站又成立。如今,到這個海域走走,可發現好幾個高級俱樂部沿岸邊設立;該海域還是常發生海難,只是大部分人都淹死了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讓我第三次問同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信仰(跟隨耶穌」(因為很重要,所以要問三次)?「你知道信仰(跟隨耶穌要付上什麼代價嗎」?
 如果我們信仰跟隨耶穌仍只是停留在「賜我穿、賜我吃、賜我欠錢嘸免還賜我平安大富貴」,或是「信仰耶穌其實也不錯所以就來信看看」的階段,我要很明白地告訴你們:「你們一定會很失望的。」因為有一天你們也會今天經文中那些跟隨耶穌的人一樣如此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這個信仰太多要求了,實在信不下去
 主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9:23耶穌沒有說過跟隨(信仰)祂」是一件輕鬆的事,但祂卻曾經應許:「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8-30
 雖然跟隨耶穌確實不容易,因為我們生命中有許多東西是需要割捨的,就好像進行外科手術一樣;但這一切割捨)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們捨去的東西,主耶穌會用自己的生命將之補足。因此,我們的生命將不再缺乏。當知道相信主耶穌的對所有跟隨祂的人應許說:「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
 各位親愛的兄姊,讓我們一起在「跟隨信仰耶穌基督」的這件事上學習——要玩就要玩真的——認真領受主耶穌的呼召認真接受主耶穌的裝備認真為主耶穌作美好的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