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 星期五

回家(父親節)

日期:2018/08/05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
11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12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13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14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15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16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17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18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9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20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21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22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23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24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25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26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27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28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29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30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31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32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引言
 俗話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在這個忙碌的世代中,我們都需要好好的休息。只是,什麼樣的休息才算是「真正的休息」呢?
 有些人會利用週休二日放長假的時候,與家人前往風景區露營遊玩;有些人則是去吃一頓大餐犒賞工作的辛勞;有些人則是選擇在家裡睡覺,畢竟休假期間到處都充滿人潮,與其出門與大家擁擠,不如在家裡好好休息。的確,若是休假之後反而使身體更累更疲憊,那根本不是休假,而是精神折磨。無怪乎會有「週一症候群這個詞出現。
 基督徒也需要讓身心靈獲得完全休息的機會,才不會造成信仰倦怠感」的情況發生。我常聽一些教會長執同工發牢騷說,禮拜天根本就不是安息日過多的服事會議讓他們無法專心參加禮拜。他們覺得禮拜天比週間上班日還累,因此,每到禮拜天晚上他們都很想要隔天禮拜一請假,因為他們的身心靈真的非常疲憊
 詩人曾經告訴我們:「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46:10a)這裡的「休息」在原文有「靜下來,不要吵」的意思,詩人提醒我們要「完全停止」一切的忙碌的行為人的計劃),才能全心信靠完全認識)上帝。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是否渴望享受完全的休息呢?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回家〉這個題目一起來思想這個問題

小兒子的離家與反悔
 今天讀的這段經文,故事是在描寫有一位富有的人,某天小兒子向他要求分家產。基本上,小兒子的這個舉動相當不孝行為,因為在猶太人社會觀念中,除非父親已經死了,否則他的子女絕對不可以要求分家產。因此,小兒子父親要求,似乎是在咒詛自己的父親趕快死,如此一來,他才能夠趕快分到家產
 或許,這個父親在面對小兒子大逆不道要求,他可以很不客氣地賞他兩個耳光,然後將他趕出家門,讓他一毛錢也拿不到。只是,這個父親並沒有這樣做,他順著小兒子要求,將他應得的家產分給他。小兒子拿到家產後的不久,也整理好行李往遠方去了;他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貲財。過沒多久,他就父親所分給他的家產全部花光了(v.11-13)。
 就這樣,小兒子從原本擁有非常多的家產,最後花得連一毛也沒有。不巧的是,他又遇到當地的大饑荒,讓他想要找一份工作維持生活的機會沒有,正如俗話所說的「屋漏偏逢連夜雨」呀!最後,他真的沒有辦法了,只好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就打發到田裡去放v.14-15)。
 各位親愛的兄姊,原本小兒子在自己的家鄉一定是個相當有地位的人,街坊鄰居也一定非常敬重他;而他在家裡不需要做什麼家事每天都可以吃香喝辣穿著高級的名牌服飾身旁也一定會有許多僕人在服事他;他可說是過著無憂無慮少爺生活啊!只是,這一切都在他離開家鄉之後變了樣。他現在只能夠窩在泥濘惡臭,又充髒兮兮豬群當中,成天打滾更可悲的是,他居然必須搶食物吃v.16)。
 就在這個時候,小兒子突然醒悟過來,他告訴自己說:「父親那裡有許多雇工,他們糧食充足有餘,我反倒在這裡餓死嗎?」的確,如果小兒子當初沒有父親要求分家產,他現在仍然住在家裡享受一切,而不至於像現在那麼淒慘落魄。於是,他立即起身回到父親那裡,他不敢奢望父親可以再次接受他,畢竟他先前是如此的不孝悖逆。他只期望父親將他當作一個雇工罷了!
 當小兒子離家還很遠的地方時,他的父親望見了他,就充滿愛憐奔向前去緊抱著他,並且不停的親吻小兒子父親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只是父親似乎不在意小兒子所說的一切,他立即吩咐僕人最好的衣服戒子還有鞋子小兒子穿戴。他也指示僕人殺一頭小肥,好設宴慶祝這個死而復活失而復得小兒子v.17-24)。
 這時,大兒子從田裡工作回來,他從遠方就聽見音樂跳舞聲音。於是,他便叫一個僕人過來問他怎麼一回事。僕人就對他說:「因為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看見他無災無病地回來,就為他殺小肥牛大大地慶祝。大兒子聽了非常生氣不肯進去父親出來勸他。他卻對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像奴隸一樣為你工作,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給過我什麼呢?連一頭小山羊讓我跟朋友們熱鬧一番都沒有!但你這個兒子,他把你的財產都花在娼妓身上,現在回來,你就為他宰了小肥牛」(v.25-30
 對大兒子不滿父親很能夠體會,畢竟他真的是一個相當忠心兒子,他一直留在父親的身邊努力工作,使父親的家可以得到很好的管理。只不過,父親希望大兒子看到的,不只是忠心工作所領受到的誇讚。更重要的是,學習接納曾經誤入歧途小兒子,因為無論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都是父親親生骨肉,都是父親疼惜的;父親不會因為大兒子比較忠心愛他比較多小兒子曾經忤逆愛他比較少父親眼中,他們都是不可取代的心肝寶貝

回家
 各位親愛的兄姊,〈浪子回頭〉的故事不只是在告訴我們小兒子回家」的事件,它也是在告訴我們大兒子回家」的事件。因為小兒子大兒子兩個人都忽略了自己是家庭成員一部份,他們都需要重新認識家庭」的意義
 首先我們就來看看離家出走前的小兒子,他那時可以說是一個完全沒有家庭觀念」的人,他不認為自己需要為家庭負什麼責任,因為他只是家庭當作是一個予取予求的地方
 我們常會說,教會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這個大家庭裡面的一份子,我們在這個大家庭裡面都是弟兄姊妹。只是有時我們會發現有些人教會裡面的態度就像小兒子一樣,對於自己的家庭毫無責任可言。這些人只希望教會享受一切,卻不願意教會付出一點心力
 當教會需要推展事工時,他們總是避得遠遠的,好像這些事與他們無關。他們只渴望從上帝那裡得到更多的恩惠賜福,卻不願意撥出時間親近祂服事祂。也因此,我們會發現,有些弟兄姊妹只會出一張嘴意見一堆不曾看見做事;或是只會出現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如有飯吃有禮物拿的時候。這些人就像小兒子一樣,只曉得向父親要求分家產,卻完全不願意為家庭付出
 接下來我們要看的是決定回家前的小兒子。當小兒子用盡所有的家產,並且走頭無路的時候,他回想起自己豈不是財主兒子嗎?他的家豈不是有許多的財富奴僕食物嗎?但他現在卻必須過著為人養,甚至搶食物的生活,這實在與他原本的身份差很大」呀!
 因此,小兒子決定要回家;只不過,小兒子回家的目的,並不是想要重新擁有財主兒子身份,他知道自己得罪了天,也得罪了自己的父親,所以他不配成為財主兒子,他只期待成為父親家裡的一個奴僕罷了!
 各位親愛的兄姊,有時候我們就像這位決定回家小兒子一樣,明明知道自己本來的身份上帝的兒女,可是卻認為自己不配擁有這樣的身份認為自己是沒有資格被上帝疼愛的人。因此,我們永遠只能擁有奴僕」的身份,而不能擁有兒子」的身份,這真的是相當悲哀的一件事。
 保羅曾經告訴我們:「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無論我們從前是如何忤逆上帝離棄上帝,只要我們願意基督認罪悔改,祂都要再次接納我們,使我們可以恢復兒子」的身份重新回到上帝的家中
 最後,我們要看的是在家中服事的大兒子。從故事的一開始,我們並沒有看到耶穌大兒子介紹;從經文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大兒子是一個認真工作的人,他不像小兒子那樣悖逆不孝。從大兒子後來的談話中我們也可以知道,他是一個非常聽話小孩,他從來沒有違背父親命令。或許我們會認為,大兒子是個盡忠執守好管家,他父親眼中是個無可指責的人。
 只不過,大兒子也和小兒子犯了同樣的毛病,就是對自己身份錯誤的認知。雖然大兒子一直待在家裡與父親同住,但是他的生活不感到快樂,因為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父親做事的奴僕」,而不是享受父親所有產業的兒子」。
 或許我們也常會發現自己在教會服事的態度也和大兒子一樣,只是將自己視為奴僕」,因此,我們常常會用比較的心態批評別人:「為什麼某某人都沒有參與服事?為什麼某某人只有做那些服事?」我們是否曾注意到,一旦我們不是甘心樂意的態度服事不是為了要享受服事上帝所帶來的甘甜滋味時,我們的服事就會變質,我們的服事就會與別人產生衝突嫉妒比較紛爭
 為什麼大兒子不能因為自己的弟弟死而復活失而復得,而父親一同感到快樂?因為他只看到自己為父親做得要死要活,卻得不到一點好處;但是弟弟從外面放蕩回來之後,父親居然為他擺設宴席大為慶祝大兒子實在是忘了小兒子也是父親親生骨肉,他忘了小兒子自己的親弟弟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在奔走上帝國這條道路上,我們有可能是離家出走前的小兒子,只希望從家中得到好處,卻不願意對家庭付出應有的責任;我們也有可能是決定回家前的小兒子,雖然知道自己是上帝的兒女,卻不敢大瞻領受祂的慈愛憐憫;我們更有可能在家中服事的大兒子,總喜歡和別人比較服事的多寡,卻忘記服事的目的為了上帝,而不是為了人
 我相信,這三種都不是上帝所喜歡的樣式,因為他們所代表的正是對上帝的背逆對上帝的不認識。唯有真正在上帝家中」的人,才能夠真正明白上帝的心意
 因此,成為上帝兒女的我們都必須回家」。「回家」所代表的意涵,就是重新在上帝裡面享受安息。「在上帝裡面的安息」就是更加親近上帝更加認識上帝,以及更加體貼上帝誠如先知以賽亞如此宣告說:「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30:15
 我們每一位稱為上帝兒女的人(無論我們是傳道人長執、同工,或是弟兄姊妹),都需要在上帝裡面享受安息」。我們可以從「在上帝裡面享受安息」經驗到,自己對家庭教會工作,以及社會責任。我們千萬不要以為生命中所領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在上帝裡面享受安息」得知,我們是上帝國裡面的王子公主,而不是僕人或是奴隸。我們不需要和別人比較服事的多寡,也不要將服事當作是一件苦差事。我們當曉得,可以有機會參與教會內的各種服事,實在是上帝特別的恩典賜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