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7/29
經文:以弗所書四章1-16節
1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2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3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4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5一主,一信,一洗,6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7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8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9(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嗎?10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11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12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13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14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15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16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引言
大學時因擔任教會少年團契的輔導,常常會帶著一些喜歡打籃球的契友在主日下午到教會旁邊士林國中的籃球場打球。由於學校是對外開放的,來打球的人也龍蛇混雜,學生、軍人或是上班族等都會遇到。
打過籃球的人都知道,打球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肢體碰撞的情形發生,有時因碰撞過於猛烈,雙方就會愈打愈火爆,這時口出「三字經」在所難免,更甚者則以拳腳相向。還好,在我們打球的過程中從未出現這種不愉快的場面。
有一次,我帶教會青少年打籃球在中場休息的過程中,一位他隊的年輕人過來問我說:「你們是基督徒嗎?」我回答:「是呀!」他說:「看得出來!」我問:「怎麼說呢?」他回答:「從你們打球的對話和肢體動作就知道你們與其他人不太一樣!」這次的對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於是在隔週團契聚會時,我就與教會的青少年分享這件事,我告訴他們:「我以你們為榮,因為你們正是一群見證主名的基督徒。」
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是否是一群見證主名的基督徒,我們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是否可以讓人看見耶穌基督呢?
基督信仰群體的特質
在上次講道中有和兄姊分享「教會」這個字的意思:「被上帝呼召出來的一群人(原本是『叫出來』的意思)」,這群人就是信靠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在基督裡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在今天讀的經文4-6節的內容,就是我們「被上帝呼召」的特質(證據):「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
每位基督徒都是連結於「以基督為頭」的身體上面,並且藉著聖靈的工作使我們成就同一個指望-成為榮耀的身體。誠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所說:「…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正因為教會(基督的身體)有每位基督徒全心全力的參與,並且同心合意、不分彼此的建造,我們才能成就聖靈的心意-福音透過教會的見證使人人都可以領受。
此外,我們的信仰根基是來自於同一位救主-耶穌基督,除祂以外,別無拯救。近年來,出現了一些類似基督教(或異端),雖然他們也講耶穌基督,也讀《聖經》,但他們卻推崇另一位救主(或基督),信徒必須藉著這位新的救主才能進入永恆的國度。各位兄姊,千萬不要被騙了,因為他們正是保羅所說「化妝作光明的天使」的撒但(林後11:14),如果我們不知如何分辨,很容易就會被誘惑而迷失真道。其實要分辨異端並不難:「耶穌以外多一尊」,依此原則即可。
接著保羅也提醒我們,基督徒只相信同一個信仰內容──相信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們因為這個信心的行動而與主耶穌連結。我們也都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接受洗禮,歸入基督,成為教會的肢體。這個洗禮的重點不在於用什麼儀式或是動作,而是受洗者願意在上帝和眾人面前認罪悔改,接受主耶穌的救恩,將生命的主權交給祂,並決志從此活出基督所賜新生命的樣式。
我常會詢問一些已經出入教會許久的慕道友:「什麼時候要受洗?」有些人會回答:「牧師,我的心還沒有預備好!」有些則是回答:「我爸爸媽媽還在,等他們走了,我就會來受洗!」更有些會如此回答:「為什麼一定要受洗?《聖經》不是說『只要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嗎(羅10:10)?」
其實牧師並不是因為承受了什麼業績壓力才會一直詢問還未洗禮的人能趕快洗禮,而是希望大家「要信耶穌就要認真的信、徹底的信,要玩就要玩真的」,而不是三心二意、舉棋不定,或只是將教會當作是一個交朋友、吃喝玩樂的地方。信仰主耶穌是一個決定,一個關乎未來靈魂歸屬的決定。我們能確定下一分、下一秒還有機會做這個決定嗎?
最後,保羅為教會的特質做了一個總結──這一主、一信、一洗的信仰內涵,都是這一位上帝「精心安排」的結果。誠如他在《以弗所書》一章4-6節所說:「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
由此基督徒可以確認一件事,上帝拯救人類的工作是祂精心策劃的,因為祂就是那位「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的全能創造者,受造物都在祂的攝理之下得以重新恢復和好的關係(人神、人己、人人、人與萬物)。教會──被上帝呼召出來的人──就是向世人見證我們不再被罪捆綁、與上帝恢復和好關係的信仰群體,透過我們「合而為一」的生命,上帝國的雛形慢慢地被建造起來。
教會~見證主名的信仰團體
既然教會是一個「見證主名」的信仰團體,那麼我們該拿什麼來向世人見證這個信仰團體的與眾不同呢?
首先就是要用生命敬拜獨一真神。大部分的基督徒知道或了解的敬拜,通常是「狹義的敬拜」──每主日來到禮拜堂參加主日禮拜,並在禮拜中吟詩、祈禱、讀經、聽道、奉獻…等,然後禮拜結束後也什麼都不記得了。「真實的敬拜(廣義的敬拜)」其實是指向生命(全人)的敬拜,誠如耶穌所說「心靈和誠實」的敬拜;這也是保羅所說「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羅12:1)的敬拜。
或許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基督徒只有在禮拜天才敬拜上帝,或者說只有禮拜天十點到十二點(主日禮拜的時間)才敬拜上帝,其他的時間仍然過著以自己為主體的生活。簡單來說,這樣的人不能稱為基督徒,只能稱為禮拜徒;真正的基督徒是每天都用生命敬拜獨一真神。
韓戰期間,美國大兵在前線作戰,冰天雪地,槍林彈雨。葛理翰去前線勞軍佈道。他說,在前方沒有一個人不信神;因在戰場上,人人自危,朝不保夕,都需要神的保護。有一美國兵,輪到他休假,從韓國飛到日本渡假,上了飛機,又耽心飛機失事,一路禱告主耶穌保護他。到了羽田機場,坐計程車去銀座,路上交通不一定安全,所以他仍然求主耶穌保護。
下了車,到了酒吧間,自己要進去,但主耶穌呢?他就說:「主耶穌阿!對不起,我不能把你帶進去,只好委曲你在外面等我。」他就進去喝酒狂歡。第二天,糊裏糊塗出來,又說:「主耶穌,走罷!我們上車。」他這樣作,是利用主耶穌,危險患難的時候需要祂來保護,放縱情慾的時候把祂丟在一邊。
各位親愛的兄姊,我們不能只是在需要上帝時才呼求祂,不需要時就將祂暫時擱置一旁,這樣的信仰與一般民間宗教有什麼不同呢?不過是將上帝當作僕人來使喚罷了。基督徒必須建立「用生命敬拜上帝」的生活,如此才能向世人見證這個信仰團體的與眾不同。
第二、要建立以基督的愛為本的團契生活。我們常常會向未信主的親友介紹教會是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大家不分彼此,以「基督的愛」互相款待(因為我們首先經歷了這份愛),在這裡我們可以共同經驗「在地如在天(上帝國)」的生活。其實,這並不是一種超脫現實的烏托邦或理想國的想法,只要我們願意學習建立「以基督的愛」互相款待的信仰團體,必然能夠看見上帝國在我們當中實現。
當然,要實現「以基督的愛為本的團契生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必須付出代價的。我們都知道,人與人的相處並不容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經歷和社會地位,因此,在團體中難免會有一些磨擦、爭執和意見不合的情況。雖然教會也是由人組成的團體,但教會團體與社會團體不同之處,乃在於教會團體有「基督的愛」在其中運行。
在今天經文中,保羅特別提醒教會團體:「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v.1-3)。只要我們願意同心建立「以基督的愛為本」的團契生活,必然能夠向世人見證這個信仰團體是與眾不同的。
第三、要對傳福音充滿熱忱。主耶穌在升天前曾吩咐門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這是每位基督徒都熟知的大使命。可惜的是,今日在長老教會中真正願意對傳福音充滿熱忱的人並不多,特別是那些已經是好幾代的信徒。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原因很簡單:(1)他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接受這個信仰;(2)他們根本不認識福音的內容為何?
的確,若是牧師現在要請兄姊起來分享「什麼是福音」,又「福音有什麼內涵」時,有人敢勇敢地站起來分享嗎?或許這時大家都會將眼睛投注在神學生、長老或執事的身上吧!事實上,教會提供了很多幫助我們更加認識福音的方法,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善用之,比如說成人主日學、查經班、基要真理課程…等。我們教會今年起主日講道的內容是以基要真理為中心,不知各位兄姊記得多少?
在今天經文中,保羅特別提到教會中一些重要的職分──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這些人在教會中的功能是為了幫助信徒的靈命更加成熟、進步(建立基督的身體)。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v.11-13)。只有當我們熟悉福音的內容,才會對傳福音充滿熱忱,以此向世人見證這個信仰團體是與眾不同的。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你們認為關渡教會在埔頂地區是一個見證主名的信仰團體嗎?我們有什麼特質是可以向世人見證我們是與眾不同的呢?我相信,我們都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認識福音、得著救恩,但問題是,他們不會平白無故就自己來到教會,而是需要我們主動、積極去邀請,這些還未信主的親友、鄰居才有機會接觸福音。
當然,在我們決定邀請親友、鄰居接觸福音之前,我們得先成為一個「用生命敬拜上帝」的基督徒,這是為了讓他們看見信仰上帝之後生命的不同。此外,我們也要透過「基督的愛」建造更成熟的肢體關係,這是為了讓他們看見教會團體與社會團體是迥然不同的。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清楚知道福音的內容,這是為了讓他們知道我們對這個信仰是認真的。各位兄姊,讓我們齊心努力建造一間見證主名的教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