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4/07
經文:馬可福音十一章1-11節
1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欖山那裡;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2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一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裡,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3若有人對你們說:為什麼做這事?你們就說:主要用他。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4他們去了,便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門外街道上,就把他解開。5在那裡站著的人,有幾個說:你們解驢駒做什麼?6門徒照著耶穌所說的回答,那些人就任憑他們牽去了。7他們把驢駒牽到耶穌那裡,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8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9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10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11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入了聖殿,周圍看了各樣物件。天色已晚,就和十二個門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
引言
有一首華語童謠歌曲-〈小毛驢〉,我相信有許多人都曾經在童年時吟唱過。它的歌詞是這麼描述:「我有一隻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著去趕集。我手裡拿著小皮鞭,我心裡真得意。不知怎麼嘩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從這首歌的歌詞中我們可以知道,有一個人養了一隻小驢子,只不過他從來沒有騎過牠。對此,我們大概也可以臆測到,這隻小驢子一定還沒有被人訓練過,牠仍然具有野性。因此,當這個人第一次開心地騎這隻小驢子時,不用說,一定會騎得非常不順暢,以致最後他不但無法炫耀這隻小驢子,反而被牠摔到地上,搞得滿身泥濘、難堪不已。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常常會在〈棕樹主日〉的禮拜中恭讀的經文,從經文內容的描述我們得知,耶穌是騎著一隻沒有被人訓練過的小驢子進入耶路撒冷。只不過,耶穌並沒有像〈小毛驢〉這首歌裡面的主角一樣,在騎小驢子的過程中被牠摔到地上。
或許,這隻小驢子知道騎在牠上面的是什麼人,就是那位從天上降臨的和平君王-耶穌基督,他即將成為人類的救贖與盼望。因此,牠是用一種極為謙卑順服又戰戰兢兢的態度來服事祂,絲毫不敢輕忽怠慢。今天,我們一起透過這段經文來思想「一隻小驢駒的啟示」。
耶穌為何騎驢進耶路撒冷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件事:「為什麼耶穌要再次進入耶路撒冷呢?」在《馬可福音》十章33-34節的記載中,耶穌對十二門徒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將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吐唾沫在他臉上,鞭打他、殺害他。過了三天,他要復活。」
從這段經文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耶穌上耶路撒冷的目的,就是為了受難,以救贖世人的罪。我們可以從《約翰福音》的記載得知,在耶穌的傳道生涯裡面,祂曾經前後三次進入耶路撒冷。第一次是在逾越節前夕(約2:13);第二次是在猶太人的一個節期(約5:1),在經文中並沒有說明是哪個節期,但學者認為有可能是聖殿節。耶穌第三次進入耶路撒冷,也是在逾越節的前夕,這次就是耶穌的「死亡之旅」。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的是:「為什麼耶穌要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呢?」從今天經文中8-10節所記載的內容得知,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棕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並且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從眾人把衣服及棕樹枝鋪在路上,並且大聲呼喊「和撒那」來迎接耶穌的這些動作,清楚地表明了耶穌早已經被眾人視為「君王」。因為只有君王才能夠享有這些特別的禮遇和尊敬。
的確,主耶穌確實是一位君王,祂是配得受到眾人的高舉與尊敬。只是,讓眾人不解的是,一位君王怎麼會騎著一隻小驢駒呢?這似乎與他的身份不太搭調。原來,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君王都是騎乘高大威猛的俊馬出現在眾人眼前,以象徵他所擁有的權勢和武力,這是一個統治者展現自我的最佳方法。
因此,當主耶穌騎著一隻小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時,確實讓在場所有的猶太人感到不慎理解。但為了能夠早日推翻羅馬政府的統治,管他是騎的是驢駒或俊馬,就算是騎著一頭牛進城的君王,他們也願意接受。正當眾人興高采烈地迎接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並期待祂在進城後可以右轉直達安東尼堡(巡撫彼拉多的住所)去對抗當時的猶太巡撫時,主耶穌竟然是直行前往聖殿,這個舉動幾乎讓所有的猶太人心碎了。
然而,主耶穌君王的身份,就在祂騎著小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後開始浮現最終的目的。也就是說,主耶穌雖然是一位君王,但祂並不是要帶來戰爭,而是要帶來和平。主耶穌所要建立的是一個和平的國度,這才是祂所要傳揚的彌賽亞觀念。主耶穌選擇騎著一隻小驢駒,謙卑、和平的帶著愛進入耶路撒冷,勇敢的走向各各他十字架犧牲的道路。
一隻小驢駒的啟示
小驢駒被主耶穌選用,是祂的眼光,也是祂的選擇。從這隻小驢駒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樣的啟示呢?首先就是甘心樂意的服事。在今天經文中有提到,耶穌與門徒是在逾越節的前夕進入耶路撒冷的。對猶太人而言,逾越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期,在節期前夕一定會擁入許多人前來耶路撒冷朝聖。
而在逾越節的這段時間,耶路撒冷附近的居民就必須負起接待客人責任,使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這是他們素來的傳統。因此,當耶穌打發兩個門徒去村子裡牽一隻從未有人騎過的小驢駒時,牠的主人並沒有任何刁難,而是甘心樂意借給他們,因為這是善待客旅最好的方式。
各位親愛的兄姊,對於我們在教會中的服事,是否也是用甘心樂意的態度來付出呢?我們可以發現,有些人參與教會服事的態度並不正確,是為了討好人,是為了得到好處,是因為不得已被選為同工、幹部。如果我們是用這樣的態度來參與教會服事時,我們將無法領受上帝的賜福,也無法討上帝的喜悅。當然,通常用錯誤的態度來參與教會服事的人,他們服事的持續力肯定也無法長久。
我們相信,有些人樂意參與教會服事的原因,確實是為了回應上帝的恩典,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每位基督徒應盡的本份。他們並沒有想要透過服事來換得別人的肯定,或是領受上帝給予的獎賞。各位兄姊,在參與教會服事的這件事上,我們是屬於哪一種人呢?對於我們服事的態度是否有需要檢討和反省的空間呢?
從這隻小驢駒的身上,我們所得到的第二個啟示就是看重自己的身分。小驢駒原本被綁在鄉下人家的門口,並不會有人特別注意牠,更不用說牠有什麼機會讓主人使用,因為只有成年的驢子才會被主人使用。一隻不起眼的小驢駒會被主耶穌揀選,我相信,無論是門徒或是小驢駒的主人,甚至是小驢駒自己都無法理解。
的確,「上帝所行的大事,我們不能測透」(伯37:5)。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獨特的創造,沒有任何人可以說自己比別人更優秀,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說自己是沒有用的,因為在上帝的眼中,我們都是祂最美好的創造,都是祂最合用的器皿。上帝希望我們可以多看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少看自己和別人的缺點。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不夠看重自己的身份,以致讓上帝的恩典從旁而過。比如說,牧者有時會邀請兄姊一同參與教會內的某一項服事,因為牧者認為這些兄姊適合參與在這項服事之中。只不過,有些兄姊總會用許許多多的藉口來推辭牧者的邀請,他們會說自己不會做、沒有經驗,或是說去找哪位兄姊比較適合…等等的話。
各位兄姊,你是這等人嗎?當上帝要使用你時,你總是尋找種種的理由來拒絕,因為你總是認為自己不夠資格來參與服事。如果你是這等人,我要告訴你,你應該學習這隻小驢駒的順服,並且看重自己獨特的才能和恩賜。
小驢駒雖然還未成年,也沒有任何載人的經驗,或許當主耶穌揀選牠時,牠的內心也是相當緊張,深怕牠無法完成這項工作。或許牠的心裡會想,若是不小心跌倒了該怎麼辦呢?若是讓主耶穌坐得不舒服該怎麼辦呢?雖然小驢駒的內心有許多的疑問,但牠在最後仍然願意讓主來使用。
各位兄姊,上帝看重我們每一個人,祂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優點及缺點,但是,祂仍然願意揀選我們與祂一起同工,以成就上帝國的事工。我們豈不是應該更看重自己,隨時預備心讓主來使用呢?
從這隻小驢駒的身上,我們所得到的第三個啟示就是用謙卑的態度承接使命。主耶穌曾經說過:「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3)在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的《聖經》中,這句話是說:「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的確,一個虛心的人,一個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的人,他們才能夠用謙卑的態度來承接使命。
《箴言》二十二章4節說:「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以賽亞書》二十九章19a 節也說:「謙卑人必因耶和華增添歡喜。」只有用謙卑的態度敬畏上帝、順服上帝,才能得到上帝的喜悅,也才能得著上帝所賜各樣的尊榮與福份。
主耶穌雖然是上帝的獨生子,是承接萬有的主宰,是榮耀的君王,但祂並沒有因此而忘記自己的本份。主耶穌騎小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就是對主耶穌「謙卑的態度」最好的證明。主耶穌知道祂來到世上是要為人類帶來和平與盼望,而不是戰爭與紛亂,因此,祂選擇騎著代表謙卑、順服、善良、溫柔的小驢駒進入耶路撒冷,而不是選擇代表權勢、鬥爭、獨裁、暴力的駿馬進入耶路撒冷。
我們確信,主耶穌的確有權柄、有能力來改變這個混亂的世界,祂可以立刻召集天使天兵來為祂爭戰(太26:53)。只不過,祂卻甘心放棄了這項權利,選擇以謙卑順服的態度來承接十字架的道路,為的就是完成上帝所交付的重大使命。各位兄姊,我們是否也願意用謙卑的態度來領受上帝的呼召呢?教會仍有許多的事工需要你我的參與,我們是否願意隨時向上帝說:「我在這,請差遣我」呢?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主耶穌騎著小驢駒進入耶路撒冷,代表著祂即將走向十字架的道路。我們是否在接下來即將迎接的主耶穌受難週當中,再次來思念主耶穌為我們受死的意義?盼望透過「一隻小驢駒的啟示」,我們一同來學習甘心樂意的服事、看重自己的身份,以及用謙卑的態度承接使命,使我們都能夠成為上帝重用的器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