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4/14
經文:馬太福音二十六章57-68節、二十七章11-26節
二十六57拿耶穌的人把他帶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裡去;文士和長老已經在那裡聚會。58彼得遠遠的跟著耶穌,直到大祭司的院子,進到裡面,就和差役同坐,要看這事到底怎樣。59祭司長和全公會尋找假見證控告耶穌,要治死他。60雖有好些人來作假見證,總得不著實據。末後有兩個人前來,說:61這個人曾說:我能拆毀神的殿,三日內又建造起來。62大祭司就站起來,對耶穌說:你什麼都不回答嗎?這些人作見證告你的是什麼呢?63耶穌卻不言語。大祭司對他說:我指著永生神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神的兒子基督不是?64耶穌對他說:你說的是。然而,我告訴你們,後來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65大祭司就撕開衣服,說:他說了僭妄的話,我們何必再用見證人呢?這僭妄的話,現在你們都聽見了。66你們的意見如何?他們回答說:他是該死的。67他們就吐唾沫在他臉上,用拳頭打他;也有用手掌打他的,說:68基督啊!你是先知,告訴我們打你的是誰?
二十七11耶穌站在巡撫面前;巡撫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說:你說的是。12他被祭司長和長老控告的時候,什麼都不回答。13彼拉多就對他說:他們作見證告你這麼多的事,你沒有聽見嗎?14耶穌仍不回答,連一句話也不說,以致巡撫甚覺希奇。15巡撫有一個常例,每逢這節期,隨眾人所要的釋放一個囚犯給他們。16當時有一個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17眾人聚集的時候,彼拉多就對他們說: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是巴拉巴呢?是稱為基督的耶穌呢?18巡撫原知道他們是因為嫉妒才把他解了來。19正坐堂的時候,他的夫人打發人來說:這義人的事,你一點不可管,因為我今天在夢中為他受了許多的苦。20祭司長和長老挑唆眾人,求釋放巴拉巴,除滅耶穌。21巡撫對眾人說:這兩個人,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呢?他們說:巴拉巴。22彼拉多說: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他們都說:把他釘十字架!23巡撫說:為什麼呢?他做了什麼惡事呢?他們便極力的喊著說:把他釘十字架!24彼拉多見說也無濟於事,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25眾人都回答說: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26於是彼拉多釋放巴拉巴給他們,把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
引言
今主日是〈棕樹主日〉,是主耶穌榮耀進入耶路撒冷的日子。在這日早晨,主耶穌從橄欖山騎著門徒為祂預備的小驢駒,從耶路撒冷西側城牆的金門(僅供君王出入的門)進入城內。
一路上耶穌受到群眾拿著棕樹枝歡呼迎接,並且將衣服和樹枝舖在路上,因為他們深信耶穌就是那位舊約先知所預言、猶太人期待已久的君王。祂來為要推翻羅馬政府的統治,使猶太人再次恢復大衛王朝的統治(上帝曾與大衛立下的約定)。因此,所有的人都大聲呼喊著「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8-10)。
在上週的講道中提到,若是依照猶太人對彌賽亞所期待的思維,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門之後,理當向右轉直達安東尼堡(巡撫彼拉多的住所)去對抗當時的猶太巡撫。可惜的是,耶穌竟然是直行前往聖殿,這個舉動讓所有的猶太人不能理解。讓他們感到更加錯愕的是,耶穌進入聖殿的第一個動作,並不是敬拜上帝,反倒是趕出殿裡一切作買賣的(太21:12)。
耶穌一切的行為舉止不僅讓眾人看得一頭霧水,更大大地激怒了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就這樣,耶穌使自己處於「極大的危險之中」,並且一步一步邁向「死亡之路」。今年的棕樹主日將有別於以往,我們將與主耶穌一同經歷祂生命的最後一週,藉此真實的看見我們都不是這場「不公義審判」的局外人。
從光榮進城到不公義的審判
或許我們都會同意,要成為一個被眾人討厭(眾矢之的)的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成為眾人的眼中釘。就好像在求學階段中班上那些「喜歡打小報告」的同學,或是身處在殖民統治者時代的「抓耙子」。這樣的人不僅令人討厭,更可能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對象。而耶穌準備受難前的最後一週在耶路撒冷的行徑,可說是為自己埋下「死亡之路」的伏筆。
自從耶穌受眾人歡迎、光榮進入耶路撒冷之後,祂一切的言行舉止似乎都是針對當時的宗教領袖,以致他們對耶穌的仇視與日俱增,恨不得可以立刻除掉這個眼中釘。
首先,祂用「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來責備當時管理聖殿的祭司們(太21:13,第一天)。接著祂又藉著「咒詛一棵只有葉子而沒有果子的無花果樹」比喻宗教領袖是虛有其表、沒有信心的神棍,這顯示他們雖然看見耶穌行過許多神蹟之後,仍無視於祂就是彌賽亞的事實(太21:21,第二天)。因此,耶穌後來用〈兩個兒子〉和〈兇惡園戶〉的比喻指稱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是上帝國不忠心的管家(太21:28-46)。
接下來,耶穌又特別警戒人不要效法法利賽人「能說不能行」的虛偽行為,並且指出文士和法利賽人將遭受七種災禍(太23:1-36)。最後,耶穌指出在祂榮耀的日子與眾天使降臨時,祂要將萬民分別出來,而那些宗教領袖要往永火和永刑裡去,因為他們沒有善待每一位屬於上帝國的百姓(太25:31-46,第三天)。
耶穌對於在耶路撒冷城內所有的宗教領袖(祭司長、長老、文士、法利賽人)所說一切責難的話,確實令他們感到非常震怒,以致他們決心想辦法要暗暗地抓拿耶穌並且將之除掉。在此同時,耶穌門徒之中也有人開始對耶穌的所言所行感到不解,特別是那些熱衷於推翻外邦人統治的人,而加略人 猶大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他決定去見祭司長,並且用三十塊錢的代價將耶穌出賣了。
或許我們不難發現,耶穌所有的門徒都是有目的性地在跟隨祂。有人想要在這個團體中成為發言人(彼得),有人想要成為耶穌的左右丞相(雅各、約翰),有人想要藉著耶穌的勢力推翻羅馬政府(奮銳黨徒 西門),有人想要從耶穌的身上賺大錢(猶大)。但可惜的是,他們最終都沒有達成目的,甚至當耶穌被聖殿衛兵逮捕時,所有的人為了明哲保身全都逃之夭夭了(除了祂所愛的門徒)。
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逾越節晚餐中,那位自稱「即使必須與耶穌同死也絕不可能不認祂」的大弟子-彼得,最後還是「無可避免的」依照耶穌設計的腳本演出:在當夜雞叫兩次以前三次不認主(可14:30-31)。為此,彼得深感無比的愧咎而跑出去大祭司官邸外面放聲大哭。
其實我們也不能太過苛責彼得還有其他的門徒,或許當角色換成是我們時,我們也會做相同的抉擇,畢竟在危機來臨時選擇保命乃人之常情。就好像日本天主教作家遠藤周作著作的小說〈沉默〉中吉次郎的角色一樣,他總是在最危險的關頭出賣信仰、背叛洛迪格斯神父,但他卻也總是尋找各種機會回到該名神父面前向他告解,使自己可以再次得到上帝的赦免。
你我都不是局外人
俗話說:「春天後母面,欲變一時間」。的確,我們真的很難想像,眾人對主耶穌的態度就像春天的天氣和後母的臉孔一樣「說變就變」。
因為就在耶穌受難的前五天(棕樹主日),眾人才興高采烈的迎接主耶穌光榮進入耶路撒冷,並且向祂大聲呼喊「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可11:9-10)。只是好景不常,同一群人在五天後竟然異口同聲呼喊著「把祂釘十字架」(太27:23),這是多麼令人震驚的轉變啊!
其實對於眾人這種荒唐的行徑我們也毋須感到意外,因為關於主耶穌受釘死在十字架的這件事,你我都不是局外人。或許在座有兄姊要提出抗議:「我們又沒有參與在大聲呼喊『把耶穌釘十字架』的行列中,怎麼可以說耶穌的死和我們有關呢?」
但誠如《以賽亞書》五十三章4節所說:「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彼得說:「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彼前1:18-19);保羅也說:「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羅5:6)。由此可知,主耶穌之所以必須被釘十字架,乃是為了救贖我們的罪孽。因此,誰敢說「把耶穌釘十字架」這件事與自己無關呢?
或許人心就是充滿罪性和軟弱,總是不願意面對自己醜陋的本相,常常將責任的歸屬丟給他人承擔,就像《創世記》中的亞當、夏娃和該隱一樣。的確,很多時候我們常常認為「事不關己(人嘸是我刣噎)」!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都毋須為身邊發生的事情負責任嗎?
有一本兒童繪本〈不是我的錯〉,這是一本從學校同儕相處的角度,來觸發「責任」這個問題的省思。內容在描述一位體型弱小的孩子在班上被人欺負了,他蒙著臉哭泣,沒有人知道到底是誰欺負他。
繪圖者以極簡的線條勾畫出一個孩子們的小群體,文字作者則用了一個羅生門式的手法,讓群體裡的孩子一一站出來表白,有的說「沒看見誰打人」、有的說「因為害怕不敢幫忙」、有的說「只是輕輕打一下而已」、有的說「是別人先打的」、有的說「他很古怪,所以活該挨打」…。各種理由加總起來的結果,就是說:「這不是我的錯、這不關我的事」。
這本繪本的最後以連續數頁黑色的襯底,依序陳列出處死戰犯、大車碾人、原子彈爆炸、飢餓孩童等記錄戰爭的歷史照片,照片逐頁編排,不附有文字,作者只問了一句:「和我沒有關係嗎?」
誠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同時也是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的羅馬尼亞裔美國人 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所說:「愛的相反不是恨,是冷漠;藝術的相反不是醜陋,是冷漠;信念的相反不是異端邪說,是冷漠;生命的相反不是死亡,是漠不關心。」他又說:「也許有些時候我們是無力防止不正義的事情發生,但永遠不會沒有機會反抗。」
我相信,所有看完這本繪本之後的人,沒有人敢再說,「這個世界許多醜陋事情的發生與我們無關」,除非他是一個「冷漠」的人。同樣的,除非我們是一個「對罪無感」的人,否則,「把耶穌釘十字架」這件事肯定與我們每位罪人有密切的關聯。
當耶穌被抓到猶太公會受大祭司審問時,許多曾經聽過耶穌講道、見過耶穌行神蹟奇事的猶太人,竟然也成為陷耶穌於不義的共犯,他們用許多假見證要控告耶穌(太26:59-60)。各位兄姊,我們是否也曾和這群猶太人一樣背叛耶穌,事實上,在耶穌受審判這件事上你我都不是局外人。
當耶穌被帶到彼拉多面前受審判時,彼拉多原本有責任釐清事實,使耶穌可以獲得公義的裁決,他知道那些宗教領袖是出於嫉妒才把耶穌解來。但彼拉多為了討好猶太人,更是為了避免百姓生亂,他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太27:18,24)各位兄姊,我們是否也在不公義的事情發生時和彼拉多一樣視而不見,事實上,你我都不是局外人。
結論
各位親愛的兄姊,在〈受難週〉的這個禮拜,讓我們再次思念主耶穌為世人受死的意義。為什麼主耶穌非得要走向各各他被釘十字架呢?是為了要將我們從罪惡裡(撒但的手中)救贖出來,使我們與上帝恢復和好的關係。
誠如保羅所說:「你們從前與上帝隔絕,因著惡行,心裡與他為敵。但如今他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西1:21-22)。既然我們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這件事上都不是局外人,我們當再次在上帝面前認罪悔改,使所有的罪再次被主耶穌的寶血洗淨,以恢復上帝聖潔百姓的身分。這是上帝給我們的應許,是白白得來的恩典,我們豈不該好好珍惜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