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主禱文-在關係中的連結(2)

日期:2019/06/02
經文:馬太福音六章5-13
5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6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7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8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9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11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12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引言
 俗話說:「有關係就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就有關係」。這句話是要提醒我們:「人與人之間一旦建立良好關係時,很多事情就會很好商量,而不會處處碰壁」。
 記得在我小學六年級畢業之前父母為了讓我可以在國中階段某名師」的班級那時是升學主義昌盛的時代)就讀,他們除了四處詢問哪位「名師」是當時帶領國三畢業班之外,更透過特殊關係盡可能將我安排在那位「名師新學年即將帶領的班級國一)裡面。就這樣,我在小學畢業之後順利進入那位「名師」的班級就讀了。
 其實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其目的不單只是為了謀取個人的利益」或是「互相利用」(下下策);最重要的是如何使彼此之間的關係」可以長久維持下去,並且在「互信互助」之中使兩造的關係更加穩固。同樣的,基督徒信仰也是一種「關係的建立」,為要使我們更認識上帝更清楚上帝的心意,而禱告就是最好的方式
 在上次的講道中特別提到,「禱告」是「與上帝的溝通(對話」,既稱為「溝通(對話」,就必須要有互動性」(我們都不希望與 木頭/石頭 對話),如此才能稱為有效的溝通」。否則,就只是彈琴」罷了!

基督徒與上帝的關係
 在〈主禱文一開始主耶穌稱呼這位「與我們溝通的上帝」為「天上的父」,以表達我們與這位上帝「關係的親暱」,猶如朝夕與我們相處父親一樣。當然,對於主耶穌天上的父」來稱呼這位信仰的上帝,不論是對猶太人或是其他宗教信徒而言,簡直就是一種「大逆不道」的稱謂
 首先我們要知道猶太人並不會隨意稱呼上帝的名字,這與〈十誡第三誡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出20:7)有著極大的關係。在猶太人觀念中,上帝的名字至高至大尊貴聖潔充滿能力神聖不可侵犯),豈是卑微的受造者可以隨隨便便說出口的呢?
 在希伯來文的《聖經》中,上帝的名字是用四個子音雅威YHWH)來表示,每當他們在經文中讀到這個字時,不是跳過不讀,就是將其轉換作我的主Adonai來讀免得褻瀆」上帝神聖之名。就像中國古代不能隨便說出皇帝的名字、只能稱其年號一樣,免得遭來殺身之禍。(為了讓世界各種語言的《聖經》翻譯本可以讀出上帝的名字,就將這個字翻作「耶和華」,是由YHWH四個子音套上Adonai母音而來的。
 此外,上帝的名帶有權柄和能力的,為了避免有心人士假藉或是利用上帝的名義古人相信運用某一位神的名字,就可以獲取該神的能力」來滿足私慾假傳聖旨為非做歹咒詛祝福,上帝禁止妄用祂的名字不可妄稱),免得毀壞祂神聖的形像
 傳說古時亞歷山大軍隊中,有一個士兵名字也叫亞歷山大。一天,亞歷山大將軍把那個同名士兵叫來對他說:「我聽到關於你的兩件事:第一是你的名字與我相同,第二,你是一個膽小的懦夫。現在有兩件事任你選擇一件,要麼,你成為一個勇敢的戰士,敢於衝鋒陷陣,不避艱險像你的將軍一樣。要不,就馬上更換你的名字,你決不可使你主人的名字,遭受到如此羞辱。
 同樣的,上帝的名字除了要人類啟示祂自己的本質屬性之外,更是直接象徵著祂的存在榮耀,所以信仰上帝的人必須適切地上帝的名字運用真誠的禱告和讚美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使上帝的名字得著榮耀
 既然上帝是如此「神聖不可侵犯」,耶穌怎麼會在〈主禱文〉一開始使用天上的父」來稱呼上帝呢?難道耶穌不擔心門徒質疑公然褻瀆、妄稱上帝的名字嗎?事實上,耶穌是要提醒門徒和所有「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一項重要真理凡是在基督裡受聖靈感動而重新與上帝恢復關係的人都可以享有被上帝稱為兒子的身分
 誠如保羅所說:「因為凡被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子。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羅8:14-15
 基督徒當知道,自從我們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救主之後,上帝就不再是一位「高高在上、冷酷無情、遙不可及」的初因原則藉著主耶穌這位中保,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變得極為密切,距離變得極為親近」。如今,上帝就像是一位具有人情味主宰者關顧者扶持者保護者如同我們的父親一般。因此,我們可以照著耶穌所說「天上的父」,來稱呼這位「聆聽我們禱告」的上帝。

我們在天上的父
 各位親愛的兄姊,當我們在禱告時稱呼上帝為「我們在天上的父」時,這給予我們什麼樣的信仰啟示呢?
 首先就是我們與同信仰者之關係的親密連結。在《路加福音》的記載中,門徒主動耶穌提出教導我們禱告」,於是耶穌就與門徒分享這段「禱告文」(路11:1-4)。或許我們有發現,無論是《馬太福音》或是《路加福音》中的〈主禱文〉,耶穌都是用「我們」這個主詞作為開始。這裡所說的「我們指的哪些人呢?其實我們不難了解耶穌所說的「我們」,指的就是「相同信仰的群體」。
 保羅曾在《以弗所書》四章4-6節指出,什麼是這個「相同信仰的群體」所倚恃的根基,他說:「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眾人的,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簡單來說,基督徒是因著共同宣認上帝為我們的天父耶穌基督為我們的救主聖靈為我們的保惠師」而聚集,這是我們的信仰告白
 因此,沒有任何一位基督徒可以是自命清高、我行我素」的獨行俠信仰最令人感到遺憾的就是脫離信仰群體所建造的關係。我們必須共同連結基督的身體──教會,在這裡我們一起參加禮拜成為團契互敬互重彼此相愛和關顧。誠如主耶穌所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15:5
 因為我們是「有關係」的信仰群體,我們才能在共同禮拜禱告中經歷上帝豐盛的供應應許的成就;在團契連結禱告中學習肢體關懷互相幫浦;在個人信仰生活禱告中不只求自己的益處更操練為軟弱的肢體代求
 德國神學家 卡爾巴特Karl Barth特別提醒:「主禱文〉不只是一種禱告文的型態而能夠讓任何人使用」,它立意的基礎在於擁有相同信仰的群體」。簡單來說,主禱文禱告身為基督徒的「特權」。
 第二就是我們與那位創造主之關係親密的連結。一直以來,人類對於神明總是抱持著一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敬畏態度,因此我們才會那位至高者天公天神天主」。此外,一般人對神明神祕性不可知性也總是感到畏懼,深怕一旦得罪祂或是惹祂生氣就會遭到嚴厲的懲罰。只是,耶穌在〈主禱文〉中所陳述禱告對象並不是一位「無感、冷血」的審判者
 耶穌用「天父」來稱呼上帝,主要是為了提醒我們上帝的崇高性格角色;祂是生命的創造者主宰者照顧者導引者,就像我們在地面上接觸父親那樣親近慈祥,給世人安全的保障喜樂的生命。雖然上帝看似沒有生育我們,和我們沒有直接的血源關係,但萬物包含人類)可以不斷生存於世界,豈不是藉著祂的權能運行在其中嗎?
 由此可知,我們與上帝之間不該是一種「我與它(I-it」──主體對客體的關係,好像祂只是一種「意識的存在(想法」,或是一個「被利用的對象(有應公、神奴」。我們與上帝之間是一種「我與祢(I-thou」──主體對主體的關係,只有在這種關係裡面,我們才能真實感受到祂的真實性存在性。我相信,我們絕對不會隨隨便便在路上找一個人,然後就叫他一聲「爸爸」吧!
 同樣的,若不是因為這位天父與我們有真實的會遇,我們也無與祂建立親密關係很可能我們會有約伯一樣的經驗,說:「我從前風聞有祢」(伯42:5a)。然而,就像先知以賽亞所說:「耶和華啊,你是我們的;從萬古以來,你名稱為我們的救贖主」(63: 16我們雖然渺小不完全,但上帝永遠如同父親一樣將我們視為親生兒女,願意與我們有親密的連結
 第三就是我們與自己之關係親密的連結我相信當我們被人問起自己的名字時,我們都能夠很快也很自然地說出「我叫……」,因為這個名字就是代表所以應該不會有人說不出自己的名字吧?!
 有一本生命教育兒童繪本我不知道我是誰〉,它是一本有關「探索自我繪本,故事內容談及一隻「不曉得自己是誰」的兔子,在不斷探索自己是誰過程中,它在森林中遇到了一隻黃鼠狼正在尋找食物),後來它才在與黃鼠狼對話中得知自己是一隻兔子,而它即將成為黃鼠狼食物
 最後,這隻兔子與生俱來大腳丫擊退黃鼠狼,使森林中的動物獲得安全。正當大家歡天喜地的稱它為「英雄」時,它竟然開口說:「啊!真好笑,我還以為我是一隻兔子呢!這本繪本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兒童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並發掘使用自己的專長
 不可否認的,當我們還是一個罪人時,常常會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常常會控訴自己厭惡自己,甚至詛咒自己不希望自己出生負面的思維
然而,自從我們主耶穌尋回之後,我們除了知道自己真實的身分是上帝寶貝的兒女之外,我們也恢復與自己的關係,我們學會如何更愛自己,並且願意謹慎自己的言行舉止,用自己新的生命榮耀天父之名

結論
 誠如保羅所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我們已經在基督裡恢復與上帝的關係子女),同時也恢復了祂起初創造我們的形像樣式,我們與上帝不再有距離不再有隔離,我們可以大聲向祂呼求,說:「阿爸!我的
 因此,當我們再以主禱文向上帝禱告時,我們要知道這是一個有關在關係中」的禱告,它包含了「我們與同信仰者之關係的親密連結、我們與那位創造主之關係親密的連結,以及我們與自己之關係親密的連結」。求聖靈讓我們在「同信」的大家庭更多經歷上帝豐盛的慈愛與恩典,以及祂同在所帶來的平安和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