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7/07
經文:馬太福音六章5-13節
5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6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7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8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9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11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12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引言
東晉文學作家陶淵明曾在其作品《桃花源記》中描寫了一處令人嚮往不已的「樂土」,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那裡的人享受在「豐衣足食、怡然自得、與世隔絕」的生活中。後來,那位發現此一勝地的人回鄉後,將這極美的景緻告知太守並前往尋訪,但卻撲了個空。接著,有個名叫劉子驥的讀書人聽到這消息,也高興地計劃前往卻無功而返,不久他就病死了。最後就再也沒人探訪桃花源了。
其實《桃花源記》的內容,或許也讓我們直接聯想到主前第四世紀一位偉大的希臘哲學家 柏拉圖的作品《理想國》,以及十六世紀的作家 托瑪斯•摩爾所著作的《烏托邦》一書,其內容都是期待能夠建立一個公平正義又充滿秩序的完美國度。但正如「烏托邦(ou-topos或eu-topos)」這個希臘字所要表達的意思「沒有(美好)的地方」,即虛構、非真實存在的國度。
的確,我們都希望能夠生活在一個和諧安寧、公平正義,且沒有爭鬥的國度之中。只不過,在現實的世界裡我們真的很難看得到,誠如《創世記》六章5節所說:「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也就是說,無論是「桃花源」、「理想國」或者「烏托邦」根本就不會出現在世人所建立的國度之中,因為「人的心都是自私的」。
既然世界是如此敗壞,我們在地面上還能夠有什麼樣的期待呢?就讓我們繼續從主耶穌的〈主禱文〉中來思想「什麼樣國度才是上帝真正要建立的」。
上帝國的內涵
為什麼主耶穌會在祂所教導的禱告文中提到「願祢的國降臨」呢?到底上帝國度與世界國度有什麼差別呢?首先,我們就來認識《聖經》中所說「上帝的國」是什麼。
在新約中,「上帝的國」一詞主要出現在《馬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中;而《馬太福音》則多以「天國」稱之;為了避免妄稱上帝的名(出20:7),猶太人自被擄歸回之後,就改以「天」這個字取代了「上帝」的用語。然而,在《福音書》與《使徒行傳》中,有時也會以「國」或「父的國」來表達「上帝的國」與「天國」的概念。
有趣的是,在舊約中並未提過「上帝的國」這個專有名詞,唯一可以找到比較相近的用詞,是在《歷代志上》二十八章5節和《歷代志下》十三章8節中所說「耶和華的國」這個字句,但這兩處經文其實都是指向「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統治(即上帝是以色列的王和統治者)」的概念。簡單來說,「上帝的國」在整部《聖經》中就是指「上帝施行其統治的主權(神掌權)」。
的確,自從上帝創造天地以來,祂一直是世界的主宰者,誠如《歷代志上》二十九章11節所說:「耶和華啊,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國度也是你的,並且你為至高,為萬有之首。」詩人也說:「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24:1),又說:「惟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詩9:7a)。因為上帝在世界掌權、攝理,我們才能夠享受祂豐盛的供應。
但可惜的是,今天我們所處的世界已經不再看到「神掌權」,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罪(撒謊的)」進入世界之中,「罪」破壞了上帝與世人的關係,「罪」使世人忘記自己只是受造者而想要取代上帝的位置,並且認為「靠人的力量(世界的國度)」可以將世界管理得比上帝更好。
因此,當撒但引誘夏娃吃那棵「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時,牠告訴夏娃:「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果然,亞當和夏娃吃了之後眼睛就明亮了,但事與願違他們並沒能像上帝一樣知道善惡,反而是看見自己赤身露體而感到羞愧不已(創3:5,7)。
上帝知道世界因為「罪」的緣故除了已經敗壞至極之外,更無法讓世人知道只有「神掌權」才能夠恢復世界原本的樣貌,所以祂特別揀選一個民族──以色列──成為典範,透過他們對上帝的守約和順服,使世人清楚知道:「以耶和華為上帝的,那國是有福的!祂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詩33:12)此外,上帝也親自為以色列人選立領袖來治理他們,使他們可以永不偏離主道。
只是,後來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他們看見別的國家、民族都有一位王在治理,並且看起來好像「蠻不錯的」。於是,以色列人開始厭棄上帝選立的士師(撒母耳的兒子們)成為他們的領袖。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是厭棄士師,而是厭棄上帝作他們的王(撒上8:5-7)。雖然以色列王國裡面確實有幾位看起來還算不錯的王,但他們最終仍不敵「罪」的誘惑,作出許多不合上帝心意的事。
既然世人無法倚靠「自己的能力」將世界治理妥當,上帝決心要將這個「主導權」拿回來,為要使世界恢復祂起初創造時的和睦與榮耀。就這樣,祂差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使世人透過祂的教導「重新認識」上帝國度的原貌──為父的心轉向兒女、悖逆的人轉從義人的智慧(路1:17)。簡單來說,只有與上帝恢復關係的人(義人)才能夠在上帝的國度中生活。
誠如耶穌所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18:36)的確,上帝國度與世界國度最大的差別就是:由神掌權,不由人掌權。而主耶穌就是上帝國度中唯一被上帝膏立的君王。
願祢的國降臨
各位兄姊,「願祢的國降臨」這句禱告文其實是所有基督徒對上帝國度的展望,因為只有「神掌權」的國度才是最理想的國度,我們可以從整個人類的歷史看見這個真相了。那麼,上帝國度何時才會降臨呢?我們還得禱告多久呢?
事實上,上帝國度在耶穌基督第一次來到世界時就「已經(已然already)」降臨了,如耶穌在傳道時所說的「上帝的國近了」(可1:15),但她還沒有「成就(未然not yet)」,因為時候還未滿足。這也是為何耶穌總是用「顯明」卻又「隱藏」的比喻來說明上帝國度不是人人都可以進得去的。既然如此,什麼樣的人才能夠成為上帝國度的百姓呢?就是願意用信心接受耶穌基督救恩(福音)的人。
耶穌在升天之前曾告訴門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5-16)保羅也說:「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1:16b)。使徒約翰更點出上帝國百姓的條件:「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權柄能到生命樹那裡,也能從門進城。」(啟22:14)
由此可知,上帝國度的建立,不只是由一位上帝膏抹的君王(耶穌基督)在統治,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有一群被上帝揀選,並且甘心順服「神掌權」的百姓(基督徒),就是在上帝眼前「蒙恩、重生」的人。也就是說,「完全順服上帝的攝理和掌權」是成就上帝國度最直接的做法。而教會(基督徒團體)就是上帝國度已經降臨的最佳見證。
此外,上帝國度從來就不是指某個國家、某個地方或是某棟建築物,誠如電影《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中索爾的父親奧丁對他說的:「阿斯嘉從來都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群人民。」上帝國度是透過每位基督徒重生的生命願意「尊重、順從上帝的旨意」來顯明她是真實存在的。這就好像凡是領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的人都必須遵守中華民國的法律規範,而不是依照「自己的喜好」行事。
那麼,我們該如何「尊重、順從上帝的旨意」呢?其實就是活出耶穌所說「愛上帝、愛人」的最大誡命。因此,每當我們用「願祢的國降臨」向上帝禱告時,就是表達立志要「活出上帝的形像和樣式」──有愛的互動人生。而《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1-46節的內容正是在說明上帝國百姓必須呈現的具體生命之道。
然而,我們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容易學習的功課,因為我們常常在有意或無意之間犯下「以外貌待人」的老毛病。誠如使徒雅各所說:「若有一個人帶著金戒指,穿著華美衣服,進你們的會堂去;又有一個窮人穿著骯髒衣服也進去;你們就重看那穿華美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好位上;又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那裡,或坐在我腳凳下邊。」(雅2:2-3)
香港某教會規模不算太大,會址是在一座商業大廈的一樓。主日禮拜有百多人,會友老中青都有,也很熱心,在短短十多年已經開設了分堂,也差派宣教師往外國宣教。教會最近來了幾名新的慕道友,卻引來些小騷動。
其實這些新朋友並不是在聚會時擾亂秩序或影響講道,乃是在外表看來有點異於常人。所以在聚會時較難保持安靜,在座位上偶然會弄出碰撞的響聲。他們除了參加禮拜之外,還參加了週六晚上的青年團契。
本來有新朋友加入應該是可喜的現象,不過有些肢體卻認為他們帶來不少壓力,干擾了正常的聚會。原來他們都是一位會友的同事,居住在港島,卻遠赴九龍參加聚會。
這位會友自幼上主日學,初中畢業後便開始工作,也受洗加入了教會,他與同事談起主日要去教會,他們好奇地問去教會是什麼,也想和他一起去。結果他帶了五六位同事來,他們都是智商比常人稍低的,不過也不要小看他們。他們唱詩歌、翻聖經、聽講道和領受真理並無異於一般人。可惜今天教會似乎對於這些擁有「特殊狀況」的人所採取的態度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們著實忽略了這些人也需要領受福音。
保羅曾說:「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13:8)又說:「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加5:14)而常年駐居於印度 加爾各答貧民區的德蕾莎修女也說過:「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如果我們真的願意落實「活出愛──愛上帝、愛人」的大誡命,上帝國度就將要成就在我們當中了。
結論
德國神學家 潘霍華說:「只有那些同時愛好大地(其上的百姓及受造物)和上帝的人,才會相信上帝國度。」各位兄姊,當我們向上帝禱告「願祢的國降臨」時,到底我們所期盼的什麼樣的國度呢?如果我們的思維仍以「世界」為中心,自然無法明白上帝國度所要帶出來的展望,而我們也只會對於現今世界的處境愈來愈失望。
當然,如果我們真心期盼上帝國度早日在世界降臨,就必須好好扮演上帝子民的身分,用我們重生得救的生命去影響、改變這個世界,使世人知道唯有耶穌基督在世界作王(神掌權),我們才能真正領受上帝從創世以來所應許的福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