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5/10
經文:撒母耳記上一章1-11節
1以法蓮山地的拉瑪瑣非有一個以法蓮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蘇弗的玄孫,託戶的曾孫,以利戶的孫子,耶羅罕的兒子。2他有兩個妻:一名哈拿,一名毘尼拿。毘尼拿有兒女,哈拿沒有兒女。3這人每年從本城上到示羅,敬拜祭祀萬軍之耶和華;在那裡有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當耶和華的祭司。4以利加拿每逢獻祭的日子,將祭肉分給他的妻毘尼拿和毘尼拿所生的兒女;5給哈拿的卻是雙分,因為他愛哈拿。無奈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6毘尼拿見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就作他的對頭,大大激動他,要使他生氣。7每年上到耶和華殿的時候,以利加拿都以雙分給哈拿;毘尼拿仍是激動他,以致他哭泣不吃飯。8他丈夫以利加拿對他說:哈拿啊,你為何哭泣,不吃飯,心裡愁悶呢?有我不比十個兒子還好嗎?9他們在示羅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來。祭司以利在耶和華殿的門框旁邊,坐在自己的位上。10哈拿心裡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11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
引言
我們曾為了什麼事情迫切向上帝禱告呢?當我們向上帝提出自己的需求時,是否有相信上帝將應許我們的祈求呢?如果上帝給我們的回應不是自己期待的結果,我們會對上帝生氣、抱怨、爭論,甚至從此以後不再向祂禱告嗎?
還記得我退伍之後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保險代理人公司上班,當時因為大學同學已在那裡工作一段時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他告訴我公司剛好在召募新的員工且待遇很不錯,問我要不要去試試。於是我就去應徵,隔週開始進入了這間公司上班。後來我發現這間公司有一個很奇怪的文化—喝酒,不管是部門同事聚餐或是和保險公司的主管吃飯,大家一定要喝得酩酊大醉才甘心。
經過半年之後,我開始厭煩這種文化,可是為了糊一口飯吃,我也只好繼續忍耐。工作將近一年之後,我發現如果繼續待在這間公司,我的身心靈一定會生病,因此我開始考慮要換工作。問題是我又沒有什麼專業(大學讀的是地理系),該找什麼類型的工作呢?經過一段時間在人力銀行找尋,仍無法找到適合的工作,特別是要找到相近的待遇,根本不可能。
後來在無意間我看到總會事務所的教材中心在應徵美編,於是我就將履歷表寄去,只是有近三個月的時間我都沒有接到面試的通知。就在我遞出辭職信的前一天,我做了一個禱告:「主啊,我不知道下一份工作到底在哪?但我希望這份工作是可以榮耀祢的名,且我也不在意薪資是高或低。」
就在遞出辭職信的隔天(當時我仍感到前途茫茫),總會的同工打電話叫我去面試,就這樣我無縫接軌的去教材中心擔任美編。經過這次奇妙的歷練,至今我仍持守對上帝的信心,因為祂就是一位行神蹟的全能主。
各位兄姊,我們的禱告是否蒙應允,關鍵乃在於我們是將自己或上帝放在生命中的第一順位,我們所求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或榮耀上帝的名。
哈拿的難言之隱
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是關於撒母耳出生的故事,他除了是以色列的先知之外,也是以色列 士師時代最後一位士師,在他之後以色列開始進入王國時期;而掃羅就是按著「上帝的心意」揀選,並由撒母耳膏立的第一位以色列王。
經文一開始提到了撒母耳的身家背景,他是以法蓮人 以利加拿(蘇弗的玄孫,託戶的曾孫,以利戶的孫子,耶羅罕的兒子)的兒子。以利加拿娶了兩個妻子,一名哈拿,一名毘尼拿;毘尼拿有為丈夫生下兒女,哈拿卻沒有(v.1-2)。為此,哈拿的心非常哀戚難過,因為她也很希望能夠為自己的丈夫留下子嗣。
的確,在古時的社會和文化之中,若是婦人不能為丈夫生兒育女以傳宗接代,往往會被眾人視為一種咒詛(被神明懲罰),丈夫甚至可以因為妻子無法善盡「生孩子」的義務而將她休掉。最悲哀的是,即使她是丈夫最先迎娶的妻子,她在家族中仍是沒有地位又被人輕看的。喜歡看宮庭連續劇的人不難發現,這樣的戲碼常常在後宮中皇帝所寵愛的妃嬪之間上演著。
然而,不能為以利加拿生孩子的事情還不能算是哈拿最悲慘的遭遇,而是被毘尼拿恥笑無法幫自己的丈夫留後。經文提到,毘尼拿見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對頭,大大激動她,要使她生氣(v.6)。我們常常會說:「肉體上再大的傷痛都比不上精神上的折磨,因為肉體的疼痛是短暫的,精神的折磨是一輩子的。」我相信,毘尼拿讓哈拿承受的就是「精神上」的折磨。
其實像哈拿和毘尼拿這種「一夫多妻」而造成家庭不和睦的問題並不只在此才有出現,《創世記》中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與其婢女夏甲也曾發生如此的憾事(創16:4「夏甲見自己有孕,就小看她的主母」)。而雅各的兩個妻子 拉結和利亞也為了生兒育女的事情彼此爭寵,當利亞為雅各生了四個孩子之後,拉結竟還未替雅各生下半個,以致她向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創30:1)
我們無從得知以色列人為何或從何時開始也承襲了外邦人「一夫多妻」的習俗,有可能是為了多得人力以從事生產,因為當時孩子的存活率不高,為了證明自己擁有尊貴的身分。但至少我們知道這是違背了起初上帝「一夫一妻」的心意(創2:24)。從毘尼拿大大折磨哈拿的事件,我們清楚明白了破壞上帝「一夫一妻」的秩序確實是釀成的家庭悲劇最大元兇。
就在哈拿為了無法為丈夫留下子嗣,又被毘尼拿苦苦相逼之時,以利加拿竟然說出了讓哈拿徹底崩潰的話:「哈拿啊,妳為何哭泣,不吃飯,心裡愁悶呢?有我不比十個兒子還好嗎?」(v.8)各位兄姊,如果你是哈拿,當你聽到以利加拿這些「安慰的話」之後作何感想?你會感受到以利加拿真的能夠「同理」自己的處境和心情嗎?我想,十個有九個是否定的。
既然親密的枕邊人都無法「同理」自己的哀傷,哈拿只有將眼目定睛在全能的耶和華上帝身上,只有祂才有辦法使哈拿的生命「逆轉勝」。從今天經文第5節所說「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哈拿也知道是上帝「關閉了她的子宮(原意)」,因此,她也不能對自己的丈夫太過苛求,或是怪罪他無法讓自己懷孕生子。
於是哈拿決定謙卑來到上帝的面前,用極度痛苦的心情向上帝大聲哭訴(痛痛哭泣,希伯來文用了兩次「哭」的動詞加強語氣),說:「萬軍之耶和華啊,祢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哈拿誠心實意地祈求上帝能夠干預、介入她悲慘的人生,為她平反這個極大的羞辱。但最重要的是,哈拿承諾要使這個兒子終身服事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v.10-11)。
母親的祈禱
各位兄姊,上帝會喜愛什麼樣的祈禱呢?其實我們都知道上帝所喜愛的祈禱就是以「上帝國的實現」為第一優先的祈禱,誠如主耶穌曾說:「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因為當我們以「上帝國的實現」為第一優先時,上帝就要應許「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會以「上帝國的實現」為第一優先呢?就是在上帝眼中「看為義(遵行上帝旨意)」的人。
從今天經文的記載得知,以利加拿這個家庭一定是敬畏上帝的家庭,因為他們全家每年都會前往示羅敬拜祭祀萬軍之耶和華(v.3)。由此可知,他們在上帝眼中都是「義人」。因此,當哈拿向上帝哭泣祈禱時,她雖然是先祈求上帝能夠賜給她一個兒子,但她並不是要拿這個兒子來向毘尼拿炫耀,證明她也有能力生育;哈拿是向上帝求一個可以「終身歸於耶和華」,與上帝立約的事奉者。
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兄姊都曾向上帝祈求過,無論是為自己的家庭、生活、事業,或是為教會的肢體和事工,或是為國家社會和世界各國。我們是否都還記得自己禱告的內容呢?我相信多數的人都會「以我為中心」向上帝禱告,比如說「求上帝幫助我、帶領我、為我…」;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真的甚少會「以上帝為中心」來向上帝禱告,因為我們都認為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身為牧者最常被弟兄姊妹賦予的一個責任——為他們的家庭禱告,而兄姊提出的禱告內容多以「為孩子的課業學習,自己的工作狀況和升等,長輩的身體可以維持健康,患病的家人可以獲得醫治」,通常牧者都會按著兄姊的期許來禱告。坦白說,我很少聽到兄姊向牧者提出「為自己、為孩子或是為親人可以更親近上帝、更認識上帝、在靈命上更成熟」來禱告,多數人還是「以我為中心」的禱告。
或許從今天開始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禱告形態,透過哈拿這位母親(義人)的禱告內容,我們學習「以上帝為中心」的禱告,這種禱告形態就是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所說的「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祢的意思」(可14:36)。當我們將禱告的中心由「自己的期待」轉向「上帝國的實現」時,我們會發現上帝的回應絕對是超過所求所想的。
雖然哈拿獻上頭生的兒子——撒母耳成為上帝的器皿,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惋惜,從她後來向上帝頌讚的禱告中得知,她歡喜為上帝成就此事。為此,上帝後來眷顧哈拿,又賜給她三個兒子,兩個女兒(撒上2:21)。
此外,哈拿也是一位持續向上帝禱告的母親(義人)。從經文的記載我們並不知道到底哈拿和以利加拿已經結婚多久的時間,但我們相信,自從她結婚之後,心中最渴望的一定是早日為丈夫生兒育女。只是,上帝竟然使哈拿不能生育,無法善盡一位人妻的責任;為此,哈拿肯定非常難過。所以當每年以利加拿一家前往示羅敬拜上帝時,哈拿絕對會把握機會在上帝的面前大聲泣訴自己的苦情。
各位兄姊,我們是否有持續向上帝禱告的經驗呢?我們禱告多長多久的時間?我們是否有禱告到力不從心而失去了繼續禱告的動力?經過那麼長時間的禱告之後,上帝是否有回應我們的禱告?我們是否願意接受在禱告之後上帝給予的回應?
耶穌曾說過一個〈不義的官〉之比喻教導門徒「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18:1-8),耶穌用這個比喻的目的主要在提醒我們,即使在比喻中那位被人稱為不義的官也會為了不想再被那位不斷上門的寡婦煩擾而替她伸冤,何況是那位被我們稱為「充滿公義、憐憫且慈愛」的父上帝,祂豈不更會用實際的行動回應那些不斷向祂祈求的兒女們。
〈我以禱告來到祢跟前〉這首詩歌是我們學習「持續向上帝禱告」的最佳範本,其歌詞提到:「我以禱告來到祢跟前,我要尋求祢,我要站在破口之中,在那裡我尋求祢。主我是軟弱及無助,祢卻是我的力量,以祢親切的手引導我,那就是我的得勝。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祢的手,禱告做的事我的手不能做,每一次我禱告,大山被挪移,道路被鋪平,使列國歸向祢。」
的確,上帝就是一位樂意賜予各樣好處給不斷向祂祈求的父親,誠如耶穌所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7:7-8)保羅也曾勉勵所有的基督徒說:「要…不住的禱告…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7-18)
結論
《箴言》十五章29節說:「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使徒雅各也說:「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b)各位兄姊,我們是否有這樣的確信呢?
從哈拿這位「母親的祈禱」我們得知,上帝喜愛並且應許義人(遵行上帝旨意)的禱告,因為他們的禱告是「以上帝為中心」,他們所求的是以「上帝國的實現」為目標。因此,他們願意順服上帝對禱告的回應,且知道上帝所賜予的絕對是最美的禮物。
最重要的是,上帝喜愛我們持續不斷開口向祂祈求,禱告的目的不在於「向上帝求」,而是「與上帝建立關係」。當「神人的關係健全」時,我們就會知道上帝永不誤事,祂會在最適當的時間點顯明最大的恩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