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0/11
經文:約翰福音六章25-35節
25既在海那邊找著了,就對他說:拉比,是幾時到這裡來的?26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27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28眾人問他說:我們當行什麼,才算做神的工呢?29耶穌回答說: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做神的工。30他們又說:你行什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你到底做什麼事呢?31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如經上寫著說:他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32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33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34他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35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引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無法否認「吃飽飯」是民生(食、衣、住、行、育、樂)第一優先的問題。的確,「吃飽飯」是生命得以繼續維持下去的方法,若是我們連生命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怎麼還有力氣去思想其他的事呢?因此,一個國家要能夠強盛,領袖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就是「讓百姓可以填飽肚子」。若是百姓永遠要為「吃飽飯」的問題傷透腦筋,國家一定會快速敗亡。
然而身處現今的社會中,我們不再像過往那般擔心「吃飯」的問題,因為現在的糧食已然充足,並且取得方便,只要我們感到肚子餓,隨時可以到「方便的好鄰居(便利商店)」購買東西來填飽肚腹。如果我們不想吃那麼「簡易」的微波食品,現在也有一些24小時營業的速食店和餐館可供我們選擇。坦白說,我們真的是幸福的世代。
雖然我們目前幾乎沒有「吃不飽」的問題,卻仍然存在著「營養不良」的問題。(營養不良是一個描述健康狀況的用語,是指由不平衡飲食所造成的營養素缺乏、過剩、或比例失調。)有些人吃了一大堆的食物(垃圾食物),但卻不是身體所需要的,慢慢的這些東西就會造成身體的負擔,久而久之,各種疾病就開始纏身。這也是為何現代人會愈來愈重視「吃得健康」而不是「吃得豐盛」。
同樣的,基督徒的生命也需要不斷的餵養靈糧,如此一來生命才不會枯竭以致死亡。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能夠分辨哪些是可以幫助生命益發成熟的真靈糧,哪些是危害我們生命的垃圾食物。今主日就讓我們透過耶穌所說「我是生命的糧」來認識「上帝的自我啟示」。
朽壞或永不敗壞之食物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這段經文的相關背景,這段經文是發生在耶穌行完「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按《共觀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因為聽見施洗約翰被希律斬首之後,祂就坐船渡過加利利海,獨自退到野地去。有學者認為,耶穌退到野地的原因不只是為了哀悼施洗約翰,更是要與上帝親近,因為祂知道施洗約翰舖路的工作已經完成了,現在是祂必須自己面對「成為贖罪羔羊」的重要抉擇時刻。
的確,耶穌所要走的路是一條「悲苦」的路,祂知道自己的結局也會和自己的表哥 施洗約翰一樣——走向死亡。因此,耶穌需要從上帝那裡支取更多的能力和勇氣來完成上帝賦予祂的神聖使命,才不致被「黑暗的權勢」擊倒,以完成上帝透過十字架救贖全人類的工作。
只是,眾人卻不願意讓耶穌有歇息的時間,當他們知道耶穌來到加利利海附近的野地之後,就從各城裡步行跟隨祂。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其實,耶穌的服事態度就是隨時看見軟弱者(有需要的人)的需要,這也是每位基督徒必須學習的信仰課題,而德蕾莎修女就是學習耶穌服事態度的最佳典範,如她所說:「愛就是在需要的人身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可惜的是,今天教會中多數人已經習慣了享受教會資源而不願意付出關懷行動,這些人只會要求傳道人或是長執同工必須效法耶穌的服事態度,自己卻像老爺或貴婦一樣等著人來侍候他們。如果我們的教會只是一艘讓人輕鬆自在的遊艇(只准會員享受),而不再是搶救靈魂的救生艇(落海的人都與我無關),最終耶穌就會將她剪除,丟在外面黑暗裡。
就在耶穌不斷服事的過程中,天色也漸昏暗,耶穌知道這些人的肚子也都餓了,於是祂吩咐門徒「給他們吃吧」。但問題是,哪來那麼多食物可以提供給他們吃呢?耶穌似乎是在給門徒出難題啊!此時,彼得的兄弟 安得烈領一位帶有五塊大麥餅和兩條魚的孩童來見耶穌,耶穌就用「五餅二魚」使五千人吃飽。眾人看見這個神蹟之後,就要強逼耶穌作王,祂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眾人因見不到耶穌又開始四處找祂,後來他們在迦百農找到耶穌。耶穌指出眾人找祂的原因「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耶穌的話反應出這些人所關心的並不是「獲得永恆生命」的問題,而是「可否繼續生存」的問題。其實這些群眾所關心的「民生」問題,耶穌並沒有視而不見,只是耶穌更希望他們看重的是「生命」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只有耶穌能夠解決。
的確,對猶太人而言「神蹟」就是一個「記號」,代表著上帝的救贖已臨到他們當中,這是猶太人等候許久的盼望。而耶穌使「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路7:22)這些先知所預言的神蹟正是證明「上帝的救贖」已經來到他們當中的「記號」。可惜的是,眾人竟然無法辨視。
我們不否認「傳福音」給眾人使他們願意相信且接受,有時是需要神蹟來印證。無論是耶穌、使徒,或是初代教會之建立時,神蹟通常是吸引人來信耶穌的一種方式。參加過醫治特會的人都曉得,許多人就是在特會中被牧師按手禱告得醫治之後而決定要信耶穌的。但在這當中我們經常忽略的就是如何跟進這些初信者並使他們的靈命繼續被餵養和成長,才不致讓他們只成為三分鐘熱度的信徒。
這正是耶穌向眾人所指出的重要信息:「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上帝所印證的。」如果我們無法分辨耶穌賞賜的食物(靈魂食糧)與世界提供的食物(嗎哪)兩者之間有什麼差異性時,很容易就會將信仰世俗化,也就是用自己的喜好或期待來定義信仰,就像這些只想填飽肚腹的跟隨者一樣。
以往猶太人認為他們的祖宗在曠野領受嗎哪的經驗是摩西所行的神蹟,因此眾人才會希望耶穌也可以用類似的神蹟不斷餵養他們。雖然嗎哪確實是上帝從天上賞賜的食糧,但這些都是無法保存且會朽壞的食物;而耶穌所要提供的卻是「永久性、不會腐敗」的食物,凡是吃了這食物的人「必定不餓、永遠不渴」。
我是生命的糧
各位兄姊,為什麼耶穌要強調「我就是生命的糧」?我們是否有理解耶穌所要提供的食糧到底與我們的生命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呢?我們要如何避免將「會腐壞的糧」當作是「永恆的糧」拿來食用呢?首先就讓我們來了解「生命的糧」有什麼效用。
不可否認的,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需要肚腹的食糧來維持健康、保存體力,否則我們很有可能會因營養不良而喪失「肉體的生命」。然而,徒能滿足肚腹的需要仍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精神(靈魂)食糧」,即信仰所說生命的糧。所謂「生命的糧」表示它是與「全人(身心靈)的生命」習習相關,缺少或失去這樣的食糧我們就不只是喪失「肉體的生命」,還有「靈魂的生命」。
起初上帝創造人類時,祂將「靈魂的生命」賜給所有的人,這「靈魂的生命」指的就是「與上帝的關係」。但自從人類犯罪之後,破壞了原本人與上帝「和睦的關係」,「靈魂的生命」就開始乾涸、枯竭。
在原住民的部落裡,勇士都會到附近(通常是山上)尋找水源,待他們找到水源之後,就會用引流的方式將水引到部落的集水區(水槽)以供居民使用。為了確保水源可以不斷供應,他們必須常常查看水道是否有被破壞,通常在颱風過後,水源很容易被崩塌的土石覆蓋水道以致水源被阻隔。這時,部落的勇士就得去將障礙排除,如此一來部落的水源才不會斷絕而影響生活。
各位兄姊,「罪」就像颱風過後崩塌的土石一樣,阻隔了我們與上帝正常的關係,使我們汲取不到豐沛的水源,以致「靈魂的生命」漸漸敗壞、瀕臨死亡。為了重新恢復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使水道可以通暢,主耶穌就像部落的勇士一樣,主動前往崩塌處將水道清除乾淨(以祂的生命將罪除去),於是我們又可以再次喝到清涼的水源,使靈魂的生命再次甦醒過來。
因此,當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時,祂所要表達的就是「我已經透過自己的生命將世人從罪惡中解救出來了」,如今我們又可以再次與上帝恢復和好的關係。而每一次我們在禮拜中領受聖餐的餅正是在提醒我們:「主耶穌捨棄的身體已成為救贖的記號,每逢吃的時候就是為了記念祂恩典的作為」。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除了要表達祂是「重新恢復我們與上帝關係」的中保之外,祂更是要提醒每位信祂的人(基督徒)必須持續領受這「生命的糧」。的確,為了讓肉體的生命可以繼續存活下去,我們的肚腹每天都需要食物的供應。同樣的,為了讓靈魂的生命也可以繼續成長進步,我們的靈命也需要每天在上帝的話語中得到餵養。
中國 宋朝文學家 黃庭堅曾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一位讀書人非常重視的就是持續從書本中發現新知、得到啟示,好使他可以活得更有意義。那麼,身為一個基督徒呢,在我們到底有多重視生命的糧食呢?或許我們可以花一點時間來檢視一下自己「個人靈修」的生活:
「每天花多少時間讀上帝的話語?每天花多少時間默想上帝的話語?每天花多少時間與上帝建立關係?每天在哪些事上面實踐上帝的話語?」
上帝的話語(生命的糧)並不是在我們遇到難題時才拿來算命用的,或是為我們的所做所為背書用的。上帝的話語而是必須在每天的生活中持續按時、計量來食用(不是暴飲暴食或久久才吃一次),我們的靈命才會愈來愈成熟,我們的言行舉止才能愈來愈像主耶穌。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回想看看,是否曾經有人對我們說,我們看起來像主耶穌?
我們也必須小心謹慎,避免將個人的意識形態、信仰論述或是神學觀點奉為圭臬在遵行。我不否定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上帝話語的感動和體驗,但那些都不是真理。彼得曾針對那些胡亂解釋上帝話語的人指出,他們是自取沉淪(彼後3:15-16)。當然,要察驗何為上帝純全、善良、可喜悅的旨意之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與主更靠近。
結論
各位兄姊,從主耶穌所說「我是生命的糧」,我們得知上帝就是一位主動賜下救恩的神,祂不願意看見世人繼續生活在「罪惡的捆綁」之中,藉著主耶穌「道成肉身」成為恢復世人與上帝關係的中保,使所有接受並相信這「生命的糧」的人都因此而獲得豐盛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