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耶穌的比喻(1)—撒種的比喻

日期:2021/09/05

經文:馬太福音十三章1-9,18-23

1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2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3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4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5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6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7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8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9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18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19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20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21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22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23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引言

 我是一個很喜歡聽故事的人,小時候喜歡聽長輩談論他們過往的經歷,每次聽完之後總是充滿驚奇,雖然有些長輩總是講同一個故事,但卻可以聽到不同的內容而感到十分有趣,似乎他們刻意留一手資料,為要等著下次再分享。只是,也有可能是長輩為了要增加故事張力刻意增添了一些自己穿鑿附會的內容,好使故事聽起來更有戲劇性

 以往在聽故事時,並不會特別去思考長輩說這個故事的目的有時真的只是在訴說一段過去的回憶),或是可以從故事學習什麼功課作為借鏡。然而,隨著年紀漸長,在聽故事過程中也開始會向他們請教一些問題,思考故事裡的一些亮光啟示。有時,我們也會將這些故事蒐集起來,作為我們與人分享題材,甚至有些故事也可以提供我們信仰反思機會

 過去曾與兄姊分享猶太人是一個很喜歡說故事民族,他們透過說故事講述以色列民族歷史」、傳承敬拜獨一真神信仰」以及謹守上帝頒佈的誡命律法」,好使他們的後裔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而猶太拉比不僅說故事好手,他們還會用一些比喻教導告誡今主日起,我們會耶穌的比喻作為主題分享耶穌在〈福音書〉中所要傳講的信息

 

種籽落在何處?

 我們都不會否認耶穌真的是一位「說故事」的高手,祂承襲猶太拉比本該有的特質,在加利利地區發跡,並且逐漸成為一位「家喻戶曉」的老師。我們可以從經文的記載「有許多人到祂那裡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v.2得知跟隨耶穌的人真的很多。而另一個耶穌與其他猶太拉比文士不同的地方,就是耶穌的教導具有權柄(太7:29)。

 我們不難發現耶穌的教導許多類型,除了開門見山的眾人闡述上帝國道理,用嚴厲的口吻責備那些不肯受教法利賽人文士,祂還會用比喻教導人。或許有人想要問:「為什麼耶穌要用比喻來教導呢?是為了使聽眾感到困惑?還是比喻是最能有效的傳講上帝國的神奇和奧秘呢?

 就如剛才所說,猶太拉比比喻教導告誡,其實是很自然普遍的事。只是,耶穌用比喻目的,似乎還有另一個層面意義,若是我們繼續閱讀耶穌說完比喻之後的經文就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當門徒聽完耶穌所說〈撒種的比喻〉之後,他們感到相當疑惑,於是問耶穌:「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

 耶穌說:「因為天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接著,耶穌引用先知 以賽亞的話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各位兄姊,聽了耶穌回答之後,我們是否會感受到耶穌實在是很沒有愛心,竟然不願意直接將上帝國的福音清楚的解明眾人知道,使他們有機會可以領受上帝的賜福。但事實並非如此耶穌的話其實是要顯明當時猶太人心態,他們大多拒絕接受耶穌教訓,故意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像以賽亞時代以色列人一樣。

 所以耶穌用比喻講道,讓那些無心聽的人無法瞭解,但對於那些願意尋求真理的人,比喻就成為傳揚上帝國奧秘媒介。就這樣,耶穌藉著撒種的比喻〉來提醒所有聽道的人,他們希望福音的種籽落在何處耶穌提到有一個撒種的人出去撒種種籽分別是落在路旁土淺的石頭上荊棘以及好土裡。當然,落在不同的地方自然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這位撒種的人並不是隨意在各地方撒種,他是到自己所擁有田地撒種。只是在撒種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外力)的影響種籽就會不由自主落在田地各處。有些落在路旁田埂路),有些落在土淺的石頭上土壤底下有堅硬的石灰岩),有些落在荊棘當時農夫的耕種的慣例是先撒種再犁田),有些則是落在好土裡有充足的養分)。

 其次,耶穌解明這個比喻時指出,祂自己就是撒種的人,祂是在自己的田地裡猶太人撒種,而祂所撒的種籽就是天國的道理。對於那些不明白的人,這道理很快就會被惡者奪去;有些人聽了之後立刻歡喜接受,但因沒有扎實的根基,當他們遭受患難逼迫時立刻就跌倒了;有些人則是在面臨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時,無法真理世俗分別清楚,最後無法結出果實

 只是,凡是願意以謙卑敞開的心領受天國道理的人,主耶穌所傳的福音就會逐漸在心裡生根發芽,並且藉著在上帝面前認罪悔改使心靈獲得更新。如果他們願意持續遵行主耶穌話語生命自然也會愈來愈成熟最後就會如耶穌所說「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耶穌的比喻—撒種的比喻

 各位兄姊,對於耶穌所說〈撒種的比喻〉,或許我們早已聽到滾瓜爛熟了,而比喻所要帶出來的信仰意涵,或許我們也可以掌握十之八九。只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可以真正付諸實踐,或許我們尚且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為我們的信仰根基可能就像落在路旁落在淺土裡,或是落在荊棘裡種籽,很容易被外來的勢力吞噬,以致變成一個「有名無實」的基督教徒

 那麼,從〈撒種的比喻〉可以讓我們在信仰上有什麼反思呢?首先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要信仰耶穌基督」或許我們不會否認多數人的信仰都是家庭傳承下來的,也就是說,長輩的信仰有可能也會成為我們的信仰。因此,有許多人從小就會被要求必須參與長輩宗教團體宗教儀式,若是不願意順從有可能就會被責打

 有些人則是因為婚姻的關係而開始接觸配偶的信仰,雖然一開始不認識,甚至不能接受其信仰,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認識接觸了解之後,他們也開始接納其信仰,甚至最後因為在信仰裡得到許多幫助熱情參與一切的活動。我有認識許多因為婚姻關係接觸基督信仰的人,他們後來都比自己的配偶更熱心參與教會的事工,有些還成為教會重要的幹部

 因此,若不是我們「親身經歷、品嚐主的恩典,我們不可能全心全意跟隨耶穌基督,並且「甘心樂意委身基督的教會。或許我們不難發現教會中有些人就是耶穌所說「落在路旁和淺土」的種籽,他們剛開始接觸福音原因,可能是福音單張朋友介紹或是佈道會福音茶會)。只是,他們對信仰只停留表面性的認知,因而最後他們還是沒有接受耶穌成為救主

 另一類的人則是雖然他們已經接受這份信仰,並且也受洗成為基督徒了,但他們可能因為信仰世俗之間產生了拉扯,或是曾在教會中受到一些傷害,於是他們決定不再參與教會團契小組生活。有趣的是,這些人仍強調自己還是基督徒,雖然他們沒有來教會參加聚會心裡還是有上帝。而這一類的人就是耶穌所說「落在荊棘裡」的種籽

 坦白說,這一類不參與教會團契小組生活的人,我不認為他們是基督徒雖然他們自稱是基督徒),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不願意連結基督的身體,他們是屬於斷肢殘臂。或許有人會認為牧師這樣的論述太過嚴厲,可能會使某些人受傷。但這樣的教導並不是牧師說的,而是來自於保羅教導:「總要肢體彼此相顧…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林前12:25b,27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說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時,這代表著我們可以享受這個國家提供權利,也必須善盡這個國家必須付出義務,不是嗎?我們不可能這個國家賺錢使用各項資源,可是卻完全不繳納任何稅金社會福利費用,然後又要從這個國家取得各樣資源享受各種福利,這樣合理嗎?過去有某位藝人就是這樣濫用健保資源遭到大家的撻伐

 真正基督徒除了白白領受來自主耶穌的救恩權利),他也曉得要與基督為首身體教會緊密的連結,用聖靈的恩賜敬拜上帝服事眾聖徒義務),因為「敬神愛人」是主耶穌吩咐的大誡命。少了教會生活基督徒就像一隻在曠野流浪迷羊生命正面臨極大的危險,牠唯一存活的方式就是趕緊回到羊圈裡,如此才能獲得牧者保護信仰若是孤軍奮戰最終只有死路一條

 我們都該成為耶穌所說「落在好土裡」的種籽,也就是成為一個擁有成熟信仰的人。所謂的「成熟信仰」就是保羅所說「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2-3)的信仰態度。擁有「成熟信仰」的人才能使生命散發出基督馨香之氣成為一個可以結實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見證主名)的基督徒

 雖然有時我們會認為自己既不會講道,也不會唱詩,甚至不會作見證,但卻能夠透過生活生命)讓眾人看見基督,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一封見證主名書信

 某位牧師講完道後,近一、二十人反應熱烈,其中,有位社會地位崇高有錢女人要求講幾句話:「我今天到臺前,不是因為牧師的證道感動了我,而是坐在我身旁的小婦人打動的心;她的手因多年操勞顯得粗糙,長期勞役使她身軀彎駝,她是一個窮苦的洗衣婦,在我家工作多年。我不曾見過她發脾氣,或說一句難聽的話,或做一件羞恥的事。她的愛是那樣地寬宏。以往我都會揶揄她的信仰,取笑她對上帝的忠心。但當我家小女去世時,這女人用信心安慰我,叫我要看得更遠,超越墳塋,流出希望的眼淚。她用她一生帶領我歸。我所希求的就是那位使她一生變得如此甘甜的救主

 於是牧師要求那名為人洗衣婦人起身,並接受眾人的鼓掌牧師說:「她才是今天真正的講員洗衣婦道:「真是太美了!眼淚不禁激動地奪眶而出。的確,在生活上活的書信,真的比講道重要多了

 

結論

 主耶穌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各位兄姊,我們是否有清楚福音的內容,是否清楚知道自己在信仰什麼信仰起初雖然是經由長輩朋友偶然的機會傳遞給我們,但重點在於我們是用什麼態度來領受。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個信仰與我無關,有人會認為可有可無,有人會想要從其中得到好處;若真是如此,我們將無法這個信仰獲得真實的平安,以及完全的自由

 求聖靈幫助我們可以敞開心領受福音真諦親嚐主恩滋味,使我們知道信仰耶穌生命中最大的福氣,也是我們永不後悔的抉擇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不斷在信仰群體藉著敬神愛人」的生活塑造成熟的靈命,並將主耶穌領受一切恩惠與他人分享,使那些尚未聽聞福音的人也有機會經歷上帝為所有人預備救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