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4
經文:馬太福音十三章24-30、36-43節
24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25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26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27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主啊,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裡嗎?從哪裡來的稗子呢?28主人說:這是仇敵做的。僕人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29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30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
36當下,耶穌離開眾人,進了房子。他的門徒進前來,說: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37他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38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39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40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41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裡挑出來,42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43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引言
〈用筷子夾豆子〉是一個老少咸宜的團康遊戲,或許我們都曾經玩過。這個遊戲的玩法,首先準備幾種不同的豆子,如綠豆、紅豆或黃豆,每種豆子都有不同的分數,然後再將這些豆子參雜在一起放在碗裡或盤子裡。接著依現場的人數分成幾個小組,主持人會請各組在規定時間內夾取豆子,最後依夾出的豆子計算分數,以最高分的為優勝隊伍。
遊戲中會發現,大家都急欲夾取分數高的豆子,只是分數高的豆子通常都是不容易夾取的,因此,有時待遊戲結束之後各組才會發現,優勝的小組獲勝的關鍵是因為他們夾取許多容易取得但卻是分數低的豆子。〈用筷子夾豆子〉其實是一個考驗耐性的遊戲,愈有耐性的人愈能夠取得遊戲的勝利。
俗話說「慢工出細活」,許多事情要能夠順利完成其實是需要付出相當的耐性,但可惜的是,我們雖然知道這個道理,卻常常因為做事缺乏耐性以致最後必須承受失敗的結果。
其實上帝對沉淪於罪惡之中的人類也是充滿了耐性,否則我們早已經被祂的義憤滅絕了。既然上帝對我們是如此的寬宏大量,我們該如何珍惜且把握在祂面前悔改的機會呢?
田裡所撒不同的種籽
今天經文中耶穌所說〈稗子的比喻〉,其實是〈撒種的比喻〉之延伸。若我們有仔細觀察《馬太福音》十三章全部的內容時,就會發現這章主要是耶穌在談論有關「天國」一事,而祂是用「比喻」來呈現天國的樣貌以及上帝如何邀請人進入天國之中;而〈撒種的比喻〉是這一系列比喻中的序言,主要談論世人會用四種不同的態度來領受天國的福音。
在〈稗子的比喻〉中,耶穌一開始提到「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v.24),學者認為這裡所指的「人」就是耶穌,「田裡」指的就是世界,而「好種」指的就是天國的福音(好消息)。有些學者也將「田裡」指向教會,也就是說會有假信徒在教會中傳播「異端邪說」的思想以致影響信徒「純正」的信仰。但若是以本段經文的前後文來看,耶穌在這裡就只是單純指這個世界。
的確,耶穌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將悔改拯救的好消息傳給眾人聽見,凡是願意用信心來領受這份救恩的人,上帝就要再次恢復他們聖潔子民的身分,並且接納他們成為自己的兒女。
然而,上帝的死對頭——撒但——並不樂見沉淪於罪惡之中的世人可以擺脫牠的捆綁,牠想盡各種方法要破壞上帝主動與世人和好的機會。於是,牠也在世界之中散佈「假消息」來矇騙世人,使他們無法分辨何為真正的福音。這就是經文中所提到的「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v.25)。其實我們也毋須為這事感到訝異,因為撒但總是在暗中行事。
或許我們不難發現,當有人為了謀取己利或是剷除異己時,他就會想盡各種方法、用盡各種手段來成就或是進行報復。最近台灣社會所出現的「罷免事件」就是一種政黨惡性鬥爭之下的「報復性行動」,這對努力了好幾十年才使台灣逐漸邁向比較成熟的民主政治而言,無疑是一種開民主倒車又製造社會對立的舉動。可惜的是,那些盲從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只是一只被利用的棋子。
後來,田主的僕人發現田裡竟莫名其妙的出現了稗子,連忙跑去告訴主人這事,主人就告訴他「這是仇敵作的」。僕人為了不讓稗子影響麥子的生長,建議主人將稗子拔掉捆在一起。只是此舉並不明智,因為已經發芽的稗子除了根會與麥子的根纏在一起,如果拔除稗子一定也會連同麥子一起拔起,這會造成已經生長的麥子之損失。此外,尚未成熟的稗子與麥子長相雷同,難以分辨。
於是主人說:「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v.30)。的確,為了避免無端的損失,主人暫時容許稗子和麥子一起生長,等到稗子和麥子都成熟且結出種子時,再將這二者分別出來。那些沒有價值又深具毒性的稗子就要被收集起來做為燃料,而麥子則是收在倉裡供人食用。
在今天第二段經文中,我們再次看出門徒無法理解耶穌所說〈稗子的比喻〉,因此,當他們離開眾人再次進入屋內之後,門徒請耶穌向他們解明這個比喻的意義。耶穌指出,當天國的福音在世界傳講之時,撒但也會在同一時間裡散播「似是而非的假福音」,若是對耶穌所傳講的福音真理無法清楚明辨,很容易就會錯信,甚至最後扭曲了福音的真諦。
最後耶穌指出,將來(世界的末了)會有收割的天使來到我們當中,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這稗子就是那些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人(聽信和散播假福音的人),他們的結局就是從天國挑出來、丟在火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至於那些麥子,就是接受真福音的人,他們要被稱為義人且被接到天父的國度裡,他們的生命將如同光一樣照耀,永遠存在(永生的生命)。
耶穌的比喻—稗子的比喻
各位兄姊,我們要如何分辨自己所領受的是「真福音」還是「假福音」呢?又我們與人分享的是「真福音」還是「假福音」呢?不知當兄姊被人問起「基督教是在信什麼」時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或許我們思考許久後仍無法回答。又或者有人向我們表達「信什麼都一樣,因為宗教都是勸人為善」時,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因為我們已經「習慣」在這個信仰的群體和儀式之中了。
今天我們會聚集在這裡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如果你的回答是「敬拜上帝」,那麼我要向你說聲「恭喜」,因為你說出了老師所給的「標準答案」。我相信當我們去廟裡向那些拜拜的人問起「你為什麼要來這裡」時,他們也會自然而然的回答「拜神、求平安…」的標準答案。當然,或許有些人被問起「為何來教會」時,他們的回答是「被父母、老師逼迫的」。
有一則聽起來相當有趣但卻也值得我們深思的故事提到:
有個小孩,數學不好,也不愛算數學。媽媽很傷腦筋,就把他送去天主教的寄宿學校讀書。去了一個禮拜,週末到了,媽媽把小孩接回家。這孩子一進門,二話不說就衝到房間,坐在書桌前,拿出數學拼命演練。媽媽覺得很奇怪這孩子怎麼變得這麼積極。她跟過去問孩子到底怎麼回事。孩子回答:「媽,我知道這所學校的老師是玩真的,學校的牆上有一個人被釘在加號上面!」
從耶穌所說〈稗子的比喻〉,讓我們再次省思幾個問題:(1)為什麼我要選擇基督教信仰而不是其他的信仰?(2)我是否知道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價值(福音)是什麼?(3)我要如何與人分享福音?
或許第一個問題我們可以轉換另一種方式來問:「為什麼我要選擇吃王品牛排而不是我家牛排?」我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很清楚——兩者的質感差很多。不久前我和師母及岳父、岳母去某家西式自助餐廳(Buffet)用餐時,我岳父表示該餐廳的菜色怎麼和之前師母在音碩畢業時去吃的那家西式自助餐廳的質感差那麼多。這時我們都不約而同的回答:「爸爸,那家是君悅飯店!」
其實我們會選擇某個宗教信仰都是自己的「決定」,不是透過家族(家庭)的遺傳,也不是被人逼迫。因為我們知道所信的是什麼,我們就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而不是跟別人說:「噢,因為我們家庭就是這個信仰」。如果我們無法向人清楚說明為何要信耶穌,該如何與人分享信耶穌之後會有什麼差異性呢?這就是我們要省思的第二個問題——什麼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價值。
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就是「福音」,而《馬可福音》一開始就明白指出:「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意即耶穌基督就是福音。那麼,這福音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福音為使我們得救(承受永生),而得救的方法就是「相信且接受耶穌是救主」。誠如約翰所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保羅也提到:「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1:16)。
這個世界(的宗教或思想)一直在尋找方法讓自己在死後靈魂可以「被提升(上天堂)」,不會因為生前所犯的罪孽而永世不得超生(下地獄)。於是有人努力藉著好行為來彌補自己的罪,有人藉著修道來淨化自己的靈魂,有人藉著大筆的捐獻來獲得進入天堂的可能性。問題是,沒有任何人敢向我們保證「做了或需要做多少」這些事之後,我們就一定可以進入永生。
只有基督教信仰明白的告訴我們:「相信耶穌就可以承受永生」。誠如彼得當時在猶太公議會向眾人所宣告的說:「除祂(耶穌)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保羅也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羅3:23-24)
因此,當我們在與人分享、談論基督教信仰時,一定也必須要提到她的核心價值——福音,而福音就是「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唯一的救主,凡是信靠祂的人罪就能夠得到赦免,重新與上帝建立合宜的關係,且擁有上帝所賜的新生命,將來能夠與耶穌基督和眾聖徒進入永恆的國度(上帝國、天堂)居住」。
同樣的,若是有人與我們分享基督教信仰,除了談論耶穌基督,還論及仍有另外一位救主或是可以藉由其他方法得救時,我們就毋須再繼續聽下去,因為那並不是福音,而是異端思想。基本上,「耶穌以外加一仙」對基督教信仰來說就是異端。這些人就是〈稗子的比喻〉中耶穌所論及的仇敵,他們來無非是要偷竊、殺害和毀壞,只有耶穌才能夠讓我們獲得更豐盛的生命(約10:10)。
結論
在天韻詩歌 第二張專輯中,〈好消息〉這首詩歌提到:「福音就是好消息,傳給街坊和鄰里,傳說耶穌的事蹟,信而得救有福氣。」各位兄姊,今天我們會聚集在這裡敬拜上帝,是因為我們已經領受了福音好消息,我們曉得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獨生子,也承認、接受祂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宰,因此上帝再次賜給我們新的生命,使我們成為聖潔的百姓。
我們除了要積極與人分享福音之外,也要有分辨福音真偽的能力,免得我們被假福音欺騙,然後又將假福音傳遞給親朋好友。在現今的世代中存在著許多「似是而非」的假福音,我們若不能仔細查驗,很容易就會受到迷惑。保羅曾提醒我們:「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希奇。」(林後11:14-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