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7
經文:詩篇十六篇1-11節
1神啊,求你保佑我,因為我投靠你。2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3論到世上的聖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4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唇也不提別神的名號。5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6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7我必稱頌那指教我的耶和華;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8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9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10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11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引言
今主日是歡慶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主日,雖然在三天前祂被羅馬兵丁殘酷的釘死在十字架上,並且也被人安放在一位名為約瑟的亞利馬太的財主新鑿成的墓穴裡。因此,對許多在各各他觀看的人(羅馬人、猶太人、耶穌的門徒、婦女)而言,主耶穌已經徹底死亡了。而被人安放在墓穴裡更證明了祂不可能再次站在眾人面前說話,不可能再與門徒一同吃喝、生活、不可能是那位彌賽亞。
在這個看似撒但已經得著勝利、上帝徹底失敗的「絕望時刻」,主耶穌藉著「從死裡復活」要向所有的人證明「死亡」並不能挾制祂,因為祂具有與全能上帝同等的神性,是永活的主宰,勝過死亡的權勢,而祂的死是為了成就天父上帝的心意。誠如主耶穌自己所說的:「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10:18)
的確,上帝為了要打破那道因「罪」而使自己與世人之間的藩籬,以恢復與世人和睦的關係,祂藉著主耶穌的寶血和死亡完成了偉大的救贖工作,使一切信靠主耶穌救恩的人都可以重回上帝的懷抱。誠如保羅所說:「因為死人若不復活,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林前15:16-17)
各位兄姊,當我們每年在歡慶救主復活這個重要的節期時,讓我們再次檢視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我們是否有確信藉著主耶穌的救恩已獲得「重生的生命」?我們是否有在每天的生活中讓「重生的生命」持續成長進步,並能用生命見證主耶穌的奇妙作為?今主日我特別用《詩篇》十六篇來分享,除了要讓我們再次思想自己與復活的主耶穌之關係,也要一起回顧設教25年來的點滴。
祢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
有人將《詩篇》十六篇視為「彌賽亞詩篇」,因其內容有許多關於世人在彌賽亞的國度裡所能夠經歷、體驗、感受的恩典與福分。在這首詩的一開始就指出是「大衛的金詩」,由此可知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大衛。
至於這裡所說的「金詩」是什麼意思?至今學者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有可能只是一種編輯者所使用的「專門術語」,實際的意義不明。但也有人認為「金詩」有兩種層面的意思:(1)如同貴重的金子一樣,是大衛所特別寶貴的詩;(2)如同金子經過煉淨一樣,是描述大衛經歷所得,具有深而隱藏的感受之詩。在全部的《詩篇》中,題名為「大衛的金詩」者共有16、56~60等六篇。
大衛在這首詩的起頭就指出:「上帝啊,求祢保佑我,因為我投靠祢。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祢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v.1-2)這說明了大衛與上帝之間的關係——耶和華上帝是大衛的生命主宰。古時當一個弱小的國家若是願意成為某大國的附屬國時,這大國就要負責保護小國的安全,並提供一切的「好處」;而小國就要完全降服於大國的統治,並稱大國為「我的主」。
因此,當大衛稱耶和華上帝是「我的主」時,這就表示上帝要為大衛負責到底,除了要提供大衛獲得安全保障之外,也會將各樣的好處都賜予大衛。這正是為何大衛會如此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v.5-6)各位兄姊,當我們決定以上帝為「我的主」時,祂就會使我們的生命享有豐盛。
然而,有人並不這麼認為,因為自從他們決定信主之後,相繼而來的並不是「享有豐盛」,而是「悲慘命運」的開始。除了生活遇到困難,工作也遇到瓶頸,最糟糕的是與家人的關係每下愈況。這讓人不免懷疑,信仰基督教是否為「不智之舉」,而主耶穌所說的「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根本就是一場騙局。
或許是因為有些人想要將尚未信主之前的信仰經驗(民間宗教)直接套入基督教信仰之中,以為這信仰也能夠「賜我穿、賜我食、賜我欠錢不必還、賜我平安大富貴」,但後來發現事實並不如自己所預期的。隨著不斷向上帝抱怨東、抱怨西的頻率不斷增加,最後,他們決定不再信任這位無法「滿足個人需要」的神奴。就好像那些因不能理解主耶穌所說關於上帝國信息而多有退去的群眾。
其實持有這種信仰觀念的人就像經文中所說「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v.4)一樣,因為他們完全不認識上帝。如果我們對以色列的歷史有足夠的認識的話,就曉得以色列人並沒有專心事奉獨一真神,他們竟將迦南地的神明也放入聖殿中膜拜,並且用上帝所憎惡的方式獻祭。由此可知,以色列人的對上帝(各種神明)的祭祀早已淪為一種為了「滿足私慾」的手段。
那麼,當我們宣告上帝是「我的主」時,祂所要賜的產業(福分)到底是什麼呢?就是領受從上帝而來滿足的喜樂與永遠的福樂(v.11b)。在上帝頒佈給以色列人的誡命中提到「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20:6)。從這誡命我們清楚明白,只要我們能謹慎遵行上帝的旨意,祂就要將「應許的福分」持續賜給我們(直到千代)。
只是,自從人類犯罪(違背上帝的命令)以後,我們的生命就和上帝斷了連線(收不到訊號)無法再領受祂「應許的福分」,我們不但失去生命氣息,靈魂也會被撇在陰間朽壞。上帝為要解救世人的靈魂得以脫離「因罪」所帶來的敗壞、沉淪和死亡,祂讓自己的獨生子道成肉身來到世界,透過這「生命之道」,使所有信靠主名的人都可以再次與上帝連線(恢復和睦的關係)。
祢是生命之道
各位兄姊,在救主復活的今主日,讓我們再次思想主耶穌所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的意義。我們是否有真正認識這「生命之道」,並願意跟隨這「生命之道」呢?當我們願意用信心領受這「生命之道」之後,是否也願意完全降服於上帝的帶領,遵行主耶穌一切的教導?或者我們只是將上帝當作一個「任由自己擺佈」的棋子或傀儡?
雅各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1:22-25)信仰不能只是停留在聆聽和冥想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藉著行動來顯出「復活的生命」。
而《詩篇》十六篇就是大衛特別針對幾項「信仰行動(行道)」來提醒我們如何藉著這「生命之道」的指引,幫助我們建造更成熟的靈命。
第一個信仰行動就是要常常為生活中所領受的一切福分向上帝獻上感謝。大衛提醒我們:「我必稱頌那指教我的耶和華」(v.7a),當我們宣認主耶穌是「我的主」時,不只是表達我們願意接受上帝所賜予的救恩,同時也願意相信祂會為我們的生命負責到底(贖罪),並將一切的好處(復活的生命)賜予我們,為此我們要不斷向祂獻上感謝。
或許此時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我們已經有多久的時間沒有為「白白領受主耶穌的救恩」向上帝獻上感謝了?一個不再數算上帝恩典的人,其實也是一個靈命正在走下坡的人,因為他不再將主耶穌視為「我的主」。因此,在順境時他會認為生命中的一切好處都是自己掙得的,而在逆境時會埋怨上帝都不願意保守他、照顧他、賜福他。於是最後他選擇離開上帝,過著「靠自己最好」的生活。
第二個信仰行動就是要常常反覆思想上帝的話語。為了避免我們再次落入撒但的試探中,以致偏離上帝的旨意,失去了永生的福分,大衛要我們學習「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v.7b)的信仰操練。《詩篇》的作者在第一篇就曾開宗明義的指出:「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2-3)
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要常常藉著反覆思想上帝的話語來建造自己的靈命,當然,光是只有心中默想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的在口中頌讀,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實踐出來。就像我們認真去愛一個人時,不會只有將愛放在腦海裡思想,不會只將愛放在口中傳講,而是會用實際的行動讓人感受到這愛的實在。而主耶穌的道成肉身就是上帝愛世人最具體的行動。
第三個信仰行動就是要常常在生活中信靠主。一個常常信靠主的人,無論經歷各樣的處境依然可以站立得穩,誠如大衛所說:「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v.8)古代在作戰時,戰士都是以右手持武器,左手持盾牌,而站在自己右邊的人則會用盾牌保護自己。大衛以此作為比喻向眾人指出上帝就是那位拿著盾牌保護自己的人,因此他無所畏懼。
或許有人想要問:「什麼是信靠?信靠主是否表示我們毋需付諸任何行動?」如果我們以為的「信靠」就是一種將責任都丟給上帝,那就是誤解了「信靠」的信仰意義。其實真正的「信靠」不只是站在上帝的左邊讓祂來保護,我們的右手也需要拿起武器來作戰。那麼,我們要拿什麼武器與上帝一同作戰呢?就是禱告。禱告為要幫助我們將眼目定睛於上帝的作為,而不是四圍的困境。
當我們的信仰生活能夠緊抓住這「生命之道」的指引,並在大衛所指示的信仰行動中不斷的操練信心,我們就能與大衛一樣常常開口與人分享說:「我的心[因為主耶穌]而歡喜,我的靈[因為主耶穌]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因為主耶穌]安然居住。」(v.9)
結論
各位兄姊,在今年救主復活的主日,我們除了透過幾個信仰行動作為領受「生命之道」之後個人在信仰上的反省之外,也要藉著這些信仰行動再次回顧我們教會在關渡埔頂設立的過程。我相信,這25年來上帝在我們教會所賜予的福分絕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們除了向祂獻上感恩的祭之外,也要不斷用上帝的話語堅固我們的信心,用同心合意的禱告來經歷上帝所要成就的新事。
我要特別感謝在座每位兄姊過去這幾年來在各樣事工上面的參與和投入,我們共同經歷了購買牧師館償還貸款的過程,經歷了教會經常費好幾年都很吃緊的過程,經歷了好不容易快要將貸款還清卻又無端多了一筆土地購買的過程,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種種不便和聚會人數的不穩定的過程,經歷了幾位重要同工的離開和別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