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 星期五

耶穌的比喻(11)—無花果樹的比喻

日期:2022/04/03

經文:路加福音十三章6-9

6於是用比喻說:一個人有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葡萄園裡。他來到樹前找果子,卻找不著。7就對管園的說:看哪,我這三年來到這無花果樹前找果子,竟找不著。把他砍了吧,何必白佔地土呢!8管園的說:主啊,今年且留著,等我周圍掘開土,加上糞;9以後若結果子便罷,不然再把他砍了。

 

引言

 或許我們都有如此的印象,就是小時候在我們犯錯時,父母親都會先給予警告再給我們一次機會,並說:「這次就先原諒你,下次若再犯的話,就不再原諒你了!」當然,我們並沒有因此而有所警醒不再犯錯,我們似乎將父母親給予的「機會」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就這樣,我們終於也在再次犯錯時嘗到了父母親預備的「竹筍炒肉絲」的大餐

 其實「再給我一次機會這句話也會出現在男女朋友交往的過程中,而經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往往都是男生。讓我們感到訝異的是,女生常被男生的「油腔滑調說服原諒男生所犯的錯誤再次接納他且繼續與他交往。或許我們有發現,這樣的戲碼經常出現演藝界,有些藝人一直重蹈覆轍,真不明白他們是否利用這樣的方式在提高知名度

 如果我們對天父上帝充份認識的話也會發現,祂也是一位滿有慈悲憐憫,願意世人悔改機會的神,縱使世人一直行在錯誤的道路上,這位仁慈的天父不厭其煩的透過許多方式引導他們走回正途免得將來必須承受嚴厲的審判。各位兄姊,我們是否有把握回頭的機會,或者我們仍執迷不悟的行走偏路呢?

 

嚴厲審判或慈悲憐憫

 或許在許多未信者印象中,上帝是一位殘酷不仁慈的神,尤其是當他們讀到《舊約聖經》中許多關於上帝如何除滅一個國家民族的記載時,更是感到上帝的無情可怕,他們怎麼也無法將上帝慈悲憐憫畫上等號。的確,如果基督徒對上帝的認識也是像未信者一樣不究事情始末加以批評的話,那真的是虧欠了「基督徒」這個身分了。

 今天這段經文背景,很可能是因為耶穌在前面的講論有「審判」的觀念(路12:54-59),因而引起一些人把當時有些人遭到惡報」的消息告訴耶穌,就是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攙雜在他們祭物中(路13:1)。他們將這事告訴耶穌原因,似乎是因為耶穌也是加利利人,因此這個新聞可能也帶有要挑釁耶穌意味。其實在耶穌傳道的過程中,這些都是經常要面對的事不足為奇

 有關「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攙雜在他們祭物中的事」,此事未見於其他歷史典籍之中,但這並不表示路加所記載是虛假的,純粹就是找不到其他記載罷了。然而,猶太史學家 約瑟夫倒是紀錄了彼拉多猶太人之間有許多類似的衝突

  這事可能發生在彼拉多猶太巡撫時,曾為了鎮壓加利利人暴亂,在他們獻祭出動軍兵屠殺,以致被殺者的血攙雜在他們所獻的祭物中。因此,這類行徑彼拉多惡名暴行十分吻合

 雖然有人拿此事件來暗示身為加利利人耶穌及其跟隨者將來也會因著他們的「惡行」而受到如此的「審判」,但耶穌明白的指出:「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前後說了二次,13:3,5)。的確,上帝人類審判並不是依照國家民族膚色」,而是那些不願意悔改的人。耶穌強調的是,「」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死前若不悔改,將來必定要面對上帝的審判(來9:27)。

 那麼,上帝審判的標準是什麼呢?這正是耶穌在〈無花果樹的比喻〉中所要強調的事耶穌說:「一個人有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葡萄園裡。他來到樹前找果子,卻找不著。就對管園的說:『看哪,我這三年來到這無花果樹前找果子,竟找不著。把他砍了吧,何必白佔地土呢!』」由此可知,上帝審判的標準就在於一個人的生命能否結出果子

 或許我們會感到疑惑:「為什麼要將無花果樹栽在葡萄園裡呢?那豈不是格格不入嗎?」如果我們舊約聖經熟悉的話,就會知道葡萄園常被用來比喻以色列人,他們是特別被上帝揀選出來的民族,為要世界見證上帝的作為,並引導罪人悔改歸向上帝。可惜的是,這群原本被上帝特別恩待百姓最後也因背叛上帝而遭到亡國的命運被逐出葡萄園)。

 當然,上帝是滿有憐憫和慈愛的神,使這群原本「不配承受福氣」的民族能夠再次被上帝眷顧重回祂「應許賜與」的土地,這如同重新被栽植一樣,這正是無花果樹可以被栽種葡萄園裡的原因,而無花果樹存在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結實纍纍。只是,園主連續三年無法在樹上找到果子,他認為這棵樹白佔地土,乾脆將之砍了吧!

 無花果迦南地常見農作物,在舊約中也常用來象徵以色列無花果通常用扦插法繁殖,一般扦插二年後可以開始收成,這位園主連續三年得不到」這棵無花果樹收穫,已經至少寬容一年了。這比喻顯示,上帝一方面是寬容的,願意給世人再一次的機會,但另一方面祂也是嚴厲的,在充分的賜予恩典之後,如果世人仍然不願意悔改結局將是可怕的

 一般認為,比喻中園主是指天父上帝管園的人是指主耶穌,而無花果樹則是指猶太人;也就是說,主耶穌三年的時間猶太人傳道,為要使他們悔改歸向上帝。當然,也有人將無花果樹指向那些已經藉著主耶穌恩典重生得救基督徒,如果基督徒生命不能結出屬靈的果子在上帝看來乃是「白佔地土」,在世上浪費重生的生命,將來難免要受到上帝嚴厲的懲治

 

耶穌的比喻無花果樹的比喻

 各位兄姊,我們本來都是不配被栽植葡萄園中的雜草朽木罪人),應該被丟入火坑中燒盡。然而,上帝卻願意常常世人主動釋出善意,為顯明祂就是一位喜愛憐憫的神,誠如使徒彼得所說:「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好好珍惜把握回轉歸向上帝的機會

 因此,從耶穌所說〈無花果樹的比喻〉我們可以有什麼信仰省思?首先就是要知道上帝是一位滿有仁慈的天父。在比喻中園主管園的人指出,他連續三年來到無花果樹前都找不到果子,這事令他非常不悅,因此他才會要管園的人將它砍了,免得白佔地土。只是管園的人希望園主讓他再努力一年,待他掘土施肥之後,若以後仍無法長出果子再將之砍掉

 雖然比喻的最後並未說明園主有否接受此建議,但從園主已經觀察三年的時間來理解,他或許還願意再等候一年,畢竟這棵樹也是一個生命,不應該輕易否定它的價值。由此可知,園主真是一位滿有仁慈的人。其實園主豈不就是反應出上帝世人態度嗎?雖然祂早已厭煩世人不斷悖離自己的心意持續行在罪惡之中,但祂卻始終願意世人悔改的機會,因為祂非常疼愛世人

 我們也可以從「今年且留著⋯⋯以後若⋯⋯」這句話看見管園的人同樣也充滿仁慈的心,因此他為這棵無花果樹特別園主求情,期待園主高抬貴手。而「以後μέλλον」這字並不是指「翌年(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明年」,也就是說管園的人並沒有特別為無花果樹設定果子時間表,他希望園主可以耐心等候無花果樹在他細心照顧之下必然能夠結出果子

 第二、要常常把握在上帝面前悔改的機會。剛才有提到在這則比喻之前耶穌二次指出「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以表達悔改」在信仰中重要性。這裡所說的「悔改(repent」有過去主動現在主動兩種動詞形態翻譯,若是用過去形態表示剛接受救恩時為罪悔改一次性),若是用現在形態則表示接受救恩後持續為生活中有意或無意中犯的錯誤悔改常態性)。

 事實上,我們每位重生得救基督徒必須經歷兩種悔改過去、現在),在我們首次聽見福音之後,聖靈會讓我們看見自己是有罪的人且需要在上帝面前認罪悔改,上帝就會藉著主耶穌的寶血洗淨我們一切的罪賜給我們重生的生命。雖然如此,我們仍無可避免會在重生之後再次犯錯,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省察自己常常把握在上帝面前悔改的機會,免得我們又被罪所勝

 先知以賽亞曾說:「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恤他;當歸向我們的上帝,因為上帝必廣行赦免。」(賽55:6-7)各位兄姊,在行走天路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常常檢驗自己的信仰,若是我們在有意無意犯錯,當及時回到上帝的面前悔改,如此才能使自己的靈命持續更新進步

 第三、要常常結出新生命果子園主要求管園的人無花果樹砍了,是因為它無事生產白佔土地失去存在的價值。的確,若是基督徒無法透過重生的生命結出各樣有益處果子,那麼我們就虧負主耶穌重價將我們從罪中贖回救恩。那麼我們該結出哪些果子呢?就是接受主耶穌教訓掘土、施肥)。按《聖經》裡的教導,我們要結出以下幾類的「果子」:

 (1)悔改的果子因悔改的心而有的行為改變(路3:8),如不再犯錯不再為非作歹不再昧著良心做事

 (2)美德的果子聖靈在裡面作工運行而自然流露的屬靈美德(加5:22-23),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3)生命的果子生命長大成熟而有的表現(約15:1-8),要結出生命的果子就必須常常與主耶穌連結從祂支取養分,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4)見證的果子作工而產生的結果(羅1:13),領受大使命與人分享福音使萬民成為主耶穌的門徒

 (5)嘴唇的果子將感謝、讚美、榮耀歸給上帝(來13:15)。言語最能表達一個人內在生命狀態與上帝關係愈親密的人口裡自然流露出感謝和讚美

  

結論

 各位兄姊,讓我們利用一點時間仔細來檢驗自己目前屬靈生命狀態,我們是可以結出果子無花果樹,或是無法結出果子無花果樹呢?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無法結出果子呢?如果是因為我們在思想言行得罪上帝之處,要記得好好把握機會再次來到上帝面前認罪悔改,上帝是滿有憐憫慈愛天父,祂一定會饒恕我們恢復我們與祂的關係,使我們再次與祂有緊密的連結

 對於那些久久不能結出果子無花果樹,上帝也已經發出了警告,就是要將之砍除,免得白佔地土。如果我們以為自己可以白白領受恩典,卻不願意主耶穌果子悔改的果子美德的果子生命的果子見證的果子嘴唇的果子),待主耶穌再來時,我們就要被祂稱為又惡又懶」的僕人,而最後的結局就是被丟到外面黑暗裡哀哭切齒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