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0
經文: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2-49節
32又有兩個犯人,和耶穌一同帶來處死。33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34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35百姓站在那裡觀看。官府也嗤笑他,說:他救了別人;他若是基督,神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吧!36兵丁也戲弄他,上前拿醋送給他喝,37說:你若是猶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38在耶穌以上有一個牌子寫著:這是猶太人的王。39那同釘的兩個犯人有一個譏誚他,說:你不是基督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吧!40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嗎?41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做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做過一件不好的事。42就說:耶穌啊,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43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引言
在電影〈食神〉中有一個讓我感到很有意思的橋段,某日當男主角
史提芬周在頂樓吃晚餐時,因職員拿錯紅酒而惹毛了他。此時新進職員 唐牛得知自己手上拿的就是史提芬周要的紅酒,連忙跑去遞給他,但卻不慎跌倒而打破整瓶紅酒。唐牛以為這下子會被史提芬周痛扁一頓,豈料,史提芬周竟然用毛巾替他抹去鼻血又問他說:「你肚子餓不餓呀?坐下吃點東西!」
唐牛被這麼一問而感到一頭霧水,說:「為什麼會這樣啊?」史提芬周就回說:「我其實是個好人!我很有同情心的!快點吃啊!」正當唐牛低頭準備吃桌上的蛋糕時,史提芬周突然一手將他的頭按在蛋糕上,這舉動又令他一臉狐疑:「為什麼會這樣啊?」史提芬周回答:「就跟你講你是猜不透我的!快點吃啊!」
為了不再被史提芬周耍一次,唐牛就說:「哇!一次就夠了!還想再來一次啊!」此時史提芬周指出:「嘩!這樣就被你猜到我還有面子嗎!我不會再整你啦!」唐牛回應:「對啊!我真是笨!」於是又低下頭吃東西,但史提芬周又再將他的頭按在蛋糕上。這舉動令唐牛整個崩潰:「我真是猜不透你呀!」史提芬周就說:「就跟你講你是猜不透我的!被你們這些凡人猜到我就不叫做食神啦!」
同樣的,上帝的作為也總是令世人摸不著頭緒,我們總認為上帝的做事方法不合邏輯,不按牌理出牌…,因而對上帝充滿埋怨,甚至認為上帝辦事不精,不懂得體貼世人的無奈。但實際上是因為上帝不是依照我們的思維行事,因此我們會感到上帝不夠仁慈、沒有憐憫,否則怎麼會不垂聽已經走投無路的兒女誠心的禱告,又眼睜睜看著自己親手所造的人在世上受苦。
各位兄姊,當我們猜不透上帝的心意,或是上帝無法照著我們的心意行事時,我們會否持續信靠祂呢?或者我們因為對上帝大失所望以致不再信靠祂,甚至認為上帝根本就不在意、不關心,也不是真的愛世人,我們只不過是祂手中把玩的一只棋子罷了。
祢若是基督…
今天是〈教會曆〉所訂的〈棕樹主日〉,也是〈大齋節期〉的最後一週,一般稱為〈受難週〉。在接下來的這一週裡,我們除了要以「歡慶的方式」迎接主耶穌這位榮耀君王進入王城(耶路撒冷),也要經歷耶穌來到世上最重要的目的——為世人的罪遭受苦難、刑罰、死亡和埋葬。這是主耶穌的人生必經之路,更是上帝為祂量身打造的榮耀之路。
當主耶穌被抓的那天晚上(設立聖餐記念日、洗腳日),所有的門徒因害怕自己也被逮捕,竟然全部都離開主耶穌逃走了(太26:56)。諷刺的是,這些門徒與彼得在不久前還信誓旦旦的說自己就是「必須和主耶穌同死,也總不能不認祂」(太26:35)。或許我們也不能過度責備這些門徒,畢竟任何人在面臨生死關頭時,最先想到的絕對是明哲保身,而不會是勇往直前。
就以這一個多月來的烏俄戰爭為例,自戰爭爆發以來,我們看見烏克蘭有約400萬(十分之一)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難民)為了躲避戰爭所帶來的傷亡,相繼逃往鄰近的國家避難。當然,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更有許多英勇的戰士不畏犧牲自己的性命,就是為了要保護祖國的安全。更令人感動的是,就連烏克蘭的總統和許多政府官員也都誓死捍衛國家的主權,並且要與國家共存亡。
說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難道這些烏克蘭的軍人都不怕死嗎?」或許這不是「怕不怕死」的問題,而是「為何而死」的問題。當我們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目的而犧牲性命」時,所想的就不再只是「怕不怕」而已,更是「值不值得」。一個清楚知道自己存在價值的人,他會知道「為何而活、為誰而活」,當他在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他絕對是抱著「必死的決心」,而這正是主耶穌的寫照。
然而,對於主耶穌「真實的身分」仍搞不清楚狀況的門徒和那些長時間跟隨祂的群眾而言,若是主耶穌真如他們的期待推翻羅馬政府的統治,重新建立以色列王國,這也只是停留在他們對彌賽亞「政治性」的理解而已。因此,當他們看見主耶穌被抓,最後還走上十字架這條路,他們可以說是絕望至極,他們心裡只有一個疑問:「祢若是基督…」。
當然,對於極力要將主耶穌除掉的祭司長、兵丁或只是在祂身邊看熱鬧的群眾,主耶穌以十字架的刑罰受死,更是被他們拿來消遣的話題。因此,官府嗤笑祂說:「祂救了別人;祂若是基督,上帝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吧!」兵丁也戲弄祂說:「祢若是猶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最悲慘的是,就連與主耶穌同釘十字架的其中一個犯人也譏誚祂說:「祢不是基督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吧!」
「祂若是基督,上帝所揀選的…祢若是猶太人的王…祢不是基督嗎…」,從官府、兵丁和同釘十字架的犯人口中所說出的這些話,對於這位「自稱為」或「被稱為」是基督(彌賽亞、猶太人的王、救主)的耶穌來說,真的是極大的諷刺。如果祂真的是上帝的兒子、是救主,又曾經在眾人面前醫病、趕鬼、行神蹟,甚至讓人從死裡復活,那麼,祂救自己脫離十字架的刑罰根本是輕而易舉之事。
雖然如此,主耶穌為了完成上帝對世人的救贖計劃,即使祂知道自己可以輕易的從十字架走下來,但祂仍完全順服上帝的旨意,誠如祂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所說:「父啊!祢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22:42)此外,主耶穌更是自己選擇要走上十字架之路,如祂所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約10:18)
的確,為了成就上帝的心意,主耶穌雖然擁有與上帝同等的神性和能力,卻甘願犧牲自己的性命,為眾人的罪成為贖罪的羔羊。這事在眾人看來好像是一場愚蠢又無厘頭的悲劇,但這一切卻是上帝精心安排的喜劇,為要顯明上帝對世人的慈愛和恩典,誠如保羅所說:「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上帝的大能。」(林前1:18)
世人的無知…成就了上主的全知
各位兄姊,關於主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以及祂為世人所走的十字架之路,我們究竟可以理解多少呢?我們是否也像主耶穌所提到「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的那群人一樣,只是將主耶穌當作自己「心裡所期待或想像」的某種形像(自以為的彌賽亞)呢?因此,當上帝的所作所為令我們感到困惑或不能達成自己的心意時,我們就會對祂充滿抱怨,甚至是不再信靠祂。
或許上帝的心意和作為真的不是我們容易理解的,因為祂是居住在高天的全能創造者,而我們只不過是居住在地上渺小的受造物,怎麼能夠曉得祂的心思意念呢?誠如祂曾向先知 以賽亞如此啟示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8-9)
但上帝的心意和作為卻又是我們輕易理解的,因為全都載明在《聖經》裡,如《新聖詩》132首〈耶穌疼我,我知明〉的歌詞所說。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認真查考上帝的話語,自然可以在聖靈的感動和啟示之下,明白上帝對我們的心意。誠如保羅所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
因此,我們不能再像那些站在十字架下面的官府、兵丁和那位與主耶穌同釘十字架卻不肯悔改的犯人一樣,用錯誤的理解來認識主耶穌的身分和上帝國的福音,因為「世人的無知」無法參透「上帝的全知」,世人所思想的都只是以自己的益處(利益、財富、權位)為出發點,但上帝所要成就的卻是要使人承受天國的福分(靈魂不死、永恆的生命)。
為此,我們當以「誠實悔改的心」來領受主耶穌的救恩和上帝國的福音,就像那位與主耶穌同釘十字架、祈求祂赦免的犯人,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在主耶穌得國降臨的時候,與祂同在樂園裡。這就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也就是《舊約聖經》上所指著關於主耶穌這位彌賽亞(基督、救主)的一切預言,是為要成就上帝自創世以來向世人所說拯救的應許。
在上週〈無花果樹的比喻〉的講道中一再提醒,上帝是一位滿有仁慈的天父,祂願意[在各世代中]不斷給予世人悔改的機會,因為祂樂意看見世人都轉離惡行,再次領受上帝的賜福。我們要知道,上帝雖然對罪惡充滿仇視,也會給予適當的懲戒,但審判並不是上帝的本性,而是不得已的手段,目的是為了讓世人對罪徹底悔悟且知道祂是一位忌邪的神。
可惜的是,我們常會因為「對上帝無知」而認為祂是一位明知故犯、冷酷無情又沒有憐憫慈愛(同理心)的神,否則祂怎麼會容許撒但試探人類,以致人類在犯錯之後得要遭受祂的懲罰;怎麼會在看見按著自己形像所造的人類受苦時,竟不願意伸出援手搭救他們脫離一切的災禍;怎麼會讓自己無罪的兒子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卻沒有對殺害祂的人給予嚴厲的審判。
〈基督的最後誘惑〉是一部極具爭議性的電影,因故事內容是以「耶穌的人性面」作為出發點來呈現耶穌的生平。該片自1988年上映之後,曾引起各地教會極大的抨擊。因其劇情來到耶穌被釘十字架忍受巨大痛苦時,恍惚中有一位天使前來告知上帝已解除祂的責任,從此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了。耶穌在天使的陪同下走下十字架,像普通人一樣娶妻生子。
幾十年後,奄奄一息的耶穌在病榻前見到自己從前的幾個門徒。猶大突然指責耶穌背信棄義,未能完成救贖人類的使命。這時,耶穌才發現一直在自己身邊的天使竟是撒旦的化身,悔恨交加的祂請求上帝可以使一切重新再來。於是,耶穌又回到十字架上,祂從痛苦中醒來,這次祂擺脫了最後的誘惑,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上帝的救贖計劃。
的確,在面對「上帝的作為」這件事,我們若總是要用「人性」來理解時,我們除了只能得到「無解」的答案之外,我們的生命也會充滿「無止盡的埋怨」。除非我們願意選擇「順服」,並且學習「用信心」看見每件事都在祂「全智、全知、全能」的掌握中,否則我們將會「錯失」在生活中不斷經驗各樣神蹟奇事的機會。
結論
各位兄姊,或許在世人的眼中,主耶穌走上十字架看似一個「終結」,因為祂在人性上的「無能為力」。只是,在上帝的計劃中,主耶穌的十字架更是一個「終結」,因為祂在神性上成就了「上帝的公義」。誠如保羅所說:「因為,基督在你們身上不是軟弱的,在你們裡面是有大能的。祂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卻因上帝的大能仍然活著。」(林後13:3b-4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