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終身獻與耶和華(父親節)

日期:2022/08/07

經文:撒母耳記上一章19-28

19次日清早,他們起來,在耶和華面前敬拜,就回拉瑪。到了家裡,以利加拿和妻哈拿同房,耶和華顧念哈拿,20哈拿就懷孕。日期滿足,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撒母耳,說:這是我從耶和華那裡求來的。21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羅去,要向耶和華獻年祭,並還所許的願。22哈拿卻沒有上去,對丈夫說:等孩子斷了奶,我便帶他上去朝見耶和華,使他永遠住在那裡。23他丈夫以利加拿說:就隨你的意行吧!可以等兒子斷了奶。但願耶和華應驗他的話。於是婦人在家裡乳養兒子,直到斷了奶;24既斷了奶,就把孩子帶上示羅,到了耶和華的殿;又帶了三隻公牛,一伊法細麵,一皮袋酒。那時,孩子還小。25宰了一隻公牛,就領孩子到以利面前。26婦人說:主啊,我敢在你面前起誓,從前在你這裡站著祈求耶和華的那婦人,就是我。27我祈求為要得這孩子;耶和華已將我所求的賜給我了。28所以,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

 

引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都是父母的期待。有些父母甚至在小孩還沒出生之前就已經為他們計畫好將來的出路

 對於那些醫生父母而言,他們會期待自己的小孩可以成為醫生;對於那些老師父母而言,他們會期待自己的小孩可以成為老師;對於那些音樂家父母而言,他們會期待自己的小孩可以成為音樂家父母也為了自己的小孩可以走在他們的期待當中,於是,他們從小孩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灌輸這些想法,希望這些想法可以根深蒂固小孩腦海裡

 之前〈新使者雜誌〉的前總編輯 張德麟牧師曾分享自己小時候經歷,他也是從出生之後就一直活在父親的期待中。他說,從小父親就告訴他:「張德麟,你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張醫師」因為父親希望他長大之後可以成為醫生

 然而,他並未父親的期待當作自己的夢想考大學時他選擇文組,這讓父親大失所望。既然不能成為醫生已是事實,他的父親只好換另一個角度思考文組至少可以選擇外文系,將來成為一個外交官。可惜的是,張牧師竟然選擇文組最冷門中文系。這時父親不敢再有什麼期待,讀中文系至少可以老師,有個穩定工作收入。但張牧師最後卻是選擇獻身成為傳道人

 各位兄姊,身為父母都會希望子女可以按著自己的期待選擇前面的道路,只不過,到底上帝會為我們的子女安排什麼樣的道路,或許我們難以預測,也無法了解。就好像張德麟牧師父親原本為他精心策劃人生,卻在上帝的奇妙的帶領之下,完全偏離他的期待

 我們必須相信,上帝所安排道路,是一條超乎我們所求所想道路。只要我們願意子女全然獻給上帝,祂就要親自教導他們帶領他們,他們也會自己的生命榮耀上帝

在主裡的祈求

 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是記載先知撒母耳出生,以及撒母耳母親如何將他獻給上帝故事。《撒母耳記上》一開始就提到,撒母耳父親 以利加拿屬於以法蓮支派後代,他是一位敬虔的人,每年都會上示羅敬拜祭祀萬軍之耶和華以利加拿兩個妻子,一名哈拿,一名毘尼拿毘尼拿兒女,但是哈拿沒有兒女

 毘尼拿看見耶和華使哈拿不能生育,就常常侮辱她嘲笑她,以致於哈拿內心極其難過哭泣不肯吃飯。我們可以發現類似故事情節曾發生在《創世記》當中。那時亞伯拉罕妻子 撒拉因為無法生育,於是就自己的婢女 夏甲亞伯拉罕。只是,當夏甲知道自己懷孕之後,就小看侮辱嘲笑)自己的主母,以致撒拉後來苦待夏甲最後夏甲就從撒萊面前逃跑了。

 中國古文人 孟子曾經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離婁上)意思是說「不孝的事情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後嗣為最嚴重不只是中國人非常看重傳宗接代」這個觀念猶太人也是如此,特別是猶太婦女,若是她們無法丈夫生兒育女,這將成為她們極大的恥辱。當然,丈夫也有可能因為這個理由再娶一個,或是妻子給休了

 同樣的,當哈拿知道自己一直無法丈夫 以利加拿小孩時,她的內心所承受的壓力痛苦,實在不是身為丈夫的人可以理解的,否則,他也不會用那麼沒有同理心的話哈拿說:「難道有我不勝過有十個兒子嗎?

 其實在教會中我們難免也會有類似無法同理」的情況發生,特別是那些結婚多年夫妻遲遲無法得到上帝所賜的產業,一些「熱心」的兄姊總是希望透過自身的經驗」而給予建議,比如說可以去看哪一位婦科醫師可以吃哪一帖中藥可以在哪一個時間行房可以做什麼樣的身體檢查。然而,這樣的「熱心最後只會讓人急於閃避,甚至不想再來教會。「關心更需要同理」。

 哈拿無法再忍受心中的難過,於是,她耶和華祈禱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耶和華果然顧念哈拿,當她和她的丈夫回到拉瑪之後沒有多久耶和華哈拿懷孕,待日期滿足就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撒母耳,意思是「這是我對耶和華求的」。

 哈拿深知耶和華應允她的禱告,使她可以不再承受沒有後嗣羞辱哈拿未曾忘記撒母耳是她耶和華禱告求來的,她也沒有忘記這個兒子是已經分別為聖獻給耶和華成為祂的器皿。因此,等到孩子斷奶之後,哈拿就把孩子帶上示羅 耶和華的殿,將撒母耳獻給上帝,以還她所許的願

 哈拿在那裡敬拜耶和華,並且對祂說:「啊,我敢在你面前起誓,從前在你這裡站著祈求耶和華的那婦人,就是我。我祈求為要得這孩子耶和華已將我所求的賜給我了。所以,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

 各位兄姊,哈拿甘心樂意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孩子獻給上帝的這個舉動,是否也讓我們想起創世記》中「亞伯拉罕以撒」的故事呢?我們都知道,以撒亞伯拉罕好不容易在一百歲才得到兒子,他也是唯一可以承接亞伯拉罕家業後嗣,但是上帝卻要求亞伯拉罕必須將他獻上

 試問,若我們是亞伯拉罕,我們會願意將自己好不容易得來孩子獻給上帝嗎?或者,我們會嘗試和上帝討價還價,期待上帝不要那麼殘忍,將好不容易求來孩子再收回去呢?

 

終身獻與耶和華

 各位兄姊,我們該如何成為盡責父母,用信仰好好教養自己的子女?又該如何使用一些方法建造子女的信仰呢?其實在教會牧師只能提供兄姊一些教導子女建造信仰方法,但重點是我們是否願意這些方法來做,這需要由各位來做決定。只是,在決定使用這些方法之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是必須知道的——我們是否願意將自己和小孩都「終身獻與耶和華

 從今天的經文得知,敬虔的子女絕對是出自敬虔的家庭敬虔的父母。從以利加拿全家每年都會定期示羅敬拜耶和華,並且向祂還所許的願這件事,我們就足以證明撒母耳絕對會是一位敬虔的人。的確,當我們仔細閱讀《撒母耳記》時得知撒母耳從小就是一位聽從上帝命令先知,他與祭司 以利兩個兒子比較起來,真的是天壤之別

 事實上,祭司是上帝特別揀選族群,是為了世世代代在上帝的聖殿服事祂。因此,祭司不只是要了解上帝的心意命令,他們還要全然委身於所交託的工作上面。只不過,在《撒母耳記上》二章12節有說:「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匪類),不認識耶和華」他們不只是不按照上帝的命令進行獻祭的工作,還出言恐嚇獻祭的人

 這事讓耶和華上帝相當震怒,祂決定將他們兩個人都除去,因為他們的罪耶和華面前甚重,他們藐視耶和華的祭祀。因此,上帝對以利說:「我要為自己立一個忠心的祭司;他必照我的心意而行。我要為他建立堅固的家;他必永遠行在我的受膏者面前。」(撒上2:35)就這樣,上帝選立撒母耳成為以利接班人終身服事祂

 英文有一句諺語說:「Like father, like son.中文將它翻譯為:「虎父犬子」意思是說:「有好的上一代下一代也不會很差。」如果將這句話用在信仰上面,我們可以說:「有敬虔的上一代,才會有敬虔的下一代撒母耳以利兩個兒子差別,在於他們的家庭是否有終身獻與耶和華?所謂的「終身獻與耶和華」並不一定是指「獻身成為傳道人」,這句話意思是指「對上帝敬虔」。

 因為對上帝敬虔以利加拿每年都會帶著全家示羅敬拜上帝;因為對上帝敬虔哈拿願意向上帝求的兒子 撒母耳獻給祂,以感謝上帝垂聽她的祈求;因為對上帝敬虔撒母耳聖殿中的服事不敢隨便,完全遵照上帝的命令來行;因為對上帝敬虔,即使撒母耳對上帝廢除掃羅做王的決定感到難過,他還是依從上帝的吩咐改立大衛以色列王

 各位兄姊,在「跟隨耶穌、成為門徒這條路上,我們本身是否有終身獻與耶和華」呢?我們的家庭是否有終身獻與耶和華」呢?我們的小孩是否有終身獻與耶和華」呢?當我們在每個主日教會參加禮拜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有邀請親人兒女孫兒女一同前來呢?或者,我們仍認為信仰個人的決定,他們有選擇來或不來」的權利,我們無從干涉

 或許摩西在《申命記》六章6-7節的內容可以給予我們關於信仰傳承」這方面的教導:「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我相信,我們都不希望看見自己的下一代離開上帝離開教會。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要有好的信仰典範見證,讓我們的親人子女孫子可以效法。我們千萬不要像以利的家庭一樣,等到上帝決定要審判他們的時候,才在那裡悔不當初

 

結論

 各位兄姊,想要「培養敬虔的下一代」,首先就是身為家長的人必須要終身獻與耶和華」,在生活中必須要對上帝敬虔」。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如果我們本身都沒有敬虔的屬靈生命,要如何培養敬虔的下一代呢?當我們敬虔的屬靈生命之後,我們才有能力去引導孩子學習對上帝敬虔」,並願意終身獻與耶和華」。

 要記住,「家庭信仰的前哨站」,透過我們每天在家庭中孩子一同靈修讀經禱告,我相信,上帝的靈無形之中一定會教導孩子對上帝敬虔

 各位兄姊,「終身獻與耶和華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只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謙卑順服捨己委身。求聖靈幫助每位兄姊,使你們的家庭可以成為一個對上帝敬虔終身獻與耶和華榮耀上帝作美好見證家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