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建造信仰(10)—對非基督徒顯出愛

日期:2022/09/25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1-7

1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2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3耶穌就用比喻說:4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5找著了,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肩上,回到家裡,6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7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

 

引言

 過去神學院讀書時,老師曾問:「在個人的印象中,我們最好的朋友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我通常會與基督徒朋友還是非基督徒朋友分享自己最私密的事?為什麼?」當我仔細思考這個問題之後才赫然發現,我最好朋友竟然都是在教會之中,也確實有很多私密的事只會與這些朋友分享,因為他們不只是聽我訴苦陪伴在我身邊更會為我禱告

 其實我還蠻驚訝自己少有非基督徒朋友即使有也都是以前求學小學國中高中大學)過程中關係比較好比較聊得來比較親近同學有趣的是(正確來說應是諷刺),有些人在神學院畢業成為傳道人之後,更少有機會能夠結交非基督徒朋友,因為他們面對的人幾乎都是教會內的兄姊、同中會的以及教會界牧者同工

 感謝主,因為打桌球休閒運動,我有機會認識非基督徒朋友,我的生活圈可以擴展到教會以外。有時這些非基督徒朋友詢問工作的內容,有時他們也會問我基督教到底在信什麼。而此時就是我向介紹基督教信仰分享福音最佳時機。當然,我也會邀請他們參加教會的活動野外禮拜感恩節聖誕節),但有可能我是牧師的身分難免會讓他們感覺我是要叫他們入教畏縮

 各位兄姊,我們曾花多少時間非基督徒朋友相處交談,我們又曾花多少時間非基督徒朋友分享福音最重要的是,我們曾花多少時間非基督徒朋友可以重生得救迫切禱告呢?

 

耶穌的愛也向罪人伸手

 如果我們是一位老師,會希望自己所收的是怎麼樣的學生呢?我相信以下的幾個條件絕對是必要的。首先就是要有好的品德,其次就是資質聰穎,最後就是要能學以致用。雖然如此,我們發現並不是每位學生素質都能符合自己的期待,而在〈國民義務教育〉的保障之下,老師更是要稟持有教無類」的規定,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接受必要的教育

 在過去服事的教會每週六下午都有舉辦兒童週末營,而參加的人約有九成都是社區的小朋友。在營會中除了破冰遊戲詩歌品格和信仰教育之外,也安排才藝課程,因為師資缺乏,有幾期桌球班課程由我來負責。由於參加小朋友年齡程度真的落差太大一個老師真的很難掌控。因此,當時我一度只想要教「程度好」的學生,但後來我發現自己不該有如此偏心的念頭

 如果我們有仔細觀察四福音書〉的記載就會發現耶穌的門徒幾乎都不是具有社會地位的人,反倒是一些凡夫俗子或是社會邊緣人,有些甚至是羅馬政府對立激進份子。而讓當時猶太宗教領袖感到疑惑不滿的就是耶穌竟然願意接納並且主動親近他們所認為的「罪人」,如果耶穌真的是一位先知,是一位受人尊敬拉比,就該知道那些人(罪人)是猶太律法上帝拒絕的人。

 這正是今天經文法利賽人文士看到眾稅吏罪人挨近耶穌聽祂講道之後,對耶穌所提出的指控:「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v.2過去在講道中曾分享稅吏專為羅馬帝國徵收稅款關稅路費)的猶太人,他們常訛詐人以中飽私囊,並因其與外邦人常有來往,因此在宗教上他們被視為不潔淨妓女罪犯同列

 對法利賽人而言,罪人即「不遵守律法的人」,他們被歸類為「屬世之民」。此外,法利賽人絕對不能金錢秘密孤兒交付給這種人,也不能接受他們的證言不可陪伴他們旅行。當然更不可到這種人的家中作客,或是邀請這種人到自己的家中作客。這所有的隔離措施,無非是避免自己沾染污穢,因此,耶穌接納這種人法利賽人來講,實在是難以接受的舉動

 然而,為了讓法利賽人文士明白上帝要「拯救的對象不只侷限在「遵守律法」的猶太人而已,更是那些願意在上帝面前悔改」的罪人。於是耶穌就以〈失羊的比喻〉與他們分享上帝真正的喜悅不在於遵守律法」,而是更樂意看到的「罪人悔改」,因為「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v.7

 其實耶穌並不是說這些自以為遵守律法」的法利賽人文士在上帝面前是「不用悔改的義人」,因為在上帝眼中世上沒有一個義人。誠如詩人所說:「耶和華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上帝的沒有。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詩14:2-3耶穌清楚的表明:「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2

 在此,耶穌要透過〈失羊的比喻提醒法利賽人文士學習幾件事

(1)   沒有人能夠因「遵守律法」而在上帝面前稱義,只有用誠實的心在上帝面前悔改的人才能蒙祂悅納。誠如詩人所說:「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51:17

(2)   上帝願意主動尋找那些迷失的羊群,直到找著為止,因為祂疼惜所有按著自己的形像樣式所造的人耶穌說:「我另外有,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10:16

(3)   要以仁慈憐憫的心接納那些願意在上帝面前悔改的罪人,因為他們也是上帝要拯救的百姓使徒雅各提醒我們說:「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5:19-20

對非基督徒顯出愛

 各位兄姊,有些基督徒總是會如同經文中法利賽人文士一樣,將非基督徒視為罪人」或是「非我族類」,若是與他們有近距離的接觸就會使我們沾染污穢陷入罪中這樣的想法真的是太過於自以為義了。過去台灣 高雄錫安山教會新約教會)就是一個將自己「分別於世界」的團體,他們因不服從屬世的制度引起政府非基督徒基督徒誤解

 只是,「離群索居真的耶穌給我們的教導嗎?我相信「絕對不是」,因為耶穌升天之前所說的〈大使命提到:「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0:19a)。這裡所說的「去…使…」就是要每位基督徒進入世界人群非基督徒」,而不是「離開世界」,如同耶穌為要拯救世人也是主動降卑成為人的樣式進入世界一樣。

  耶穌這麼做的目的為要顯明天父世人的愛」,誠如使徒約翰所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上帝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3:16-17)為了讓世人都能夠感受到被上帝愛」的甘甜滋味福音不只是猶太人獨享權益,更是所有願意敞開心領受的人之恩典

 我很喜歡一則關於慕迪牧師故事,現在再一次與兄姊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從這則故事獲得一些啟示

 美國著名佈道家 慕迪Dwight Lyman Moody1837-1899),有一次被邀請倫敦佈道會,有許多人在會中決志耶穌。很多牧師都覺得不舒服並且說:「為什麼要請一個美國人來呢?慕迪英文那麼破,用詞又那麼粗俗,隨便請一個牧師都比他還強過許多,為什麼要請這樣一個人呢?」可是,也有一些牧師很謙卑。他們決定去旅館請教慕迪,瞭解他為什麼能夠吸引成千上萬的人

 當他們拜訪慕迪時,就問他說:「請你告訴我們,為什麼你能夠叫那麼多的人信主?好嗎?慕迪打開旅館的窗戶,問這些牧師說:「請告訴我,你們在窗外看見什麼?」一個牧師說:「一座公園」另一個牧師說:「是阿!除了公園,我還看見了一些小孩老人

 幾個牧師在那裡討論來討論去,就很好奇的問慕迪說:「你到底要我們看什麼呢?請問,你又看到了什麼?」沒想到,這時候的慕迪不斷的流下眼淚來說:「我看見了成千上萬的倫敦市民,他們在黑暗中,正走進地獄

 各位兄姊,在每天的生活中,當我們看著人來人往時,是否有察覺到什麼特別的人事物?或許大家都只將目光投注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上面,如手機溫習課業準備工作資料親友閒聊…等。試問,有多少人留意到身邊各種的突發狀況?我們是否有關心那些與自己擦身而過的人,他們的靈魂將來該何去何從?是迎向天堂,或是走入地獄

 同樣的,在關渡教會所處的埔頂社區,我們是否也有觀察到許多需要耶穌的愛找尋耶穌的愛觸摸耶穌的愛拯救非基督徒呢?這些人正是耶穌想要主動親近與他們分享上帝國的福音,且願意和他們一同坐席吃喝上帝子民,如同今天經文中所提到那些法利賽人文士瞧不起稅吏罪人信仰所說的罪)。因為「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

 當然,非基督徒並不會自己進入教會聽聞福音,也不會平白無故就經歷耶穌的愛基督徒若沒有主動出擊邀請他們認識耶穌,他們很有可能一輩子無法領受這份從上帝而來白白的恩典。誠如保羅所說:「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10:14)的確,基督徒不能只是想要享受福音好處權益,卻忽略福音使命責任

 我相信,今天來到關渡教會的兄姊,就是因為曾有人無論是來自家庭親友或是媒體宣傳單)先將福音傳給我們,我們才有機會坐在這裡敬拜上帝參與教會生活。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推辭任何可以非基督徒分享福音顯出主愛責任,因為我們不曉得聖靈會在這些非基督徒身上成就何事。只是,如果我們連這一步都跨不出去時,他們肯定無法嘗到主恩美好

 

結論

 〈人們需要主〉是一首我非常喜愛詩歌,因其歌詞可以激勵兄姊重新點燃傳福音熱忱,其歌詞提到

1.人們走過我身旁,他們眼中流露出;心中空虛與愁煩,走向未知路

人生路程極艱難,整日心恐懼,歡笑掩飾心哭泣,耶穌能醫治。

2.召我們發真光現世代對錯不分;有代價嫌太高,向失喪人傳福音

當人們背負重擔,祂以愛同擔,只有我們能傳揚,永生的真道

()人們需要,人們需要。當美夢破滅之時,他為人開路。

人們需要,人們需要。何時我們才知,人們需要

 使徒彼得曾說:「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8-9

 各位兄姊,既然上帝對那些尚未信主的人都如此寬容,我們怎能輕忽任何一位尚未領受救恩非基督徒生命呢?求幫助我們都能成為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在祂託付給我們的〈大使命〉中都能善盡自己的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