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耶穌為拯救萬民而生(待降第四主日)

日期:2022/12/18

經文:以賽亞書七章14節、馬太福音十五章21-28

7:14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

15:21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22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23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吧。24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25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26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27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28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

 

引言

 各位兄姊,我們是否有被人拒絕經驗呢?我相信,那一定會讓自己感到十分難堪心裡也一定相當難受,甚至會想要找個洞鑽進去。其實我們最常見到被人拒絕」的對象,大概就是在路上推銷商品發送各類宣傳單的人,或是坐在路旁向我們討錢遊民。有時為了要趕時間,當我們從遠處看見他們時,直覺反應就是能閃則閃,若真的無法閃避,也會盡可能不與他們對上眼

 其實,上述這些被我們拒絕的人,都比較是與我們不相干陌生人,或許他們也不會太在意或已經習慣被人拒絕。只是,如果被拒絕的對象自己的親人時,我們肯定會相當受傷無法言語

 我還記得高中曾做過一件因「拒絕讓父親關心勸勉」而暴出非常忤逆的言語」的歹事,這事至今想起來仍感到羞愧不已。在我高二時數理成績不盡理想事實上是每科都不理想),父母親四處探聽的情況下幫我找了這兩科家教老師。可惜的是,不上進的我並未因此而成績有所改善,反倒是每到學期末都必須補考的方式勉強過關

 某天晚上,父親來到臥房找我談話,他單純只是想要關心我在學習上是否出現什麼問題,否則為何請了家教成績沒有起色。其實當時我非常厭惡補習因曾在國四班受苦),因此完全拒絕父母對我的好意。後來不耐煩的我竟回了父親一句話:「我補考的成績可以順利通過都是靠作弊而來的。」至今我仍忘不了當時父親的表情,他沉默了許久回應說:「自己要走的路由自己決定。

 同樣的,在信仰上我們也曾有拒絕上帝」或「被上帝拒絕」的經驗,只是在這些經驗中我們到底學會什麼樣的信仰功課?是正面多於負面,還是負面多於正面

 

耶穌是滿有憐憫的主

 上帝是一位滿有計畫全能主宰,祂會按照自己的步調攝理,使世界可以維持應有的秩序。既然耶穌上帝的兒子,祂也會依樣畫葫蘆」,在自己的計畫中行事,為要成就上帝的心意。這正是今天經文耶穌來到推羅西頓境內目的,因為祂必須在這裡行一件重要的事

 在耶穌傳道的過程中,祂都會刻意安排讓自己可以避開人群獨自退到曠野或是沒有人聚集的地方。一方面是因為耶穌也是血肉之軀,經過長時間的操勞服事身體也會疲憊不堪,因此祂需要休息的時間。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祂需要安靜心與上帝親近藉著禱告重新得力,免得眾人擁戴的聲音世俗試探誘惑使祂忘記上帝給祂的神聖使命

 或許耶穌退到推羅西頓境內應是城外)是祂刻意的安排,因為這裡是外邦人之地,一般猶太人不太願意非猶太人往來,免得他們因外邦人接觸而使自己不潔淨。因此,耶穌在這裡就不會被群眾打擾,祂可以與上帝有緊密的連結安靜聆聽上帝的聲音

 詩人勉勵我們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46:10a)在此「休息」的意思指的是「放鬆、放手」,除了是要我們知道上帝永遠都是掌權者之外,更是要提醒我們上帝的旨意必然成就。一個服事者不曉得回到上帝面前休息」,他不但會精疲力竭,更會以為自己是一位「救世主」,事情若不能由他來操刀難以解決

 雖然我們知道休息」是如此重要,但有時天有不測風雲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生活中總是會有許多難以預料事情突然發生,以致我們必須坦然面對想辦法解決

 就在耶穌決定退到外邦人之地利用時間休息時,有一個迦南婦人城裡出來喊著說:「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從這婦人耶穌稱呼大衛的子孫」可知她耶穌深入的認識知道祂就是彌賽亞,因此她希望自己的女兒有機會可以耶穌醫治。但耶穌一言不答v.22-23a)。

 或許我們會覺得耶穌怎麼如此「冷酷無情」或是「沒有禮貌」,這婦人那麼迫切的哭求呼喊,竟然一點反應也沒有,這與我們所認知耶穌是滿有憐憫慈愛的上帝」的形象不太相符。但誠如剛才所提到的,猶太人避免因與外邦人接觸使自己不潔淨,他們會刻意閃躲門徒大概也是基於這個原因請求耶穌打發這婦人離開

 於是耶穌順著門徒的意思,就開口這婦人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那裡去。」然而這婦人不死心,她不斷的耶穌跪拜請求,說:「啊,幫助我!」(v.24-25)或許我們以為耶穌會因此而動了慈心,因為祂曾說凡祈求的,就得著」(太7:8a)。但我們萬萬沒想到耶穌回答這婦人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吃。」(v.26

 其實猶太人野狗比喻外邦人,為諷刺他們是不潔淨的人。但耶穌在此是以家裡養的小狗寵物狗)來回應這婦人,有學者認為耶穌並不是數落婦人,而是要試驗她的信心。因此,耶穌故意玩笑性的口吻表達首先獲得彌賽亞所賜福氣應該是猶太人而不是外邦人。另外,「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也有可能是當時流行諺語格言

 我相信,許多人在聽完耶穌回應或者說是被拒絕)之後,應該都會選擇知難而退」,免得受到更大的羞辱。然而,這婦人不死心,她仍懇切的祈求耶穌:「啊,不錯;但是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v.27這婦人表示即使是剩餘的(的碎片恩典也算是一種恩典,只要她的女兒能夠獲得痊癒,她甘願領受剩餘的」的恩典

 耶穌因為這婦人信心決定將原本優先給猶太人恩典也賜予外邦婦人,雖然她耶穌認識多只有「聽說」,但卻是比那些精通律法猶太文士更加精確。於是耶穌對她說:「婦人,妳的信心是大的!照妳所要的,給妳成全了吧!」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v.28)。

 

耶穌為拯救萬民而生

 各位兄姊,在我們的印象中或經驗中),上帝是一位「冷酷無情」或是「滿有慈愛」的神呢?我們為什麼對祂會有如此的感受呢?

 或許有人認為上帝「冷酷無情」是因為他們的祈禱請求常常被上帝拒絕,甚至忽視,以致他們無法經歷上帝的同在安慰。相反的,有人認為上帝「滿有慈愛」是因為他們常常經驗上帝的奇妙帶領,又領受祂滿滿的恩典賜福。其實每個人對上帝的感受都是一種真實的生命體驗,我們不能說誰的感受是對的誰的感受是錯的誰的感受是真的誰的感受是假的

  從今天經文中這位迦南婦人耶穌請求被拒絕的遭遇,如果我們是這位婦人的話會有什麼感觸?我相信,我們的內心一定非常受傷難過,甚至因此而「勃然大怒(見笑轉受氣」,心想:「有什麼了不起,不幫忙就不幫忙,我才不希罕。」只是,這位婦人並沒有耶穌拒絕而就此作罷,因為在她的認知裡聽聞別人談論或自己對彌賽亞的理解),耶穌絕對是一位滿有慈愛憐憫救主

 的確,耶穌拯救萬民而生救主彌賽亞),祂來到世界目的是為了使萬民都能重新與天父上帝恢復和好的關係,誠如詩人所說:「耶和華善待萬民;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詩145:9使徒彼得非常確定此事,因此他指出:「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耶穌為拯救萬民而生」的福音,並且也因領受這份「恩典禮物」而享受重新成為上帝兒女喜樂生命,我們就有責任將這份「救命(救人)的福音分享自己的親友,特別是在聖誕節這個「分享愛」的節期裡。或許我們會擔心親友講論耶穌誕生的故事時,他們會因為不同的宗教信仰拒絕排斥,但至少我們可以分享聖誕節真正的主角意義

 兩週前(12/4)我因擔任小會議長而前往義理教會主持聖禮典,當天有一位姊妹接受成人洗禮。在幾次與她聊天的過程中得知,原本她是虔誠的佛教徒,因嫁入夫家之後才有機會來到教會接觸福音。起初她只是跟著丈夫婆婆教會參加禮拜,後來她慢慢的從婆婆兄姊的身上感受到上帝的愛,也在聖靈感動之下,她願意更進一步認識信仰,最後決志受洗成為基督徒

 上主日我們教會也有舉行聖禮典,在禮拜中也有一位青年北藝大研究生——賴逸擎接受成人洗禮,他是去年四月起受到水川長老邀請才會來到我們教會起初他與水川長老是一起在雙連教會學習台語同學,當水川長老得知他是北藝大學生之後,就邀請他來我們教會參加禮拜,後來他也積極參加學青團契。其實他決定受洗也是經過一番考驗之後才付出行動的,有機會可請他分享。

 從上述這兩個例子得知,若我們沒有福音分享自己的親友,他們可能一輩子無法知道自己也是在上帝的計畫所要拯救百姓,誠如保羅所說:「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10:14c

 這兩年來,我們教會每季都有舉辦福音茶會〉,目的是希望透過兄姊邀請自己的親友前來參加藉此機會可以與他們分享福音。雖然疫情緣故,我們只有舉辦三次的〈福音茶會〉,可惜的是,只有在第一次秀玉姐邀請自己的同事參加另外兩次都只有教會同工兄姊參與

 或許是上帝知道我們都還沒有預備好,因此尚未可收割的對象賜給我們。也或許是我們對於耶穌是為拯救萬民而生」這樣的福音無感,因此不認為有必要積極分享福音給那些尚未得救的人。其實我們都要學習保羅所說「福音的債」來自我勉勵,因為我們耶穌差遣目的就是要傳福音。[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1:14-15

 

結論

 在〈耶穌喜愛一切小孩〉這首兒童詩歌提到:「耶穌喜愛世上小孩世上所有的小孩, 無論紅黃黑白棕,都是耶穌心寶貝,耶穌喜愛世上所有的小孩」由此可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疼愛欲拯救的對象,誠如使徒約翰所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這是一段我們都熟悉經文,我們是否有如此相信呢?

 各位兄姊,今主日是〈待降第四主日〉,當我們點燃第四根代表「啟示、神愛」的蠟燭時,就是要向所有的人宣佈耶穌為拯救萬民而生」的好消息,祂要藉著自己的生命顯明上帝就是一位滿有憐憫慈愛的神,祂也要藉著自己的生命成就上帝救贖世人計畫。而我們都是這件事見證人,求聖靈賜給我們智慧勇氣,讓我們都願意邀請自己的親友認識這位救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