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3/26
經文:約書亞記一章1-9節、詩篇三十一篇24節
1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了以後,耶和華曉諭摩西的幫手,嫩的兒子約書亞,說:2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3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4從曠野和這利巴嫩,直到伯拉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處,都要作你們的境界。5你平生的日子,必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6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必使這百姓承受那地為業,就是我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他們的地。7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哪裡去,都可以順利。8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9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詩31:24凡仰望耶和華的人,你們都要壯膽,堅固你們的心。
引言
或許我們都曾參加大隊接力的競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如何安排各棒次順序的選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棒次若是順序錯誤時,很有可能就會輸掉整場比賽。一般來說,被安排在第一棒和最後一棒的人都是速度比較快的選手,他們二人將是比賽勝負的關鍵人物。當然,另一個決定勝負的關鍵就是上一棒與下一棒的人接棒的流暢性。
記得我在小學六年級時,適逢九十週年校慶,為了慶祝這個歷史性的日子,學校特別舉辦運動會且安排大隊接力的競賽活動。當時六年級各班級都有組隊參賽,而我是被班上安排在最後一棒的人。在整場比賽中,我們班從開始就一直維持領先的局勢,當棒次來到最後一棒時,我心裡只想著兩件事:(1)接棒時不能掉棒,(2)接棒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全力衝刺。
據當時在一旁觀賽的同學指出,從我接到棒子往前衝刺開始,有兩個人(當時都是棒球隊的選手)一直在我後方急起直追,他們都卯足全力想要超越我,可惜的是,最後仍是我第一個抵達終點線。
還記得我小學六年級參加田徑隊時教練總是提醒,大隊接力只要記住兩件事:保持專注力並且全力向前衝刺,如此一來心情才不會受到影響,即使局勢暫時落後,只要比賽尚未結束,最後仍有奪標的可能。
各位兄姊,我們一生的年日也不斷在進行「大隊接力」的競賽,其中包含了家庭中、職場中以及團體中不同身分和位分的接力。當然,每位承接者必須忠心於自己被賦予的責任,完成接下來的工作和任務。這樣才不會辜負傳承者所託付的使命。
承接不可能的任務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信仰典範是約書亞,他可以說是摩西的「接班人」。在摩西離世之前,上帝特別吩咐他和約書亞進入會幕內,上帝要將帶領以色列人的工作交棒給約書亞,因為上帝不允許摩西進入迦南地(申31:14-23)。就這樣,約書亞承接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帶領下一個世代的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爭戰,為要奪取上帝應許他們列祖的土地。
《聖經》中並沒有詳述約書亞的背景,我們比較常見到的就是他是嫩的兒子。在《歷代志上》七章提到約書亞是以法蓮的子孫。約書亞原本的名字是何西阿(幫助之意),當摩西吩咐從十二支派中各選出一人去窺探迦南地時,他是代表以法蓮支派的首領。也在此時,摩西將他的名字改稱為約書亞(民13:16)。
約書亞這個名字的希伯來文與希臘文的耶穌有相同的意思,即「耶和華拯救」。我們不難發現,自從約書亞承接「帶領以色列人」的任務之後,上帝就一直藉著每一場在迦南地的戰役讓以色列人看見「耶和華拯救」,是上帝用大能的雙手使他們可以戰勝一切的仇敵。
關於約書亞的事蹟,最早是記載在《出埃及記》十七章8-16節。當時摩西和以色列人來到汛曠野的利非訂安營,他們在此要與亞瑪力人爭戰,這是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的第一場戰役,而摩西要約書亞擔任元帥並選出人來爭戰。這是一場時間漫長的戰役,一直到日落時約書亞用刀殺了亞瑪力王之後才結束。在此我們已經可以看出約書亞是一位擁有領導能力和驍勇善戰的勇士。
後來,約書亞和另外十一人被摩西打發去窺探迦南地,以了解那地的居民是強是弱、是多是少,又要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樹木沒有。摩西還特別提醒他們要放開膽量,把那地的果子帶些來。過了四十天,這十二人從迦南地回來向摩西報告窺探的狀況,其中有十人因看見當地的居民比以色列人強壯而認為無法攻取這地,只有約書亞和迦勒認為要立刻上去奪取這地。
可惜的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聽從那十個報「惡信」的人,他們大聲喧嚷、整夜哭號,並且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甚至有人提議要重新選立一位首領帶他們回埃及。
以色列人因為不信從上帝的應許,原本上帝要將這群冥頑不靈的百姓用瘟疫治死他們,但這事經由摩西向上帝求情之後,上帝決定赦免他們的罪孽。雖然以色列人不必為得罪上帝而被處死,他們卻得要承受在曠野流浪四十年(窺探四十日,一年頂一日),除了迦勒和約書亞之外,所有二十歲以上的人都要死在曠野、不得進入應許之地的悲慘命運(民13-14章)。
就在摩西一百二十歲,上一代的以色列人已經在曠野流浪四十年之後,上帝準備讓下一代的人進入應許之地。上帝吩咐摩西要將帶領以色列人的棒子交給約書亞,因為他在地面上的日子已經滿足。就這樣,上帝吩咐約書亞說:「我的僕人 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v.2-3)
或許上帝知道要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真的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他們除了要進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之外,更要與那地的百姓爭戰,而據上一代的人指稱,他們是一群偉人的後裔(亞衲族),身型高大強壯,這該如何是好呢?為了讓約書亞不致因此而喪膽、不知所措,上帝特別對他說:「我必與你同在!當剛強壯膽!」有了這顆上帝所賜的「定心丸」,約書亞才能夠完成接力的工作。
接力好手約書亞
各位兄姊,我們是一位接力好手嗎?是誰將接力棒傳遞給我們呢?我們又從這些人承接了哪些工作或任務呢?或許從今天所探討的信仰典範——約書亞的身上,我們會以為這位接力好手主要是承接摩西成為以色列人 領導者的工作,而他的任務就是帶領以色列人過約但河,進入上帝曾向他們列祖所說的應許之地。只是,約書亞所要承接的責任似乎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首先,約書亞成為領導者時已經是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了,若是照摩西的詩所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詩90:10a)來看,一個已經年紀老邁、頭髮斑白的「糟老頭」還有可能成為領兵「南征北討、殺滅仇敵」的戰士嗎?或許我們會這麼認為:「不要連累大家、給大家製造麻煩就已經很感謝主了!」
其實我們常常在教會中發現一種現象,就是年長的弟兄姊妹因為已經年紀大了,精神和體力也大不如前,所以他們會認為自己無法再參與任何服事。有些人甚至認為年紀大了就該退出第一線的服事,不要一直霸佔某個職分,否則年輕人怎麼有機會出來接棒和參與呢?誠如過去在野黨批評那些已經在國民大會擔任代表好幾十年的人為「老賊」一樣,只會負責舉手卻毫無建樹。
然而,從今天經文中上帝曉喻約書亞的話:「你平生的日子,必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v.5),我們得知一件事:一個人能否承接上帝的聖工,事實上與其年紀和能力無關,乃在於是否有上帝的同在。因此,我們不該用年紀作為藉口來推辭服事,而是該思考:「即使我的精神和體力大不如前,但上帝還樂意使用我。」
的確,並不是年長者就不能參與服事,而是可以轉向「非勞動性」的服事。在我目前擔任小會議長的義理教會中,有一群年紀約六、七十歲的婦女,她們在每週六上午有安排媽媽團契的聚會。她們在每次聚會結束、吃完午餐之後,都會主動協助整理週報,並且將禮拜堂打掃乾淨。我未曾從她們的口中聽到一句抱怨的話,倒是常聽到她們催促負責送印週報的長老趕快將週報拿回來給她們整理。
各位兄姊,教會內其實有許多服事可以參與,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時間和體力,選擇自己可以勝任的服事並參與其中,成為服事的接棒者。我們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只要我們多一些投入參與、少一些冷眼旁觀,多一些關懷鼓勵、少一些責備埋怨;我相信,上帝會在各樣聖工中與我們同在。不但如此,我們也會在彼此同心、互相支持的過程中享受服事的甘甜和喜樂。
其次,約書亞承接的不只是領導以色列人進入並且攻佔應許之地的任務而已,他更要謹守遵行上帝吩咐摩西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如此一來,他無論往哪裡去,上帝都要使他順利。最重要的是,他要將上帝的律法傳承給所有的以色列人,使他們所行的道路可以亨通,凡事順利。
或許我們從「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v.8a)這段經文所看到的,似乎是上帝只對約書亞一個人說話,但實際上上帝是要藉著約書亞在每天不斷訴說、思想上帝律法的過程中,也能夠將上帝的律法傳講給以色列人聽見,免得他們在進入迦南地之後受到當地的文化和風俗影響而偏離上帝的路。
從上帝對約書亞的勉勵,我們知道晝夜思想上帝話語的重要性,因為上帝的話語會幫助我們行為正直,詩人說:「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119:105)此外,上帝的話語也會使我們蒙福,詩人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1:2)因此,一個不認識、不明白上帝話語的人,他不但無法分辨是非善惡,甚至言行舉止荒腔走板。
為配合教會主題《成為門徒~更像主耶穌》,本會自四月起將陸續開辦一些門徒訓練和裝備的課程,透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和造就,除了使我們可以更認識信仰(知所信、信所信),最重要的是幫助我們可以活出信仰、見證信仰(行所信)。我知道身處在這個世代中,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而且有限的,儘管如此,我還是期盼我們都願意撥出時間參與,成為彼此在行走天路時的屬靈同伴。
結論
各位兄姊,自我們決志成為基督徒開始,就已經領受了耶穌交給我們〈大使命〉的棒子,因此我們都有責任「要去,使萬民作耶穌的門徒」,意即將〈大使命〉的棒子繼續交給下一個基督徒。或許我們會認為自己能力不足,無法勝任。別擔心,因為詩人如此勉勵我們:「凡仰望耶和華的人,你們都要壯膽,堅固你們的心。」(詩31:24)